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包括:科目一“政策与法律法规”、科目二“导游业务”、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科目五“导游服务能力”。
考试语种分为中文和外语两种,其中外语类包括英语、韩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等。
对上述科目内容,应试人员应分别从了解、熟悉、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予以把握:
三、考试方式
考试形式分笔试与现场考试两种,科目一、二、三、四为笔试,科目五为现场考试。笔试科目实行机考,各地使用国家旅游局统一的计算机考试系统进行考试。现场考试以室内模拟考试方式进行,由省级考试单位根据标准组织本行政区域内考试。
科目五考试采用现场考试的方式进行,中文类考生一般每人不少于15分钟,外语类考生一般每人不少于25分钟。各省各考区中文考生“景点讲解”考察范围不少于8个,外语类考生“景点讲解”考察范围不少于3个。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中文类现场考试分为五大项:语言和礼貌仪态占20%,景点讲解占50%,导游服务规范占10%,应变能力占10%,综合知识占10%。外语类现场考试分为六大项:语言和礼貌仪态占30%,景点讲解占30%,导游服务规范占10%,应变能力占5%,综合知识占5%,口译占20%。
四、各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一:《政策与法律法规》大纲
(一)考试目的
(二)考试内容
1.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序言及总纲的内容,熟悉《宪法》规定的我国基本国策、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机构,掌握《宪法》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熟悉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的规定。
2.了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总目标,熟悉依法治国的五大体系、六大任务;熟悉依法治旅的意义和措施。
3.熟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国办发〔2013〕10号)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了解我国旅游业“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规划指标、主要任务。
12.了解旅游纠纷及其特点;熟悉《旅游投诉处理办法》关于旅游投诉及其构成要件,掌握投诉案件的受理和处理的规定;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争议的解决的规定;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
科目二:《导游业务》大纲
1.了解导游服务的产生及其发展,以及我国导游服务的发展历程;了解导游服务的概念,现代导游服务特点;熟悉导游服务的性质、地位与作用;熟悉中国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掌握导游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2.了解导游员的报考条件;熟悉导游人员的定义、分类;掌握各类导游员的职责、从业素质及礼仪规范要求;掌握导游员应有的修养以及工作中的行为规范。
3.掌握全陪、地陪导游服务规范及程序和服务质量要求。
4.了解散客旅游的类型,熟悉散客旅游的特点,掌握散客导游服务程序与质量要求。
5.掌握游客个别要求的处理原则;掌握旅游者在住房、餐饮、娱乐、购物等方面个别要求的处理办法;掌握游客要求自由活动、亲友随团活动、转递物品和信件以及要求中途退团或延长旅游期限的处理办法;掌握儿童、老年游客、残疾游客等特殊游客的接待技巧;掌握商务游客、宗教游客、探险游客的特殊接待要求。
6.了解旅游事故的类型、特点;熟悉旅游事故的成因;掌握旅游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掌握旅游计划和行程变更的处理办法;掌握漏接、错接、空接和误机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办法;掌握旅游者证件、行李、钱物遗失和旅游者走失的预防与处理办法;掌握旅游者越轨言行的处理办法;了解旅游者投诉的原因,熟悉旅游者投诉的心理,掌握旅游者投诉的处置办法。
7.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掌握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疾病的应对措施;掌握旅游交通事故、治安事故、火灾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办法;熟悉晕车、中暑等旅游常见疾病和急症的防治知识,掌握旅游者旅游过程中患病、死亡的处理办法。
8.了解导游员带团的理念,熟悉导游员带团的特点和原则;掌握导游员同游客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掌握导游员引导旅游者行为,调动旅游者游兴的方法;掌握导游员同旅游接待单位、导游服务集体之间以及同司机之间合作共事的方法。
9.了解导游语言的概念、特点,熟悉导游语言的基本要求,掌握口头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体态语言的运用;熟悉导游讲解的原则和要求;掌握概述法、重点法、类比法、悬念法、虚实法等多种导游讲解方法的应用技巧。
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大纲
