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将不懂的作业拍照,通过手机软件上传,几分钟内就会有人“帮答”。多款拥有类似功能的手机软件风靡中小学校园:“作业帮”、“作业神器”、“嗒嗒作业”……统计数据显示,这几款软件的下载量大多在20万以上。
这种具有作业速成功能的平台,是否会演变成学生抄作业的升级工具?甚至成为大考小测的作弊“神器”?这些问题困扰着不少家长。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类作业辅导软件实质只是一个以学习为主题的交流平台,并不具备网络教学辅导的资质,学生们花钱买来的“答案”乃至在线教师的身份均真假难辨。
软件号称无题不能求“老师”解题需付款
不过,这些解题服务也并非无偿,而是需要用“问豆”、“悬赏金”之类的线上交易筹码,如“嗒嗒作业”的“悬赏金”价格为:6元换60个金币,不少学生拿出几百到几千的“悬赏金”为求一道题的答案,也有学生先通过替别人答题先挣得“悬赏金”后,再来提问。
而在向“老师”提问时,使用者必须先通过手机支付的方式向账号里充值余额。每次充值余额都可以选择充5元、10元、30元或100元进行,而想要“老师”回答一道题则需付2元钱。
除了付款答题,这些软件有的还设置了专题消息推送的渠道,整理好学习知识后,推送给用户。
过半学生使用担心滋生依赖
记者调查发现,在豌豆荚手机应用下载网页上显示,“作业帮”仅在安卓系统的下载量已超29万,而“问他作业”在该系统的下载量也突破了25万。
为此,记者还对广州地区的中小学生作了一番随机调查。在受访的100名学生中,有近八成(77人)受访学生知道此类软件的存在。在这些学生中,共有54人表示使用过类似的软件。受访的中小学生中有28名表示曾使用超过10次以上。
不过,也有同学对此类软件形成了依赖,“不想做的题目都拍了往网上放,甚至在考试测验时作弊。”
用手机“问作业”,靠付款问“老师”,大多数家长都表示“难以接受”。杨女士坦言,有这样一个学习交流平台本身是好事,但孩子们用起来很难避免滋生懒惰。
与受访家长的明确反对不同,一些教师则对这类应用软件持中立态度。一名张姓小学老师认为,如果这种的平台能够供学生学习交流、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解析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
不过他担心这些没有经过验证的答案会误导学生。他建议学生学习上遇到问题,还是应该当面问授课老师。
“在线教师”身份难辨目的仍是追求分数
诚然,不管是学生和老师,都对这类互动平台的教学资质有所担忧。那么,这些帮忙解题的“学霸”和“老师”又是什么人?
记者尝试在线与5名进行答题的“学霸”交流,除了一名不愿透露身份外,其余4名都表示自己是在校大学生。其中,有一名叫“VIVI”的“学霸”告诉记者,自己是兼职在软件上答题的大学生,答案被采纳一次,就能得到5角-7角钱的收益。至于回答错误是否能获得这些收益,“VIVI”并未回应。
“学霸”“DrLee”透露,作答的“老师”大部分是在职一线教师。
不过,这名负责人也坦言,作为一个平台的提供者,无法避免学生们用此平台来应付作业。“如何使用平台只能靠学生自律,但作为研发商,我们对软件也做了相应的引导,如为了避免学生抄作业,平台不允许学生把所有作业都提交上来,学生的提问次数也有一定限制的,每天最多提问十道题”。
业内人士指出,在培训机构扎堆竞争的当下,这类在线答题互动平台正以黑马的姿态闯入教育市场,打破传统“面授机宜”式教学的垄断。“一方面开拓了教育辅导的盈利新模式,另一方面却也给这本不成熟的新兴领域埋下了隐患”。
“这类软件严格来说只是一种网络学习交流平台,与教育网校、教育机构网站不同,前者只是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解答零散的问题,并没有开设课程进行办学,所以不需进行教育资质的审核”。
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尽管只是一个交流平台,但这种网上的教学问答,对学生而言却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家教”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