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2P网贷行业,多次雷潮经验显示,有三类平台风险相对较高。一是布局线下理财门店,二是经营大额企业标,三是长期放羊毛。
近期我们注意到,主营农业供应链业务的平台元宝365在这三方面均有所涉及,且平台存在的问题长期未彻底整改,下面简单聊聊,希望对大家有用。
信批真假难辨,曾被上市公司终止收购
公开信息显示,元宝365的运营公司为北京大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刚信息),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均为周健。平台上线于2014年11月,资产端主要有农业供应链项目,以及少量的房抵贷等。
元宝365刚刚度过5周年生日,在行业中属于老平台,但其早期为人诟病的一些问题至今还未解决,比如信批不透明。
2019年10月运营报告显示,平台累计交易额已达99.3亿元,借贷余额为5.6亿元,但逾期金额只有58.4万元,金额逾期率为0.1%。
近一年多以来,元宝365在中互金协会官网披露的逾期金额也在几十万元以下,且累计代偿金额为0。
我们推测,元宝365披露的逾期金额为当月数据。但按照中互金要求,此处披露的逾期金额和逾期笔数应该为平台累计数据,作为中互金协会老会员,很难相信元宝365会搞错这种基础数据。
如果以平台披露的逾期金额之和以及近百亿的借贷金额为准,平台的逾期率可能也只有0.5%。
具体到标的信息,元宝365披露的借款人资料极为有限,且真实性令人怀疑。
我们以2019年12月2日发布的一个[农村贷]大型养殖户采购农资项目为例,该项目借款金额为49785元,借款期限为120天。
不过,无法核对的数据具体指什么不得而知。
标的额度超限长期未整改,曾上线近6000万保理项目
2019年10月运营报告显示,平台最大单一借款人待还本金占比为0.21%,前十大借款人待还本金占比为1.85%。
可以得知平台最大单一借款人待还本金为118.6万元,超过监管对单一借款人在单一平台的借款金额上限;前十大借款人待还本金也高达1045万元。
实际上,元宝365长期存在大额标且一直未能有效落实监管的整改要求。
平台于今年4月披露的合规性审查报告显示,至少有4个存量借款人借款额超限,包括自然人纪国柱待还本金高达143.08万元的明显违规行为。
而在早期,元宝365更是为近6000万元的保理项目融资,且项目方与平台关系密切。
(图注:借款合同)
资料显示,上述合同中提到的甲方为大刚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就是大刚信息的董事长周健,应收账款金额为6647.2万元,然而合同中并未准确披露甲方公司。
另一投资人在2017年年中投资的新手项目显示,项目金额为100万元,期限只有1天,底层资产正是上述保理项目。很明显,这是通过拆标来规避监管的限额政策。
(图注:元宝365借款项目)
该项目我们以本金5885.84万元、10%年化收益率计算,按照保理期限,投资人到期获得的本息几乎刚好为6647.2万元,再考虑额外的融资成本,大刚融资租赁在这个项目上很可能亏钱,这显然不太符合常理。
涉嫌关联融资,部分供应链核心企业被多次执行
元宝365当前主要业务为农业供应链项目,依靠对核心企业的风控,服务于上下游农户或经销商。
然而平台不仅存在上面提到的借款额超限的情况,不少核心企业也与周健存在关联关系,甚至曾多次被法院强制执行。
比如河南广联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大股东为上市公司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健曾是该公司的董事长。
再比如山东和美华集团有限公司的前高管林峰是江西正邦厨房配送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周健是该公司的董事,不过该公司已经注销。
实际上,元宝365在去年就曾被新京报用大篇幅报道涉嫌自融和关联融资,显然该问题至今依然没有解决。
此外,江西巴菲特化工有限公司、江西红土地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广联农牧集团有限公司等均有过多次失信被执行记录。
也就是说,周健创立元宝365后很可能利用前期积累的资源拓展农业供应链业务,然而这并不能排除平台关联融资的嫌疑。
曾开设理财门店,双降政策落实不到位
(图注:元宝365线下门店宣传)
不过,或许由于元宝365的规模与线下起家的一些知名平台相比偏小,很多投资人对此都不了解,平台也未进行过有效披露。
对于监管部门提出的“双降”政策,元宝365也未能很好地落实。
合规性审查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平台借贷余额为6.2亿元,较2017年6月30日的5.1亿元增长超过20%。直到现在,平台规模依然超过当时的数字。
近日,P2P网贷行业政策频出,监管也提出了转型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转型方向。然而对于元宝365这种以供应链业务为主且合规性差的平台,转型难度其实很大。不过无论未来前景如何,希望平台都能对投资人的资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