通过本科目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旅游和旅游业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旅游景观,中华民族民俗,中国四大宗教,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典园林,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风物特产,旅游诗词、楹联、游记的选读,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等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1.了解旅游活动的类型、主体和客体;熟悉中国旅游业的构成及发展概况;了解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了解中国旅游业的标识、主要国际性旅游组织的名称与标识;了解世界旅游日、中国旅游日的由来及意义。
2.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熟悉中国历史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熟悉中国科技发明主要知识;掌握中国哲学、文学、中医中药、书画艺术和历史文化常识。
4.熟悉中国56个民族的地理分布与特点;掌握汉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满族、壮族、苗族、土家族、黎族、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傣族的习俗文化。
6.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与特点;掌握宫殿、坛庙、陵墓、古城、古长城、古楼阁、古石桥和佛塔的类型、布局和特点。
7.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熟悉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和分类;掌握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和造园艺术、构景手段和代表性园林。8.了解中国烹饪的发展历史及风味流派的形成;掌握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特点及代表性菜品;熟悉中国风味特色菜——宫廷菜、官府菜、寺院菜的特点和代表菜品;熟悉中国风味小吃与面点;掌握中国传统名茶、名酒的分类与特点。
9.了解中国陶瓷器的发展简史,熟悉我国陶瓷器的主要产地和特色;掌握我国三大名锦与其特色以及四大刺绣与其代表作;熟悉我国漆器、锡器、铜器的主要产地与特色;掌握玉雕、石雕、贝雕、木雕、竹雕的主要产地、制作方法和特色;熟悉我国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10.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及诗词、楹联格律常识;熟悉楹联的类型和名胜古迹中的著名楹联;掌握古典旅游诗词名篇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熟悉历代游记名篇的内容、艺术特点和作者。
11.掌握港澳台地区的基本概况、民俗风情和著名景点;熟悉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基本概况、著名景点与风物特产,了解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西兰、荷兰、瑞士、巴西、南非、土耳其、埃及等国著名景点风物特产与民俗。
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大纲(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考试科目
新疆导游基础知识(科目四)
二、考试性质
新疆导游人员的选拔性考试。
三、考试题型
全部为客观性试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四、考试方式计算机考试、闭卷
五、考试范围
新疆历史概述、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疆的少数民族和宗教、北疆地州市及主要旅游景点概述、南疆地州市及主要旅游景点概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概况及主要景点概述、新疆民俗及风物特产、新疆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和新疆时政等。
六、考试目标
七、考试内容
第一章新疆历史概述
一、远古到春秋战国时期
了解旧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新疆人类活动迹像;熟悉石器时代新疆与内地及国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二、两汉时期
了解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文景之治”;熟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汉和亲;掌握匈奴右部日逐王归降,僮仆都尉(奴隶总管)撤销;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历任西域都护及府置所在。
三、隋唐时期
熟悉隋唐时期对西域的管理;掌握唐朝对西域管理的两种方法:郡、州、乡、里制度及都护府、都督府、州制;掌握“安西四镇”;
四、宋辽金元明时期
掌握宋辽金元明时期历届政府对西域的管理范围、设置,代表人物及主要事迹;掌握11世纪喀喇汗王朝,马赫默得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玉素甫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16世纪蒙古历史学家米尔扎马黑麻海答儿的《拉失得史》。
