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算法治理”系列评权威发布权威发布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启动“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同质化推送营造“信息茧房”等典型问题,重锤落地,释放强烈信号:加大对算法滥用的整治力度,清朗网络环境。

算法本质是技术,但其设计者和规则本身却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公众享受着算法带来的诸多便捷,同时也对“算法滥用”诟病已久。

“信息茧房”是算法推荐备受诟病的问题之一。频繁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同质化内容,甚至以博人眼球的劣质低俗内容取悦用户,在这样的算法机制下,用户接收信息的范围越来越窄,渠道越来越单一,从而陷入“信息茧房”。算法成为网络世界的“内容编辑”,网络世界被分割为不同的“茧房”,不同的人群被割裂在各自的“信息房子”里,难以接收到不同的声音。

算法推荐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网络沉迷。被动嵌入“算法黑箱”的公众不知不觉地被“粘”在了各类手机应用中,视频、电商、社交娱乐等占据了信息内容消费的大头。受到平台给予的时长激励或奖金红包等诱惑,打卡、久驻平台成为日常习惯,“网瘾老年”群体正日益扩大;智能设备和算法推荐导致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呈现新特点……长期受困其中的用户就像“温水里的青蛙”,沉迷网络而不自知。

此次专项行动也针对这些问题出招:提出构建“信息茧房”防范机制,提升推送内容多样性丰富性;规范设置“不感兴趣”等负反馈功能;持续优化完善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的算法推荐服务等。可以说,此次专项行动是对平台算法规则制定的一次有益纠偏,给互联网时代不断扩张和升级的算法找到合理的边界和规则。

之二:对算法加持的大数据“杀熟”要精准打击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其中鲜明提出,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再次对这一乱象敲响了警钟。

会员价格更高、买得越多越贵、频繁浏览会自动涨价、只提供符合用户特点的商品或服务……如今,无论打网约车、订外卖还是电商购物,算法早已嵌入各个领域。在算法的加持下,大数据“杀熟”不断升级,“千人千价”在网络购物中越发普遍。

某种程度上,算法正扯下大数据“杀熟”的遮羞布。相较过去的线下“宰生客”,现在的线上“杀熟客”套路更多。

大数据“杀熟”顽疾为何难以根治一方面,由于算法具有技术门槛,算法“黑箱”普遍存在,“算法涉及商业秘密”成了企业和平台规避责任和监管的“保护伞”。

此次治理对整治大数据“杀熟”提出了明确要求:严禁利用用户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特征,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行为;提升优惠促销透明度,清晰说明优惠券的领取条件、发放数量和使用规则等内容;客观如实说明优惠券领取失败原因,严禁以“来晚了”“擦肩而过”等提示词掩盖真实原因。

算法本身中立,但算法的规则制定、模型设计、数据分析等并非完全客观;算法固然是商业秘密,但算法应用涉及的往往是社会公共利益,滥用算法危害的是千千万万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要真正打破算法“黑箱”,需要健全算法定价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提升平台算法逻辑、定价规则等的透明度。此外,要畅通消费者的举报途径,加大技术在监管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监管的高效和精准度,真正让大数据“杀熟”行为无处遁形。

之三:让“困在算法里的劳动者”真正走出来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将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列为主要整治任务之一,同步细化工作目标、安排、要求和治理清单指引。

通知一出即冲上热搜,原因不难分析:整治行动回应网民关切,彰显监管以人为本的导向,直面平台经济发展顽疾,后续成效值得社会期待。

作为平台经济运转核心,算法理应将公共安全、社会责任纳入考量。一味将算法视为竞争壁垒、盈利工具,这种“算计的方法”必将得出错误结果,自然要接受检视与纠正。

算法世界中,劳动者、消费者被“精准画像”,全部行为、订单、路线被转化为商业模式提质增效的数据。然而,再精致的算法也评估不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量化不了无序发展给城市运行带来的扰动。不能因为平台挣钱了、消费者享受了,就忽视串联供需两端的劳动者的境遇感受。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发展平台经济事关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事关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进一步加强对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统筹指导。说到底,推进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不再被算法“困住”,是为了平台经济长远健康发展,更好造福民生福祉。

