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一览)
物理科目的知识点有很多,不是很容易记忆,考生在答题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技巧,以下是小编准备的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欢迎借鉴参考。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
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
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高考物理考试答题技巧
一、考场中心态的保持
二、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2)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3)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物理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1.第一轮复习:打好基础,以全面复习知识点为主,构建中学物理的知识网络。高中物理知识大致可分60个考点,平均每周复习3个考点,约需20周。实验复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既可以在一轮复习的最后安排(这样便于在实验室集中完成一次实验),也可以在每章复习之后将本章的实验一起进行复习。
2.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侧重在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上下功夫,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大致可分16个专题。平均每周复习4个专题,约需4周。这一轮复习的专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
3.第三轮复习:以模拟训练为主,针对前面的复习查缺补漏,强调解题的规范性。以模拟试题为主,建议做一些各地的模拟试题,这些考过的试题,往往是各地骨干教师经过认真研究、充分考虑而命制的,无论在题型、题量及难易程度上均较贴近高考。
二、高考总复习的目标和复习方法
(一)第一轮复习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扫描知识点,掌握物理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1.全面系统地进行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
一般按课本的章节顺序进行复习,同时配备一本第一轮复习的参考书。在课堂上老师一般很难详细述及所有内容,主要是理出要点,突出重点,解决疑难,总结提高,并辅以典型例题,因此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外,自己还要认真阅读课本章节内容,包括阅读材料,并熟记公式,以免形成知识的缺漏,要努力拓宽知识广度。
2.对每章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3.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基本分析方法是解决高考物理试题的主要方法,通过第一轮的复习,要熟练掌握各种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纵观202x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试题中所用到的各种基本分析方法不外乎以下10种:①受力分析方法;②运动分析方法;③过程分析方法;④状态分析方法;⑤动量分析方法;⑥能量分析方法;⑦电路分析方法;⑧光路分析方法;⑨图象分析方法;⑩数据处理方法。
4.独立完成配套试卷,检查自己对所涉及的概念及规律的理解程度
(二)第二轮复习重在抓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1.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进行专题复习,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图象法在解题中的应用”这一专题中,可以将原来散见于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章节的图象,如v-t图、p-V图、U-I图、Ek-v图进行对比分析,可将这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综合起来,从图线的纵轴、横轴的含义,截距,斜率,曲直,所围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线的物理意义,这样对专题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
2.逐步形成力、热、电、光、原子板块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科内综合的能力
在物理学科内,力、热、电、光、原子各板块是有联系的,通过专题复习,要能够理清思路,找出其联系所在。主要有两条主线将它们联系起来,一是“力”这条主线,除了力学部分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热学部分的分子力、电学部分的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洛仑兹力),原子物理中还有核力。另一个是“能”这条主线,除了力学中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外,还有热学中的分子势能、电学中的电势能等等,注意对物理中“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3.领会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
除了基本分析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更巧、更简捷的思维方法,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分解法;处理其他问题的图线法、等效代换法等等。掌握这样一些方法,可以使自己举一反三,灵活解决各种问题。
4.通过专题复习使掌握的知识得以延伸和拓展
(三)第三轮复习侧重思维的周密性和解题的规范性
2.培养思维的周密性
第三轮复习的目标是考试得分,考生要有强烈的“分数意识”!有些考生,题会做却拿不到分,可能是思维的周密性还有欠缺,例如202x年江苏高考试题的第16题:“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两个小圆环分别在哪些位置”题目本身并不难,但出现了四解,如果平时不是训练有素,考生很难答全。
3.训练解题的规范性
考试得分不高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解题不规范,第三轮复习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在这一阶段,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如何做对”比“如何会做”可能更重要,训练时对解答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解答题中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即对非题设字母符号要加以说明;对物理关系的判断要加以说明,如两个物体分离时弹力N=0,或分离时加速度a、速度v仍然相同;对方程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要加以说明;作出某项判断的依据要加以说明,如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等等;对结果中的矢量要说明“+、-”号的意义。
(2)要有主要的解题步骤。一般分三步:原始方程,代入量,结果(如果是矢量应交待大小和方向)和结果的讨论(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要讨论取舍)。其他次要的步骤可以省略,如:解方程的具体步骤;几何关系只要求会正确判断(如三角形相似),不要求证明。
(3)书写要讲究规范。如每一个小题号要分开;具体数字相乘应该用符号“×”,不能用点“”;方程两端同样的字母不能在方程中约去,如qE=qvB;如无特殊要求,最后结果一般取2~3位数字就可以了;以字母表示最后结果的不要把具体数字写进去,如,不能写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