农业补贴调整精准支持多种粮食?撂荒土地无补贴

原标题:农业补贴调整精准支持多种粮食撂荒土地无补贴

全国范围内调整2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在多数地方,农业三项补贴已经演变成为农民的收入补贴,一些农民即使不种粮或者不种地,也能得到补贴。”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却很难得到除自己承包耕地之外的补贴支持。

自2004年起,国家先后实施了农业三项补贴,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农业三项补贴出现了政策效应递减的情况,迫切需要调整完善。

此次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调整完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全国范围内调整2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二是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

意见明确,根据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的情况,由各地从中央财政安排下达的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的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对象为主要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生产经营者,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体现“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

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采取什么样的支持方式更好?对此,意见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也可以采取贷款贴息、现金直补、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等方式,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贷款利息,可以按不超过贷款利息的50%给予适当补助;采取现金直补,要与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或技术推广服务面积挂钩,单户补贴要设置合理的补贴规模上限,防止“垒大户”。

这位负责人表示,我国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种粮比较效益低,主要原因就是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经营规模小。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我国粮食安全和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5省试点“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改革,补贴主要用于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规模经营

2015年,财政部、农业部将选择安徽、山东、湖南、四川和浙江5个省,并由省里选择一部分县市,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在试点地区,将8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用于耕地地力保护。”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部分补贴资金仍然采取直接现金补贴到户的方式。补贴对象为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享受补贴的农民要做到耕地不撂荒,地力不降低。

同时,补贴资金要与耕地面积或播种面积挂钩,并严格掌握补贴政策界限。对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等不再给予补贴。

另外2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将按照统一调整完善政策的要求,集中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其他地区也可根据本地实际,比照试点地区的政策和要求自主选择一部分县市开展试点,但试点范围要适当控制。

2016年,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在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推开。

这位负责人表示,我国现阶段,主要依靠资源要素高投入实现高产出的农业发展方式,已经对农业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发展不可持续。调整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指向,保护耕地地力,有利于保护我国宝贵的耕地资源、水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项补贴总量只增不减,补贴力度不降

“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农民的基本利益,是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必须坚守的底线,也是改革农业补贴制度遵循的首要原则。”两部门有关负责人强调,这次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目的,是提高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提高政策效能。国家对农民的总体支持力度不会降低。

政策调整必须积极稳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首先,农业三项补贴总量只增不减,补贴力度不降;其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除试点地区外,2015年继续实施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第三,选择部分省的部分县市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把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农业补贴改革稳步推进。

两部门要求,各地要抓紧研究制定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措施,尽快将资金和政策落实到位。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制定具体方案,调整优化补贴方式,抓紧拨付8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和全部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及时安全发放到农户。试点地区要抓紧研究制定试点方案,确保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尽快兑付到农民手中。

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对农业的补贴受到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约束。改革现有农业三项补贴制度,将一部分农业补贴转为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使用不受限制的补贴,如对耕地资源的保护等,有利于我国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进一步通过“绿箱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11

THE END
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自2002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以来,国家为了粮食安全开始反哺农业,出台了一些列惠农政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就是其中的一项普惠政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在2016年之前叫“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是由原农作物良种补贴、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三项补贴合并而成的综合补贴。从2004年开始,国家出台了农作物良种补贴、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138692113733912&wfr=spider&for=pc
2.土地承包500亩补贴政策经国务院批准,从2015年调整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以下简称农业“三项补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中央财政提前下达的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资金,加上支持种粮大户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http://www.jzlawzx.com/chanye/xinnengyuan/9088.html
3.2024年化肥开始全面降价!农村土地补贴今年有哪些好消息?2. 农资综合补贴 农资综合补贴是指政府对农民购买农资(如种子、化肥、农药等)给予的补贴,以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补贴金额根据农资价格变动和农民购买农资的实际支出进行调整。 3.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是指政府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给予的补贴,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补贴范围包括耕整地机械、种植https://kan.china.com/read/2326914.html
4.农资综合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是指统筹考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的增支影响,由政府对种粮农民给予适当补助,以有效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农资综合直补政策作为党中央、国务院为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给予补贴的一项支农惠农政策,一方面有效地保护农民种粮收益,促进粮食增产;一方面也体现了党和https://baike.sogou.com/v35038.htm
5.涉农资金自查自纠报告(精选6篇)(一)农民补贴、补偿类资金851.7万元 20xx年,种粮直接补贴9944户,直补资金42.9万元;农资综合直补9941户,补贴资金323.7万元;农机购置补贴8户,补贴金额27.6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2337户,补贴金额9.7万元。 20xx年,种粮直接补贴9949户,直补资金43.6万元;农资综合直补9947户,补贴资金331.4万元;农机购置补贴20户,补贴金额65.4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2t3ko9t.html
6.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根据当前化肥和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的情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要从中央财政提前下达的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的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对象为主要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生产经营者,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http://www.jxnxs.com/dynsyh/478846/577182/600875/index.html
7.不行有禁不止截留冒领丶粮食农资综合补粮食差价补贴问题根据中央、省粮食补贴政策,林囗林业地区种植户从2004年至2017年应享受国家下拨的农资综合补、粮食差价补1.8亿元(包括2017年粮补、大豆玉米差价补3千佘万,详细数额林囗县财政局备存),国家巨额惠农专项补贴资金全部被林囗林业局截留冒领了。 具体明细如下: 一、2004至2011年国家下拨由林业局统一代领转付给种地户的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19841426221012
8.纪检委员自查工作报告7篇(全文)三、在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放工作中: 对各承包户承包面积、账号、姓名进行了认真核实,准确无误报地将各种补贴及时录入,发放到农户的一卡通上。 四、在新农保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费工作中: 建章立志,做好全村村民摸底清查工作,按月上报增减变动,使我村新型养老保险工作走在全乡前列。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jgxbx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