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考试,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对被考核者的知识才能进行考察测验。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单选题: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A)
A、为人师表B、清正廉洁C、敬业爱业D、团结协作
2、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C)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3、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A)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4、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D)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5、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D)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6、师德的灵魂是(A)
A、关爱学生B、提高修养C、加强反思D、提高业务水平
7、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B)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8、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C)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9、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校长指出,王老师
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
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
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D)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多选题: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有:(BCD)
A、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B、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C、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D、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有(ACDE)
A、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B、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C、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D、勇于实践锻炼,增强情感体验
E、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3、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要达到慎独,应着重从几个方面下功夫(ABCD)
A、要求教师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内心信念,化作行为的品质,
B、要在“隐”和“微”处着手,狠下功夫。
C、要重视在无人监督下,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D、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之时,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4、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存在哪些误区(ABCD)
A、利用家长B、排斥家长C、教师一言谈D、向家长推卸责任
5、教初三语文的邢老师与教数学的程老师应家长的要求,利用寒假组织所教班级的十余个学生补课一周,每人收取了600元,他们的做法(BD)
A、符合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B、违反市教委禁止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规定。
C、体现教师勤奋敬业认真负责精神。
D、侵犯学生的休息权
A、健康权B、休息权C、娱乐权D、不合理劳动权
7、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ABCD)
A、仪表B、举止C、语言D、礼仪
8、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中保持正确的合作态度应该做到(ACD)
A、谦虚和蔼B、颐指气使C、尊重理解D、一视同仁
9、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
A、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
B、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C、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
D、没有求知的欲望与兴趣
E、良好的性格特征
10、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体现在哪里(ABCDE)
A、不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
B、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
C、要求学生作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作到,不凌驾于学生之上
D、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掩饰自己,不带假面具
E、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具有向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三、填空题:
1、《规范》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2、《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3、规范第二条“爱岗敬业”中,教师要做到的三个认真是(认真上课备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
4、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中特意提到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5、规范第四条“教书育人”中对评价学生作了明确要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6、规范中对教师的言谈举止作了明确规定,这就是:(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7、规范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答:①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②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③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④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一般职业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答: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④角色置换。
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④从一点一滴做起;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答:①理解别人;②注意小节;③信守诺言;④阐明期望;⑤诚恳正直;⑥勇于道歉。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答: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
①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
②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答:①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②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③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④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
答:①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②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③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④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现实意义。
答:①可以为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良好的途径和方法,为教师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②可以改变以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即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当教师的传统旧观念;③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④可以吸引更多的素质较高的、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投身于教师职业。
9.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的辩证关系。
答:教师职业纪律与教师职业道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二者的统一性。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是教师对职业活动的共同要求。一个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人,也必然是一个严格遵守职业纪律的人,②二者的差异性。职业道德是用榜样的力量来倡导某种行为,而职业纪律以强制手段去禁止和惩处某种行为。纪律的执行和检查往往有专门机构来保证,而职业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手段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操。
1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答:①明确区分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向教师阐明基本道德准则的基础上,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③可以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此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④帮助教师运用一定的师德观念、师德规范和准则去分析、评价自身与他人的教育行为。
11.什么是教师职业良心?其具体的要求有哪些?
答: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具体要求是: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12.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
答:①要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即教师要有敬业精神;②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③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13.与人交往握手要注意哪些顺序?
答:①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②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③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
14.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①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人才观和儿童观上。②教育出发点的分歧:教师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社会职责,从社会要求出发对全体学生实施科学系统的教育;而家长则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义务,从个人意愿出发对自己的子女实施自然的综合的教育。③教育方法的分歧:教师教育行为一般来说是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性的,而家长则是经验的`、零散的、自发性的。④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分歧:职业、交往、文化、时距等具体因素直接形成了教师与家长教育价值观的矛盾。
15.实现“双赢”协作原则应当遵循哪些要领
答:①培养双赢的品格;②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③签订双赢的协议;④建立双赢的制度。
16.教师为人师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为人师表的表率性;为人师表的律己性;为人师表的内外统一性;为人师表的真实性和自然性;为人师表的平凡性和精神的高尚性。
17.教师在实践中体现爱与严的结合应把握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要善于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要适度把握对学生的严和爱。
18.廉政从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保持廉洁自律,监守高尚情操;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自觉接受外在监督,增强廉洁从教意识。
19.在实践中体现严谨治学主要应把握哪那些方面?
