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各要素知识总结(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地形)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

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

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

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

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

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

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

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

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

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著。

①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

②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③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响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

因此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不同.植被就不一样.林中生活的动物和林下发育的土壤也就存在很大差别。

(1)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类型—>不同类型的农业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业

山区:耕作不便,不利于水土保持林业、牧业、副业

②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现代化,平原实现水利化、现代化

山地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种植业,但不易集中连片,水利化机械困难

陡坡:不能修梯田,易植树种草

③坡度大小-->影响投入、产出比

陡坡-->修梯田的工程量增加,梯田面积小.耕作的难度加大。投入大于产出。

④海拔不同,热量不同,生长期不同。农作物的品种不同。

(2)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灌溉。显然.河流的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重要。世界农业发达区.多分布在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上.显然与灌溉条件有关。

(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照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不同地区、气候资源条件不同。

因而有不同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如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耕作制度就存在着明显差异。

②气候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农业生产常具有不稳定性。

③大风、暴雨、冰雹、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也常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1)乡村:从已发现的村落遗址或现代乡村来看,它们多位于河流两岸的阶地上,或者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比较高爽平坦的地方。这些地方地势较高,没有洪水浸淹之患,且土地肥沃,靠近河流,有利于农耕、畜牧和渔猎.用水和交通也比较方便。

(2)城市:我国城市分布在地势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都位于平原地区。

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高原山区也有城市分布,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地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3)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因为河运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河流对城址的选择影响较大。

同时,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大型聚落,又是工业加工活动集中的地方,每天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吸引城市临河分布。

(4)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日照资源。在南北回归线以南、以北地区,由于没有太阳光直射,因此必须考虑日照与街道方位的关系。

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方位为东北--西南方向或西北--东南方向。

(1)从地形条件看,工业一般布置在地势平坦、开阔,水源近便,对外联系方便的平原地区。

(2)从气候条件看,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布局工业,工业区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

居住区则布局在上风方向。在冬夏季风向相反的地区布局工业,工业区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居住区则布局在下风方向。

(1)修筑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

平原地区的地形对线路限制较小,造线时,要求距离较短,弯道较少,少占农田,少建桥梁;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对铁路、公路选线限制较大。

山区中的道路避开陡坡。如无法避免,在陡坡上修筑成“之”字形弯道;修隧道在背斜处,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

(2)海陆空交通运输常需要穿越不同的气候区,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气候资源,并尽量避开气象灾害,才能保证运行的安全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例如,飞机场不宜建在多云雾、多暴雨、风速大、能见度差的地方。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了解各种资源的分布,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它们的分布状况。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这种分布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利弊,从而懂得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资源。比如我们了解各种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分布,因地制宜更加合理地进行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补充案例:法国资源与工业

法国的矿产资源中铁、铝土、铀的储量居欧洲前列,石油和煤严重不足,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洛林高原,煤田主要位于巴黎盆地以北。因此,法国在有煤铁资源的东北部布局了传统的钢铁工业区。在地中海沿岸。

利用丰富的铝土矿和水力资源.发展了炼铝工业。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进口原料日益增多,沿海一些港口的钢铁、机械制造工业迅速兴起。由于作为能源的石油和煤炭严重不足。法国大力发展了水电和核电,目前,核发电量已占全国发电量的70%以上。

(1)用发展的眼光看自然资源与工业布局的关系

自然资源对于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来说不是唯一因素。

二战后——由于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能够大幅度地减少运费、降低成本,为临海地区建立大型工业联合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时至今日——在某些新兴工业部门有所降低,小型,轻量的电子元件主要靠飞机运输。空运被认为尖端技术产品工厂传送带的延伸。这类工业的布局越来越取决于人才和交通。

(2)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不一定是工业发达的地区(发展中国家表现明显)。

补充案例:中东资源与工业

中东的石油储量丰富但工业并不发达。中东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除石油资源丰富外,其他工业原料贫乏;气候干旱,工业用水缺乏;劳动力较少,技术力量较弱;中东地区以石油出口为主的国家,每年每人收入很高,不需要靠发展工业来增加经济收入。

(3)工业发达的地区不一定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补充案例:日本资源与工业

日本是个矿产资源贫乏需要从国外进口的国家。但是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岛国多港湾等有利条件。

因此日本的冶金、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造船等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地带。主要是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1.地形与气候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地形与河流

(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著。

3.河流与气候

(1)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

(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响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4.气候与动植物、土壤

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不同。植被就不一样.林中生活的动物和林下发育的土壤也就存在很大差别。

THE END
1.高中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易混概念汇总高中地理有很多容易混淆的知识与概念,有许多的同学机场会度许多内涵和外延较接近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理解,没能区别开,致使答题时常出现混淆概念或者互为代用的现象发生。一起来看看高中地理易混概念大汇总。 1.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https://www.youkee.com/wenda/10193.html
2.高中教资科目一必背知识点20240106000706.pdf高中教资科目一必背知识点.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高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知识点总结:素质教育包括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的内涵,材料分析 提分模板。职业理念包括素质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文化素养只考选择题,分值不高,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106/5124240303011034.shtm
3.信息技术高中教资科三复习材料高中信息技术教资科目三必背整合 教学 德育 教师 政策 人物 三、备考准备(415) 四、备考准备(301) 按知识点刷题 按试卷刷题 必背整合 学生观 教师观 教育观 教师职业道德 宏观 对学生 老师自己 材料分析题 作文:我觉得要收集一点素材 一、笔试考试知识点 1、302:《教育知识与能力》,比较难,知识点多 https://blog.csdn.net/qq_32765617/article/details/136605120
4.教资科目一必背34个考点,背完多拿30分!教资科目一必背34个考点,背完多拿30分! 1.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https://www.ntce.com/2023/544267.html
5.全面了解教资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考情,找对备考策略单选题难度系数较低,主要考查2008年版本的“三爱两人一终身”的定义理解以及地位,所以复习时一定要抓住每一个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区分。 材料分析题也是用“三爱两人一终身”去分析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遵循或违背了这些具体的职业道德,所以需要重点把握知识点并做好区分。https://www.jianshu.com/p/8a526c9d36f8
6.知识点复习!202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文学常识点击免费领取>>教师资格笔试历年真题(2021-2023) 友情提示:以上内容是教师资格频道为您整理的《知识点复习!202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文学常识》,点击下方“免费下载”按钮,免费领取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模拟试题以及其它精华复习资料,助力考生备考教师资格考试。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24-2/17068361787676.html
7.中学教资必背高频交叉考点:教师成长心理三阶段,科一科二都考!备考教资无基础?尊享VIP班全程领学,每天一小时考证无忧,不过退费,趁改革前抢先取证。0元领课,先来免费试听学习>> 教材精讲班—全面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系统性帮助考生夯实基础。 高频考点班—光速复盘考点,串讲历年考试中反复出题的高频考点,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https://www.233.com/teacher/zhongxue/xueba/zhsz/202209/16144408262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