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yneZhu青云志Page17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科技与商业碰撞出新火花。在医疗、教育领域,除国家政策持续倾斜外,各机构、单位及企业用户也主动求变,希望通过深入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落地数字化转型。

五大解决方案为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打造新型“云底座”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医疗加速融合,以医疗云为代表的医疗新业态,成为激发医疗信息系统改革的动力。同时,分级诊疗、多点执业等政策的推进以及医疗机构的成本控制需求,促使医疗机构选择由传统数据中心向云化方向转型。

基于此,青云科技通过综合医疗机构对医疗云应用场景、医疗云服务方式、医疗云安全等需求,以及新型互联网医疗业务对传统信息系统提出的挑战,以“一横N竖”的总体思路,推出了“医疗云存储解决方案、医疗混合云方案、医疗超融合解决方案、移动医疗解决方案、院内一站式服务管理解决方案”五大解决方案,为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打造了新型“云底座”。

其中,青云医疗云存储解决方案以多类型分布式存储系统,可完美支撑医疗机构各类医疗信息系统数据存储性能、类型、空间的需求,并提供数据多副本、备份和归档服务,全面保证数据安全性。

借助“公私统一”架构,青云医疗混合云解决方案帮助医疗机构打通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的统一收集、管理和分析,促进跨部门协作,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同时降低自建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减少运维成本。而针对互联网医疗业务与互联网数据传输交互需求,该方案既保证了医院云病历、医学影像等资料在云中共享,助力远程诊疗,也帮助患者在线完成预约挂号等,简化看病流程,实现患者、医生、医院多赢。

青云医疗超融合解决方案,基于青云科技成熟的公私统一架构和技术积累,以超融合系统为基础,融合企业级分布式存储、智能广域网、网络隔离、网络防火墙、可视化管理等产品与服务,帮助医疗机构快速搭建高性能、稳定、可靠的医疗云平台,满足了新型医疗业务对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各种需求。

青云移动医疗解决方案由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软件应用层、用户接入层构成,提供一体化移动医疗应用产品及服务,如病床数据采集、护理知识库、电子病历、影像教学、健康卡管理等,帮助医生、护士、社区家庭医生实现云护理、云查房、云诊疗、云输液、云健康评估等,并支持PC端、手机端、云桌面等不同设备终端接入,提升服务效率。

青云院内一站式服务管理解决方案同样由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软件应用层、用户接入层构成,提供给医疗机构一套从项目管理系统到资产管理系统,再到服务管理系统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其实现临床需求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任务协同管理、统一资产码、标准化巡检、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院一站式服务入口、服务管理、知识管理、满意度评价等,支撑全院的项目、资产高效管理和服务质量保障。

目前,青云科技已为西昌市人民医院、天佑儿童医院、慈铭体检、甘肃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提供了服务,帮助加速数字化转型。例如,青云科技助力西昌市人民医院建设的医疗云平台,实现了院内专业医疗软件、核心管理系统等众多业务系统统一上云、统一管理、统一运维,成功入选《IDCPeerScape:中国医疗专属云建设案例与实践洞察》。

高校混合云建设方案为智慧校园落地提速

作为一家技术领先的企业级云服务商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青云科技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研发了高校混合云建设方案。该方案通过构建面向高校全场景的混合云云数据中心,实现高校公有云、私有云、虚拟化等异构平台的统一管理与运营,资源池按需调配,并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交付模式,提升高校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案对高校的科研任务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一方面,其可提供弹性灵活、快捷高效、安全可靠的超算服务,能够轻松满足科研高性能计算需求。另一方面,其集成了丰富的开源组件,Hadoop、Spark、Flink、Zookeeper、Kafka、TensorFlow等组件及框架可一键交付,非常适合科研场景,减少教师在底层组件安装配置和管理上的工作。

当下,数字化转型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答题”,只有完成数字化转型,才能够从容应对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秉承着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坚实可靠的基石型合作伙伴,青云科技将继续以技术加速变革,不断完善医疗、教育等智慧化解决方案,助力医疗机构、高校及企业用户快速踏上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1月13日,SegmentFault思否“2021中国技术先锋年度榜单”正式公布,青云科技成功入选“中国技术品牌影响力企业”。青云科技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不断践行“用科技改变世界”的理念,坚持开源开放,推出以KubeSphere容器平台为代表的众多优质开源项目,运营开源社区,与全球开发者协同创新,让技术力量演变为数字创新新动力。

