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分析纳川股份的估值以及后续涨幅,我们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整理和分析,一是其估值,二是其赛道,三是其背后的股东。
一、纳川股份的估值究竟值多少?
序:
1、纳川股份是什么公司?
主营业务:研发、生产和销售高密度聚乙烯(HDPE)缠绕增强管及配套管件,以及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缠绕增强管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2、股东构成
为什么要说股东构成这块呢?因为,长江山峡集团入驻,并成为其大股东。
中证网讯(记者齐金钊)7月22日晚间,纳川股份(300198)公告,公司董事会同意提名熊永生、李永年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同时任命刘铮为公司副总经理。根据公告,拟任董事熊永生于2019年3月至今就职于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李永年于2020年6月至今就职于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刘铮于2016年5月至2020年6月就职于长江三峡设备物资有限公司。
今年2月24日,纳川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刘荣旋、睿汇海纳拟将其各自持有的公司5.01%股份分别转让给长江环保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三峡资本,转让总价款4.12亿元。5月15日,公司公告,长江环保集团还通过集中竞价的交易方式买入累计增持5132.7541万股,占纳川股份总股本的4.98%。上述增持完成后,长江环保集团和三峡资本合计持有纳川股份总股本15%的股权,仅比纳川股份第一大股东持股20.95%少了5.95%。三峡资本在公告中表示,不排除继续增持的可能。
公开资料显示,长江环保集团、三峡资本和长江三峡设备物资有限公司均系长江三峡集团旗下公司。作为一家央企,长江三峡集团于2018年12月28日正式成立了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纳川股份是国内领先的管材制造、管网修复、运营一体的环保产业集团。纳川股份主营业务为大口径排水管,在长江流域拥有工厂直接供货能力,并且纳川股份有污水PPP项目经验。
也就是说,纳川股份,正式成为山峡集团旗下的一个上市子公司了。这一好处是,即将改变近些年业绩不佳的局面。在长江三峡集团的加持下,他的HDPE缠绕增强管将大有可为,特别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对长江中上游的环保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层面上说,他的业绩,即将起飞,股权转让,即将带来实质性的收益。
以上是三峡集团对他的参股入驻分析。下面将从他对星恒股份锰酸锂电池的重点投资和亮点的分析:
2021.8.5日,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天眼查询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是联想控股,星恒电源里面没有启源纳川,请问启源纳川还持有星恒电源股份吗?
(记者王晓波)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请问参股的星恒股份是五菱宏观的锂电池供应商吗
关于五菱宏观的消息,你可以去了解下,该公司2021年是火的不行了,这里不再赘述。
2021-07-3013:06·歌乐山的哥
秒杀储能/政策加持的千亿赛道-锰酸锂电池
就是锰酸锂电池的爆发。就是今天的主题。
大家沉迷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细分领域是超预期的,大家在追逐钠离子电池的时候,忽视了锂电池的第三大阵营-锰酸锂电池。
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锰酸锂电池,他的增速目前来说是最快的,3/5年10倍空间,市场空间未来也是千亿级别,而且是市场多寡头。
锰酸锂电池相对于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优势是价格更便宜/暂时的问题是循环次数,他有几个超级蓬勃发展的应用场景。
1)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新来的政策风口)
