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针灸学》课程已连续开考六次,为帮助广大考生提高自学效率,做好考前准备,笔者在对历年试卷的重点、难点、题型、题量、答题要点等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模似出练习试题(题型、题量等与1997年试卷相同)并附有题解(答案),供考生学习时参考和考前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头针治疗感觉性失语宜选用()
A、感觉区B、言语一区C、言语二区D、言语三区
2、浮郄穴在人体的()
A、臀部B、背部C、大腿部D、小腿部
3、腧穴是指()
A、针灸施术的部位B、痛点C、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D、人体内外部信息交流的“良导点”
4、治疗月经先期的处方是()
A、气海三阴交肾俞脾俞B、气海三阴交血海归来C、气海三阴交交信足三里D、气海三阴交太冲太溪
5、足三阳经腧穴主治相同的病是()
A、神志病B、胃肠病C、咽喉病D、前阴病
6、根据骨度分寸法,下列穴位中两者间距不是1.5寸的是()
A、气海神阙B、内关大陵C、神门灵道D、神庭曲差
7、留针可起到()
A、得气的作用B、候气的作用C、行气的作用D、催气的作用
8、施灸的顺序应该是()
A、先上后下,先阳后阴B、先上后下,先阴后阳C、先下后上,先阳后阴D、先下后上,先阴后阳
9、刺络拔罐适用于()
A、咽喉肿痛B、痄腮C、咳喘D、神经性皮炎
10、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处方是()
A、中脘内关丰隆解溪B、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C、鸠尾大椎间使丰隆D、风池侠溪丰隆肾俞
11、治疗行痹,除取局部穴外,还宜加用()
A、大椎曲池B、膈俞血海C、肾俞三阴交D、风池风门
12、下列哪一组穴位可用仰靠坐位()
A、风池曲池天池B、百会哑门足三里C、廉泉列缺照海D、人中腰阳关委中
13、在何经的循行线上没有募穴()
A、肺经B、脾经C、肝经D、胆经
14、胃俞、足三里、神门、三阴交四穴可治疗何型失眠()
A、心脾亏损型B、肾气不足型C、肝阳上扰型D、脾胃不和型
15、《难经·六十八难》指出:合治()
A、身热B、心下满C、逆气而泄D、喘咳寒热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经穴中位置与八风穴相重的是()
A、液门B、落枕穴C、行间D、内庭E、侠溪
2、位于任脉上的募穴是()
A、中府B、巨阙C、中极D、气海E、关元
3、胆道蛔虫症在驱蛔时宜选用的穴位是()
A、内关B、大横C、胆俞D、阳陵泉E、四缝
4、属于原穴的是()
A、太白B、太冲C、太溪D、太乙E、太渊
5、属捻转补法的操作要点是()
6、针刺造成创伤性气胸时,患者可出现()
A、胸闷B、唇甲发绀C、胸部叩诊过度反响D、心慌E、听诊时呼吸音明显减弱
7、灸法具有的作用是()
A、温经通络B、消肿散结C、回阳救逆D、开窍泄热E、防病保健
8、三棱针的操作方法有()
A、点刺B、刺络C、鸡足刺D、豹纹刺E、挑刺
9、孕妇禁针的腧穴分布在()
A、胸背部B、股部C、足部D、腰骶部E、小腹部
10、取中脘穴治疗胃痛,主要原因是()
A、任脉经穴B、近部取穴C、胃的募穴D、八会穴之一E、足阳明经的交会穴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5分)
1、《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藏寒生满病,______。”最早绘制彩色经络图的医家是______;北宋王惟一在编撰的《______》中考证了354个腧穴。
2、位于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的是______穴,归属于______经,属特定穴中的______穴。
3、在前臂外侧,位于腕横纹上3寸水平的三个经穴是______、______、______。
4、郄穴多分布于______,仅______穴例外。
5、侧头部______经穴位最多;面颊______经穴位最多。
6、足三阳经筋结于______;手三阴经与足三阴径在______部交接;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上行至______与阴跷脉会合。
7、针灸处方的腧穴选取是以______为指导,根据症证,以______为主。
8、耳后两完骨之间为______寸;不容穴与滑肉门穴相距______寸;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为______寸。
9、位于耳轮脚消失处的耳穴是______;头针主要适应治疗______疾患。
10、面瘫在临床可分为______与______两类,两者在发病原因和症状方面有很大区别。
四、是非题(请判断下列各题内容的正确与否,并在所给的括号内填上“对”或“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2、四缝穴位于第二、三、四、五指掌面,远端指关节横纹中点。
()3、肩井穴内为肺尖,不可深刺,且孕妇禁针。
()4、足三阴经在下肢的排列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5、“六合”是指阳经经别合于阳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6、患者出现晕针时,应立即停针,将针全部起出,但重症患者仍可针刺人中、素铡⒛诠亍⒆闳里等穴。
()7、气街是指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道路,气街部位多为“结”与“标”的部位。
()8、隔姜灸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9、使用电针时,密波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针刺麻醉等。
()10、身柱、灵台两穴为治疔疗疮的穴,泻之可疏泄阳邪火毒。
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闪罐
2、一源三歧
3、循经取穴
4、乳癖
5、伏兔:
六、问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腧穴的治疗作用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2、试述阴郄、阴市、阴谷三穴的位置、归经以及三穴所属经脉的络穴在主治上的异同。
