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万龙:越是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越需要耕读教育

仲春二月,万物复苏,从南到北的大地上,渐渐多了农人春耕忙碌的身影。刚刚返校的农学生们,也走进田野,在村庄和土地中,开启新的课程。

耕读教育,不只是继承传统

新京报:耕读传家,是传统社会崇尚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参与农业劳动还有意义吗,传统的耕读教育,和现代劳动教育有何关系?

林万龙:两者有关,但又不完全重复和相同。传统的耕读教育中,包含了劳动教育的一部分内容,但又有不同,它还有读的部分,劳动教育更多指的是耕读教育中的耕。从这个意义上说,耕读教育更接近于涉农高校的培养模式,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及各个地方的涉农高校。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的耕读教育,继承了传统,但不完全和传统一样。

新京报:两者有何区别?

林万龙:传统的耕读文化,更倾向于与知识分子个人品格的养成,是一种培养和陶冶个人修养的途径。古人说出则仕入则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都是这个意思,就如陶渊明一样,出仕就治理一方,归隐时南山种豆,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处事态度。但现代的耕读教育不止如此,更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才。所以我认为,现代耕读教育,既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同时又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内容。耕读教育的目的,不但要培育个人修养超群的人才,还要让人才培养和时代的脉搏相一致。这个时代的脉搏,就是整个社会奔向现代化的潮流。现代化是多方面的,农业的现代化,毫无疑问是现代化重要的部分,没有农业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也不会完全实现。

体验艰辛,也了解现代科技

新京报:耕读教育中,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林万龙:从继承传统的角度看,耕读教育,需要走进田间地头,传统文化中,一直都非常重视农业劳动,古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君子?”新时代的耕读教育,或者劳动教育,精神内核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让我们一定要去实践,从劳动当中体验真知,从劳动当中去体现个人的价值,包括个人的成就感。同时,它还要有时代的特征,我们需要去田间地头,感受农业耕作的那种艰辛,但也要了解,今天的农业,早已经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在应用,今天的农业是现代农业,凝聚了无数科技结晶,比如精准育种、全程机械化管理等,比如我们有一座涿州基地,在那里,既可以进行传统的耕作体验,也有大型的拖拉机、植保无人机可以体验,这些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同样会给人带来巨大的震撼,让我们明白,现代农业的模样,早已经和想象中不一样了。

新京报:如果参与现代农业生产,可能没有艰辛的劳动,这样的劳动也可以吗?

林万龙:许多人对农业的艰辛,可能还停留在风吹日晒、灰尘满面、汗流浃背这些印象中,觉得这样才是艰辛,但实际上,追求尖端科技的突破,同样是非常艰辛的,比如育种,过去觉得育种辛苦,是因为育种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田间劳动、观察、筛选,但现在育种已经到了精准育种的时代,科学家们通过生物学技术,去了解、鉴定无穷无尽的基因,去探索不同组合的结果,这同样是非常艰辛的。事实上,在任何领域,攀登科学的高峰,都是异常艰辛的。所以现在的耕读教育,既要去田间劳动,了解无数劳动者的真实生活,理解和尊重劳动,同时也要了解农业的发展,建立勇攀科技高峰的信念。

选择农业,就是选择了未来

新京报:现代社会中,农业劳动距离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其实很远,对他们来说,耕读教育有何意义?

林万龙:如果真的了解了传统耕作的艰辛,了解了现代农业的瑰丽,就会发现,农业其实是一个朝阳产业,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产业,我们身处于这样的现代农业当中,如果能够参与到其中,不仅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是有益的,同样也能参与到农业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当中。

新京报: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现代农业的发展,都需要更多的人才,如果面对年轻人,你会用怎样的方式鼓励他们选择农业?

林万龙:确实有很多人不了解农业学科,我们在招生的时候,经常有家长觉得农业很苦,不想让孩子学这个,尤其是农村的家长,总是想,孩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走出乡村,难道是为了未来回去种田吗?其实并不是这样,选择学农,实际上选择的是从事现代农业、甚至是未来农业的一个机会。比如育种,现代育种不只是在田里选育,而是要学习很多尖端的生物学、信息技术,甚至要用到人工智能技术,去精准育种,当然,最终要到田间去实践、去验证,所以现代农业是一个集合了各种尖端科技、同时又有一定的田间劳动的行业。在这个领域中,一个好的品种,一个更好的设备,改变的都是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可以为国家的农业强国建设,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知农爱农,所有人都应学习

新京报:在涉农高校,目前耕读教育的情况如何?

