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污染大全11篇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固体废弃物污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固体废弃物对水体产生的危害

二、固体废弃物水体资源污染的治理方法

(一)固体废弃物的物理处理方式

(二)固体废弃物的化学治理手段

固体废弃物的化学治理手段,是在物理治理方式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治理途径。固体废弃物的化学热分解以及降解的处理方式,都是化学处理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应用化学热分解等各种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形式,相固体废弃物的一部分经过处理后还可以形成一定形式的自然生产能源。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工业生产阶段之中,固体废弃物的化学治理手段,在热电厂的固体废弃物分解之中的应用最为常见。需要环境治理人员尤为注意的是,在许多情况下,固体废弃物水体污染的化学治理手段可以和物理治理方式相结合应用。比如在建筑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之中,保暖建设材料的降解和硅酸盐的化学分解作用等,都是通过应用化学治理手段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实例。

(三)固体废弃物的生物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一、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1、生活废弃物

生活废弃物指居民生活、商业活动、市政建设、机关办公等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数量、组成及性质正随着城乡建设和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城市生活水平愈高,垃圾产生量愈大,在低收入国家的大城市,每人每天产生0.5-0.8千克;在工业化国家的大城市,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通常1千克左右。

2、工业固体废弃物

3、农业固体废弃物

农业固体废物是指农业生产活动(包括科研)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农业产业产生的废弃物。

二、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环境的危害

1、浪费资源

固体废物不像废气、废水那样到处迁移和扩散,必须占有大量的土地。城市固体废物侵占土地的现象日趋严重,我国堆积的工业固体废物有60亿吨,生活垃圾有5亿吨,预计每年有1000万吨固体废物无法处理而堆积在城郊或公路两旁,几万公顷的土地被它们侵吞。

2、污染土壤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长期使用带有碎砖瓦砾的“垃圾肥”,土壤就严重“渣化”,使动植物和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未经处理的有害废物在土壤中风化、淋溶后,就渗入土壤,杀死土壤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蚀分解能力,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带有病菌、寄生虫卵的粪便施入农田,一些根茎类蔬菜、瓜果就把土壤中的病菌、寄生虫卵吸进或带入体内,人们食用后就会患病。

3、污染水体

许多国家把大量的固体废物直接向江河湖海倾倒,不仅减少了水域面积,淤塞航道,而且污染水体,使水质下降。固体废物对水体的污染,有直接污染地表水,也有的下渗后污染了地下水。

4、污染大气

固体废物在收运、堆放过程中未作密封处理,有的经日晒、风吹、雨淋、焚化等作用,挥发了大量废气、粉尘;有的发酵分解后产生了有毒气体,向大气中飘散,造成大气污染。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

1、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利用

对于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与处理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主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国际化的大趋势影响下,我国也开始学习国际上进行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技术,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固体废物的减量化主要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和减小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这一任务的实现,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如通过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尽量减少生产过程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二是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和利用,如经过堆肥、焚烧等处理可使排放出的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体积大为减少。

资源化则是指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或使固体废弃物得到再次利用,如可将粉煤灰用来生产粉煤灰水泥、粉煤灰砖,还可作为农业肥料和土壤改良剂。

无害化即是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危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自然环境的目的,如可利用卫生填埋、高温堆肥、沼气发酵、焚烧、热解等方法处理固体废弃物,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和不污染周围环境的要求。

2、提高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

(1)进一步改善治理工艺

不同的生产工艺直接决定着固体废物的生成量及其种类。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少企业的技术、装备、生产工艺水平落后,资源和能源使用不合理,生产的产品产量低、质量差,生产过程中物料浪费大、能耗高,因而产生了大量固体废弃物。所以,要解决固体废弃物排放数量大的问题,首先就要从改造老企业设备革新、生产工艺入手,在减少能耗和提高原料利用效率的同时,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从而实现清洁生产。

(2)推行原料多级化利用工艺

从不同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生产一种产品所产生的废弃物可能就是生产下一个产品的原料。因此推行原料多级利用工艺,使生产第一种产品产生的废物成为生产第二种产品的原料,而生产第二种产品产生的废物又成为生产第三种产品的原料,如此多级利用一种原料,可使排放到环境的废弃物数量最少,而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综合效益最佳。

(3)进一步推动综合利用

采取适当的措施与加工工艺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使之得到综合利用,对于解决固体废弃物排放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十分有效的。例如,对城市生活垃圾可采取先将铁、玻璃和塑胶从中分拣出来并分别加以回收利用,再对剩余部分做高温堆肥处理使之转化为有机肥料等,都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例子。

(4)加强对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此外,固体废物还可分为有毒和无毒的两大类。有毒有害固体废物是指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和传染性的固体、半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在没有利用之前纯属废物,它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污染大气固体废物对大气的污染表现为三个方面:1.废物的细粒被风吹起,增加了大气中的粉尘含量,加重了大气的尘污染;2.生产过程中由于除尘效率低,使大量粉尘直接从排气筒排放到大气环境中,污染大气;3.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由于挥发及化学反应等,产生有毒气体,导致大气的污染。