五、清代时期
七、建国后的新疆
了解针对建国初期的形势,新疆主要开展的几项工作;熟悉大生产运动及“一化三改”;
掌握1949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成立,王震任书记,1949年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包尔汉任省主席;1954年8月,军委总参电令组建生产建没兵团,12月5日正式成立,10个农业师,3个农场院管理局,一个建筑工程师,陶峙岳任司令员,王恩茂兼政治委员;1955年10月1日自治区成立,赛福鼎任主席。
八、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治理
熟悉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治理;掌握唐朝、清朝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治理。
九、新疆民族发展简史
了解新疆过去是多民族的地区,现在也是多民族的地区,将来还是多民族的地区;熟悉各个时期新疆的各民族特点、分布、发展及主要事件。
第二章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新疆经济发展战略
熟悉“十二五”总体发展思路;
二、工业发展概况
熟悉新疆工业发展基本情况;
三、农业发展概况
了解新疆农业天山以南绿洲灌溉农业经济为主,天山以北游牧经济为主、新疆农业主要集中在绿洲上,绿洲主要位于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周河流冲积扇上的分布特征;
熟悉灌溉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7大灌区;掌握新疆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水稻产区、糖料作物交区、棉花产区、“南干北鲜”、四大牧区、优良畜牧品种及分布、森林类型及分布、两大渔业产地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交通运输业
了解新疆比较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熟悉新疆主要的铁路线、公路线、航空线及航空港;掌握新疆公路交通网干线及主要航空港。
五、新疆社会事业发展
熟悉新疆社会文化事业基本情况。
六、新疆旅游业概况
了解新疆旅游发展概况;熟悉新疆旅游资源开发、景区管理、旅游产业规模及政府旅游政策;掌握新疆精品旅游线路、4a级以上景区、新疆旅游发展战略等。
第三章新疆的少数民族和宗教
一、维吾尔族和回族
掌握维吾尔族和回族的历史、文化、生产方式、宗教信仰、节日习俗、主要聚居区及在新疆的人口比重。
二、哈萨克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
掌握哈萨克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节日习俗、主要聚居区及在新疆的人口比重。
三、锡伯族、达斡尔族和满族
掌握锡伯族、达斡尔族和满族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主要节日及习俗、主要聚居区及在新疆的人口比重。
四、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和俄罗斯族掌握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和俄罗斯族的历史、文化、生产方式、宗教信仰、主要节日及习俗、主要聚居区及在新疆的人口比重。
五、新疆的宗教及民族宗教政策
掌握党的民族政策;掌握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掌握新疆各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掌握新疆主要媒体的少数民族语言运用情况;
掌握党的宗教政策及目前新疆流行的宗教状况等。
第四章北疆地州市及主要旅游景点概述
一、乌鲁木齐概况及主要景点
掌握乌鲁木齐人文概况、自然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掌握国际大巴扎、南山风景区、红山公园、自治区博物馆。
二、昌吉回族自治州概况及主要景点
掌握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文概况、自然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掌握天山天池、北庭故城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内容,了解五彩湾景区。
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及主要景点掌握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文概况、自然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掌握霍尔果斯口岸、那拉提景区,惠远古城及锡伯民俗风情园等内容。
四、阿勒泰地区概况及主要景点
熟悉阿勒泰地区人文概况、自然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掌握喀纳斯景区、禾木景区、可可托海景区、白哈巴景区等内容,了解五彩滩。
五、塔城地区概况及主要景点
掌握塔城地区人文概况、自然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熟悉巴尔鲁克山等内容。
六、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概况及主要景点