自2012年成立以来,青云科技就将技术领先性和创新性作为核心竞争力,与Google、Facebook等全球知名IT企业一样崇尚技术力量,始终坚持核心代码自主研发,不断践行“用科技改变世界”的理念。在IaaS层,青云科技独立设计产品架构,自主编写核心底层代码,自研P2P机器人资源调度架构、大规模软件定义网络架构、分布式存储架构等一系列底层技术,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在PaaS层,青云科技自研物联网平台、边缘计算平台、数据平台等,还积极与国产IT厂商完成产品兼容适配。

其中,依托于前瞻布局和自主研发,青云科技在国内最早布局混合云市场,率先打造了“公私一体”的统一架构,可为用户交付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统一体验的混合云。2021年3月16日,青云科技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中国混合云第一股”。

如今,随着云计算深入发展,云原生正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容器作为云原生领域重要的基础设施,迎来爆发。青云科技立足自身技术研发优势,基于K8s自研面向云原生的KubeSphere容器平台,通过“开箱即用”的简便易上手操作体验、多云多集群统一管理、极简的人机交互等功能优势,帮助用户敏捷构建云原生应用,快速落地云原生。

值得注意的是,从立项开发起,KubeSphere就确定以开源社区模式运营,始终坚持100%开源原则,核心代码面向全球开发者和用户开放,并搭建和运营开源社区,通过设置社区组织架构与荣誉机制、鼓励非代码贡献、开展SIG例会与OfficeHours、举行线上+线下技术活动等方式,形成了良好的开源生态。借助社区开发者、用户的力量,KubeSphere也实现功能的不断完善与更新迭代。截至2022年2月,KubeSphere收获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的使用,贡献者超250人,主仓库GitHubStar数超8800,Fork数超1300,下载量突破70w,成为全球开源容器项目中受欢迎程度前二的平台。

事实上,除了KubeSphere,青云科技作为开源生态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之一,还向全球开发者共享了全象云低代码平台、OpenFunction函数计算平台、OpenELB负载均衡器等优质开源项目,运营了RadonDB、QingXiang等开源社区,并与CNCF、Linux、openEuler等开源基金会、开源社区紧密合作,推动开源生态良性发展。

以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产品创新能力为支撑,青云科技成为了国内首家将云计算带入银行业,以及首家将公有云引入省级高速公路业务的企业,深入服务金融、交通、能源、制造、公共事业、医疗、教育、互联网等行业,承载起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债券登记结算中心、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人民网、中国国航、江苏交通控股、国家电投、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中通快递等机构、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

此次,青云科技成功入选“2021中国技术先锋年度榜单”,再次获得行业和用户的肯定,坚定了创新自信。接下来,青云科技将继续以技术研发创新突破为魂,迭代和丰富云产品、云服务及解决方案,并持续贡献优质开源项目,与全球开发者和用户一起用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用技术改变世界。

1月12日,2021首届数字经济领袖峰会暨2021创新影响力峰会在北京举办,并为首批特聘数字经济专家颁发了证书。从程序员成长为上市公司董事长——青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黄允松成为了首批《数字经济》特聘专家中的一员,他懂技术、懂市场、懂行业,为青云科技的成长找到了正确的赛道。

面对市场竞争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黄允松是一个从地地道道的程序员成长起来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对于技术有着强烈的执着,正因为如此,奠定了青云科技自主创新、中立可靠、灵活开放的基调。

2012年,黄允松踏上了云计算的创业道路,从此与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而青云科技坚持自主研发,打造了功能完善的云服务体系,并历经大量大型客户的实践。如今,青云科技已经成为一家技术领先的企业级云服务商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了一个具有“全栈”、“全态”、“全域”能力的全维云平台,搭建起行业领先的计算平台、存储平台、网络与安全平台、数据平台、IoT与边缘计算五大类产品矩阵,为企业提供可灵活组建的端到端的云原生解决方案。