1实验部分

1.1实验煤样

以山西宁武小庄煤作为实验煤样,其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见表1。

1.2模型实验及采样

小型模型实验炉尺寸为长×宽×深=2350×1500×800mm,一端M行点火,通过注气孔向炉内注入气化剂(空气),另一端出煤气,内部填煤厚250mm,上下各有250mm与300mm的覆层。模型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模型实验结束后,从气化炉中5个等距的采样点分别采集固体残渣2份;通过煤气冷凝罐采集煤气冷凝水,如图2。

取其中1份固体残渣样品,将其分别制成3mm以下粒度的5个试样,按照液固比为10:1(L/kg)加入浸提剂(去离子水,1L水含有2滴质量比为2:1的浓硫酸和浓硝酸),并各做一个以去离子水浸出的样品进行pH值的测定。盖紧瓶盖后垂直固定于往复式水平振荡机上,在室温下振荡18h后取下,通过抽滤得到浸出液,对其污染物进行检测。

第2份固体残渣样品等质量混匀,作为废水污染物检测试样,加入煤气冷凝水按照液固比为2:1(L/kg)浸泡18h后进行检测。抽取中间层液体进行COD等项目的检测,并取一部分用作混凝实验。剩余样品按照液固比为1:1(L/kg)混合均匀,进行悬浮物浓度的测定,并进行煤炭地下气化废水污染物的检测。检测实验流程如图3所示。

2检测方法

在固体残渣毒性分析实验中,我们用分光光度法测得了Cr6+、氰化物及挥发酚的浓度;用原子吸收法(GB/T7475-1987)检测了金属浸出浓度;用气相色谱法(GB11890-89)检测了苯、甲苯;用纳氏试剂比色法(GB-7479-87),我们检测了氨氮浓度;用电极法检测了氟化物的浓度;用测汞仪检测了Hg的浓度。所有实验的pH值均由pH计测得。

在对煤炭地下气化废水的检测时,通过过滤称重的方法得到固体悬浮物浓度;通过滴定,我们得到了废水总硬度;通过分光光度法和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我们检测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浓度;通过重量法,我们检测了石油类的浓度;通过快速密闭消解法,我们测得了COD的浓度;通过接种法(GB7488-87),我们检测了地下气化废水的BOD5。我们也对煤炭地下气化废水中Cr6+、As、Ni、Hg、Mn、Fe、氰化物的浓度进行了检测。检测方法与上述固体残渣毒性分析实验的方法相同。

将用于做混凝试验的试样分为5份,分别加投不同剂量的混凝剂后对试样的COD进行检测。

3结果及分析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苯及其衍生物、芳烃类、酚类、芳香羧基酸、芳香碳氢化合物、酮类、醛类、嘧啶类、喹啉类[6-9]为煤炭地下气化的主要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主要是残存在地下的固体残渣产生的硫酸盐、碳酸盐、钠、钙、氢氧化合物以及围岩中浓缩气化物中产生的氨,另外还有镉、砷、汞、铁、锌、铅[10]及某些放射性物质,如铀等[9]。

我们通过实验,检测并分析了固体残渣浸出液的毒性,检测结果见表2。

检测结果表明,固体残渣浸出液中的危害成分含量均未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的浓度限值,因此煤炭地下气化固体残渣不属于危险废物,不具有浸出毒性特征。

固体残渣浸出液中除挥发酚外所有污染物的浓度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第2、4、5份固体残渣浸出液中挥发酚的含量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另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固体残渣浸出液中有一种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可以判定,采集的固体残渣为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再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其中苯、甲苯、氰化物、锌均未检出,铜符合Ⅲ类地下水质标准,氟化物和高锰酸盐指数符合Ⅳ类地下水质标准,但铅、汞、氨氮、挥发酚的浓度远高于Ⅴ类水质相应成分的浓度最低值。

地下气化废水中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成分有铬、汞、苯、甲苯、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石油类、悬浮物及化学需氧量(COD)等。检测结果见表3。

检测结果表明,pH值、铬(六价)、总硬度铁、镍、砷及氟化物的浓度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Ⅰ类水质的标准。

汞的含量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Ⅱ类水质的标准,锰的含量达到Ⅲ类水质的标准,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Ⅳ类水质的标准。

挥发酚、氨氮、硝酸盐、氰化物的含量属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Ⅴ类水质标准,并且其浓度远高于Ⅴ类水质相应成分的浓度最低值。可见挥发酚、氨氮、硝酸盐及氰化物是煤炭地下气化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另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铬(六价)、汞、镍、砷符合一类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污染物中,pH、锰含量、氟化物含量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苯和甲苯的含量达到二级排放标准;悬浮物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含量达到三级排放标准;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挥发酚、石油类、氰化物和硫化物的含量超过三级排放标准,不能直接排放。

地下气化废水混凝实验结果见表4。

混凝实验显示,在最佳投药量的情况下,COD的浓度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一级标准(100mg/L)。

