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存在的形态较多,主要包括酰胺态氮(尿素)、铵态氮(氯化氨、碳酸氢铵等)、以及硝态氮(硝酸钾、硝酸钙等)。三类氮肥在蔬菜生长过程中被吸收转化的过程不同,肥效也存在较大差异。在蔬菜追肥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氮肥种类,是充分发挥氮肥作用节本增效的基础。
对多数蔬菜来说,三类氮肥中吸收利用率最高的氮肥形态是硝态氮,这一特点在产生辛辣刺激性味道的蔬菜上(韭菜、葱、蒜等)体现的尤为明显。其原因除了蔬菜对氮肥有吸收偏好之外,还包括以下两点:
首先,在硝态氮被施到土壤之后,不容易被土壤颗粒吸附,会以更容易被吸收的有效态形式存在,这样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利用效率也就更高。相比之下,氨态氮则容易被土壤胶体给吸附固定住变为无效态,尿素也与之类似,因为尿素在发挥肥效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微生物的中间代谢物转化为铵态氮(碳酸氢铵等)。
其次,在辣椒等蔬菜体内转化硝态氮的物质(各种酶)种类比较丰富,在硝态氮被根系吸收后,可高效的在蔬菜体内被转化形成氨基酸、多肽,并进一步积累为植物的营养物质——蛋白质。
因此,在蔬菜追施氮肥过程中,硝态氮可作为优先选项。不过,对硝态氮来说,除了要注意储藏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外,在施用过程中要注意四点:
一是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
主要原因是硝态氮在土壤溶液中多数情况下是以水溶态存在,如果土壤中的硝氮肥不能被及时吸收,就容易随灌水降雨而造成淋湿浪费,甚至污染土壤和周围水源。
二是在采收前限制氮肥的使用
三是阴雨天少施
蔬菜根系吸收硝态氮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自身能量,在阴雨天,光合产物较少,蔬菜本身生长就较慢,而蔬菜对硝态氮吸收能力又强,此时追施硝态氮就会造成自身积累的有机营养物质被消耗过多,不利于生长和产量形成,因此连阴雨天应减少施用。
四是要与氨态氮配合使用
蔬菜虽喜硝态氮,但偏施则会对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典型表现为叶片面积偏小,光合能力降低,不利于蔬菜产量和品质形成。
但铵态氮可起到增加叶面积的作用,在氮肥的吸收速度和效果上与硝态氮形成互补,因此在施肥过程中,最好硝态氮与氨态氮保持在2:1,从而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蔬菜产量和栽培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