面对客户的真正需求坚持予以有价值的解决

都说“码农”只会写代码,不懂市场,但黄允松不同,他愿意去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在哪里,面对客户的真正需求,予以有价值的解决,让数字创造真实有效的价值。

黄允松曾在一次采访中透露,为了了解新技术、发现客户需求,他在20多年前就开始泡在开源社区,观察社区中的人,与大家一起讨论变化、趋势。

有了过硬的技术,有了发现市场的眼光,有了为客户解决问题的坚持,青云科技成为了国内第一家让大型银行集团上云的云平台提供商,第一家把公有云应用在省级高速公路业务的云服务商。

面对未来初心不改

经过多年的努力,青云科技在2021年3月16日,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混合云第一股”,这是对黄允松带领团队坚持初心的重要肯定。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青云科技更深刻体会到云计算对于“新基建”的重要性,坚持向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结合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以融合创新,构建智慧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公共创新基础设施,提供智慧交通、智慧工业、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金融等领域的场景化解决方案,确保数字世界运行稳定、简单、高效、低成本。

在黄允松看来,“云计算是一个工具行业,自身不具备价值,通过帮助其他行业间接地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是云计算的立身之本。”面对已经到来的2022年,青云科技将继续用开放的心态面对动态变化的世界,与时俱进,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成为值得托付全部业务的数字化基石平台。

本届软洽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共同主办,设有10个专题会议,政府领导、专家学者、技术精英及企业代表汇聚一堂,聚焦软件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探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此次成都市与青云科技西南研发中心签署软件产业发展合作项目,将为成都云计算产业发展再添新动能,助力建设数字产业新高地,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软件定义未来的世界,开源决定软件的未来”。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开源模式,加速了软件迭代升级,促进了应用协同创新,已成为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创新的主导模式。

周小四在演讲中指出,做好开源,最核心的是有一个好项目,其次是运营。青云科技自上而下贯彻开源理念,通过打造以KubeSphere容器平台为代表的优质开源项目,搭建、运营开源社区,携手全球软件开发者共同推动软件应用的创新发展。

精打细磨的KubeSphere得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用户的认可和使用。截至2022年2月,KubeSphere下载量超70万,主仓库GitHubStar数超8800,Fork数超1300,贡献者超250人。这一成绩位列全球开源容器项目受欢迎程度第二位。

软件定义世界,在云原生技术的发展推动下,企业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未来软件应用不仅长在云上,更是以一种适应云计算的方式,原生构建和持续迭代,赋能着企业的业务创新发展。未来,青云科技将继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并始终贯彻开源理念,助力企业全面拥抱云原生,充分释放软件定义的创新活力和驱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

1月12日,青云科技与目睹达成合作,目睹直播正式入驻青云云市场,将共同帮助企业快速自建直播平台,开展各类线上直播活动,创建、运营私域流量,获取商机线索,提高转化率。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以直播数据量化用户行为,绘制用户画像,为精准营销提供数字化支撑。

疫情常态化,促使企业诸多线下活动逐步转向线上,或者采用小规模线下结合大规模线上的混合形式,来组织和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直播自然成为一种必需利器。因此,利用直播工具搭载营销内容,实现从公域引流到私域,培育和孵化商机线索、留存用户,成为企业业务增长的关键手段,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需要。

基于SaaS云服务模式,目睹直播为企业带来了完整的私域营销直播服务,通过支持即开即用,提供超400款轻量化直播场景工具,以及规范标准的项目交付管理流程,全面覆盖直播邀请、准入观看、直播采编、观看页装修、直播间互动、直播回看、数据分析的直播全生命周期,赋能企业直播活动高效、顺利开展。

企业直播的本质是企业数字化活动,是线上市场营销和线下面对面会展的融合。通过青云云市场对上下游资源的整合与用户链接能力支撑,将帮助目睹直播释放更多企业直播场景化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简单、易用的直播工具,培育数字化活动能力。

