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制度通知》)。非现场监管报表是监管机构对银行风险状况监测的重要抓手,制度内容充分体现了近期的监管法规要求,以及适应金融行业发展变化。在今年发布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风险分类办法》)、《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本新规》)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国别风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办法的基础上,《制度通知》要求金融机构高度重视资本新规报表、资产质量、房地产、普惠金融等项目统计工作,可见精细化风险管理已势在必行。
报表内容调整
本次制度升级总共涉及132张报表,其中:新增报表86张(75张为资本充足率报表),修改报表41张,停报报表5张。
一、新增报表
作为今年重磅政策《资本新规》,由于考虑填报的难度而增加了一年新旧并行报送期的过渡,因此一上场就给2024年的1104报表带来了75张的新增报表。总量上看,确实增加了不少,但实际上,由于设置了不同的档位和匹配不同规模的不同计量方法,银行报送的报表数量并不如此“骇人”,在确定分档之后的报表数量,银行普遍还是可以从容应对。
关于商业银行的分档要求(如下图),以2023年末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风险差异为依据进行划分。
(二)支持发展类、分支机构类报表
1.《S66三大工程信贷情况统计表》
2.《SF70科技金融情况表》
(三)机构类报表
新增机构类报表9张,主要集中城市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政策性银行及理财公司。
二、修改报表
本次1104制度升级涉及的范围相较于去年比较大,总共有16张法人机构报表,同时对分支机构报表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升级。具体变动内容如下:
(一)法人机构报表重点变化
(二)法人机构报表其他变化
三、停报报表
本次升级共停报5张报表,其中法人机构报表1张S66,删除后被“三大工程信贷情况统计表”替代,与其对应的分支机构报表1张,机构类的3张。
四、填报说明及其他调整
本次填报说明调整重点在于贷款五级分类的参考依据变化,这部分的变动对下游填报人员的填报影响不大,倒是对上游业务人员如何对贷款质量进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由于《风险分类办法》发布比较早,很多银行估计在年中就已经按照最新的发文调整了对五级分类的划分标准,如今也是在1104报表上的落地。
本次修改频度的仅涉及2张报表(如下图红色标注),剩余均为新增的报表(范围参考本文“一、新增报表”)频度明确。
报送质量提升TIPS
(一)加强监管报送能力建设
建立由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对监管数据质量承担最终责任的机制和流程,持续完善监管统计数据工作机制,提升监管统计数字化水平,强化报送人员责任意识,确保人员数量、专业能力、问责与激励机制均满足监管统计工作需要。
(二)及时修订本机构的监管统计制度
应结合非现场监管的发文,及时、准确地修订印发行内统计业务制度和数据加总流程,规范新增和修订报表取数标准。同时组织开展统计培训,确保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统计人员和业务人员准确理解新填报要求。
(三)持续优化和升级信息系统
应不断优化升级监管报表支持系统,在改造基础业务系统和开发新业务系统过程中,强化与监管统计报送支持系统衔接,确保监管统计报表自动化与业务系统建设同步推进。同时,加强对异常变动数据及错误数据的自动识别和预警能力,提高监管报送质效。
(四)持续完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
应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数据源头管理,确保业务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录入信息系统。强化数据管理要求,完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持续监测数据错报情况并进行通报,定期组织数据质量现场核查,对重大和反复出现的数据错漏报实施问责整改机制,将责任落到具体部门、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