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licktoeditMastertitlestyle,ClicktoeditMastertextstyles,Secondlevel,Thirdlevel,Fourthlevel,Fifthlevel,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依法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涵义与特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历程,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下一步工作思路和重点,主要内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涵义与特点,(一),基本涵
2、义,质量,:,是指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和特性的总和,是度量产品优劣程度的特性,主要反映的是农产品内源性指标的高低,如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指标。,安全:,是指防范潜在的危险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现实工作中,农产品安全主要是指防范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重点强调安全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农产品外源性指标,如农兽药残留、致病微生物、生物毒素、重金属和非法添加物等。,(一),基本涵义,安全,是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最低要求,在一定的标准要求下,通过认证、检测、准入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来达到。,质量,是要实现优中更优,通过优质来实现消费者的追求,优价来实现生产者的目的。,广义上
3、说,,安全包括消费安全、动植物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目前我国还主要在保障农产品的消费安全上。,(一)基本涵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指该国家或本地区保障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食物资源和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般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二)污染途径,物理性污染:,如通过人工或机械在农产品中混入杂质、农产品因辐照导致放射性污染等,化学性污染:,如使用农药、兽药、添加剂等造成的残留,生物性污染:,如致病性细菌、病毒以及某些毒素等,(三)主要影响因素,生产经营方式:,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尤其是农、兽药的使用,加工贮运水平:
4、,鲜活农产品的加工贮运水平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市场流通体系:,物流体系、销售渠道和贮藏设施,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消费观念:,科学、合理、正确的消费观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管理制度:,管理体制、法律法规、管理措施等,(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特点,危害的直接性,危害的隐蔽性,危害的累积性,危害产生的多环节性,管理复杂性,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历程,三个发展阶段,(,一)追求数量增长阶段(,1949-1991,),(二)数量质量并重发展阶段(,1992-2000,),(三)质量安全全面提升阶段(,2001-,现在),行动背景,第一:,1998
5、,年,我国粮食产量开始突破,1,万亿斤,标志着我国农产品供求进入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需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战略调整的重要内容。,行动背景,第二:随着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过去的关税壁垒变成了技术壁垒,要适应这一变化,促进农产品出口、保护国内农业产业安全,必须练好内功,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行动背景,第三:因高毒农药和“瘦肉精”等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尽快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行动计划的三个阶段,(,一)试点启动阶段,(二)全面推进阶段,(三)深入试点阶段,行动效果,“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农
6、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解决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放心肉的问题,为在现代市场体系框架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实践证明,这个行动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是带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是符合农业发展阶段实际的,对于加快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有力地推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行动计划的三个阶段,(,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客观要求,(二),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三),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紧迫任务。,四、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一)发达国家监管体制,监管
7、部门整合,更加集中,法律法规完善,执法主体统一,行政监管、检测、执法体系完备,(二)我国原来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这次机构改革前,我国食品安全实行的是分段监管、综合协调的体制,部门间职责权限不清晰,协调配合难度较大,极易出现“遇好事都想管、遇问题都推诿”的现象,尤其是食用农产品监管,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台较早,食用农产品未能建立类似食品安全监管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食用农产品在收购、运输、屠宰、初级加工、市场等环节监管职责不清,近几年在各地出现了生猪屠宰环节“瘦肉精”、荧光染色磨菇、豆芽监管扯皮现象,质检、卫生、农业、工商四个部门认识不统一,相互推诿,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监管缺失,给违法分子留下
8、了生存空间。,(二)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部门分段监管为主的体制,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最高管理机构,农业部:,主要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和进入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加工企业前的监管,同时将原商务部负责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管的职能划归农业部,新增了对进入市场前的收购、贩运和贮藏的监管;对于投入品的监管,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和种子、种苗(包括水产品种苗)是由农业部门全权监管,农药和肥料仍按现有监管权限分别监管。,国家食药总局:,负责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流通、加工和餐饮环节的监管,并将原卫生部负责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职能划归食药总局。,五、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概括为三句话,1,我国的农
10、石绿、硝基呋喃;鳜鱼、大菱鲆和乌鳢,问题产生的原因,思想认识,部分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律意识不强,部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认知水平不高,一些地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产业现状,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小而分散,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问题产生的原因,工作基础,在监管体系方面,基层监管力量薄弱,在标准体系方面,我国标准制修订远滞后于发达国家,在检测体系方面,市县和乡镇基层检测能力十分薄弱,经费严重不足。,在科学研究方面,科研专项投入少,支撑力量薄弱,立法和执法,执法不严、处罚力度小,面临的两难问题,1,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数量安全的“两难”问题,2,发展
11、产业与质量安全监管的“两难”问题,3,保护生产者利益与消费者权益的,“两难”问题,“两难”问题原因分析,(一)现有国情和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保障质量安全的需要不相适应,(二)现有社会管理与现代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社会诚信缺失;二是社会法制建设滞后;三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缺乏。,(三)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与经济快速发展和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快速提高不相适应。,(三)当前面临的任务极其艰巨,一是公众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外部市场要求越来越高,三是与农业产业发展关联度越来越大,六、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基层面临的问题,(一)领导不够重视的问题,(二)财政状况差的问题,(三)监
12、管能力弱的问题,(四)农产品生产经营分散的问题,基层面临的问题,(五)监管部门间相互扯皮的问题,(六)政策措施在基层落实走形的问题,(七)部分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七、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差距主要表现,一是,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快速提高以后进入徘徊通道,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和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仍是重点难题,部分地区、个别重点养殖品种检出率还比较高。,二是,水产苗种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虽提高很快,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成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隐患。,三是,贝类产品中生物毒素时有发生,贝藻类产品中重金属残留超标问题不容忽视。,“三个不相匹配”,一是产业发展速度与行业素质、科技支
13、撑力度不相匹配,二是队伍建设力度与落实责任、社会各界要求不相匹配,三是支撑体系强度与科学监管、长效机制要求不相匹配,八、下一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思路和重点,一是找准问题隐患,一是农兽药残留超标,二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三是产地重金属污染,四是假劣农资,一是找准问题隐患,一是农兽药残留超标,二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三是产地重金属污染,四是假劣农资,二是落实重点措施,一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二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三要创新制度机制,三是提高监管能力,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抓紧健全机构队伍,强化手段条件,确保,“,有机构履职、有人员负责、有能力干事,”,。,拟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在“菜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