掌握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文概况、自然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熟悉赛里木湖国家风景名胜区和怪石峪风景区等内容。
七、克拉玛依市概况及主要景点
熟悉克拉玛依市人文概况、自然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掌握克拉玛依河和乌尔禾魔鬼城,了解黑油山等内容。
第五章南疆地州市及主要旅游景点概述
一、吐鲁番地区概括及主要景点
掌握吐鲁番地区的人文概况、自然地理概况、吐鲁番历史沿革;掌握交河故城、高昌故城、阿斯塔那古墓、坎儿井、葡萄沟、吐峪沟的景区、火焰山、额敏塔等内容。
二、哈密地区概况及主要景点
掌握哈密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地然自理概况、历史沿革;熟悉哈密回王陵、天山白石头风景区和哈密博物馆等内容;了解盖斯墓、鸣沙山概况。
三、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概况及主要景点
掌握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概况;熟悉铁门关、楼兰古城、米兰遗址、巴伦台黄庙、博斯腾湖等;掌握金沙滩景区、巴音布鲁克草原、阿洪口、莲花湖、塔里木沙漠公路、罗布人村寨等内容。
四、阿克苏地区概况及主要景点
熟悉阿克苏地区人文概况、自然概况、历史沿革;库车县的概况;掌握克孜尔千佛洞、天山神秘大峡谷、阿艾石窟、苏巴什遗址概况、克孜尔尕哈烽火台等内容;了解库车大寺、天山神木园等内容。
五、喀什地区概况及主要景区
掌握喀什地区人文、自然概况及历史沿革;掌握艾提尕尔清真寺、阿帕克霍加墓、高台民居、塔什库尔干等内容。
六、和田地区概况及主要景区景点
掌握和田地区的人文、自然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掌握和田玉、和田地毯、艾德莱斯绸等内容;熟悉尼雅遗址、麻扎塔格戍堡等内容;了解约特干遗址、核桃王树、无花果王的概况。
七、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概况及主要景点掌握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人文、自然概况及历史沿革;熟悉卡拉库里湖、帕米尔高原等内容。
第六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概况及主要景点概述
一、历代中央政府在西域的屯田
掌握两汉、唐代和清代的屯田情况,熟悉其他朝代的屯田情况。
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和发展
了解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沿革,掌握兵团发展现状,特别是兵团下设各师的情况。
三、石河子市、五家渠市概况及主要景点了解石河子市和五家渠市的概况和主要景点。
四、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概况及主要景点了解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概况及主要景点。
第七章新疆民俗及风物特产
一、新疆民族礼仪礼节及节庆活动
掌握新疆不同民族的主要礼仪礼节的意义、过程、禁忌,包括各民族的见面礼、塔吉克族的诞生礼、维吾尔族的命名礼、维吾尔族的摇床礼、哈萨克族的“还子”习俗、割礼、洗手的礼节、毡房做客礼等;
掌握信仰伊斯兰教群众的主要节日古尔邦节、肉孜节的意义、节日习俗;掌握诺鲁孜节、油灯节的过节民族、节日意义及节日习俗;
掌握哈萨克族赛马、叼羊、姑娘追和柯尔克孜族追姑娘等民族体育活动的过程、特点;掌握维吾尔族不同地区摔跤形式的区别和达瓦孜的特点;
二、新疆民族歌舞及乐器
掌握新疆少数民族主要舞蹈的形式、所属民族、传播范围、特点等,包括纳孜库姆、十二木卡姆、麦西来甫、赛乃姆、龟兹乐舞、刀郎舞、阿肯弹唱、鹰舞、萨玛舞、新疆花儿等。
掌握新疆各民族主要乐器及其乐器类型,包括热瓦甫、弹拔尔、都塔尔、艾介克、胡西塔尔、萨塔尔、卡龙、纳格拉、苏奈、冬不拉、霍布孜、库木孜、鹰笛等。
三、新疆特色工艺美术品
掌握新疆特色工艺美术品的材料、特点,包括新疆地毯、新疆花毡、新疆小刀、新疆玉雕、新疆艾德莱斯绸、新疆铜器、褡裢、土陶、花帽等。
四、新疆民族风味饮食
掌握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风味饮食的材料、烹制方法及特点,包括:烤馕、抓饭、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烤全羊、手抓羊肉、奶茶、马奶子、拉条子、熏肉及马肠子、包尔沙克、那仁。
五、新疆土特产品
掌握新疆主要瓜果的优势、生长环境、分布区域,包括哈密瓜、葡萄、西瓜、库尔勒香梨、无花果、石榴、薄皮核桃、杏、巴旦杏等。
六、新疆民族服饰
掌握维吾尔族不同地区帽饰特点及区别;掌握维吾尔族不同地区绣花服饰的特点及区别;掌握哈萨克族头饰的种类和特点。
第八章新疆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
一、位置和面积
掌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位置、面积。
二、地貌格局
掌握新疆地貌格局,主要地貌类型、地貌特征;能够区分风蚀、雅丹等地貌类型;了解风蚀、风积地貌的区分及各自特点;掌握新疆主要的山峰及盆地、湖泊、沙漠的名称;
掌握新疆独特的地质构造,能够区分地槽、地台。熟悉阿尔泰褶皱系、准噶尔褶皱系、塔里木地台、昆仑褶皱系、甘孜褶皱系的成因,景观特点。
掌握新疆主要地貌单元、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山地、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地的概况。
三、气候
掌握新疆的热量资源、降水资源、风能资源特点。
四、水文
掌握新疆的水文概况、水文特点、盐湖概况,了解冰川储水量。
五、生物
