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查处一公司经营劣种子案,发芽率仅53%;重庆市合川区某农资经营部经营假种子案,处罚款60000元;山东济南假种子买卖合同纠纷,被罚十倍货值金额。
为净化农资市场秩序、护航春耕生产安全,近日,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部署开展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结合“昆仑2024”专项行动,湖南、重庆等地公布了年度农资打假典型案例,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吉林长春农资门店销售假冒玉米种子,案值2000余万元
吉林长春侦破一起农资门店销售假冒玉米种子案。该案根据权利人企业举报线索破获,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案值2000余万元。经查,犯罪嫌疑人尹某某等人利用经营农资门店的便利,走村串户向群众宣称可从厂家直接拿货,并以超低价格诱骗农户购买假冒玉米种子。
四川南充销售伪劣大豆种子案,案值100余万元
四川南充侦破一起销售伪劣大豆种子案。该案根据农业农村部门移送案件破获,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查获伪劣大豆种子600余公斤,案值100余万元。经查,犯罪嫌疑人刘某某等人采购普通大豆后,谎称该大豆系种子研究机构研发品种,具备成熟快、产量高、抗病虫等特点,并对外进行销售,造成农业公司和农户重大损失。
湘西州查处一公司经营劣种子案,发芽率仅53%
2023年1月,湘西州农业农村局对湖南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待售的玉米品种“某玉10号”进行抽样送检。经检测,该批次玉米种子发芽率仅为53%,判定为不合格。经调查核实,当事人共生产该批次种子12480公斤,销售10040公斤,违法所得为27.108万元,当事人的行为涉嫌构成犯罪。2023年7月,湘西州农业农村局将案件移送至公安机关查处。
重庆市合川区某农资经营部经营假种子案,处罚款60000元
2023年1月,合川区农业农村委根据种子监督抽查结果,确认合川区某农资经营部经营的“海香糯18”玉米杂交种子为假种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有关规定,没收涉案种子372袋,没收违法所得1078元,处罚款60000元。
山东济南假种子买卖合同纠纷,被罚十倍货值金额
近日,平阴法院审结一起涉销售假种子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以法律之利剑守护五谷丰登。
A公司被许可经营“士海836”玉米种。2022年2月,B经营部从该种子公司处购买价值3万元的“士海836”玉米种,后经某农业农村局初查该玉米种涉嫌标签内容不符合规定,经进一步抽样鉴定,认定B经营部被抽检的“士海836”玉米种为假种子。某农业农村局遂对B经营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给予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十倍即3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B经营部认为该十倍罚款应由A公司承担,遂一纸诉状将A公司起诉至法院。审理中查明,在某农业农村局申请立案后,A公司利用技术手段将“士海836”玉米种子包装袋上的二维码消除。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假、劣种子。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打击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被告A公司作为农作物种子生产企业,违法将假种子出售给原告B经营部后,在假种子“士海836”玉米种被行政机关查处期间,利用技术手段将种子包装袋上的二维码消除,行为恶劣。A公司的违法行为致使行政机关对B经营部作出行政处罚,据此,对于B经营部要求A公司承担十倍罚款的主张,法院予以支持。一审判决作出后,A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审理中,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河南信阳销售伪劣大豆种子案,损失约400余万元
近日,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重大销售伪劣大豆种子案,抓获2名犯罪嫌疑人,有效净化了农资市场秩序,全力护航春耕生产。2023年6月,该县固城、芦集、三空桥、新里等乡镇种粮大户张某、高某、刘某、郑某等人种植的国豆系列“东农76号”和“东农7号”大豆,后期因种子问题,种植的2100亩大豆几乎颗粒无收,损失约400余万元。
经鉴定,这4乡镇20多个种植大户种植的国豆系列“东农76号”和“东农7号”种子为假种子。很快,民警掌握案件嫌疑人王某某和北京一种子公司郭某某在明知是伪劣种子的情况下,为了获取更大利益,仍向种植户宣传国豆系列大豆种子长势好、产量高、植株可以长到1.5米高、亩产可以达到600-800斤的虚假宣传,并在淮滨境内推广种植国豆系列的大豆种子约2100亩。
为了尽快将嫌疑人抓获归案,挽回种植户的损失,专案组民警先后辗转信阳、郑州、北京等地,将嫌疑人王某某和郭某某抓获归案。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湖北襄阳劣质麦种近3万公斤,案值10余万元
近日,湖北襄阳警方通报,在各部门协助下打掉了一个横跨多省、以劣充优、以假充真贩卖劣质麦种团伙,及时截获了即将流入市场的劣质麦种近3万公斤,为种粮户避免经济损失数十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