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设·秀|农业现代化可不是“用金坷垃肥料”市政厅澎湃新闻

市政厅收集到许多年轻人的作品,各有其打动人之处。最终,我们挑选出17个涉及不同城市空间和问题的作品,包括:老龄化、幼儿园、古村落、老菜场、老城区、工人新村、办公空间、共享社区、医院等等。我们也请不同的学者、专家和市民评委对这些作品做出评价。“髀设·秀”系列不是单纯展示毕设作品,而是展现年轻人思考、探索和理解城市问题的历程,从中看出年轻人独到的价值。

东北的乡村记忆

我是一个在东北城市长大的90后,小时候对东北乡村只有一些零星但深刻的印象:农村的空气好,夜晚满天星;村里的人交情好,互相认识,见面都道家长里短;但居住条件确实差,上厕所、洗澡都很成问题。

高二的时候,我参加过一次学农活动。第一天去农村田地里扒苞米,第二天去省农科院参观科研技术。翻看2009年10月11日的日记,当时最大的感受是:“农业是一门粗中有细的学问,说它粗,是因为农民要在田地里灰尘满面干活,说它细,是因为有科研人员对农业成果做细致入微的研究。”

日记上还写了我对劳动的体会:“听说农村扒苞米是要雇人的,一人一天70块。那我们一个人至少就扒了140块的,绝对不比真正干活的农民差。劳动的时候,不时有大自然的气息飘过来,其实就是大粪的味道!”

这些短暂的农村体验,在我心中留下很多疑问:现在的农村,房子盖起来了,电灯有了,自来水通了,路修好了,但为什么还是留不住人?农业能让农民维持基本生活么?那个时候,我还不懂,什么是“三农问题”。

东北地区的人口集聚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历史文化资源有限。依托村内历史文化资源来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农村占极少数,农家乐在这里并不火爆,大多数农村处于“空心村”状态——农业生产占主导,中老年人(55-75岁)留守种地,青年劳动力(55岁以下)到城镇务工。

大学期间,我参与了一些乡村规划设计,对“乡村”的问题更加好奇。毕设的项目背景是《浙江衢州市城乡一体化战略规划》,让我眼前一亮。我很想知道:与东北的“空心村”相比,在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

带着这个疑问,我先进行了衢州28个乡镇的调研,为期十八天。初步了解后,我决定以莲花镇为案例进行研究。我跑遍了全镇22个村庄,访谈了所有村长和书记,还跟村民们聊着家常,顺带做了问卷。在整个毕设过程中,每当我陷入纠结与混乱的时候,就会翻出村长、村民、农业企业家的访谈录音来听,总能帮我找回方向。也许一些“三农问题”的出路就隐藏于民间,需要更多地聆听发现,整合出既接地气又专业的“解决方案”。

对农业现代化的疑问

浙江衢州市莲花镇是省级农业特色强镇,这里没有发达的乡镇工业,主要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家庭农场等涉农产业。我提出的研究问题是:农业现代化如何更好地在村镇建设中发挥作用。

首先,什么是农业现代化?之前,我的理解是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业发展。但后来,我才了解,所谓现代化是一种更深刻的变化过程:随着城镇化推进,很多农民工进城务工,土地大量荒置,通过规模化发展来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这是农业现代化的表层意思。此外,还包括农业科技、管理、经营以及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农业现代化对农民和农村有非常简单又复杂的影响。

简单是因为,农民、农村、农业这三者从来都是绑定的,基本关系没有变化。说到复杂,首先,农民面临不稳定生活的困境。衢州的农民大概分为两种:第一种是80%的“普通农民”,只靠种水稻一年收入8000元左右,农闲时打听去外面打零工的机会,没有打工机会才回来照看庄稼;第二种是20%的“职业农民”,他们就近成为新型农民,在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农家乐里工作,这样的工作多数是临时招募的。

