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害基本上是表面活性剂对生物膜破坏作用的结果。
由于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会进入介质与组织密切接触,气孔渗透是药害产生的一个方面。利用浸渍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甜菜根组织渗透出的β-花青色素,可测试天生的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L-77和L-7607的细胞毒性比脂肪胺及两种乙氧基烷基酚类表面活性剂的细胞毒性低。
草甘膦加入脂肪胺和乙氧基醇类的表面活性剂使用时,在白茅叶表出现药害症状;而用L-77,即使有很多的沉淀物在叶上,也看不到药害症状。对蚕豆和常见的藜同样施用各种不同代号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亦没有发现药害。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植物是温和的,总体上是有益的,关键是喷雾制剂的药害。所以,为充分发挥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功效,须对农药制剂进行优化。
2、危害
一般来说,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并不比大多数农药有更多的危害。
毒理学资料表明,吞入有机硅也许与预计的结果完全相反。可以设想,这是由于有机硅在胃内的酸性环境和接下来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中迅速降解的结果。
由于有机硅表面张力极低,所以在使用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时,应保护好眼睛。同理,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进入水中对鱼高毒,因表面张力降低使鱼鳃功能受损。有机硅渗透力强,表皮毒性高,与皮肤接触可能有刺激性,故作业时要穿好标准防护服。由于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有可能渗透防护服,故这方面的毒害比常规表面活性剂高。
3、环境
尚未见到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环境研究方面的专门报道。根据对各种农药研究,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这方面与其它助剂没有什么差异。
总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代表了一类新型、高效的农药助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远远超出目前所开拓的领域。以发展的眼光看,今后农药助剂用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应注重作用机理的探索。深入研究助剂分子与农药有效成分及有机体(虫体、植物体表、菌体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为开发应用新型、高效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不同的农药、不同的剂型对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有不同要求,总的说来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对原药不分解;能大大降低制剂表面张力;对水、酸、碱、盐、热稳定;对作物无药害。因此,须全面优化制剂配方,以最大限度提高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功效,并减少不良影响。
以下是可静做的实验:
桶混中合理添加助剂能够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至于是否安全,希望大家多多发表看法.
一般助剂的其中一个作用之一就是能够使农药渗透过叶面蜡质层,植物体表的蜡质层由各种酯类物质组成,主要成分由到C的链烷组成,还有醇类和酸类,植物蜡质常常是在叶、茎、果实等表面作为蜡皮存在,具有防水、防腐和防虫等保护作用,是植物体与外界的第一道屏障。助剂能够渗透过蜡质层,在用药的时候会使蜡质层变薄或消失,直接导致植物体地上部分保水性能的下降,发生水分亏缺,同时也削弱了防范棉蚜等刺吸式害虫危害的屏障,使害虫的危害加剧。但如果在农药渗透过叶表蜡质层能够迅速恢复的话,那么,这种助剂对作物还是安全的。
下面三个图片分别是作物未施用农药前,施用添加助剂的农药,施用后一小时植物蜡质层的图片。
叶片样本采自小麦
图一:未施用农药前,蜡质层表面状态
图二:农药添加SPARTAN(混合型助剂),施用完毕后立刻检测,发现蜡质层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