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四、六级冲刺专刊》作者:《新东方英语》编辑部
备考全攻略
四级新题型备考注意事项
文/陈洁
2013年12月起,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将进行局部改革:听力部分的复合式听写将调整为单词及词组听写;阅读部分的快速阅读理解将调整为长篇阅读理解;翻译部分的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此外,考了多年的完型填空将被取消。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主观题的占分比重将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很多人认为题型改革后,试题的难度有所增加,许多即将参加四、六级考试的考生因此惴惴不安。事实上,考生只要在备考过程中了解这三类新题型的特点,明晰各题型的注意事项,就可顺利过关。下面笔者就分别谈谈备考这三个新题型的注意事项。
单词及词组听写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原听力部分的复合式听写是听写八个单词及三个句子,调整后的单词及词组听写则是听写十个单词和短语,录音短文的长度及难度保持不变,录音会播放三遍。从改革后的四级样题来看,这一题型共考查了七个单词和三个短语的听写。七个单词中出现了三个形容词、两个名词、一个副词及一个动名词,而考查的三个短语都直接出现在题干的介词后面,因此填写答案时要将动词写成“-ing”的形式。针对样题的具体情况,笔者建议考生在备考该题型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意单词的正确拼写。改革前的复合式听写题目要求听写的三个句子虽长,但句中会出现很多考生较为熟悉、拼写非常简单的词。而且,即使考生不能将句子中的所有单词拼写正确,阅卷老师也可能会酌情给分。但改革后的单词及短语听写则对单词的正确拼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必须将每个单词都拼写正确才能得分。不仅如此,考生还必须用所听到的录音原文中的单词或短语填空,而不可以替换成与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单词或短语。所以,改革后的试题要求考生平时更加注意单词和短语的拼写,尤其是一些容易拼错的单词,如environment、government(两个词中的“n”常被考生遗漏)、embarrass(考生常漏写其中的一个“r”和“s”)等。为了掌握更多的词汇,考生在平时练习时每次做完听力题之后,要好好地阅读录音原文。除了确保所填的单词及短语都拼写正确外,考生还应该看看录音原文中是否还有自己不会拼写的单词,有的话可以摘抄下来并加以记忆,以防下次考试会考到。
第二,注重语法知识的积累。考生在考试时因心情紧张或耳机接收效果不好等原因,很可能会听不到单词的尾音(如词尾的“-s”“-ed”“-ly”或“-ing”等),结果在填写答案时少写一两个字母。为避免这样的失误,考生在听写结束后一定要将全文通读一遍,根据语法知识判断所填的单词或短语的词性及形式是否正确。如果空格处填入的是名词,考生要判断应填入名词的单数形式还是复数形式;如果考生听录音时无法确定空格处该填入形容词还是副词,那考生要根据语法知识判断最终哪个词性合适;如果填入的是动词,考生要根据时态、语态、人称、数以及前后搭配来确定动词的形式。以样题第32题为例,根据语法知识,考生可以确定此空格处应填入一个副词,用于修饰空格前面的动词use。由此,考生即使没有听清录音中说的是appropriate还是appropriately,也能根据语法知识判断出此处应填入appropriately。又如,样题中的第27、29、33和34题需填入的动词或动词短语直接出现在介词后,或出现在介词后用and连接的两个现在分词短语中,此时考生应判断出空格处填入的动词要使用“-ing”形式。短语部分考查动词短语的概率比较高,因此考生需加强动词短语方面的学习和记忆。
第三,掌握单词的标准发音。考生在平时背单词时一定要注意学习单词的标准发音。有些考生英语基础还算不错,但每次听力部分的得分总是不高,原因就是他们的发音不标准。试想,如果考生的发音不标准,又怎么能听懂听力材料中播放的标准发音呢?所以,要想在听力部分得高分,考生必须要掌握单词的标准发音。考生平时在完成听力练习后,可对照着原文再多听几遍录音并进行跟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考生纠正发音,还可以培养考生的语感。
长篇阅读理解
段落汉译英