2018年国家发布《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规定:电动自行车的自身重量不得大于55KG。这注定了铅酸电池要被淘汰。铅酸电池28KG,而锂电池只有7KG。
还有其他原因,锂车更轻便,方便换电充电(特别对居民楼而言),寿命久,终生成本低。高端车企有望用锂电池打开高端差异化/污染少/安全/减少楼道失火等等,这是历史必然趋势。
最最重要的就是政策不断严格。就是7.26日已到期,北京发布了强制规划,这个是超预期的。
3年过渡期已到,北京已经强制更换。超标电动车无法上路,无法上牌。这个政策是超预期的,不仅没法上新牌,老车还不允许上路,这基本会加速替换。
政策基本等于给铅酸电池判了死刑。其实,本身行业因为18年禁令后就在持续发酵。其中,2015年至2019年锂电池在国内电动两轮车领域的市场渗透率分别为4.4%、5.4%、8.1%、12.5%和18.8%。2019年中国自行车用锂电池出货量达5.45GWh,同比增长61.5%,预计2020年将提升至8.45GWh,同比增长55%。可见增速惊人。
国内目前存量有铅酸电池存量3亿辆,都要强制替换,每年还有5000W新量。这是巨大的市场。
按照每个电池700的价格,每内仅仅国内轻型私家两轮车就是350亿的市场,另外峰值可能达到7000W万辆,也就是仅仅国内就有近500亿市场。
调研雅迪/小牛/爱玛/新日得知,公司都在用锂电池代替铅酸。
2)共享电动车/共享单车
笔者调研八方股份时对产业链充分调研,发现电池都是星恒股份(纳川股份)/博力威的,而非想象中的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国轩高科等。
调研得知,主要是因为都是锰酸锂电池。
3)超低价三轮四轮车/低速车
低速电动车领域其实也是用的轻型车锂离子电池-锰酸锂电池。比如新能源第一神车五菱宏光MINIEV就是用的这种锂电池,包括未来的小型车/农用三轮/四轮车/物流车/环卫车/外卖车/小区垃圾车功能用车等等都会使用。
虽然充放电次数少,但是价格低廉,适合低价低速车辆。
4)小型电动设备
包括扫地机器人,无人机,电动工具等都有锰酸锂电池,最近需求爆发很大,比如大疆无人机,累加加起来国内外有千亿的赛道空间;而且他的赛道空间短期增速/长期空间可能都大于储能。
3/5年10倍+的赛道,所有的轻型车/两轮车/三轮车/低速车都是这个方向!
所以,电池目前的未来:
1)动力电池(LFP/三元)=高端商用车/乘用车
2)锰酸锂电池(轻型动力电池)=低价/两轮三轮车/物流环卫专用农用/小设备
3)钠电池=储能
另一个角度来看,他的市场空间,替代铅酸电池容量上有10倍以上空间,锂电池单价是铅酸价格是2-3倍,也就是未来有20-30倍营收空间空间,千亿的营收空间。
目前中国两轮车锂电池TOP3企业分别为,星恒能源/天能股份/博力威。
星恒18-20年产量分别为71W/72W/103W,基本满产满销,其中博力威受制于产能满产,所以被动市占率下滑,天能因为上市原因,投产加快,赶超得到第二,但是相对技术逊色,毛利低很多。
其实市场爆炒的湘潭电化包括今年锰价高涨的核心因素,就是锰酸锂电池的放量,这才是归根原因。
以下内容主要摘自券商海国证券的研报:
公司主要产品为塑料复合管,主要应用于城市雨水收集管网、引水、给水、排水等水生态系统领域,以及燃气、核电等工业领域,产品主要输送介质以水为主,涵盖“引水-供水-给水-污水(回用)-排水”水体循环全过程。
公司在大口径塑料管网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在行业内领先研发制造并销售大口径塑料管道。
“以塑代钢”是长期发展趋势,我国目前塑料和钢铁材料应用比例(塑钢比)仅为30:70,美国达到70:30,世界平均水平亦有50:50,2011-2018年全国塑料管道产量由1000万吨增长至156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6.63%,塑料管道在管道市场中的占有率超过50%,未来仍有较大的其他类型管道替代空间,较大规模企业龙头集中趋势明显。
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明确到2023年县城及以上城市设施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其中重点提到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为补短板的重中之重,中央预算内资金不再支持收集管网不配套的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项目,所有新建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在资金支持方面,方案明确提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应向污水管网和运行维护倾斜。由于投资大、工期长、施工复杂等原因,我国城市污水管网普遍存在设施老旧、污水收集不足、污水易混入自然水体等问题,一方面造成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达标,另一方面污水渗漏至地下水或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雨水混排导致部分污水流入自然水体等问题,是污水处理处置最重要的短板之一。根据券商研报测算仅长江经济带各省份潜在的污水排水管道缺口即有13.45万公里,带来的新增投资金额有望达到4034亿元,公司核心产品有望持续受益。