让“困在算法里的劳动者”真正走出来,小哥要能“说上话”。《通知》明确,搭建畅通的申诉渠道,及时受理劳动者因交通管制、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配送超时等申诉。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持续改善工作体验,要多听听劳动者本人的意见。

让“困在算法里的劳动者”真正走出来,公众也要“出份力”。当前,在算法裹挟下,不少配送员习惯既有配送方式,一些消费者把极速配送视为理所当然。推动算法回归安全、合理、高效轨道,公众也要多一点理解、做一些转变。

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临夏路11号金达大厦邮编:730000

THE END
1.提升依法治网效能需要强化平台监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作出“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体制建设”等重要部署,为强化网络平台监管、更好发挥网络平台在依法治网中的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 针对网络平台监管存在的短板弱项,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不断探索依法治网的科学途径和方案,确保https://www.imfic.com.cn/lsxalsdp/144245.html
2.四部门: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日前,据网信中国官微消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局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据悉,自即日起至2025年2月14日开展该专项行动,聚焦网民关切,重点整治同质化推送营造“信息茧房”、违规操纵干预榜单炒作热点、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利用算法实https://www.creditchina.gov.cn/toutiaoxinwen/202411/t20241125_346430.html
3.治理网络平台算法问题!广东开设专项线索举报渠道据“网信广东”微信公众号12月2日消息,为深入开展广东“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即日起至2025年2月14日,广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开设专项行动举报专区(https://www.gdjubao.cn/jb/?harm_type=30),专门受理涉“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相关举报线索,欢迎广大网民朋友举报监督。 https://news.southcn.com/node_54a44f01a2/d000b04404.shtml
4.“网络平台算法治理”系列评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将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列为主要整治任务之一,同步细化工作目标、安排、要求和治理清单指引。 通知一出即冲上热搜,原因不难分析:整治行动回应网民关切,彰显监管以人为本的导向,直面平台经济发展顽疾,https://www.sxgov.cn/content/2024-11/28/content_13345081.htm
5.哪个部门对网贷平台监管最严格最有效?网贷公司的管理由哪个部门网贷归哪个部门管理 网贷是指针对借款人未按期还款所实行的表现。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网贷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主要包含金融监管部门、财政部门、公安部门和司法部门。 一、金融监管部门 金融监管部门在网贷行业中居于必不可少地位主要负责网贷平台的注册、备案、准入审批以及监管理。按照《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ixun/775794.html
6.网络平台一般是由哪个部门监管律师普法网络平台一般是由哪个部门监管2020-02-18 2,680 普法内容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八条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https://www.110ask.com/tuwen/516659941803875983.html
7.网络直播归哪个部门管网络直播归哪个部门管更新时间: 2023-05-19 08:23:57 1.86万人浏览 律师解答 网络直播归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网信部联合管理。因为涉及视听文化产品传播,所以在传播层面上讲,归广电总局管理。直播行业属于娱乐类,所以在行业性质上文化部门也有管辖权。直播属于网络传播,所在平台所属区域的网络信息部门,对直播平台有https://www.lawtime.cn/tuwen/681750.html
8.央行条法司副司长刘晓洪:金融管理部门正在持续弥补网络平台企业的【央行条法司副司长刘晓洪:金融管理部门正在持续弥补网络平台企业的监管制度短板】财联社10月21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刘晓洪今日在出席金融街论坛时表示,金融管理部门正在持续弥补网络平台企业领域监管制度短板,坚持金融持牌经营原则,按照业务实质将平台企业各类金融业务纳入监管。他强调,下一步,仍需规范健全金融业https://news.sina.cn/kx/2021-10-21/detail-iktzscyy091792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