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建设的国际问题研究和政治学学科的高等教育机构。基于60多年的学术传统和历史积淀,历经几代学者的持续努力和学术创新,国际关系学院已经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和重大国际影响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科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中心。
国际关系学院是全国首批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欧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政治专业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2008年及2012年两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政治学一级学科均排名并列第一。
国际关系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3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8人,讲师19人。全部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8人,占教师总数的93%。获得海外高校博士学位者18人,占教师总数的25%。另有教辅行政人员16人。学院学术队伍的总体规模在全国高校国际关系学院中位居前列。此外,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的著名学者担任学院的名誉教授、讲座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二、招生专业
一、参考书
625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杨光斌;
《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杨光斌;
《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杨光斌;
《政治学原理》张小劲,景跃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10国际类综合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外交概论》李景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外交》曲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际政治学概论》梁守德(参考)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际关系史》刘德斌,北大出版社(参考)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参考)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复旦大学出版社(参考)
二、复试要求
1.专业综合课笔试及外语笔试:满分150分(其中专业综合课笔试满分为100分、外语笔试满分为50分)
2.外语听力考核及口试:外语听力考核和口试在面试时进行,由精通外语的教师负责,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口试题目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各人表现给予成绩。满分50分。
3.专业面试及综合素质面试:专业面试考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素质面试考察其它知识技能、科研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素质、思想状况等。满分150分。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0年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总分)如下: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国政治、世界经济专业:55,55,90,90,383
五、复试成绩计算
1.原则上要求专业综合课笔试成绩60分以上,外语笔试成绩30分以上,外语听力考核及口试成绩30分以上,专业面试及综合素质面试成绩9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
2.对各项复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初试成绩权重为70%,复试成绩权重30%。
三、专业课复习经验
主要的参考书目是杨光斌老师的《政治学导论》(可能要出第五版)和他的论文(最好全部都看,近5-7年算重点),此外还可以看看杨老师写的其他书籍(不求多,只求精,比如《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等),还有景跃进、张小劲的《政治学原理》、燕继荣的《政治学十五讲》等,国外政治学著作推荐海伍德的《政治学核心概念》。杨光斌老师的《政治学导论》必须过5-7遍及以上,多多益善,先大致浏览1-2遍,然后用白纸勾画出全书的框架,结合框架图一章节一章节的去记忆,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慢会让自己感觉痛苦,但必须得坚持,踏踏实实做到最后结果自然会令自己满意。杨老师的论文我在备考过程中是全部都看的,重要的概念和观点都做了笔记摘录,我的建议是从2000年之后看论文和做笔记比较适合,坚持看下来之后对政治学原理这门专业课的认识和把握会提升很多,非常值得为此付出努力。(杨老师的论文很多都具有独特的中国视野和风格,具备独立的思想认识,多读还有利于提升人生境界,哈哈哈,考研后期读杨老师的论文已然成为了一种享受)其他参考书目读一读有助于扩展学科视野和答题思路。
考研要记忆的内容非常之多,而人大国关院的知识考察又非常之广,没有恒定的内容和明确的方向,这非常考验人的耐性和承载力。在不确定的状态下,考研的我们往往会失去恒心和起初强劲的动力,这是不可取的,要学会拥抱不确定感,采取分段分轮复习方法,一周或两周给自己一个小测试,落实到白纸黑字上,动态调整自己的复习方案,尽量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断给自己激励,遇到复习效果不好时也要果断调整,静心休息半天或一天,然后继续努力奋斗,直到考研那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