其次,简单来说,种地依然是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然而,在江浙地区,土地资源稀缺,农田逐渐被占。农民正面临土地保障“被置换”的困难处境。

新型职业农民

还有一些种植养殖村,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建设了村庄的软环境。比如,山外村的传统是养鸭,村里向镇里申报养鸭集中点,既能达到排放指标,也不会浪费土地。村里每年还组织自费旅游,主要是为了增进村民感情,化解矛盾,促进沟通。

另外,衢州市农家乐的发展也非常成功,在历史文化及环境资源条件优厚的乡镇,对重点村庄进行了包装、经营、宣传,乡村农家乐发展十分迅速,当地人认为,不及时调整思路就会被淘汰。

同时,这些成功背后隐藏着更多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企业主都想要向“林氏西瓜”学习,但急于寻求盈利,都想要吸引大量游客体验农家乐。现代农业园区内,采摘等体验项目已经没有几年前火爆,园区内扎稳脚跟、能达到农业产业化的农场并不多,很多小型家庭农场都对未来感到困惑和迷茫。

多数村庄基础设施都很差,环境卫生差,教育医疗设施情况一般。镇区与农业园区的实际发展没有规划预期的好,道路质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园区的需求,内部及对外道路不畅通。可见,现代农业发展并没有改善村镇的环境及服务设施。

所以,目前农业现代化对村镇发展发挥的作用有限,如何让农业现代化在村镇建设中发挥作用呢?农业现代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具,而应是更为全面的变革手段。

“迁村并点”不能解决问题

城乡规划专业在村镇发展方面最常做的就是“迁村并点”,是指根据村庄的现状和发展条件,撤并规模较小、发展潜力不大的村子,合并成大的“中心村”,并将原村庄用地复垦的过程。“迁村并点”主要有三类情况:第一类称为生态移民,指在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或生态敏感区内村庄的搬迁;第二类是发展较快的村庄兼并落后的村庄,使落后村庄向其集聚;第三类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或其他原因导致有组织的迁移村庄,如三峡工程建设、文物遗址保护等。

其中,第二类在村镇规划中最为普遍,争议也最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建立一套村庄综合发展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各行政村综合发展实力进行排序,确定中心村、一般村、撤并村、整治村。

我翻阅过很多“迁村并点”方案。最大的感觉是,这背后的理由和意义并不清晰,难免让人觉得缺乏说服力。“迁村并点”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现实,比如:耕地调整中遇到的阻力;相比搬到中心村或新农村社区,农民更愿意选择在城区、镇区买房等。村庄本身是一种缓慢自然生长的聚落形态,传统的蓝图式规划多为技术层面的考虑,忽视了实施层面的问题。

空间规划“不大动干戈,而是精准微调”

举例来说,当地已有4个产销班、16家合作社,将种植相同农作物的农场企业结成“联盟”,也有一定基础。园区2007年成立初始,是台湾人来投资的,这里一直很重视学习借鉴台湾的农业产销模式,比如“红艳草莓产销班”、“龙海蔬菜专业合作社”,但问题是:这些合作平台没有让更多农民参与进来。

现在的莲花镇虽然提出了“企业+基地+农户”的辐射带动模式,但收效不明显。未来如何能降低合作社的门槛,改变“柑橘”村民这些散户类型的销售方式,形成覆盖全镇农户的销售平台,也许这才是当地村民最希望的改变。

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向是:把技术和资源集中到现代农业园区内集中发展,同时强化农业园区和其他村庄农产品散点供应的关系,还要让农业园区内的家庭农场主人们更好地联系沟通,互补发展来共同抵抗农业市场的不稳定性。让农民享受到国家更“对症下药”的资金政策,吸引培养带动更多的“职业农民”。

从基础设施入手

当初在衢州和村民们聊天时,村民们提到最多、最迫切的诉求就是基础设施,希望自来水、污水管道能够全覆盖铺设,改善村庄环境面貌,解决日常生活中最关键的吃水排水问题,这是关乎他们实实在在的生活,最基本也最重要。