掌握新疆生物资源概况;掌握新疆的16种自然植被类型以及每种的特点、海拔;掌握新疆的动物种类、数量、分布;掌握新疆的自然保护区概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掌握新疆现有的六种类型自然保护区以及特点。
掌握新疆的名乡、熟悉新疆的主要文字类型,新疆现存宗教的简况和新疆地理的中国之最。
科目五《导游服务能力》大纲(新疆、新疆
生产建设兵团)
导游服务能力(科目五)
以室内模拟考试方式进行。
四、考试目标导游服务能力着重考查考生对新疆十二个主要景点的讲解情况、导游规范、应变能力、综合知识及口译等方面的掌握情况,选拔专业素质过硬、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考生充实新疆导游队伍,不断提高新疆导游的整体素质,推动新疆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
五、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景点讲解
天山天池景区、喀纳斯景区、吐鲁番葡萄沟景区、那拉提景区、可可托海景区、坎儿井景区、克孜尔千佛洞景区、交河故城、巴音布鲁克景区、乌尔禾魔鬼城、艾提尕尔清真寺和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等。
第二部分导游规范
地方导游工作程序、全程导游工作程序、出境领队工作程序、景区(点)导游工作程序、散客导游工作程序等。
第三部分应变能力
操作失误如漏接,空接,错接的处理办法;误机(车)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旅游活动计划变更的处理;遗失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旅游者走失的预防和处理;旅游者的伤病、死亡的处理;证件、行李和财务丢失的处理;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治安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游客的特殊要求及处理等;游客越轨言行,敏感话题,宗教和政治问题的处理等;旅游投诉的处理。
第四部分综合知识
新疆的区位、面积、地貌格局、历史、宗教、文化、民族、民俗、行政区划、5a级景区、时政等内容。
第五部分口译
[键入文字]
2014年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北京地区)考试大纲
2014年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北京地区)的考试科目为“导游理论知识”和“景点讲解与知识问答”两项。
考试目的
(一)导游理论知识
1、导游综合知识
2、导游基础知识
本部分的内容包括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北京导游基础知识两大部分。
(二)景点讲解与知识问答
考试方式
(二)“导游理论知识”均以中文命题,全部考生均以中文作答。
(三)“景点讲解与知识问答”通过现场抽签确定考试题目。普通话考生以中文作答,方言考生以选择的方言作答,外语考生以选择的语种作答。
考试内容
《导游综合知识》部分
第一部分导游服务和导游人员
一、导游服务
(一)导游服务的性质;
(二)导游服务的特点;
(三)导游服务在旅游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导游服务的原则。
二、导游人员
(一)导游人员的分类;
(二)导游人员的职责;
(三)导游人员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
三、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导游人员的行为规范。第二部分导游服务技能
一、导游服务规程
地陪导游服务规程(含散客服务)。
二、导游人员的语言技能导游讲解技能。
三、导游人员的服务技能
(一)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二)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三)调节旅游者情绪,激发旅游者游兴。
四、特殊旅游团(者)的接待
特殊人群的接待(老人、儿童)。第三部分个别要求处理与应急情况处理
一、游客的个别要求及处理
(一)游客个别要求的特点及处理原则;
(二)常见个别要求的处理。
二、应急情况处理
(一)接站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二)误机(车)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三)旅游活动计划变更的处理;
(四)遗失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五)旅游者走失的预防和处理;
(六)旅游者的伤病、死亡的处理;
(七)突发事件的处理;
(八)旅游投诉的处理。
第四部分政策法规常识
一、与导游人员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一)与导游人员有关的法律知识(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二)与导游人员有关的规章知识。
二、导游人员应知的国家方针政策
(一)我国关于旅游业的方针政策;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一)交通知识;
(二)保险知识;
(三)货币知识及其他。
二、时事
2014年1月至10月的国内外大事(参见《半月谈》)。
《导游基础知识》部分
本部分内容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北京导游基础知识两部分。