4结论与评价

(1)煤炭地下气化固体残渣浸出液中的危害成分含量均未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的浓度限值,不属于危险废物。但其中挥发酚的含量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因而煤炭地下气化固体残渣为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2)对照固体残渣浸出液检测结果,其中苯、甲苯、氰化物、锌均未检出,铜、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符合工农业用水标准。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的主要污染物是铅、汞、氨氮和挥发酚。

(3)地下气化废水中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是挥发酚、氨氮、硝酸盐及氰化物,因而煤炭地下饣工程需通过改进工艺,将污染物尽量随着煤气抽出地面后进行处理。

(4)污水处理的主要污染物为挥发酚、氨氮、铅、汞、硝酸盐及氰化物。

(5)煤炭地下气化废水的检测结果中,BOD5:COD

[1]李文军,刘丽丽.褐煤地下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J].煤炭转化,2009,32(1):20-24.

[2]LIANGJIE.Stabilityandcontrollingtechnologyofundergroundcoalgasificationprocess[M].Xuzhou:PressofCUMT,2002.

[3]YULi.Thepastandfutureofundergroundcoalgasification[J].Transl-ationofMining,1990(4):1-10.

[4]李文军,梁丽彤,李强.煤炭地下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煤气热值的调配方法[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4):5-8.

[5]ZHAOFenghua,RENDeyi.Studyonleachingexperimentofhazardoustraceelementsincoal-firedresidues:review[J].CoalGeology&Exploration,1998,26(4):14-17.

[6]KRZYSZTOFKAPUSTA,KRZYSZTOFSTANCZYK.Pollutionofwaterduringundergroundcoalgasificationofhardcoalandlignite[J].Fuel,2011,90(5):1927-1934.

[7]MICHAELJ,HUMENICK,FLETCHERMATTOXC.Groundwaterpollutantsfromundergroundcoalgasification[J].WaterResearch,1978,1(7):463-469.

[8]STUERMERDH,NGDJ,aniccontaminantsingroundwaternearanundergroundcoalgasificationsiteinnortheasternWyoming[J].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1982,16(9):582-587.

[9]LIUShuqin,LIJinggang,MEIMei,etal.Groundwaterpollutionfromundergroundcoalgasification[J].JChinaUnivMining&Technol,2007,17(4):467-472.

一引言

鉴于此,本研究以青岛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以及青岛市统计年鉴为依据,选取1996~2008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环境数据和经济数据,探究青岛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其变化规律以及成因,以期为制定环境政策提供依据。

二计量模型

1.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以青岛市1996~2008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粉煤灰产生量、冶炼废渣产生量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研究参数,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进行计量分析。经济增长以人均GDP为指标。青岛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利用与排放情况及经济指数见表1。

表1青岛市1996~2008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指数及经济指数

2.EKC研究计量模型

通常倒U型的EKC模型的基本函数有三种:二次函数型,三次函数型,以及将二次函数、三次函数与对数形式相结合的模型。本论文回归分析模型采用三次函数形式:

三青岛市工业固体废弃物EKC实证研究

以人均GDP为横坐标,分别以粉煤灰产生量、冶炼废渣产生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纵坐标,绘制青岛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环境质量曲线见图1。

图1a)人均GDP与粉煤灰、冶炼废渣产生量拟合曲线图

b)人均GDP与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拟合曲线图

表2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指数EKC计量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从图1b可以看出,青岛市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自“九五”以来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但除2003年有小幅反弹之外,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总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究其原因,青岛市各级政府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功不可没。“十五”期间,青岛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以45.58%的平均速度下降。2008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755.9万吨,综合处置往年贮存量30.3万吨,综合利用率高达98.3%。

四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尽管人们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适用性有不同认识和看法,但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环境污染物排放量趋势的预测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青岛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对认识青岛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提出青岛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1.开展清洁生产,从源头削减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行原材料替代,改进生产工艺,降低企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淘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的落后生产工艺。把推行清洁生产与加强企业管理、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废物在不同企业、社会层次之间的循环利用,减少废物产生量。

2.提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水平

提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以及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形成产业化,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等措施提高资源化产品附加值。

3.加强固体废物流通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建设固体废物登记交换中心,负责青岛市固体废物的产生、物流、交换、处理处置信息管理,实现固体废物产生者、综合利用者与处置者的信息资源共享;保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的物流与交换处于监督管理范围内,减少固体废物不合理流通对环境的危害。

4.合理布局和建设无害化集中处置设施

合理布局与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根据运输距离与产生源分布设置布局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实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

按照国家对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三位一体”建设模式的要求,以青岛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为核心,对现在固体废物焚烧设施进行资源整合,形成系统化固体废物焚烧设施体系,防止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杜绝不合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

五结论

1.随人均GDP的增高,青岛市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但固体废弃物排放呈总体下降趋势。

2.青岛市经济发展和工业粉煤灰EKC曲线呈倒U型关系,冶炼废渣EKC曲线呈正U型关系,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EKC曲线呈倒U型关系,固体废弃物排放量EKC曲线呈近似倒N型曲线。

