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科目二考完多久可以预约科目三

139号令实施后,驾驶证的补领、换领、审验业务可在核发地之外的车管所办理,再也不用从居住地到原核发地往返奔波,并可异地申领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

2、残疾人驾车条件放宽

新规规定,单眼视力障碍的人士,优眼视力或者矫正视力达到对数视力表5.0以上,且水平视野达150度,即可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档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

进一步放宽上肢残疾人驾车的身体条件,根据手指、手掌、下肢残疾程度的不同,可分别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档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

3、老年驾驶人定期体检年龄提至70岁

新规实施后,应当每年体检并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的驾驶人年龄,从60周岁提高到70周岁。此外,身体条件证明自出具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

4、注销实习期驾驶证更加严格

原123号令规定,实习期内记满12分将被注销驾驶证。许多驾驶人因此在实习期结束后才去处理交通违法,以避免驾驶证被注销。

交警提示:139号令实施后,只要是发生在实习期内的交通违法,不管何时去处理,被记满12分都要被注销驾驶证。

5、以下情况可不经学习直接申请考试

原机动车驾驶证因超过有效期未换证被注销的

原机动车驾驶证因未提交身体条件证明被注销的

原机动车驾驶证由本人申请注销的

原机动车驾驶证因身体条件暂时不符合规定被注销的

原机动车驾驶证因其他原因被注销的,但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被撤销的除外

持有的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机动车驾驶证超过有效期的

持有的境外机动车驾驶证超过有效期的

元旦过后,驾考这些新规,你知道多少?

2016年还有四天就过去了,

说明寒假也要来了,

相信很多职业者或者大学生,

今天小编给大家盘点一些关于驾照的新规。

小编给大家盘点一些驾考新规,科目一、科目二和科目三的最新版考试新规。

驾考新规盘点

2、实行计时培训计时收费

学员可自主预约培训时段、选择教练员、选择缴费方式。改变一次性预收全部培训费用模式,推行培训计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

4、考点下放至县

为方便群众就近考试,推进驾驶人考试业务向县级下放、延伸。对出现排队积压的考生,允许选择省内其他考场参加考试。

5、实行自主报考

6、改进驾驶人体检年龄制度

将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的起始年龄由60周岁调整为70周岁。

7、实施驾驶证异地申领和审验

放开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异地申领限制,驾驶证丢了也不怕,告别来回折腾全国均可补换,丢了驾驶证要补办不用再回原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异地补换驾驶证、参加驾驶证审验、提交体检证明。

8、允许重新申领驾驶证直接考试

驾驶证被注销等有驾驶经历人员,在满足条件下可以不经学习直接申请考试。

9、逐步放宽残疾人驾车条件

适时放宽单眼视力障碍群体、上肢残疾人申请小型汽车驾驶证条件。

10、可一次性预约、连续考试

我国将逐步推行场地驾驶和道路驾驶技能考试一次性预约、连续考试政策,减少考生往返次数,考生不再跑断腿。而且,驾驶员不用担心不熟悉考试场地,考前可免费看。

11、提高驾驶证国际认可度

推进与其他国际和地区驾驶证互认换领,逐步扩大驾驶证互认换领范围,满足公民出境驾车需求。

驾考科目一新规

科目一理论考试将拆分成两部分,以加深对安全文明驾驶常识的理解

相比科目二,科目三主要增加了路口转弯和加减挡,这些在实际驾驶过程中都是非常实用的技术。

有考官发现,之前有些新驾驶员参加应试学习,虽然通过了考试,但开着自己的车上路时却不会在路口顺利转弯,弯度不是太大就是大小,对不准车道,有的车速也控制不稳。还有新手只会加速加挡,遇到紧急情况不会正确减速,不知道怎么从五挡直接减到一挡二挡。科目三的调整无疑对日常开车有更加实际的帮助。

驾考科目二最新版考试要求新规定

驾考新规定:科目二最新版考试要求新规定:第一次考试不合格,当即进行补考。补考不合格者,需10天再次预约考试。

考试标准:

1、不按规定路线行驶,不合格;

2、倒库不入,不合格;

3、车身压边缘线,不合格;

4、中途停车,不合格;

坡道定点停车与起步

1、没有定点停车,不合格;

2、定点后,汽车前保险杠位于虚线以内、实线以外,扣10分;

3、汽车前保险杠位于虚线以外,扣100分;

4、起步未开左转向灯,扣10分;

5、起步时后溜大于30cm,扣100分;

6、起步时后溜小于30cm',扣10分;

1、行驶途中车轮压边缘线,扣100分;

2、中途停车,扣100分。

1、车身压线,扣100分;

2、中途停车,扣100分;

3、起步未开左转向灯,扣10分。

1、行驶途中车轮压线,扣100分;