现有污水管网因年代较为久远,大部分出现腐蚀、侵蚀、沉积及地面荷载等情况,污水管网破损严重,亟需管网维修,带来更大污水管网市场。纳川股份持续加大管网系统检测、修复技术研发投入,成立了管道运营修复中心,在管网运营修复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2019年以来,三峡系创投基金、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通过股权转让及二级市场增持相继入股公司,目前长江环保集团与三峡资本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5%,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0.95%),三峡资本不排除继续增持的可能。2020年7月22日,纳川股份补选2名公司董事,分别在三峡资本和长江生态环保集团任职,同时新聘任1名副总经理,曾任长江三峡设备物资有限公司资产财务部主管。三峡是长江大保护中的骨干主力,发挥长江流域水体水系治理平台作用,纳川股份将与三峡在PPP项目投资、管道产品供应及管网检测运营修复方面开展合作。2020年7月30日,公司与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将中标项目的管网运营维护(包括日常巡检、清淤、中小修、大修、重置)等工作委托纳川股份实施,预计合作期间运维费用达到6亿元,达到公司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的74%,协同效应逐步显现。考虑到公司在长江沿岸多个省市拥有生产中心,我们预计公司在长江大保护中的工作将由运维逐步拓展至管网供应,参考前述长江大保护管网投资空间,我们认为公司与三峡系公司的深度合作有望为公司带来较大的业绩弹性,值得期待。
总结以下就是:
背靠长江生态环保集团,获取长江流域多城市的订单,用塑改管道替代老旧的铁管。在这点上,也就近似于鸿路钢构的钢构对水泥的部分替代,属于一种产业替代潮。今年洪涝灾害严重,加大了管道水利方面的想象空间。
纳川还有一个亮点,是参股星恒电源,以锰酸锂电动轻型车电池及三元材料动力电池的生产为主,在轻型电动车领域深耕17年,为全球超过500万终端客户提供电池和服务,居国内电动两轮车配套量市占率第一、欧洲电动两轮车市占率第二。自2017年起,星恒电源与滴滴出行合作,成为滴滴旗下青桔电单车重要合作伙伴,为其提供电单车锂电池,截止2020年3月底共享电单车锂电池配套突破100万组。
恒电源在传统电动自行车前四大品牌爱玛、雅迪、新日、绿源的平均供应比例大于80%。
公司间接持有10%左右股权,目前星恒电源已经开始接受IPO辅导。以电踏车的八方股份做对标,同时结合天能动力参考,这两家市值都在200亿附近,即星恒电源的预期估值也在这附近。能给纳川股份带来20亿的股权价值。
目前市场上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管道、星恒两块,但我的注意力更集中在大型客车、货车的新能源动力驱动系统上。
今年重卡、挖掘机等生产资料型汽车及零部件板块都高景气,中国重汽从去年底14块涨到今年40块,目前万润新能源动力系统主要拓展的客户方向集中在大型汽车、客车、运输类面包车上。
根据纳川股份的产业布局情况看,星恒主要攻克物流车、两轮电动车,万润的方向也主要是生产资料类,例如下面的龙马环卫。
在电动公交车这块涉及的也很多:
按2017年公司对万润增资的情况看,当时万润的估值是在3个亿,如果放到当前2020年的二级市场,未来拆分上市的估值看,以我近期较为熟悉的天润工业看,当前接近90亿,未来我预计天润在120亿,而万润的二级市场估值我认为至少对标产品替代性相对较高,当前股价走势低迷的飞龙股份(34亿)之上,初步不超过天润的二分之一,即40亿左右到60亿之间。
即,从新能源角度来说,纳川股份已经类似于天润再造天润一样,再造一个纳川。这里尚姑且不论未来长江大环保+洪涝水利+旧城区改造的业绩增量。
所以纳川未来的估值我更倾向于看高至130亿起步,,当前估值近一倍空间。这个区间的增长速度应该不会慢,所以我看到这个区间作为自己的操作区间。
作者:龙城渡
1)2018~2020年,星恒轻型车锂电池已连续三年实现全球销量第一;2020年星恒锂电池销量达4.95GWh,动力锂电装机量中国排名前三;2020年全球轻型车锂电池销量520万组,全球市占比达32.4%。
装机量仅次于宁德时代35GW/比亚迪8.95GW,吊打国轩高科2.89GW/亿纬锂能1.09GW;