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把握规律,科学施教;严以律己,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20.教师与学生家长应保持的基本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社会地位的平等性,联系交往的互尊性,教育过程的配合性;平等性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互尊性不仅是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关系决定的,也不仅仅是搞好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道德的必然要求;配合性是因为对学生的教育需要个方面影响的一致性,特别是学校与家庭影响的一致性。
一、单项选择题
1.《未成年人保护法》没有禁止小学生进入的娱乐场所是()
A.歌舞厅
B.迪斯尼乐园
C.营业性网吧
D.电子游戏厅
2.()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
A.教师道德
B.教师公正
C.教师良心
D.廉洁从教
3.()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A.关心工作
B.依法执教
C.为人师表
D.自我监督
4.国家教委提出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含义是()
A.让青少年在自然阳光中锻炼
B.让青少年在体育课上表现出阳光朝气
C.公开体育课时计划,接受上级和家长监督
D.让青少年在清早阳光升起时进行锻炼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何处()
A.《韩非子》
B.《荀子》
C.《中庸》
D.《诗经》
6.“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种观点给当今教育的启示是()
A.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B.乐教善教,讲究教法
C.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D.有教元类,教书育人
7.在学校安全工作方面,必须树立的正确理念有()
①隐患险于明火②预防胜于救助③生命高于一切④责任重于泰山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有关市教委规定的“每学期学校考试次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小学除语文、数学可由学校组织期末考试外,其他课程不得组织考试
B.小学只能在毕业年级才可以组织片区统考
C.初中除语、数、外可举行期中、期末考试以外,其他学科只进行期末考试或考查
D.高中每学期实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
9.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合理认知有()
A.错误的道德观
B.错误的学生观
C.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
D.错误的人才观
10.推动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力量源泉是()
A.热爱学生
B.热爱事业
C.热爱家庭
D.热爱社会
11.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
A.重要
B.基本
C.主要
D.完全
12.教师的基本职责是()
A.诲人不倦
B.热爱科学
C.教书育人
D.以身作则
13.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和为人师表的作用。
A.主导作用
B.主体作用
C.心理作用
D.人格魅力
14.学校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环境,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种环境()
A.物质环境
B.人际环境
C.心理环境
D.经济环境
15.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
16.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是()
A.廉洁从教
B.热爱学生
C.锐意创新
D.依法执教
17.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18.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A.课程即知识
B.课程即复杂会话
C.课程即活动
D.课程即经验
19.教师良心虽然外人看不见、摸不着,但教师却能深深地体验和意识到,并利用它指导自己的工作,说明教师良心具有()
A.公正性
B.稳定性
C.内隐性
D.广泛性
二、填空题
1.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授业、解惑者角色;__________;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中小学实行__________负责制。
3.__________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中,他不仅是亲历者还是监督者。
4.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__________是其典型特点。
5.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
6.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__________,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促进中小学生的进一步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7.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8.批评与处罚是德育的重要方法,但要以__________为前提,以教育学生提高认识、改正错误为目的。
9.从广义的教育角度来看:教育者包括一切对他人施加__________的人;从学校的教育角度看,教育者主要指__________。
10.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__________三种类型。
12.“力行而近乎仁”的意思是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它所反映的就是——的德育原则。
13.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的学习方式。
14.__________是教育的基本特征。
15.__________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16.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_”。
17.__________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18.教育改革的核心是__________。
19.在教学过程中应以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为辅。
20.__________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核心概念。
三、简答题
1.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有哪些
2.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教师自我更新的主要内容。
4.教师课堂教学的目光分配应注意哪些问题
5.简述确立三维目标对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
6.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
四、论述题
美国教育家波斯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请你谈谈对这个教师成长公式的理解和体会。
参考答案:
1.B2.B3.B4.C5.C6.A7.D8.B9.A10.A11.B12.C13.D14.D15.A16.D17.D18.A19.C
1.传道者角色示范者角色
2.校长
3.教师
4.强制性
5.领会知识
6.基础教育
7.科技进步
8.尊重学生
9.有意识的教育影响教师
10.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11.体态语言
12.知行统一
13.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1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课堂管理
16.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7.陶冶教育法
18.课程改革
19.教学内容信息技术
20.合作
1.(1)谦虚和蔼;(2)尊重理解;(3)一视同仁;(4)角色置换。
2.(1)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2)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3)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4)获取成就的动机与欲望;(5)求知的欲望与兴趣;(6)良好的性格特征;(7)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
3.(1)身体: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2)精神:荡涤心灵尘埃;(3)心智:不要停止自我教育;(4)社会情感:历练待人处事之道。
4.(1)正确选择目光投放点,应放在倒数二三排的位置;(2)加强目光巡视,消除“教学死角”;
(3)用目光给予信号,控制学生分心;
(4)提问和课堂讨论时,对不同的情形采取不同的目光交流;(5)用目光制止学生的`嬉笑打闹。
5.有利于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课程本身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使日常的学科学习上升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6.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4)从一点一滴做起;
(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没有反思的经验是封闭的、僵化的和有局限的。在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功能:
(1)反思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