新京报:怎样理解这三个特点?

林万龙:举例来说,最初兴起于中国农业大学的科技小院,即是承载这三个特点的载体之一。我们的学生,在入学之前,首先要去科技小院中,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真实的农业生产、真实的农民生活,发现农业生产中的问题,然后回到学校,带着问题,学习理论课程,掌握现代农业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又回到科技小院,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一方面验证所学,一方面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学农、为农,就都有了。

新京报:对非涉农高校的学生,甚至是中小学生来说,耕读教育又有何重要性?

林万龙: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而且人口众多,粮食和基本农产品的供应,从来都是一个国家战略的问题,也是事关所有人生存的问题。这决定了我们所有人,都需要了解农业的模样,了解这个保障我们生存的行业。而要了解这个行业,就需要更好的耕读教育,需要既能够继承优秀传统、又能够了解现代农业的教育。一方面,它具有所有劳动教育共同的目标,让我们能够体验劳动的艰辛,进而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尊重科技工作者。另一方面,也更加理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不管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做出贡献,为数亿农民摆脱艰辛的体力劳动做出贡献,也为14亿人的生存做出贡献。

THE END
1.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绿色革命的新篇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已经从传统的机械化和化学化转向更加高效、可持续的智能化和生态化。这些新兴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还保护了环境,确保了食品安全。 二、高新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大数据与云计算 在信息时代,大数据为现代农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收集农作物生长周期中的各种数据,科学家们可以更https://www.gntpr.com/ke-yan-jin-zhan/26474.html
2.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回答规模:过去中国的农业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较小,效率较低,现代农业规模化趋势非常明显。高价:农产品价格未来持续上涨,人均土地面积因素,决定了农产品持续价格提升不可避免。品牌:品牌经营将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一、规模 过去我国的农业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效率低,而现在规模化趋势明显,中国和美国之间更明https://www.agri.cn/sj/scdt/202411/t20241129_8694139.htm
3.最新农业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典范在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发布了:最新农业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摘要:最新农业模式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些新模式注重技术创新、智能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同时https://www.yuwangkj.cn/post/37516.html
4.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岳局长,我们很多人都听说过现代农业,但大家对到底什么是现代农业还不是特别清楚,首先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现代农业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 嘉宾: 好的!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来讲的,它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国家现代农业“十二五”规划指出:现代农业就是指用现代化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https://www.cnbz.gov.cn/content/article/11458411
5.船形古村传奇黄塘——广东省传统村落黄塘古村纪事南方+船最忌讳的就是漏水,所以村里有一条规矩:除村头村尾各挖一口水塘作为“锚孔”外,村内不准打井,意思是打井会把船身打穿了,船就会漏水沉设。也许是被村民的真诚感动,黄塘村仿佛真有“船神”庇佑。自建村到现在,虽然黄塘村紧邻浈江,可村庄一直没被水淹过。据村里老人回忆,有一年发洪水,眼看河水升至祠堂门口,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4/12/c7559111.html
6.科学网—“制度性干旱”中国最早的农学论文《吕氏春秋.任地》论述到:“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意思是:锄地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土壤干旱,具体做法是把土壤弄脂腻、酥松。 农谚“锄板底下有水”、“锄头自有三寸泽”就是对松土保墒功能的生动总结。 松土保墒,又被现代农业学称作“暄土覆盖法”。覆盖,也是防止一切水分蒸发的最有效途径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55-38012.html
7.务农是什么意思务农是什么意思么职业务农是什么意思 务农是什么意思么职业 务农的意思是:指从事农业劳动。现代工作方式的一种,以从事农业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出自《国语》?卷一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 【例句】他家世代务农,所以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小明的爷爷奶奶淳朴善良,一直在乡下务农。 他的父母虽以务农https://www.tianqi.com/toutiao/jiaoyu/126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