3.青岛市各级政府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青岛市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逐渐降低的重要原因。

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是农民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而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固体废弃物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污染源,不仅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还严重威胁了人体的健康。

1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

1.1固体废弃物种类

1.1.1农村生产垃圾

随着畜禽粪便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数量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畜禽粪便的增多,而且附带各种伴生物和添加物。畜禽粪便组分主要有粪便及其分解产物、伴生物和添加物[1]。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且有可能带有病原微生物和各种寄生虫卵,如不及时加以处理和合理利用,将造成严重的有机污染和生物污染,成为环境公害,危害人畜的健康。

农村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一般情况下,作物秸秆的组成元素中碳占绝大部分,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等秸秆的含碳量占40%以上,其次为钾、硅、氮、钙、镁、磷、硫等元素。农作物秸秆的环境影响主要有侵占土地、污染河流、露天焚烧时影响空气质量。

在生产垃圾中,塑料制品占有很大比例。在农业领域中塑料制品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农用薄膜(以下简称农膜)、编织袋、农用水利管件和农用塑料板(片)材。它们的树脂品种多为聚乙烯树脂,其次为聚丙烯树脂,还有聚氯乙烯树脂。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物对市容和景观的破坏,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潜在环境问题[2]。现在,社会上反应较强烈的实际上是废塑料造成的视觉污染。对于废塑料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1.1.2农村生活垃圾

农村生态系统中的生活垃圾主要为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成分主要是厨房废弃物(废菜、煤灰、蛋壳、废弃的食品)以及废塑料、废纸、碎玻璃、碎陶瓷、废纤维、废电池及其他废弃的生活用品等,组成十分复杂。农村生活垃圾较之城市生活垃圾,组成比例上有一定区别,有机物含量多,水分大,同时掺杂化肥、农药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废弃物,因此有其鲜明的特点,有害性一般大于城市生活垃圾[3]。这些废弃物进入水体或渗入土壤中,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会经食物链积存在人体内,危害人类健康。

1.2固体废弃物的特点

1.3固体废弃物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固体废弃物不能加以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还容易污染土壤环境。残留毒害物质不仅在土壤里难以挥发降解,而且能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阻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白色”垃圾在土壤中长期存留而不易降解,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粮食减产。

固体废弃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者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毒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群众饮用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渗滤液危害更大,它可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者直接进入河流、湖泊,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5]。

堆放的固体废弃物中的细小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弃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危害人群健康。

1.4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农村固体废弃物存在随意丢弃、随意焚烧的情况,主要靠“堆垃圾”这种方式收集和堆放垃圾,然后通过焚烧等方式解决。这种处理方式破坏了村容、侵占了土地、污染了地下水及河流,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分析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不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长期的生活习惯,以及环保意识相对薄弱;二是农村相对落后,资金投入不够,固体废弃物存放的基础设施落后;三是没有专门的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四是农村固体废弃物分布较散,且面积较大,不利于收集;五是农民收入低,固体废弃物收费难于实现,治理资金难以筹集;六是固体废弃物处理没有一个系统的、长远的统筹安排和规划;七是政绩评定机制不完善,未能将农村环境保护纳入考评机制中;八是国家环保监测网点对乡镇及乡以下企业的监测能力也是有限的;九是一些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如秸秆气化工程,刚刚部分地方兴建,缺少技术支持。

2解决农村固体废弃物问题的对策

2.1完善立法,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应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地方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农村环保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政府应加强对基层农民进行有关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和环境影响等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使农民熟悉和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标准,同时提供相应的简单处理方法和措施,使农民意识到随意排放的垃圾对本身的潜在危害,促使其自觉对垃圾进行妥善安置和分类处理,尤其是对危险物品的处理;提倡绿色消费,减少垃圾的入户量。

2.2积极引导,宏观规划

建立农村垃圾处理站,以行政村为中心建立垃圾集中收集点,以小城镇为中心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站。政府设立用于农村垃圾回收处理的专项资金,用于对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及其垃圾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监测,同时做好危险垃圾物品的收集和处理。

建立多渠道筹建经费政策。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垃圾收集、贮存、运输、处置费用如何解决。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在保证对城市环保经费的投入外,要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农村环保经费的筹措政策[6]。通过向金融机构融资,吸引国内外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农村环保设施的建设,确保农村环保工作与城市环保工作的同步发展。目前多数农村不具备建立产业化处理垃圾的市场机制条件,需要政府给予财政补助和支持,并组织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的体系。

2.3固体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

对农村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要做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根据农村固体废弃物成分特点,既有可就地填埋的瓦砾砖块,也有可就地堆肥的菜叶瓜皮;既有可收集降解的塑料橡胶制品,也有可回收利用的金属玻璃制品等,有必要实行就地分拣回收处理,实现减量化分类[7]。

