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往年临近开学,不少学生就开始为还未动笔的暑假作业着急,甚至还在网上聘请“作业枪手”帮忙。但今年,暑期过半,一些被称为“拍题神器”的手机软件开始在学生中风行起来,“把题拍一拍,答案就出来”的功能让学生们“翻了身”,不再为繁重的作业发愁。
【事件】
题目拍照上传就能得到解答
比如,一道高中几何数学题,不到半分钟即检索到准确的结果。在逻辑思维很强的数理化题目中,这款应用不但能提供准确的结果,更能提供详尽的解题思路,为学生拓展“举一反三”的思维体系提供坚实基础。很多原本无法解答的问题可以在“拍题神器”中轻易找到解题思路,对完成作业提供完整的思路参考。从而使暑假当中最让人头大的作业难题得以攻之即破。
当人们对于学生作业辅导还停留在市面上上千元的“家教机”、“学习机”的时候,专攻作业解题的移动APP已经占领了“90后”甚至“00后”的手机。在手机软件商城中输入“拍题神器”,除了360搜索推出的这款软件,还有“问他作业”、“作业帮”、“嗒嗒作业”、“作业互助组”、“阿凡题”、“作业帮帮圈”、“爱考拉”等二十多种类似的应用程序,且主要集中在数理化的解答上,从小学到高中的题目全部都能找到答案,其余科目较弱。
拍题?这不就是抄作业
刘女士好奇地点进了这个软件,却被吓了一跳。原来,这种软件是孩子们盛传的所谓“作业神器”,学生只要将暑假作业的题目输入或是拍下,发布在网上,就会有人来解答。儿子就是用这种方法,才能如此轻易地完成作业。
“老师布置暑假作业,是希望孩子们能温故知新,这种在网上问一问就得到答案的方式,做作业还有什么意义?”刘女士十分气愤,她觉得,孩子这种行为就是换了一种方式在“抄作业”。
“学霸”答题不一定都靠谱
360大数据显示,网民对于360拍题神器的答题速度和准确性满意度最高。它采用智能化操作,直接从网络题库提取搜索答案,在解题速度方面可以达到“秒回”。但是,类似“问他作业”、“作业神器”、“作业帮”、“作业宝”等软件业遭到了质疑。由于是人工解题,解答速度较慢,且回答成功率不高。
直接给答案几乎是“学霸”答题的形式。但是一些理科题目要求有解题过程,因此一些提问者在贴出题目时,几乎都要加上备注“求过程”,而这类题目参与回答的人就会少一些。
记者在网上选择了一道高中语文试卷中的语法选择题,拍照放到了应用软件上。不到两分钟,就有人留言提供了答案,又过了半小时,另外一名网友也给出了另一个答案,但是对比标准答案,记者发现,两个“学霸”的答案都是错的。
【态度】
拍照神器火了有人点赞有人担忧
拍题神器受到学生热捧、点赞的同时,也引发了家长和老师的担忧。有关“拍题神器”是福音还是祸害、是神还是魔的争议此起彼伏,有人甚至要求禁止这类软件。担忧的焦点主要在于这会剥夺了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思想,助长孩子们投机取巧的心理。但“拍题神器”终究只是一款软件工具,而非洪水猛兽,是利是弊在于使用工具的学生,在于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监督。
学生:几乎一边倒地支持“神器”
在杭州市民中心的自修室里,有很多学生都忙着赶暑假作业。在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此类软件都显得很有兴趣。有学生就表示“不同的题目都可以解决,很方便”。
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不赞同使用这类软件,认为这是一种偷懒的表现,如果长期使用,会导致以后做不出题目,“拍题神器”变成了“偷懒神器”。
家长:观点呈现出“两极分化”
“我觉得这个东西应该禁止,它给了一部分孩子投机取巧的空间,使他们变得懒惰。帮忙解题只是‘授之以鱼’,考试时,孩子还是得靠自己的思路。”家长鲁先生说。
“解题软件也并非一无是处,但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自制力强,能发挥出软件的优势呢?”陆女士认为,应禁止孩子使用该软件,否则会让孩子的思维形成惰性,产生依赖思想,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另一位家长徐女士则认为,“神器”不仅给学生也给家长带来了“福利”。“儿子和我说,‘神器’里还有作业讨论板块,大家可以一起探讨解题思路,互相学习。今年暑假,连请家教的钱都省了,其实只要家长适当引导,‘神器’起到的作用也是蛮正面的。”她说。
还有家长表示,此类软件有利有弊。有的小孩会去研究,但有些小孩不去动脑子就不好了。
专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关键
在教育界人士看来,学生们遇到难题时转向解题软件,一定程度上也和时下的教育体制不无关系。“我们的试题还在要求学生们在答题时一定要写出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不能是多元化的,这就促使学生们挖空心思去找最终答案。”一位姓谢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认为,解题软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应运而生”,我们不妨理性看待这些科技新手段,无需把“解题神器”看成洪水猛兽,过多担忧反而只能说明教育智慧的贫乏。他表示,“拍题神器”出现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之所以能够一时风靡校园,就在于学生有这种需要,我们也可充分发挥它的正面功用和教育价值,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让学生主动借助信息手段去学习,“毕竟按照我国现状而言,师生比例大,每个老师都不可能做到一对一地辅导,反而合理运用‘解题神器’,能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网络环境开放化的形势下,对于此类助学软件,应该做的是疏通引导,而非一棒子打死。”目前在国企上班的教育心理学硕士王晓明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提高,在线课堂、在线问答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早在几年前,就存在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或寻求解题方法的问答帖,“‘解题神器’只是将多种资源整合起来,同学们利用这个平台,一种题可以得到多种思维下的解答”。
对于部分家长的担忧,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软件终究只是工具,它只是提供了一个解答问题的途径,是利是弊不在于工具本身,而在于用工具的人。他认为,此类软件的存在是市场的选择,是家长不能左右的,家长要做的不是禁用软件,而是教育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如果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在遇到难题时,请教老师和请教软件并没有什么不同”。
也有观点认为,不管对“拍题神器”是褒还是贬,我们都要看到“神器”泛滥背后的真正成因,那就是中国学生作业多,负担重,因此,“拍题神器”不是问题,摆脱应试下的题海战术才是关键,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不再沉迷于书山题海,不再唯应试马首是瞻,那些只为应付作业而使用“拍题神器”的现象,或许就会跟着消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