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院安全评价中心(国家沈阳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由原化工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工业发展组织(UNIDO)联合于1982年投资建设,主要从事农药、医药及其他精细化学品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从1996年开始按照良好实验室规范(GLP)的要求运行,2003年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批GLP试点检查、2004年获得环保部新化学物质登记测试机构认可、2006年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的实验室认可及计量认证、2006年通过国际AAALAC认证、2010年成为农业部首批认可的GLP试验单位,2012年取得OECD成员国荷兰政府GLP监察机构颁发的GLP证书,成为中国安全评价领域GLP理念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3)
标准现状:截止目前,农药行业共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41项,其中国家标准216项,化工行业标准199项,产品标准356项、基础通用标准30项、方法标准28项、管理标准1项。这些标准涵盖了杀虫、杀菌、除草、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多种生物活性农药,剂型种类包括原药、乳油、可湿性粉剂、可溶粉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油悬浮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等多种剂型,配套合理、涵盖面广。
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
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8年11月,编号SAC/TC134,简称全国染标委,是负责染料、染料中间体(原材料)、纺织染整助剂、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类)的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秘书处挂靠在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全国染标委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管理。全国染标委下设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染助剂分技术委员会。
全国染标委秘书处现有人员15人,其中教授级高工4人,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7人,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全国染标委秘书处与国家染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同一实体,人员长期从事标准化工作的同时也参加染料质量检测和技术研究,可实现优势互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充分的标准化管理经验组织国家和行业标准化工作。
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沈阳)
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1995年实施建设,并于2021年12月优化整合纳入国家发改委新序列管理。中心主要从事农药自主创新和农药的工程化研究,贯穿研发到产业化的农药全链条研究领域,包括新农药设计合成、药效和应用技术研究、生产工艺开发、安全性筛选、安全性评价评估技术研究等。
中心由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牵头建设,沈化测评作为共建单位承担新药研发阶段的安全性筛选技术,健康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的风险评估和末端废物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为新农药的全生命周期安全性提供保障。沈化测评在平台下致力于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从而推动绿色新农药创制效率提升。
辽宁省危险废物鉴别及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在2017年9月获批成为辽宁省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和风险评估省重点实验室,目前是全国为数不多、资质完善、能够同时开展危险废物反应性、易燃性、腐蚀性、浸出毒性、毒性物质含量和急性毒性六大危险特性鉴别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危险废物六大危险特性鉴别能力获得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计量认证(CMA)资质证书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是专业从事危险废物鉴别,可出具危险废物鉴别报告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实验室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等法规文件开展工作,以环保部2007年颁布实施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系列为鉴别依据进行危废鉴别工作。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已为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完成了危废鉴别项目60余项,涵盖了汽车、农药、化工、医药和电子五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