2、中途停车,扣100分

2、五个考试项目必须全部一次性合格,考试才能过关。

3、总共有两次考试机会,即考一补一。

4、考生考试结束后,需迅速离开考场,不得非干扰他人考试。

驾考科目三最新版考试新规

1、上车准备

上车确认身份信息后,下车按逆时针方向绕车一圈,观察车辆外观和周围交通情况,确认安全。

2、灯光模拟考试

根据语音提示,在5秒做出相应的灯光指示操作。无照明、照明不良的道路使用远光灯;照明良好的道路、会车、路口转弯、近距离跟车等情况,使用近光灯;超车、通过急弯、坡路、拱桥、人行横道或者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应当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

3、起步

起步前检查车门是否完全关闭,调整座椅、后视镜,系好安全带。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交通情况,确然安全后,开启左转向灯,挂一档,松刹车,起步。要求起步过程平稳、无闯动、无后溜、不熄火。

5、直线行驶

保持车辆直线行驶,左右偏移距离各不大于50厘米。行驶过程中适时观察内外后视镜,视线不得理考行驶方向超过2秒。

6、超车

通过后视镜观察左侧交通情况,开启左转向灯,确认安全后,鸣喇叭,从被超越车辆的左侧超越。

7、变更车道

变更车道前,提前开启转向灯,通过内外后视镜观察后方道路交通情况,确认安全后变更车道。变更车道时,不得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

8、会车

控制好车速,会车时与对方车辆保持安全间距。

9、直行通过路口、路口左转弯、路口右转弯

合理观察交通情况,提前减速,正确使用转向灯,根据不同路口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安全通过路口。

10、通过人行横道、学校区域、公交站牌

提前减速至30km/h以下,观察情况,遇有行人、学生时,应停车让行。

11、掉头

提前减速,选择合适地点,开启转向灯,然后进行掉头操作。

提前减速,开启右转向灯,通过后视镜观察道路交通情况,向右靠边,平稳停车,拉紧驻车制动器。注意:停车后,车身距离右侧道路边缘线30cm以内。

公安部123号令公布时,坊间有不少猜测,认为驾考新规实施时会有几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内会仍按老办法考试。

THE END
1.科目二和科三之间需要隔多久才能考试申领C1驾驶证的学员,在通过科目二考试后,需要至少等待20天才能预约科目三考试。而对于C2驾驶证的学员,通过科目二考试后,预约科目三则只需10天即可。报名成功且体检合格后,一般在10天后就可以预约科目一考试。科目一通过后,再过10天就可以预约科目二考试。通常情况下,科目一与科目三之间间隔时间为30天,即从通过科目https://www.autohome.com.cn/ask/12944918.html
2.科目二和科目三考试间隔多久作废易车汽车新闻为您提供关于科目二和科目三考试间隔多久作废的最新汽车资讯,科目二和科目三考试间隔多久作废相关的最新易车号文章,为你购车提供参考https://news.m.yiche.com/tag/3326981.html
3.驾考新规10月1日起实施科目二和科目三可一起考新规还规定,“安全文明驾驶常识”教学应与“道路驾驶”教学交叉融合;“基础和场地驾驶”与“道路驾驶”可交叉训练。也就是说,学员可以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上车实际操作练习了,科目二与科目三可以相结合。这样做不仅节约时间,也节约了驾考成本。 另外,“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和“安全文明驾驶常识”教学https://www.huanqiu.com/article/9CaKrnJXPml
4.驾考新规实施以后科目二科目三练车需要多少时间?现在驾考每年都出新规,让没考驾照的朋友心里总是难受。没考驾照的学员心里也很纠结到底去不去报名考驾照!新规让驾考拿证更难,考取驾照相对之前更难了,花费练车时间也比以前多了,最近有新学员来问新规之后练车需要多少时间可以练好,考过驾照的人都比较清楚,练车中科目二最占用时间,在新规之后科目二和科目三两个https://www.jxdpw.com/news/detail/1052.html
5.驾考科目二取消这个项目!是不是你曾经最头疼的那个在驾驶证考试方面,从今年6月1日起,小型自动挡汽车驾驶证考试中的科目二,将取消“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项目,科目三约考间隔时间由科目一考试合格后30日调整为20日。对增驾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科目三约考间隔时间由科目一考试合格后40日调整为30日。 https://m.gmw.cn/2021-05/11/content_1302284984.htm
6.科目二补考后多久可以考科目三?科目二补考后可以间隔10-20天可以考科目三。以下是考试相关介绍:1、科目二成绩超过10天预约:每个地方的车管所,都有不同的规定,如果是上网站预约,正常是更新了科目二成绩后,可以马上预约科三。不过经常都预约失败。因为人多,所以很多车管所,都规定超过10天才能预约。2、科目三的内容包括:上车准备、灯光模拟考试、起https://3g.china.com/auto/mip/747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