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把供销社综合改革纳入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大棋局,提出要把深化供销社改革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推动农户与市场有效衔接与增收致富,供销社改革注定是一件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以搭建和高效运营湖北城乡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平台为小切口,切实建好用好现代供应链体系,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联通,以“一网五链”联农带农践行“农民增收,市场保供”的理念重塑、价值重塑,打开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从经营到服务,深入推进自我革命
以供应链思维服务“三农”,用平台化方式服务城乡一体化,构筑全省供销系统企业由“经营主体”向“服务主体”转变的发展新赛道,需要一场深入的自我革命。
(一)构建与农民唇齿相依的利益命运共同体
供销社一手拉着农民的手,一手连着市民的家,进一步激活全省资源,发挥好供销社网络较齐、资产较大、农民认可的独特优势,搭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平台,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把全省“散、乱、穷、小”供销网点整合成一张网。建设新型供销服务体系,推进“两个分开”(政事、社企),目的是改变城乡“两张皮”、中间环节多、农民生产生活成本高、市民买不到高性价比农产品的现状;构建农产品线上线下供应链公共服务生态体系,目的是还利于民,打通并汇聚各供应链渠道资源、供需对接、撮合交易和市场行情信息、经营服务网络,打造具有政府公信力、市场生命力、社会影响力的城乡供应链一体化网络服务平台;重塑“五个产业链”,目的是建立联农带农新机制,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设立供销乡村振兴公益基金,建立完善供销社基本保障职能,目的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共同富裕。
(二)实现供销社与农民美好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基层供销社的农民代表性和参与度明显高于各类行业特征明显的其他企业。引入供应链思维,平台化服务,全省系统由做企业转向做平台,搭建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以“一网五链”平台全面集中上线为突破口,采取“供销社+村集体+农户”三方持股,共同缔造更具“共富”意义的“村民变社员”开放合作模式,重构供销社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和横向到边的平台服务体系,供销社与农民利益高度捆绑,荣损与共,形成“供销社真心为农民谋利,农民真心拥护自己的供销社”新格局,农民跟党走,供销社真正与村集体和农民结成利益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供销社机构价值所在、使命所在。
二、重塑“一网五链”,尽展供销所能
重塑“一网五链”,以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为切口,高效对接与带动五大产业发展,将更多关乎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产业纳入供销大平台中,激活城乡消费一池活水,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更有力支撑,是国之所需、民之所向、供销所能。
(一)主要探索
1、推进“五个转变”。过去省本级社企主要处于求生存、下沉少的内顾性经营,对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考虑不多。近年来在发展理念上加快“五个转变”:从过去偏重省本级转向注重县以下,推动服务、资金、项目、人员四下沉;从过去偏重“卖产品”转向“卖服务”;从过去偏重社企利润转向注重助农增收;从过去偏重量的扩张转向注重质的提升;从偏重发展转向统筹基层治理、发展和安全。
2、落实“两个分开”。组建一个四级供应链网络实施载体——湖北供销集团,坚持社资(企)分开,整合激活全省供销资源;在坚持资产分级所有前提下,以资本为纽带,以做增量为切口,本着“稳存量、做增量、促变量”“成熟一个做一个、以小切口寻求大突破”原则,聚焦功能和主业,通过业务合作、资产重组、价值重构,形成省市县乡(村)社上下贯通、股权合作、统一经营、市场化运营的新型供销服务组织体系。
3、强化“五个联农带农”。探索“集采+直供+回收”农资服务联农带农模式,省市县按照4:2:4股权比例在各县成立农资农服公司以向农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转型,以直供服务帮助农民节约化肥成本近350元/吨;探索“三方持股(供销社、村集体、农户)+10服务”粮油种植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农带农模式,在全省50个产粮大县成立由省市县三方持股的农服企业提供粮油作物全程托管服务,帮助农民节本增收280元/亩;探索“互联网+集采集配+自有物流+社会物流”日用品直销联农带农模式,采取品牌直采+网点直销形式推进“村村通、天天通”“工业品下乡、山货进城”,实现“低进价、低运价、低卖价”;探索“一网+5服务”棉产业融合发展联农带农模式,推行棉产业“一网(长江棉花网交易系统)+5服务(种植、加工、贸易、仓储物流、纺织服装)”;探索“户收集+村分类+镇集并+县处理”再生产业服务美丽乡村建设联农带农,利用县乡村三级供销社回收网络在全省20个县复制推广。
4、聚焦“五大主责主业”。践行粮食安全观,紧贴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省本级重点聚焦农资、粮油、日用消费品、棉花、再生资源五大产业。以一市一品为基础,推进供销“九大商”建设。
5、组建城乡供应链“一张网”。基本建成线上数字化“天网”,以湖北供销集团为实施主体建成3500平方米的湖北农产品线上线下“天网”运营总部,整合农资、棉花、粮油、日用品等产业数字交易商流,实现“一屏观全网”和大数据可视。与总社农资、农产品、日用品等6大销售平台无缝链接,上线全省17个市州和新疆、西藏共5.73万个特色农产品。逐步搭建线下物流“地网”,以资本为纽带,以省级企业经营网点为节点,将全省6万多个终端“串点成线”搭建农户与市场、市民与产品互通互惠的城乡供应链网络,基本形成“一中心、多节点、全覆盖”线下物流网络布局。
6、布局“五大平急仓”。强化项目带动,建设沿江沿铁“粮油仓”、武汉都市圈“棉仓”、三大都市圈“冷链仓”、一主两副“农资仓”、县级“日用品仓”,努力完善平急两用基础设施,确保城乡供应链安全稳定。
(二)改革成效
一是政治上,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建设城乡供应链平台化服务体系,降低生产生活成本,让农民知道利从何来、惠从何出,农民跟党走的集体意识增强,组织化程度提高,村两委政治经济功能增强。
二是经济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增长。供销社与农民有效对接供需,社有龙头企业带量谈判、带资集采,民需通达,实现了有效“联农”;服务内容多元,实现了有效“带农”;引入市场主体,实现了有效“富农”。
三是理念上,加快了供应链思维方式和平台化方式转变,形成多元参与、资源叠加、数字赋能、价值重构的经营服务新格局。
四是组织上,推进了组织、人员、服务、职能“四个扎根”。供销社组织体系跟随市场和农民需求走,以平台串起散落在乡村田野的各类经营网点、资产资源,将为农服务触角延伸农村广袤田野,供销社人遍散广阔农村乡野,以网为链,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以星星之火承载农民的希望之光,让惠民服务可触可及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