这里面我说下哈,比亚迪还有汽车/电子板块的市值,他的动力电池券商给了4000亿;
亿纬锂能包含电子烟和其他板块,其实电子烟和其他板块就值1000亿,他的动力电池现在1152亿;
而且轻型锂电池销量国内占比将近5成,世界占比32.4%
为五菱宏光MINIEV等二级供应商
2)公司现有产能10.5GW(五分之一宁德),明年20GW,23年50GW(相当于20年宁德),基本每年产能都翻倍,且一直供不应求。
3)公司18年一级市场估值70亿,那时候宁德估值800亿
最近3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长近远超宁德,营收复合增长高达60+,且高速会持续,产能每年都是翻倍增长
最近10年营收复合增速超过50%,锂电池领域行业增速最快的黑马,现在是大白马
目前宁德1.2万亿市值,星恒保守有没有1200亿?(他增速更快,市值应该更高)
4)公司锰酸锂电池龙头
行业复合增速60+,行业空间300GW。
这个我写博力威的时候写过,可以看看
公司市占率是博力威的6倍以上,考虑到还有汽车锂电车等,装机量是博力威的10倍以上,龙头效应估值也应该更高
博力威目前接近80亿市值,星恒保守1000亿,纳川股份持股星恒21.72%,估值1000*21.72%=210.72亿,加上公司自身的44亿,总估值接近260亿,也就是说,他的上涨空间还有4倍。
5)星恒目前一级市场大约1000亿左右,今年,最迟明年有望上科创板,之前一直上市辅导,但是一级市场抢的太火热,陆续不断的PE融资
所以一直推迟上市。
19年参与PRE-IPO,领投8.1亿,参股4.7899%,估值170亿
那时候宁德时代二级市场1500亿。
19年是个股价低点
后续锂电池公司普遍19-21年都是5-10倍。
中航锂电去年估值1600亿,装机量3.64GW
公司装机量4.98GW
所以任何角度来看,星恒估值都不应该低于1000亿。
5)纳川持有星恒将近2成的股份保守也是200亿
另外公司除了水管业务外,也做新能源动力总成。
要点六:新能源汽车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主要为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领域,公司下属的福建万润主要产品是各类,系列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适用于各种车型。适配车种包含节能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增程式汽车,适配车型包含轿车,轻型客车(面包车),厢式货车及大中型公交车。各类产品均已形成系列,可适应面向当前市场的公告内整车产品配套,同时,面向整车厂用户提供灵活,快速的个性化的动力总成新产品开发服务。
目前市值仅仅44亿。
我认为市场对于星恒股份的预期差挺大的,在锂电池普遍沾边就涨的基础上,公司可能存在巨大的市值预期。
A股其实有个类似的其他公司今天涨停了
就是中航锂电,中航锂电3.86GW产能,有人说能估值800亿),那星恒,其实能对应180亿,成飞现在112亿
我认为相对来说,纳川更好
1)因为星恒实际上是细分领域龙头,最近的发展速度,在建产能,未来发展都比中航锂电要好
2)纳川的市值更小,现在别说参股大龙头,小公司蹭一点就暴涨,比如民德电子等
3)空间来说,成飞有60%空间。纳川有127%的空间
当然缺点也有
1)星恒非主流动力电池,他很大量是轻型车,市场没发现
2)星恒明年才上市,如果星恒马上上市这是最好的了。
2019年05月20日09:48
2019-08-2613:39·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编辑:张海妮
8月21日,纳川股份(300198,SZ)披露了2019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1408.3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纳川股份的归母净利润暴增与一个锂电池股权投资项目有关。
2019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参股公司泉州市启源纳川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启源纳川)处置了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恒电源)29.891%股权。由此产生了4.95亿元的投资收益。然而,这笔股权投资也曾经令纳川股份十分头疼,还遭到了交易所的问询。至今启源纳川仍然持有星恒电源35.006%的股权。这笔股权投资的最终收益情况如何,仍需要观察。