目睹生态合作负责人表示,集线下活动、线上直播为一体的混合营销形式正成为主流,与青云科技合作,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打造完备的直播运营体系,贯通各个业务系统,使能企业业务持续增长。接下来,双方将围绕企业服务,充分发挥各自在直播、云计算领域的技术、产品、服务等优势,展开更深次的合作,加速实践应用,以数字化手段助推企业发展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进程加快,教育部等六部门提出“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建设智慧校园成为各大高校重点布局方向。但因为传统竖井式建设模式,导致高校信息系统庞大,现有信息化程度较低,IT资源碎片化,资源统一管控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智慧校园建设步履维艰,各大高校亟需找到突破口。

接下来,青云科技将继续研发创新,以云计算为底座,不断完善和丰富更多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推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育信息系统变革,加速教育教学、教务管理、科研创新等校园场景智慧化建设。

1月11日,国际权威机构IDC发布报告《IDCPeerScape:中国医疗专属云实践与案例》(以下简称《报告》),青云科技为西昌市人民医院建设的医疗专属云,被列入医疗行业最佳实践之一,可以供医疗机构或卫生部门参考。

伴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IoT、5G、AI等新技术的崛起,万物互联的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各行各业开始数智化转型。作为全球领先的数据咨询公司,IDC在后疫情时代对中国医疗专属云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对众多行业代表性客户进行了深入访谈,并通过医疗机构视角客观展现医疗专属云的落地实践情况,为同行业建设云计算转型提供借鉴。

IDC调研发现,医院希望借助医疗专属云的建设,能够更好地开展创新型医疗服务,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医疗信息化监管合规要求。

《报告》根据上述实践方向展示了医疗专属云实践的典型案例,其中青云科技服务的西昌市人民医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青云科技凭借领先的技术能力与深入的行业理解,基于前期调研分析,为西昌市人民医院IT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规划,以实现底层资源的高扩展、高可用,解决了医院管理与发展的现实问题,实现从医院的专业医疗软件、管理类系统到核心管理系统,都在通过“云平台+桌面云”的形式对内统一管理。

经过多年医疗行业的深耕实践积累,青云科技依托云网边端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为医疗行业客户打造了安全合规、高性能、高可用、低成本的云上医疗业务系统,包含医疗专属云、容器云、医疗影像、在线医疗等,助力医疗大健康产业数字化升级,为智慧医疗贡献力量。

目前,青云科技医疗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了大量医疗行业客户,并成功落地了西安市人民医院私有云、甘肃省人民医院存储系统、乌鲁木齐卫健委疾控平台、天佑医疗集团医联体混合云、陵川县政务云(医疗云)、慈铭体检医疗影像云等项目,以实力在用户中赢得了好口碑。其中,基于超融合架构的青云QingCloud云平台承载的陵川县政务云平台,将县域内所有医疗机构业务系统统一上云,实现区域内医疗业务数据共享,便民业务全部互联网化。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点在医疗领域尤为明显。作为数字化转型实力推进者,青云科技将继续探索,通过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医疗行业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助力医疗行业智慧化升级。

1月7日,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以下简称:北京软协)发布了《2021北京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报告》,青云科技秉承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围绕云计算市场需求,取得一系列研发成果,形成了一套成熟、经得起验证的核心技术体系,服务于百行千业数字化转型,成功入选“2021北京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成长型)”,公司整体实力与发展潜力均赢得了行业高度认可。

据悉,“北京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活动由北京软协依据《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规范》(T/BSIA002-2019)团体标准,采用统计性评价和行业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对465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了《2021北京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报告》。

此次,青云科技入选“2021北京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成长型)”,评委组经过综合分析认为:青云科技重视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增长速度较快,在成长性方面有着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成立近10年,青云科技一直专注于企业级云计算技术、产品和服务,坚持独立自主进行前沿性、突破性技术创新,在云计算领域已成功研发多项软件产品,搭建起行业领先的计算平台、存储平台、网络与安全平台、数据平台、IoT与边缘计算五大类产品矩阵,帮助客户构建和运维更加可靠、敏捷、高效云计算基础设施、平台层服务与应用管理平台,显著降低基础设施构建成本和运维投入。

