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门英语考试,真题的重要性都是任何其他练习题和模拟题无可比拟的,真题体现最正统的出题风格,吃透了真题就能把出题人的出题思路摸的八九不离十,才能按照出题人的思路答出高分答案。而考研英语的全部复习内容和技巧,都可以从真题中衍生出来。
【考研英语真题分析】
考研英语真题综合探析
一、考试题型的特点
二、试题难度的分析
从难度上看,2024年的试题与2019、2020年大致相当,但相较于2023年,难度确实有所提升。观察近五年的真题,除了2020年传统阅读部分难度稍有增加外,整体上难度保持稳定。
三、考试考查内容的特点
四、试题的总体情况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考研英语阅读PartA已经日趋成熟,其考查重点逐渐转向考生的实际能力。
词汇量和长难句分析能力
一、考研英语选择题解题技巧
考研英语选择题是考试中的重要部分,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要注意排除法。在选择题中,排除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解题技巧。对于一些不确定的选项,可以通过排除法来找出正确答案。例如,对于一些形容词或副词的选择题,可以通过比较选项之间的差异,找出与题意最符合的答案。
第四,要注意总结规律。在选择题中,有些题目是有规律的。通过总结规律,可以更好地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例如,对于一些语法选择题,可以通过总结规律来找出正确的答案。
真题题型分析表
题型分值特点复习策略
写作30分
【考研英语复习的攻略】
关于背单词的两大误区
1、背诵单词就是要能灵活用所有单词
从长期英语学习来看,这种看法是对的,但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就未必了。通过真题分析得出,真题考查的词汇层次归纳起来有两种,一是阅读词汇,一是写作词汇,这和我们脑海中的词汇类型也相匹配。阅读词汇就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看到就能在脑海中反应出意思的单词,也称被动词汇;而写作词汇则是我们掌握得更深刻的一种,我们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能主动地使用它们,也称主动词汇。
在大多数人的“库存”中,阅读词汇量都远远大于写作词汇量,这是因为阅读词汇的积累比写作词汇容易很多:可能一个生词我们见过两三次后再看到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这样它就进入了我们的阅读词汇库;但要把它变成写作词汇,则要对它进行更多主动地记忆,甚至反复进行使用练习。
2、背的单词越多,英语学得越好
TIPS:我的单词记忆法。
(1)通过真题选一本简单的单词书
“简单”不是指词汇简单,而是对词汇的解释简单明了,最好是左边单词,右边不超过3个中文释义。千万不要选那种对一个单词作大段解释,后面又有中英文对照解释、词语搭配、词根分析,甚至还有一系列近义词、反义词、同词根词汇的单词书。
背单词前用手遮住右边的中文释义,看着英文能反应出其中文意思的词汇就列入“熟词”范围,果断划掉这种“熟词”,把精力集中在剩下的生词上。
阅读、翻译、作文的真题训练法
阅读
翻译
1、要“信”“达”,无需“雅”
2、主谓宾和复杂短语是拿分点
在“信”的方面,我在练习中始终以真题为参照,仔细分析真题的标准答案。标准答案的评分标准非常细,都是按照关键点得分,1道2分的翻译一般是4个关键点,一个关键点0.5分。通过总结真题发现,句子中的主谓宾和稍微复杂的短语是关键词的“高发地段”,这些地方一定要清晰地翻译出来,万万不可含混。
3、翻译要让中国人看得舒服
在基本达到“信”的要求后,我发现我并不能达到“达”,明明每个词的意思都知道,但是合起来和答案还是相差甚远。为此,困惑了很久。最后反复分析真题答案才得以解惑,汉语和英语的表达习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如汉语喜欢把长长的定语放在前面,而英语一般把主语放在前面。把英语翻译成汉语,自然要转换这种表达,让中国人能看着舒服,即所谓“说人话”。在后面的练习中我时刻谨记“说人话”——把句子的意思放在脑袋里,然后想想,如果我要跟一个中国人沟通这个意思,我会怎么组织语言?
作文
1、从范文找标杆
(1)三段式永远不会过时。
(2)观点不一定十分新颖,但都很清晰、有理有据。
(4)连词不少,尤其是在段首和转折、强调、分点说明时。
(5)没有通篇用长句,都是长短句相结合,有节奏感。
(6)用词重复率很低,前后用不同的单词表达同一个意思。
2、要“输出”,先“输入”
写作是英语能力的“输出”过程,要“输出”,先得有“输入”的积累。我刚开始看到作文题总是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从何下手,于是我就抓住一份真题的作文,从学习它的范文开始,依葫芦画瓢,把别人写的好的句子、短语,甚至开头结尾的方式、承上启下的句子、连词都标注下来,然后熟读、默写,再把范文合起来,自己完整地写一篇,不求和范文完全相同,也不怕和范文雷同。多积累几篇后,肚子里有点“货”了,以后再写别的题目也慢慢能找到感觉,写出自己的东西了。
3、背单词不如背短语、句子如果把写作当成盖房子,那么单词就是砖瓦。我认为砖瓦不求多(词汇量大),也不求奇形怪状(知道很多“高级”的生僻词汇),只要够用就行,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把这些砖拼成结实而漂亮的形状,而好的短语和句型就是已经拼好的、实用且形状漂亮的砖。
扔掉非真题的资料
有效利用真题的IN&OUT
OUT:随便拿真题来做练习,不一次做完一套完整的题,很多时候也不计时。
OUT:真题只做一遍。
IN:每套真题至少做过三遍。我做题时从来不在真题上直接写答案,而是写在一张单独的白纸上,以便以后反复做这套题。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同一套题为什么要做很多遍?其实只要做个小试验就知道了,即便是做过一次的真题,一个月后,甚至只需一两周后,拿出来重新做一遍,你依旧不能拿满分(不考虑写作部分)。只要还有出错的地方,就说明你还没有完全学透这套试题,没有完全理解考点,也没有完全掌握出题人的思路。因此,再次学习这张卷子就十分有必要。
这种方法看着很奇怪,但其实是摸透出题人思路的最好捷径,经过我的实践检验,也十分有效果。以阅读理解为例,我第一次做真题的时候正确率仅为60%,但通过对真题的反复操练,到复习后期以及最后考研的时候我的阅读正确率都保持在9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