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尤其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防侧翻的侧倾连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轮摩托车一般都是后轮驱动轮,前轮为转向轮,三个车轮的着地点的连线形成倒等腰三角形,后轮处于向后方的顶角位置,这种结构都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即车身不能倾斜,抗侧翻能力差。当三轮车转向时,后内轮和前内轮要比后外轮或前外轮获得更大的压力才能与离心力相平衡,因此当车速高、转弯半径小时,极易造成侧翻。另外此类结构的三轮摩托车受颠簸冲击的能力较差,路面不平时,手把摆动难掌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三轮摩托车防侧翻的侧倾连动装置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防侧翻的侧倾连动装置,能控制侧倾角度,防止侧翻,提高行车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防侧翻的侧倾连动装置,固定于三轮摩托车的主车架上且位于两后轮之间,包括其中心铰接于主车架上的上平衡板、下平衡板、竖直连接于所述上平衡板和下平衡板之间的左侧板、右侧板、设于所述下平衡板的中心处并朝向上平衡板设置的限位机构,所述左侧板的中心连接于三轮摩托车的左车轮,所述右侧板中心连接于右车轮。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支架和二弹簧,所述支架呈90°直角且左右对称,其角度向下盖设于下平衡板与主车架铰接点处,其对称线与铰接点中心线重合,二所述弹簧分别设于支架的两边上,并与相对应边垂直。
优选的,二所述弹簧的高度为35mm。
优选的,所述上平衡板和下平衡板与主车架的连接,和与左侧板、右侧板的连接均通过轴承连接,多个所述轴承的轴线与地面平行。
优选的,所述弹簧为压簧。
一、所述上平衡板、下平衡板、左侧板和右侧板铰接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与主车架和车轮连接,灵活性高,能实现车轮左右、上下活动;
二、采用具有左右对称结构的弹簧进行限位,很好的控制了倾翻角度,起到平衡的作用,提高行车安全性;
三、平行四边形均采用轴承连接,结构稳定性更好,并提高耐用性和转动灵活性,更耐磨,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四、此结构的防侧倾连动装置结构更简化,行驶更加稳定,承载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轮摩托车防侧翻的侧倾连动装置静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轮摩托车防侧翻的侧倾连动装置向左侧倾斜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上”、“下”、“左”、“右”也即为按驾驶员的位置的上、下、左、右。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轮摩托车防侧翻的侧倾连动装置静止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三轮摩托车防侧翻的侧倾连动装置1固定于三轮摩托车的主车架2上其位于两后轮(即左车轮3和右车轮4)之间。所述三轮摩托车防侧翻的侧倾连动装置1包括上平衡板11、下平衡板12、左侧板13、右侧板14、限位机构15和轴承16。
所述上平衡板11和下平衡板12竖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其中心通过所述轴承16铰接于所述主车架2上,所述上平衡板11和下平衡板12两侧末端分别用所述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连接,其构成一个封闭环形的平行四边形。上平衡板11、下平衡板12和左侧板13、右侧板14的连接点用所述轴承16连接,即轴承16的数量为六个,没有多余的受力磨损点。所述轴承16的轴线与地面平行设置,方便各板之间的灵活转动,并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少磨损,提高了灵活性和耐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平衡板11、下平衡板12、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均为钢板,提高其结构刚性。
左车轮3的车轴连接于所述左侧板13的中心处,并只能在其中旋转,右车轮4的车轴连接于所述右侧板14中心处,并同样只能在其中旋转。
所述限位机构15包括支架151和二弹簧152、152'。支架151呈90°直角且左右对称,其角度向下盖设于下平衡板12与主车架2铰接处,其对称线与铰接点中心线重合。二所述弹簧152、152'分别设于支架151的两边上并朝向所述上平衡板11设置,并与相对应边垂直,二所述弹簧152、152'用于对上平衡板11进行限位。即二所述弹簧152、152'沿下平衡板12的中心左右对称,保证三轮摩托车左右倾斜角度一样,转弯时或上下被偏移时平衡性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二所述弹簧152、152'为压簧,在对上平衡板11进行限位的同时,还起到了缓冲的作用,避免损坏。也可以在二所述弹簧152、152'上覆盖弹性柔性材料,减少上平衡板11对其的冲击力,起到缓冲作用。
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轮摩托车防侧翻的侧倾连动装置向左侧倾斜时的结构示意图。为三轮摩托车左转弯时的情况,所述上平衡板11、下平衡板12、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可沿主车架2的铰接点转动,并带动左车轮3、右车轮4左右偏移。角度偏移的极限位置是上平衡板11抵接弹簧152或弹簧152',如三轮摩托车向左转弯时,上平衡板11向右倾斜抵接弹簧152,三轮摩托车向右转弯时,上平衡板11向左倾斜抵接弹簧152'。
同样,三轮摩托车防侧翻的侧倾连动装置1向右侧面倾斜的效果与图2相对称,由此可实现三轮摩托车左右倾斜的灵活性,适应于不平或斜面的道路行驶,同时采用弹簧152、152'进行限位,用于控制侧倾角度,防止三轮摩托车倾翻。
当行驶于路面不平的道路时,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当左车轮3被震动向上偏移时,上平衡板11向右倾斜抵接弹簧152,在弹簧152限位作用下,避免继续向右倾斜发生侧翻;当右车轮4被震动向上偏移时,上平衡板11向左倾斜抵接弹簧152',在弹簧152'限位作用下,避免继续向左倾斜发生侧翻。
另一是,当左车轮3被下陷向下偏移时,上平衡板11向左倾斜抵接弹簧152',在弹簧152'限位作用下,避免继续向左倾斜发生侧翻;当右车轮3被下陷向下偏移时,上平衡板11向右倾斜抵接弹簧152,在弹簧152限位作用下,避免继续向右倾斜发生侧翻。
以上几种情况都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三轮摩托车的平衡性,平行四边形结构在三轮车行驶于不平或者斜面的路面上,始终能保持车身的稳定性,保证行驶安全性,减震效果更好。
更进一步地讲,三轮摩托车安全的侧翻角度与支架151的角度、弹簧152、152'在支架151的设置角度及所述弹簧152、152'的高度这三个数值有关,即本实施例中,支架15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弹簧152、152'在支架151的两边上垂直设置,其高度为35mm,以上三个数值的结构保证了三轮摩托车的侧倾角度小于30°,为最佳防侧倾角度。当三轮车在行驶转弯时,主车架2带动防侧倾连动装置1向内侧倾斜,达到离心力和重力抵消而起到平衡作用,从而防止三轮摩托车侧翻。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簧152、152'的高度为35mm是本实施例中的高度尺寸,其高度值与两后轮之间的间距、所述左侧板13与右侧板14之间的间距、上平衡板11与下平衡板12之间的间距有关,具体根据市场需要不同的车型进行具体尺寸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