占农村固废数量一半以上的麦、稻、玉米、高粱、棉花等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高的秸秆通常是造纸、地膜、纸餐盒、建筑材料等工业生产的主要基础材料。秸秆经改性处理后,可制作建筑装潢用的结构板、纤维板、复合板、包装板等。以秸秆为原料生产出的农用地膜和纸餐盒,可自行降解,避免了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另外,秸秆和一些有机的农产品加工的下脚料还可以用作食用菌的培养料[8]。

秸秆和畜禽粪便除了风干后作为燃料直接燃烧利用外,还可以经过加工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9]。一种利用技术是生产清洁燃料,它通过三种途径实现,第一是秸秆气化产生以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第二是秸秆与畜禽粪便等有机废物厌氧发酵产生沼气,通过管道送往农户。第三种途径是将秸秆和有机垃圾烘干粉碎后固化成型,使其成为一种便于使用和储存的清洁燃料。

应用种植业、制肥工业、养殖业相结合的生态工程,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废弃物作为生产原料,加入微生物复合菌种,制成高效、多效的有机肥(分固体肥和液体肥),再供农田使用。经研究[10]:一是所有农田废弃物都可经生物菌分解发酵后形成有机肥还田;二是农田施用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增加,结构改善;三是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50%;四是农产品品质提高,可向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五是比常规施肥价格便宜60%,农民易接受。

2.2.3无害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一.工业固体废物

1.1工业固废分类及特点

工业固体废物按毒性划分可以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种。欧盟则将其分为七类:食品、木质、废纸、化工废渣、无机矿物、金属和其他。

1.2污染特点

每个行业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组成比较单一。当工业固体废弃物混合堆置时,其种类繁多,对环境污染较大。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毒性远高于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物浓度高更集中,危害程度更大。

1.3工业固废危害

工业固体废弃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均造成污染。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固体废弃物中的颗粒物随风进入大气中,增加大气中PM10和PM2.5的浓度,直接对人体构成威胁,并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对水体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随意丢弃与倾倒,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综合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这些有机污染物将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溶解进入水体,对水土造成严重污染。固体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主要表现在有毒有害物质杀死土壤微生物,破坏土壤结构。

二.工业固废的处理处置原则

国际上之前对固废的治理只注重末端治理,提出了“三化”原则,即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简称“3R原则”。近年来由原来的“3R原则”逐步转向“3C原则”,即清洁生产clean、循环利用cy-cle、妥善控制control,这些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原则。

三.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现状分析

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现着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以及法律是否健全,我国在固废物管理与污染治理方面起步较晚,环境治理以及废物综合利用水平还处于摸索阶段,各项管理体制也还有待完善。目前,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利用方面还远不能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在固废物的处理还是高效利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水平都还很低。国家在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3.1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缺乏合理、有效的策略

我国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治理一般采取处理、处置、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治理策略,对于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利用,而不能利用的则采取其他处置方法,如填埋、焚烧、投海等,对于一些简单的、有价值的工业废弃物如粉煤灰、煤渣、尾矿等已开展进行了循环利用。然而,限于我国在工业固废物处理手段上的落后,对于部分有害的工业废弃物仍然采取以消极堆放为主的管理处置方式,并且至今仍然没有合理、有效的转化解决策略。

3.2固体废物管理分散,技术欠缺,资源可利用程度低下

在固体废物的管理方面,国家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全面的、有机高效的管理体制,全国各省份、各地区在环境治理、工业废弃物管理方面存在脱节,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协作不畅,对于工业企业的监管存在一定的盲区,环保部门、工商部门、质量监管部门等交叉管理,效率不高,监管十分乏力。同时,各地区在工业排放标准方面存在不统一的现象,导致地区工业固废物管理分散。另外,在固废物的综合利用层面上,技术比较欠缺,一般固废物大多用于筑路、回填、生产建材等低技术含量的再利用方面,而对部分有害固废物缺乏配套的处理处置技术,如微生物技术、化学转化技术、高层次循环利用技术等,资源可利用程度仍然较低。

3.3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源管理与处置能力十分薄弱

由于我国的工业固废物利用率不高,其堆存量十分巨大,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还对工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低回收利用率造成了资源的高消耗,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资源浪费大,经济效益低下。另外,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工业与人们的生活互相融合,工业固废物以及生活垃圾排放设施难以满足城镇发展的要求,各种废弃物的回收仍然只是出于起步阶段。

四.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对策

4.1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环境管理的契机

4.2针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的措施

(2)加强技术优先扶持政策,利用技术提高工业废弃物的转化率,减少管理难度。有效的技术能够提高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实现降低管理压力的目的。各地区在执行废弃物管理措施时,要将最新技术优先纳入固废处置管理之中,依靠技术的进步,为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突破原有仅仅依靠堆放、填埋、焚烧、直接投放入海洋等被动措施。同时,要选择部分具有广泛前景的技术进行市场推广,并加大社会宣传治理力度,动员全社会、各行业的全体公民,自觉成为固废管理的一员。

(3)借鉴国外固体废弃物处理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实情来实施综合治理,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注重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产业化、资源化。

结束语:

工业生产自然产生固体废弃物,工业固废是错置的资源,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对其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工业固废的产量和种类与经济及行业有关,经济发达的地区固废产量大、增长速度大、组成复杂,且不同行业的固废也有区别。固体废物对环境危害大,加重了污染防治的难度。

1)大气污染: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断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一旦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大气环境就会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破坏生态环境。

2)水污染:水污染,一般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人,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城市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3)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是指固体废物在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的过程中产生的危害环境的现象。目前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生活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本文由收集整理民生活垃圾、医院垃圾、商业垃圾、建筑垃圾等;二是工业固体废物,又称工业废渣或工业垃圾。这些垃圾若不及时清除,必然污染空气,对土壤、水体都会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导致蚊蝇滋生、细菌繁殖,使疾病迅速传播,危害人体健康。

二、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探讨

2.1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手段

治理城市大气污染可以从以下技术手段着手:一是采用新能源技术,改善我国传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用绿色洁净的新能源,如可以使用洗选煤,降低大气中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大力推行使用氢气作为新能源,有效消除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物得排放量;城市汽车发动机推荐用洁净的燃料工作,消除汽车尾气中二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的污染。二是一些高耗能、大气污染严重的老企业要不断改进传统的技术手段·,新兴的中小型企业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手段,推广各类烟尘净化技术,倡导清洁生产等。2.2城市水污染的技术性控制对策

对于城市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要进行集中处理:城市要建立专门的城市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尽可能地将工业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进人城市废水理厂与生活污水合并处理。但工业废水的水质必须满足进人城市下水道的水质标准。对于不能满足标准的工业废水,应在工厂内部先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使水质满足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下水道。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并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3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手段

对于固体废物污染一般首先是要控制其产生量,比如可以通过改革城市燃料结构控制工厂原料的消耗,定额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废品的回收率等手段减少城市固体废弃物排放;其次是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使得固体废弃物也能得到合理利用。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

1)压实技术。压实是一种通过对废物实行减容化、降低运输成本、延长填埋寿命的预处理技术,压实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固体废弃物的预处理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固体废弃物都可以进行压实处理,某些可能引起操作问题的废弃物,如焦油、污泥或液体物料,一般不宜作压实处理。

2)破碎技术。为了方便固体废弃物进人填埋场,可以预先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经过破碎处理的废物,由于消除了大的空隙,不仅尺寸大小均匀,而且质地也均匀,在填埋过程中比较容易压实。固体废弃物的破碎方法很多,主要有冲击破

碎、剪切破碎、挤压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还有专有的低温破碎和混式破碎等。

3)分选技术。固体废物分选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分选将有用的充分选出来加以利用,将有害的充分分离出来;另一种是将不同粒度级别的废弃物加以分离,分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方面的差异,将其分离开。

4)固化处理技术。固化技术是通向废弃物中添加固化基材,使有害固体废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过程,经过处理的固化产物应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良好的机械性以及抗浸出性、抗干湿、抗冻融特性,固化处理根据固化基材的不同可分为沉固化、沥青固化、玻璃固化及胶质固化等。

5)焚烧和热解技术。是固体废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好处是大量有害的废料分解而变成无害的物质。此外,由于固体废弃物中可燃物的比例逐渐增加,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实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一、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现状

二、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展望

1.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对资源环境理论创新的展望。资源环境科学是一门从生态观点出发,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运用到生产和环境建设领域的综合性学科。资源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探索其内在规律并使经济活动取得最大效益的经济理论。

2.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对发展可持续经济的展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与环境二元化的发展模式,建立经济与环境一体化的生态经济模式。具体来说,包括生产过程的生态化,经济运行的生态化,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其强调从始端到终端的生态化发展。那么,未来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首先,在生产环节,清洁生产模式的推广,运用少毒或无毒的原材料,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实现了工业生产的无污染和零排放,从源头控制污染和废物的排出,体现了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其次,在工业经济运行环节,将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或再生利用,采用工业生态园区模式和产业化发展,将固体废物重新处置后变为企业的原材料或其他行业的产品,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节约了资源,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最后,在消费方式上,政府提倡全社会实行低碳生活,抵制污染产品,使用绿色清洁产品,从终端控制了工业有害产品的生产。所以,总的来说,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充分诠释了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效的促进了可持续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将环境资源理论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加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能体现环境资源理论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也鼓励了更多的人才投入到环境资源理论的研究中去,发现新的领域,创新出更多的能带来社会生活变革的思想和方法。

参考文献: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容易产生各种类型的污染,比如: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因此,为了可以实现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要针对各类环境污染,以采取适合的环境保护措施,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1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市政工程对附近环境产生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许多市政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积极效益,经常不重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进而破坏附近的水资源以及大气等等。通常,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大气污染

1.2噪声污染

1.3固体废弃物污染

相信大家都知道,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施工废弃物,如果不能科学处理这些废弃物,就容易影响附近环境。并且因为很多废弃物的特性造成,无法迅速分解土壤,也会污染附近污染以及水资源质量,而且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一些有害气体的挥发容易造成空气质量降低,对附近环境保护是非常不利的。