据2019年半年报披露,纳川股份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6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1.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亿元,同比增长1408.3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纳川股份的归母净利润暴增或与一个锂电池股权投资项目有关。
2019年上半年,启源纳川处置了星恒电源29.891%的股权,由此产生了4.95亿元的投资收益,由此纳川股份的中期财务报告也靓丽了不少。
然而,同样是这笔投资,在2018年年报中却给纳川股份带来了3.18亿元的亏损。最终导致纳川股份2018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97亿元。
可以这样说,这笔投资给纳川股份带来了巨幅的利润波动,其对纳川股份净利润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公司主营业务。
生产水管与生产锂电池,二者相差十万八千里。那么,纳川股份是如何搭上锂电池风口的呢?纳川股份采取的方式是收购股权。标的公司星恒电源官网显示,该公司专注于以锰酸锂为正极材料的动力锂电池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年产能为5GWh。
2017年7月,为了收购星恒电源部分股份,纳川股份同其他出资人共同成立了启源纳川,纳川股份实际出资2亿元,持有45.35%的股权。紧接着9月份,启源纳川以支付现金18.64亿元的方式,获得了星恒电源61.59%的股权。以此估算,星恒电源整体估值为30.26亿元。
据纳川股份2017年年报披露,收购星恒电源的目的是:“公司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快产业升级及战略转型,积极开拓布局新的业务领域。”
为了拿下星恒电源,只有4.41亿元注册资本的启源纳川,向中融信托借款17.78亿元,由纳川股份提供担保,资金用于并购星恒电源。2017年纳川股份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其所有者权益仅有17.95亿元。
然而,中融信托17.95亿元资金的成本并不便宜。据纳川股份披露,这笔融资在2018年产生的财务费用为1.95亿元。这也就意味着,这笔贷款的成本高达10.85%/年。
星恒电源股东承诺,2017年~2019年,星恒电源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亿元、3亿元和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桩并购案中,纳川股份的最大交易对手方是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想控股)。据联想控股2017年年报披露,其因此笔交易大赚了3.86亿元。
不到1年后,纳川股份就试图为这位“新儿媳”找新婆家。
2018年7月,纳川股份发布公告,拟将启源纳川持有的64.897%星恒电源股权(此时公司已再次收购了其他股东的部分股份,记者注)作价26.3亿元转让给北京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通地产),此时星恒电源的整体估值为40.5亿元。
高溢价引起了交易所的问询。上交所在对万通地产的问询中提及:“2017年9月,前次收购时标的公司100%股权估值为30.26亿元,本次估值为40.5亿元,明显高于前次估值。请公司充分说明标的公司估值大幅增加的原因和合理性。”
最终,这笔生意并未谈成。2018年12月,万通地产发布公告,终止收购星恒电源股份。
生意没谈成的同时,星恒电源的业绩在2018年也出现了下滑,公司2018年的业绩承诺完成率仅为66%。
无奈之下,2018年启源纳川对星恒电源的投资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6亿元,又向中融信托支付利息1.95亿元,由此导致启源纳川2018年归母净利润巨亏近7亿元。
一单完不成的生意,启源纳川将其股权拆分成了小单出售。
2019年上半年,启源纳川将其持有的29.891%的星恒电源股权分两笔转让给了7家投资机构,整体估值仍然为40.5亿元,此举为纳川股份带来了4.95亿元的投资收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启源纳川转让星恒电源股权向纳川股份发送了采访函,纳川股份回复称:“通过股权转让,星恒电源的股权结构将得到优化,有利于提升其整体治理水平。同时,公司参股基金启源纳川将获得的股份转让款用于偿还中融信托的贷款本息,降低了其自身的资产负债率,也降低了公司对其的担保额度”。
至今启源纳川仍然持有星恒电源35.006%的股权。这笔股权投资的最终收益情况如何,仍需观察。
(实习生凌涣对本文亦有贡献)
每日经济新闻
刚刚突破年线!这里反复震荡,啥意思?只有调皮的幼儿园学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