作为2021北京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中的一员,青云科技于2021年3月16日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混合云第一股”。坚信技术创新是软件企业快速、稳步发展的动力,青云科技贯彻研发驱动创新的策略,在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2021年前三季度已突破了亿元。

有了强大的研发与技术队伍作为支撑,青云科技在数据中心P2P资源调度技术、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分布式块存储技术、非结构化数据存储技术、智能广域网SD-WAN调度技术、云应用开发及运行平台技术、跨多可用区Region多活技术、高并发负载均衡集群技术、SDN容器网络直通技术等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

依托集结云、网、边、端一体化能力的全维云平台,帮助企业在云、虚拟化及物理机等异构基础设施上快速构建、部署及运维容器架构的KubeSphere容器平台,提供全生命周期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青云企业级分布式存储平台等核心产品,青云科技构建了成熟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深入服务金融、交通、能源、医药、教育、制造等众多行业,推动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随着科技革命发展的不断深入,需要更多信息技术企业加入进来,服务数字化转型。基于此,青云科技自觉肩负社会责任,秉持着回馈社区的理念,持续向众多全球知名开源项目(如MySQL、LibVirt、Jenkins、Kubernetes等)贡献代码和技术优化,并开源了KubeSphere容器平台、RadonD分布式数据库、容器集群管理、负载均衡、SDN网络直通、OpenPitrix多云应用管理平台等重要产品技术,为中国的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作出突出贡献。

就如青云科技董事长兼CEO黄允松曾说的那样:“无论是资源、应用、服务还是数据,全部都在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的结构中。在这个过程中,云原生、全场景数字化、绿色可持续,我们认为是重要的。这也是青云近年来的努力方向,以云网边端一体化的能力支持百行千业创新,全面拥抱云原生,以全场景解决方案降本增效、落地‘双碳’,以中国科技服务数字中国。”未来,青云科技将继续以此为目标奋进。

1月6日,2021年度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系列评选结果出炉。凭借在推进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加速“数字新基建”落地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青云科技副总裁林源被评为“2021年度云计算领军人物”。

2021年度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系列奖项评选活动由中国(广东)国际智慧城市大会组委会、2021南粤数字化转型峰会组委会、广东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云计算应用协会主办,旨在挖掘一批数字经济、智慧城市领域中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社会性和推广性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新方案及有典范引领作用的企业和人物,树立先进典型、产业标杆,展示2020年至2021年数字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性成果,激励企业继续开拓创新,助力我国数字经济及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睿智又果敢的年轻企业家林源,是青云科技副总裁,全面负责私有化产品的商业落地与渠道管理等工作。本科和硕士就读于清华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分布式和底层系统的研发工作。2012年,林源作为联合创始人参与创立青云科技,希望以中立、技术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商,改变中国云计算产业格局。曾获选快公司(FastCompany)“2019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

在青云科技提供企业级云计算服务的近10年里,林源曾与团队共同推进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成功让青云成为国内最早通过统一架构实现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托管云一致体验的云服务商。如今,青云QingCloud云平台承载着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债券登记结算中心、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泰康保险、中国太平、人民网、环球网、中国国航、江苏交通控股、国家电投、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等机构与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

随着青云科技产品体系的形成与丰富,以“云、网、边、端”一体化的数字新基建能力开始深度服务企业数字化,逐渐覆盖金融、交通、能源、制造、公共事业、医疗、教育、互联网等众多行业的头部企业,林源也转型向业务拓展,带领产品团队广泛与不同领域的服务商展开合作,着力打造中立、开放、共赢的生态,加速云计算、IoT、AI等信息技术在“新基建”的应用,形成工业互联网、科研创新等不同场景的服务能力,落地了智慧园区、智慧超算数据中心、数字化工厂、AI云平台等众多项目,确保“数字世界”运行稳定、简单、高效、低成本,让产业布局更科学,生产过程更绿色,管理流程更智能。

以“云之基石自由计算”为理念,青云科技即将走入与中国云计算产业共同发展的第10个年头。面向未来,林源表示将秉承“中国科技服务数字中国”信念,以“全栈”、“全态”、“全域”的全维云平台为整体架构,依托成熟的混合云解决方案与实践经验,充分发挥云原生落地能力,让云计算全面服务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1月6日,2022年ICT行业趋势年会在京举办,“2021年度ICT技术创新十大人物”同期公布。青云科技副总裁林源凭借对我国云计算技术创新突破,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融合发展,以及“数字新基建”落地实践的引领和推动,成功入选。