对于镇区和农业园区来说,要集中建设生产生活设施,如加强道路建设、给排水设施,而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满足基本水平就行,因为村民们更愿意去距离并不远的中心城区。对于22个村庄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与镇区乃至城区有良好的交通联系,要解决关乎每日生活的吃水排水问题,其他要求都可以到城区、镇区解决。

以给排水设施为例,在全镇实现给排水全覆盖的基础上,还要集中发展园区+镇区的设施,因为这一区域内排水要求更高、更有针对性,对排水、水循环利用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园区内可以收集雨水,把排水渠作为灌溉用水;针对污染问题,园区内要加强农田水循环利用,从源头处降低面源污染。

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对于农村发展的复杂问题,城乡规划的专业人士能做的是什么呢?我想,也许不是“迁村并点”,也许不是为村镇提出多么详尽的产业经济发展目标,也许不是画出了多少好看的图纸,而是成为一个“接地气”的规划师,回头看看“三农问题”的根本。

最后,希望我的这份好奇和疑问可以一直存在,继续用自己有限的能力研究乡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用年轻人都能理解的话来说,农民们能过上“肥料用了金坷垃,水稻亩产一万八”般的幸福生活。

THE END
1.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绿色革命的新篇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已经从传统的机械化和化学化转向更加高效、可持续的智能化和生态化。这些新兴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还保护了环境,确保了食品安全。 二、高新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大数据与云计算 在信息时代,大数据为现代农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收集农作物生长周期中的各种数据,科学家们可以更https://www.gntpr.com/ke-yan-jin-zhan/26474.html
2.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回答规模:过去中国的农业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较小,效率较低,现代农业规模化趋势非常明显。高价:农产品价格未来持续上涨,人均土地面积因素,决定了农产品持续价格提升不可避免。品牌:品牌经营将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一、规模 过去我国的农业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效率低,而现在规模化趋势明显,中国和美国之间更明https://www.agri.cn/sj/scdt/202411/t20241129_8694139.htm
3.最新农业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典范在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发布了:最新农业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摘要:最新农业模式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些新模式注重技术创新、智能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同时https://www.yuwangkj.cn/post/37516.html
4.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岳局长,我们很多人都听说过现代农业,但大家对到底什么是现代农业还不是特别清楚,首先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现代农业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 嘉宾: 好的!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来讲的,它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国家现代农业“十二五”规划指出:现代农业就是指用现代化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https://www.cnbz.gov.cn/content/article/11458411
5.船形古村传奇黄塘——广东省传统村落黄塘古村纪事南方+船最忌讳的就是漏水,所以村里有一条规矩:除村头村尾各挖一口水塘作为“锚孔”外,村内不准打井,意思是打井会把船身打穿了,船就会漏水沉设。也许是被村民的真诚感动,黄塘村仿佛真有“船神”庇佑。自建村到现在,虽然黄塘村紧邻浈江,可村庄一直没被水淹过。据村里老人回忆,有一年发洪水,眼看河水升至祠堂门口,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4/12/c7559111.html
6.科学网—“制度性干旱”中国最早的农学论文《吕氏春秋.任地》论述到:“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缓”。意思是:锄地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土壤干旱,具体做法是把土壤弄脂腻、酥松。 农谚“锄板底下有水”、“锄头自有三寸泽”就是对松土保墒功能的生动总结。 松土保墒,又被现代农业学称作“暄土覆盖法”。覆盖,也是防止一切水分蒸发的最有效途径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55-38012.html
7.务农是什么意思务农是什么意思么职业务农是什么意思 务农是什么意思么职业 务农的意思是:指从事农业劳动。现代工作方式的一种,以从事农业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出自《国语》?卷一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 【例句】他家世代务农,所以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小明的爷爷奶奶淳朴善良,一直在乡下务农。 他的父母虽以务农https://www.tianqi.com/toutiao/jiaoyu/126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