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
2024.1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答案:D
(2分)
答案示例:
北京多元多样的文化地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答案:B
答案:C
答案:A
因社会的需求而焕发
(共2分。形式,1分;内容,1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5分)
①答案:但愿人长久
(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②答案:千里共婵娟
③答案: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案示例:④长风破浪会有时⑤直挂云帆济沧海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使用本试卷中出现的古诗文语句不得分)
(二)(共5分)
画线诗句的意象有“沉舟”“千帆过”“病树”和“万木春”。“沉舟”与“千帆过”,“病树”与“万木春”两两相对,蕴含着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心绪难平中的刚健昂扬之气。
(共3分。意象,1分;分析,2分)
(三)(共7分)
答案:A(2分)
答案:【丙】(2分)
①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答案示例:对无力缴纳税粮的百姓缓征
③答案:遇事不敢忽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三、名著阅读(5分)
答案示例一:
开篇写误走妖魔,先留下他们何去何从的悬念;中间写英雄起义,又留下成败与否的悬念;后面写被朝廷招安,再留下是否会被奸臣陷害的悬念……设置悬念,使情节环环相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人物命运起起伏伏,增强了悲壮色彩。
答案示例二:
李逵误会宋江劫人女儿做压寨夫人,砍倒杏黄旗并要杀掉宋江,后查明真相惩治真凶,遂向宋江负荆请罪。制造误会,产生矛盾冲突,使李逵疾恶如仇、鲁莽无畏和知错能改的形象更加饱满,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共5分。围绕手法,1分;内容,2分;效果,1分;表达,1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共7分)15.答案:D
(2分)
16.答案示例: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整体上稳定增长
(共2分。说明对象,1分;特点描述,1分)17.答案示例:
①设施联通②贸易畅通③民心相通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字数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二)(共11分)
开端:平头曹善弹琴,刘某痴听琴,二人结缘。
发展:分别后,平头曹病重,刘某失聪,仍以书信约定再弹琴、听琴。
高潮:二人再见,平头曹竭力弹琴,刘某用心“听”琴。
结局:平头曹病故,咽气前嘱咐儿子扮成自己远远送别刘某。
(共4分。共4点,每点1分)答案示例二:
平头曹期待知音,刘某期待天籁琴声,后刘某听平头曹弹琴二十余日,二人的期待都得以满足;分别后,平头曹期待再为刘某弹琴,刘某期待再听平头曹弹琴,待二人再次相见,平头曹重病仍竭力为刘某弹琴,刘某失聪仍用心“听”平头曹弹琴,各自期待都得以满足。
(共4分。期待,2分;满足,2分)19.答案示例:
这一内容将平头曹善弹琴与伯牙相比,具体表现他琴艺高超的境界;
交代平头曹的精神追求,为后文他和刘某交往作铺垫;突显“知音情义深重”的主题;增加小说的传奇性和文化味。
(共2分。答出2点即可,每点1分)20.答案示例一:
“仍是”强调了刘某“听”琴专注如初,与前文听琴“盘腿倾听”
相呼应;写刘某虽失聪但依然用心感受琴声,表现他对平头曹琴艺高妙的欣赏,对平头曹的敬重。
“似乎”表推测,写刘某仿佛被平头曹的琴声“逮住了神魂”;同时与前文刘某失聪的内容相呼应,强调他用心感受琴声,与平头曹心灵相契。
(共2分。共2点,每点1分)21.答案示例一:
上联“一诺千金情义无价”突出珍视承诺、重情重义的主题。平头
曹病重后仍履约弹琴,让刘某无憾;刘某失聪后仍履约“听”琴,达成平头曹为知音弹琴的夙愿。平头曹约定第二日去码头送别刘某,但因竭力弹琴抱病而终,咽气前仍嘱咐儿子扮成自己前往送别。二人守信重义,令人敬佩。
下联“高山流水知音相惜”突出知音相知相惜的主题。平头曹和刘某因弹琴听琴成为知音,相处多日依依不舍;分别后仍期待相会;再见时,平头曹病重弹琴,刘某失聪“听”琴,不留遗憾。平头曹为不让刘某担心,咽气前嘱咐儿子扮成自己送别;刘某看到“平头曹”相送才放心离开。二人相知相惜,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