2市政工程施工中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2.1大气污染的防治

2.2噪声污染的防治

2.3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

一、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因为我国法律制度不是很健全,而企业又一直把建筑效率和发展速度放在第一位,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忽略环境保护这个环节,久而久之,建筑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就成为了我国面临的最严重污染之一。在建筑领域,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的有空气污染、废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1.1建筑施工造成的空气污染

但凡有大型建筑施工的地段,空气中总是漂浮着诸多粉尘、烟灰等颗粒物质,严重污染了施工区的空气环境。在建筑施工中,施工现场会进行土地深层挖掘,导致尘土飞扬,各种施工物料堆积、搬运也会产生大量扬尘。扬尘污染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粉尘颗粒大,可以辐射施工区百米左右的范围,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空气质量。与此同时,施工过程中大批建筑材料有赖于大型车辆和重型机械的搬运和操作,无论是车辆还是施工设备都会产生大量的机械尾气,这些尾气中伴有大量的硫化物、碳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仅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的空气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还可能经过流通传播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形成二次污染,有害气体成分还会进入土壤,降低土壤质量。

1.2废气污染

施工期间,废气问题以扬尘最为常见,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的污染主要也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造成的,在工程建筑施工期间产生扬尘的环节主要是:建筑垃圾、细料运输、场地平整、存放和使用,还有一些建筑施工场地,施工人员高处抛洒垃圾这样的不文明现象,木工进行作业,砂石、石灰、土方回填、风蚀扬尘、车辆流动也会造成粉尘污染。如果遇到大风、干旱季节,施工现场扬尘情况会更加严重。另外,施工车辆、施工机械、燃煤取暖、包括食堂燥饭也会产生一部分废气。在热熔加工化学材料、油漆稀释剂在装饰过程中的挥发同样会产生一定的废气。

1.3建筑施工造成的水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建筑施工当然也离不开水的支撑。在施工建设中,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水对建筑物料进行调和,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泥浆、污水。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杂物、材料粉末等会造成水污染的物质,这些建筑工程用水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严重破坏了城市水环境,还可能导致城市地下供水系统崩溃瘫痪。建筑施工及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使得污水范围扩大,深入地表后破坏植被生长环境,周围植物因污水而大量枯萎死亡,一旦出现大雨狂风天气,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水土流失严重。

1.4建筑施工造成的噪音污染

1.5建筑施工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建筑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含堆积地表的和悬浮空中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挖掘土方、建筑材料剩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堆积于地表,利用价值低,从而形成堆积地表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时,在施工中,大量诸如粉煤灰、石灰粉等粉尘颗粒状建筑材料会因大风天气悬浮于空中,形成空中废弃物粉尘污染。

二、针对建筑施工造成环境污染的保护措施

2.1建立完善工程建设环境评价体系

建设施工前需要经过环境评价体系的审定,对于污染太过严重、环境代价太大的施工项目要予以制止或者改进,使施工方案尽可能做到节能环保,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工程建设环境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施工标准,对施工中水质、空气、噪声、土壤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数据控制,工程建设一旦超标要立即整顿,倡导绿色施工,建工程和建设施行绿色评估和监督,促进建筑施工环境的改善。

2.2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3扬尘污染的防治措施

2.4对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雨水等废水排放时需要将水进行沉淀过滤处理,将大颗粒泥沙、杂物等过滤出来后再排入城市下水道,避免造成下水道堵塞不通。对于施工人员生活产生的废水也需要经过处理再排放,禁止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废弃物进入下水道系统。

2.5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措施

固体废弃物主要由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构成,在预防固体废弃物污染时要率先做好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存放工作。在施工阶段使每个人都养成、垃圾分类丢弃的好习惯。定时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清理,避免因随意丢弃垃圾而产生环境污染。

2.6对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

各级环保部门应及时制定出台关于噪音防治的管理办法,组织施工单位加强对噪音污染的认识学习,提高噪音控制处理能力,对各大施工现场噪音排放进行严格监督,促进噪音标准排放的落实执行,净化施工现场环境。

2.7加大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

通常情况下建筑垃圾也具有一定利用价值。例如混凝土和碎砖可以利用至道路铺设当中,回收废气的水泥袋可以回收重新加工使用。近些年清洁生产逐渐被各大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在预防和治理污染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其是一种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和生产量的一种重要举措,对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可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因此,将该举措引用至我国建筑业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可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对推进我国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影响,这就要求建筑施工单位不断改进施工方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肩负社会责任,在政府、施工单位及其他部门的配合下从源头上减小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创造节能环保的施工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和谐统一,达到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

[1]刘怀志.建筑施工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与对策[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6,05:60-62.

[2]张健.建筑施工环境因素分析及污染防治[J].低温建筑技术,2007,05:132-134.

