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政协郑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郑州开幕,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直文联副秘书长、郑州市政协常委张新东提出关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构建农资废弃物回收监管云平台的建议,具体内容及方案如下:
荥阳柿子、中牟大白蒜、中牟西瓜、樱桃沟樱桃、新郑莲藕、新郑鸡心大枣誉满全球。然而农民科技用药水平普遍低下,农药有效利用率不足30%,随意用药,擅自加大剂量、超范围使用,甚至违规使用禁限用的农药,对农产品质量造成极大危害,并污染环境,破坏农田生态平衡。肥料使用不当导致土壤退化、耕层变浅、保水保肥性差、水土流失严重,氮素化肥利用率不高,造成地下水及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蔬菜等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超标,直接危害人畜健康。农药和化肥包装物以及地膜,大多数农户还是“顺手丢”,导致田间地头,鱼塘水沟随处都是废弃农资包装物,急需依法加强农资废弃物的监管,保护土壤和水体安全。
农资废弃物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最近走访了几个县,问题比预想的严重得多,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其中第三十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农业投入品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应当及时回收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包装废弃物和农用薄膜,并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交由专门的机构或者组织进行无害化处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制定。国家采取措施,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回收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和农用薄膜。”
张新东委员表示,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已比较成熟,建议郑州全市通过运用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有效进行农资废弃物的回收,建设“清新郑州,绿色生态”。
具体方案如下:
1.运用多彩码标签在农资经销点进行标识,确保一物一码;
2.所有需购置农资的农户进行实名登记,办理智慧农资卡;
3.销售农资时,通过扫码,将每件农资与农户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4.销售农资时,每一件均提留一份押金在农业局监管的基金账户上;
5.农户下次购置农资时将废弃包装物交回农资销售点;
6.根据农资废弃物交回数量从基金账户返还相应押金到农户账户;
7.农资废弃物达到一定数量时,交给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机构进行统一处置;
8.农业主管部门日常巡查监管;
9.所有数据实时上传到农业局监管大屏。
10.给所有农户配置便携式农业人工智能机器人,让大数据真正服务好广大农户。
相信通过以上举措,可以有效进行农资废弃物回收,保护郑州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张新东简历
从事新闻出版,画展策划,媒体推介,写生采风,书画鉴赏近30年。与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联办,策划全国大型美术展览活动20余次,出版大型画册近30部,接待张海、何家英、刘文西、杨晓阳、许钦松、苗再新、何水法等全国著名画家来河南写生采风、办展交流,累计约500余人,培训书画人才2万余人。由于成绩突出,2017年12月1日《人民政协报》用整版介绍郑州市优秀政协委员张新东的先进事迹。全面介绍张新东对河南文化产业中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并对郑州市政协几年来积极献言献策、深入调研、灾区捐款捐物的先进事迹,给予了详细报道。前几年,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德生、赵南起、钱伟长、布赫的亲切接见,为我省对外艺术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原文化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