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农场”的经济学逻辑,一、选题背景,1.中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合作社,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工业化背景下的以工商企业为主体的大规模经营,到今天经营规模为200亩左右的家庭农场,可谓回环曲折,代价沉重。,2.2011年城镇化率达51.27%,首次过半,为了实现政府的规模经营目标,当地政府出台了各项针对工商企业的奖补措施。大户每亩每年可以获得60元的奖励、10元的柴油补贴、10元的中央财政补贴。流转土地1000亩以上的大户,还可以获得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但三年的实践下来,绝大多数工商企业陷入亏损的境地。,3.地方政府推动工商企业下乡流转土地,种植粮食,但在实践中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学.科.网,4.武汉市试点,从2011年确定了“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培育家庭农场99家,并下发2011年家庭农场项目指南,扶持资金354.7万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获得财政补贴3.58万元。2012年该市发展家庭农场68个,安排扶持资金210万元。,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