THE END
1.未被人知的宝藏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冷门养殖产业海洋贝壳动物如牡蛎、鲍鱼等,不仅是美味佳肴,也是人类长期依赖的一种资源。然而,由于捕捞过度及生态保护意识增强,这些资源正逐渐走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在一些地方,人们已经开始尝试培育这类珍贵物种,以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六、高科技应用——现代智能农业设备与自动化技术 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34397.html
2.有机农业之道自然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追求粮食安全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退化的挑战。有机农业作为一种更为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旨在通过减少对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依赖,恢复土壤健康、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保护生物多样性。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食品质量,还能促进生态平衡,为后代子孙留下一片绿色的家园。 https://www.l0dm1h3tk.cn/miao-mu-zhong-zhi/499440.html
3.生物资源利用需求一、生物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生物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所有生物体及其产物,包括但不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这些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材料等物质基础,还在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生物资源利用的需求 经济发展需求:生物资源是许多行业发展的基础,如医药、农业、食品工业等。通https://news.lotut.com/news/iprNewsPreview.html?newsId=758989
4.农村种植养殖业精选项目多元化农业有机食品生产家禽养殖水产养殖什么是多元化农业? 在探索农村种植养殖业的世界时,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多元化农业。它是一种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结合不同作物和植物进行种植的方式。这种模式能够增加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同时也能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选择。在实践中,多元化农业可能包括蔬菜、水果、谷物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此外,还可以将花卉和草本植物纳入https://www.3svb9bc3.cn/ke-pu-dong-tai/333965.html
5.微生物生产产物揭秘,微观世界的宝藏探寻食用农产品,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食品、药品等,微生物生产有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如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通过生产生物燃料,微生物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某些微生物能够降解废物,有助于环境保护,微生物还为工业领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原料和产品,如酶、有机酸等,这些物质在纺织、皮革、化工等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https://5g.wxqylk.com/post/3846.html
6.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一级学科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植物保护方向)-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农业昆虫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要求 1.掌握和了解农业昆虫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和了解害虫种群动态和虫害形成的机制、害虫防治各项防治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具体防治措施。熟悉北方农作物上主要害虫种类、分布、危害方式、生物学习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具http://www.okaoyan.com/nongxue/nyzs_796830.html?force=1
7.2022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目录6.6 陕西文化旅游符号基因库数字化开发利用与应用示范 6.7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6.8 文物保存环境风险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6.9 远程个性化实时游览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 6.10 宽波段文物高光谱数字化系统研发 (二)农业领域 1.家畜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研发与示范 http://www.kt180.com/html/sxs/9889.html
8.选择哪些物种既易于培育又能带来丰厚的收益在决定具体做什么之前,最好先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明智决策。如果能够科学有效地规划生产计划并将所选项目运营得当,那么不仅能为自己创造稳定的经济收益,也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社会贡献力量。https://www.gntpr.com/ke-yan-jin-zhan/80743.html
9.植物生长环境与调控(3期)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3、【单选题】若要表示某一地区热量资源大小时应用 。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生物学下限温度4、【单选题】若要表示作物对热量条件的要求时应用 。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生物学下限温度5、【单选题】一年之中日平均气温0-0℃的时期称为 期。 A、农耕期 B、作物生长期 C、生长活跃期6、【http://nanning.ehqc.cn/timu/75_52.html
10.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8篇(全文)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土地资源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以及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包括化肥、农药的替代资源或产品的技术创新)的开发与广泛应用。因此 ,我国农业发展必须选择资源永续利用的途径和方式 ,既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 ,又要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 ,只有大力发展中国式的可持续的生态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tynu96t.html
11.江西省地质博物馆微科普自然资源分类自然资源分类 按照可利用特性,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自然资源---这类资源可反复利用,如气候资源(太阳辐射、风)、水资源、地热资源(地热与温泉)、水力、海潮。 可更新自然资源---这类资源可生长,其更新速度受自身繁殖能力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如生物资源,为能生长繁殖https://dzbwg.jxsdzj.cn/art/2021/3/10/art_282_535.html
12.环境微生物为美丽中国出力e.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及其产物是人类药物的巨大宝库 由于微生物本身的特点和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利用微生物生产人类战胜疾病所需的医药制品、保健用品正受到广泛重视,生物医药正在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当今人类正面临着空前的健康安全威胁,不仅许多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疾病在卷土重来,如肺结核、霍乱等,而http://www.ltx.zju.edu.cn/2014/0613/c31828a1413227/page.htm
13.第一讲农业生物质资源利用概论定稿.ppt第一讲 农业生物质资源利用-概论定稿.ppt,抗菌肽——又称为肽类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 具有光谱抗菌活性,可抑制多种细菌或真菌,且可以不伤及正常细胞情况下抑制动物体内的肿瘤细胞。 抗菌肽主要分为3种: 某一种或两种氨基酸含量高,如脯氨酸 含有分子内二硫键,稳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211/7023160064003030.shtm
14.环境生态学考研复习思考题推荐考试62、生态系统(ecosystem)(P138)答:只要有主要成分,并能相互作用和得到某种机能上的稳定性或可定义为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63、同资源种团(P141)答:指由生态学特征很相似的生物所构成的物种集团。 http://www.eedu.org.cn/exam/papers/es/200804/24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