2022年ICT行业趋势年会由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主办,信通传媒通信世界全媒体承办,旨在盘点2021年技术和产业走势对2022年ICT行业发展的影响,探讨未来网络、数智产业、新基建、网络安全、智慧生态等ICT领域的2022年发展重点。

林源,青云科技副总裁,全面负责私有化产品的商业落地与渠道管理等工作。本科和硕士就读于清华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分布式和底层系统开发与研究工作。2012年作为联合创始人,林源参与创立青云科技,带领团队坚持自主研发,不断开拓创新。在国内最早布局混合云市场,实现“公私混托”一体化架构,为用户带来一致化部署、管理和体验,让云计算的技术价值得到最大化释放,惠及百行千业,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曾获选快公司(FastCompany)“2019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

经过近十年创新实践,在林源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青云科技现已拥有了行业领先的计算平台、存储平台、网络与安全平台、数据平台、IoT与边缘计算五大平台,能够为政务、金融、能源、交通、物流、零售、电商、教育、医疗、工业、制造、互联网等行业企业提供灵活组建、覆盖各业务场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加速实现IT架构重构、生产流程变革、运营运维模式升级,驱动业务创新。

随着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在“十四五”时期迎来发展高潮。风云际会之时,林源带领团队基于QingCloud云平台、智能广域网、物联网平台、EdgeWize边缘计算平台,持续深化覆盖全域空间的“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加速落地智慧交通、智慧工业、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农业等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打破基础架构和业务创新的管理与效率束缚,释放云端新动能,推动“数字新基建”建设进程。

在“双碳”政策推行背景下,林源自觉肩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使命,聚焦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之一“数据中心”,与团队推出了智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通过全数字化的数据中心智能管理平台,在AI算法的加持下,实现数据中心内各类系统均以最优状态运行,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提升能效,从数据中心能源消耗的源头上进行优化。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此,林源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带领团队加大研发投入、产品创新、服务升级,以及解决方案的持续优化,纵深推进算力、通信网络、科研创新、信息安全、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动力。