根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的规定,改革后的段落翻译内容将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四级样题中的翻译段落是关于剪纸这一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属于中国文化的范畴。该段落不长(140词左右),文字也较浅显,又是考生熟悉的话题,所以翻译起来难度不大。但考生考试时要是遇到非常陌生的话题,翻译起来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考生在备考翻译部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二,积累专业词汇,必要时采用“迂回”战术。由于翻译内容会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题材,所以考生平时可以有意识地积累这些方面的专业词汇。只有这样,考生考试中遇到相应题材的段落翻译时才不致紧张得乱了方寸。当然,考生考试时难免会遇到不会翻译的单词,此时考生可以采用“迂回”战术。也就是说,考生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词来直接翻译原文的某个词,可以另辟蹊径,用解释的方法来间接翻译。考生只要把该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了,并且不犯语法错误,阅卷老师应该会酌情给分。当然,“迂回”战术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考生平常在学习的时候还是得下苦功、花大力气去积累词汇。只有工夫下到了,考生在翻译段落时才能应付自如。
论四、六级备考之各题型交叉运用
文/潘赟
对立观点型阅读篇章对写作框架的借鉴作用
四、六级写作备考对翻译的借鉴作用
2013年四、六级改革的一大亮点在于翻译部分的大变脸,之前的短句汉译英在改革后变为段落汉译英,考查考生对整段中文的英语翻译能力。在备考中考生会发现,翻译部分的某些内容在往年的写作真题中曾经出现,如果考生在写作备考中留心积累,对翻译部分的备考也会有所帮助。下面笔者来举例说明。
2013年新六级大纲样题的翻译部分是一段关于中国春节的描述。有些考生不会用英文表达“放鞭炮”,其实1995年6月的六级写作题目就是关于放鞭炮的。如果考生熟悉这道题目,就会知道“放鞭炮”的地道英语表达是setofffirecrackers。
改革前翻译题目对写作的借鉴作用
虚拟语气
虚拟条件句在改革前的翻译题目中也经常出现。2007年12月六级翻译考到了这样一句话:“Butformobilephones,ourcommunicationwouldnothavebeensopromptandconvenient.”其中,butfor相当于without,整句话意思上相当于一个虚拟条件句。这句话经过改写就可以用到写作中。如2012年6月的六级写作考查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考生只需要把这句翻译题目中的mobilephones替换成theinternet,把communication替换成写作题目中的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就可以得到下面这句话:“Butfortheinternet,our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wouldnothavebeensopromptandconvenient.”此外,在2013年12月的四级写作题目中,有一道题涉及手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就是当下很流行的“手机依赖症”问题。考生在论述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就可以直接用上面提到的翻译题目中的这个句型,表明手机对人们日常通讯的影响。这样一来,考生就可以避免使用常见的because或becauseof句型,用butfor虚拟条件句使整个句子显得更漂亮。
倒装句
六级写作对其他英语考试写作部分的借鉴作用
事实上,阅读、写作和翻译之间都有很多可以彼此借鉴的地方。如果考生有心积累,甚至可以将六级写作的题目应用于其他英语考试的写作中。众所周知,很多高分范文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以名言警句收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在2013年六级改革后,六级写作题目本身更加灵活多样,题目不再以中文提纲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一句名言警句的形式出现,简洁明了。这些出现在六级写作考题中的名言警句就可以为考生所用,成为备考英文写作的素材。下面来举例说明。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笔者想要提醒考生,四、六级考试的准备过程其实是一个综合复习的过程,如果只是单独练习阅读、翻译、写作等项目,考生往往会错失很多宝贵的资料。如果考生将四个部分综合起来练习,做个有心人,备考的过程往往就会事半功倍,因为英语学习本身就是这样一个系统、综合的过程。当然,笔者本文所总结的只是各部分交叉运用的一些例子,相信考生只要有心,就能总结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写作框架模板,整理出更多写作常用的句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相信考生一定能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