3、试述哑门、天突、中极三穴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病案分析(9分)
周某某,男,49岁,干部,1997年11月6日就诊。
自诉数月来每日黎明前脐腹胀痛,矢气频转,不能再寐,必欲行厕,大便稀溏,解后腹部胀痛即消。平素腰背酸软,四肢欠温,倦怠乏力,口不渴,食欲稍差。经腹部体检及直肠镜检均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面色晦暗,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上述病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病因病机2、诊断(包括病名、证型)3、针灸治疗(包括治法、处方、方义及耳针治疗)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C4.D5.A6.B7.B8.A9.D10.A11.B12.C13.B14.D15.C
二、多项选择题
1.CDE2.BCD3.BE4.ABCE5.BD6.ABCDE7.ABCE8.ABDE9.CDE10.BCDE
三、填空
1、其治宜灸火芮孙思邈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2、蠡沟足厥阴肝络
3、偏历支沟会宗
4、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梁丘
5、足少阳胆足阳明胃
6、九页(面部)胸目内眦
7、经络学说循经取穴
8、956
9、胃脑源性
10、周围性中枢性
四、是非题
1、错2、错3、对4、错5、对6、对7、对8、错9、对10、对
五、名词解释
1、是指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
2、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此谓“一源”。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此谓“三歧”。
3、是指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远部腧穴来治疗。
4、相当于现代医学所指的乳腺小叶增生和乳房囊性增生。患者乳房胀痛或刺痛,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边界不很清楚,但可推动,行经前症状加重,行经后减轻。
5、一指穴名,为足阳明胃经经穴,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一指部位,为大腿前隆起之肉,形如兔伏,即股四头肌之隆起处。
六、问答题
1、(1)近治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的共同特点,这些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如眼区晴明、承泣、四白等穴均能治疗眼病。
(2)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而且还可以治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如足三里穴不仅能治下肢疾患,而且对调整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甚至对人体防卫、免疫反应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作用。
(3)特殊作用:①针刺某些腧穴,可起着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如天枢既能止泻,又能通便。②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
2、阴郄位于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归手少阴心经。阴市位于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归足阳明胃经。阴谷位于月国窝内侧,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归足少阴肾经。三穴所属经脉的络穴分别是通里、丰隆和大钟,该三穴在主治上面的共同点是都能治疗与所属经脉相表里的两经病(络穴的作用)、局部病(一切腧穴所具有的近治作用),三穴主治的不同点是:通里可治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话等;丰隆可治胃肠病、神志病,并可化痰等;大钟穴可治癃闭、遗尿、气喘、咳血、痴呆等。
3、(1)哑门: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不可向上斜刺或深刺,因深部接近延髓。
(2)天突: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1.5寸,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
(3)中级:排空尿液后直刺1~1.5寸,尿潴留患者应适当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等,以免刺伤膀胱。
七、病案分析
病因病机:脾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熟腐水谷而发为黎明泄泻。
诊断:泄泻(脾肾阳虚型)
治法:健脾温肾,补火暖土,取足太阴、阳明经和任脉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加灸。
处方:脾俞、章门、中脘、天枢、足三里、关元。每日或隔日针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方义:脾俞配章门为俞募配穴法,可健脾益气,天枢、中脘分别为大肠与胃的募穴,配胃腑下合穴足三里可健运脾胃,运化水谷,关元益肾,补命门真火,诸穴合凑温肾健脾,熟腐水谷之功,属治本之法。
耳针:选大肠、小肠、下脚端、肾、脾,每次选2~3穴,捻转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