THE END
1.技术分析医疗信息化龙头企业排名榜单公布:最新权威排名一览识马者长途,识险者长足,人弃我取,人取我弃。https://www.55188.com/thread-27898198-1-1.html
2.武汉医疗信息化公司排名(排行榜)招聘:7个 工资¥14.0K 招聘增长:-57.81% 融资:IPO上市 “智能电网、医疗健康和产业投资” 收藏 3 武汉盛博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5万次浏览 全年浏览 536次 规模:100-499人 成立:8年 招聘:7个 工资¥18.9K 招聘增长:-6.38% “专注于提供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高科技软件企业” 收藏 4https://www.jobui.com/rank/company/view/wuhan/yiliaoxinxihua/
3.医院信息化系统厂家排名医院信息化系统厂家通过提供先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满足医院在管理、临床、科研等多方面的需求。在这个市场中,各厂家竞争激烈,排名不断变化。本文将介绍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厂家及其特色产品。1. 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卫宁健康”)卫宁健康是国内领先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公司致力于https://aiqicha.baidu.com/qifuknowledge/detail?id=10125904934
4.2024年智慧医疗10大知名品牌排行查品牌厦门狄耐克智能科技秉承“科技创新、品质至上”的理念,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安全可靠的生活体验。 所属公司信息更多》 公司名称:厦门狄耐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缪国栋 成立日期:2005-04-29 注册资本:25,200(万人民币) 企业地址: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海景北二路8号 产品标签 智慧医疗 微创https://www.qichamao.com/brand/xdetail/ac9a09fc9145eb13e28702d5b265a72a.html
5.十大HIS系统厂家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上交所上市公司 高新技术企业 瞪羚企业 1个行业上榜十大品牌 专业测评A 成立时间2005年 资深品牌 员工2050+人 注册资本4颗星 嘉和美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嘉和美康是国内较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长期深耕临床信息化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信息化核心技术与产品体系,https://m.maigoo.com/maigoo/9964hisxt_index.html
6.软件开发比较好的公司排名榜前十名有哪些东软用友宝信中软知名软件开发领域存在众多优秀的公司,它们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在行业内脱颖而出。 华盛恒辉科技 五木恒润科技 华为 中兴 南瑞 海康威视 中软 宝信 用友 东软 浪潮 航天信息 这些公司在软件开发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实力,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软件开发解决方案和服务。同时,它们也在不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66JGJ505564EWV.html
7.中国十大医疗信息化软件公司(医疗信息化企业排名)放大字体缩小字体中国十大医疗信息化软件公司(医疗信息化企业排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日期:2021-12-28 作者:网络转载 浏览:5 移动: 核心提示:医疗软件范围太广了、既可以做his、具体介绍一下软件的用途、苏州、目前国内做的最成功的应该是上海腾程的LIS系统。 是与美国IBM联合研发的,1995年就成立了。 专业做医院相关系统,大连汇源https://guba.eastmoney.com/news,002065,1125022144.html
8.中国EMR(计算机化病历系统)投资分析投资可行性市场全景评估四、EMR让美国医疗信息化装上加速器 五、美国EMR实历厂商分析 第二节 日本EMR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EMR系统的构建 二、日本EMR的应用及启示 三、日本EMR潜在市场需求分析 四、日本国EMR软件开发商 第三节 其它国家分析 一、英国的EMR研究工作开展分析 https://www.gelonghui.com/p/1403541
9.国内十大上市移动医疗企业盘点卫宁软件一直是国内医疗信息化领域的领先企业,专注于医疗信息化建设。目前,公司正以医院信息系统和医保控费系统为依托,积极与保险、药品、健康服务等专业机构开展合作,重点布局就医云、健康云、药品福利和保险风控云、云医院等新体系,从而形成医疗新生态圈与医疗服务新模式,与产业链相关方真正实现的“三医联动”。目前,https://blog.csdn.net/weixin_33922672/article/details/90463906
10.十大医院信息系统厂家电子病历系统his系统有哪些品牌嘉和美康(嘉和美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嘉和美康是专业的医疗信息化产品及服务提供商,是国内较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临床医疗、医院管理、医学科研、医患互动、医养结合、医疗支付优化等产业链环节的产品体系,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医疗临床、运营管理、医疗数据、生命科学等业务https://www.cnpp.cn/china/list_9964.html
11.国内专业的医疗信息化软件公司有哪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信息化已成为当今医疗行业的趋势。医疗信息化软件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水平,因此备受医疗机构的青睐。本文将介绍国内几家专业的医疗信息化软件公司。https://www.fanruan.com/bw/ylxxhrjxtgs
12.2019机器之心人工智能年度奖项正式公布:关注创业先锋,聚焦产品数字员工家族产品不断标准、规模化,并落地反洗钱、AI 中台等行业专用 AI 新场景。在金融智能化服务市场保持领先,并在地产,运营商、政务等领域取得突破。 中国十大最具潜力早期 AI 公司 2019 发展总结 艾耕科技 艾耕科技致力于使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内容生产的效率,创始团队主要来自于微软、IBM 和阿里巴巴。https://www.zhuanzhi.ai/document/2abfb47db9cd9ab70b4144f329e147b8
13.官网方软软件一站式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方软软件-为医疗机构提供一站式信息化解决方案,涵盖经营管理、集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运营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管理http://www.frhis.com/
14.医疗信息化建设(精选十篇)关键词:移动医疗,医疗信息化,应用综述 1 移动医疗的概念及背景 伴随着科技水平持续良好发展, 中国已然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 网络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 在医疗领域,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医护推车、床旁信息终端的普及渗透率日渐提高, 医疗信息领域的移动互联化需求迅猛增加。 对于移动医疗, 美国医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8c19l09.html
15.荆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荆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荆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期、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战略机遇叠加期、创新驱动积蓄势能迸发期。根据《湖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荆门市国民http://xinxi.mei.net.cn/gh/zl.asp?vid=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