第一部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本部分检查考生对旅游与旅游业的一般常识和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主要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主要宗教、古代建筑、古典园林、民族民俗、风味特产、港澳台概况及主要景观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一)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重大历史事件;
(二)古代帝王、皇族称谓,帝王的各种名号及君位继承制度;
(三)古代主要的职官和官吏选拔制度;
(四)古代的天干、地支、时辰、生肖等常识;
(五)传统医学常识;
(六)古代的书法、绘画常识。
二、中国主要自然旅游资源
(一)花岗岩名山、岩溶山水、丹霞山地及其他风景名山;
(二)主要江河、湖泊、泉、瀑布景观;
(三)世界遗产种类、中国已列入世界遗产的项目。
三、主要宗教
(一)佛教的创立、发展和传播、佛教的经典和标记、佛教的供奉对象;
(二)道教的创立与发展、道教的经典和标记、道教的供奉对象;
(三)伊斯兰教的创立、发展和传播、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标记、主要习俗;
(四)基督教的创立、发展和传播、基督教的经典和标记。
四、古代建筑
(一)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和特点;
(二)宫殿的布局与陈设;
(三)坛庙建筑;
(四)古代墓葬的分类、结构与现存古代著名陵墓。
五、古典园林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的基本要素及特色;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系列;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和特征。
六、民族民俗
(一)中华民族概况;
(二)中华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节日、禁忌民俗。
七、风味特产
(一)中国烹饪的特点和菜品分类;
(二)八大菜系的名称及素菜、药膳;
(三)茶的分类与传统名茶;
(四)著名的药材之乡与四大药都;
(五)地方特色工艺品(陶器、瓷器、织锦、刺绣)。
第二部分北京导游基础知识
主要检查考生对北京城的历史沿革和规划特色、胡同与四合院文化、会馆与名人故居、传统商业街与著名老字号、节令习俗与风味特产、京剧、当代北京市情以及当代北京城市旅游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北京城的起源与发展
(一)北京地区最早的城市;
(二)秦汉、隋唐时的北京城;
(三)辽南京、金中都;
(四)元大都;
(五)明清北京城;
(六)民国时期的北平。
二、古都北京的规划特色
(一)平面格局及传统中轴线;
(二)里坊街巷;
(三)宫苑建筑。
三、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文化
(一)“胡同”的来历与历史演变;
(二)胡同之最;
(三)四合院的起源与发展;
(四)四合院的类型与建筑构造。
四、北京的会馆与名人故居
(一)会馆的起源与分布;
(二)湖广会馆、正乙祠;
(三)北京的名人故居(宋庆龄、郭沫若、梅兰芳故居)。
五、北京的传统商业街与著名老字号
(一)传统商业街的分布与特点;
(二)著名传统商业街;
(三)著名老字号。
六、北京的节令习俗与风味特产
(一)传统节日习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二)礼仪与禁忌;
(三)北京的风味饮食;
(四)特种工艺品;
(五)土产。
七、京剧
(一)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二)京剧的艺术特色;
(三)京剧的行当与流派。
八、当代北京市情
(一)“大北京”的概念;
(二)北京城市的性质;
(三)北京城市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
(四)北京的行政区划、民族、人口、交通。
九、当代北京城市旅游
(一)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目录项目;
(二)北京的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级森林公园;
(三)主要街道沿途景观;
(四)典型市容观光区(奥林匹克公园);
(五)主要观光胡同;
(六)主要文博场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
(七)主要演出场所(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首都剧场);
(八)主要文化创意园区(798艺术区);
(九)特色美食街及新兴的特色商业街区;
(十)北京朝阳国际旅游节及著名庙会;
(十一)典型乡村旅游目的地(昌平区、怀柔区);
(十二)特色专项旅游(红色旅游)。
《景点讲解与知识问答》部分
北京市导游员资格考试口试内容分为景点讲解和知识问答两部分。
景点讲解的范围为: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长城。
一、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
介绍明清时期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形成的过程和其周围建筑的布局及功能;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天安门广场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1949年北京城解放以后,天安门广场的改造及主要建筑的功能。
二、故宫
三、天坛
以祈谷坛、圜丘坛两组建筑群为重点,介绍天坛的历史沿革,布局特点,主要建筑和附属建筑的特点、用途以及祭祀礼仪。
四、颐和园
五、明十三陵
六、长城
附录:景点讲解试题
试题一: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场城楼;天安门前设施;“t”字形广场;文东武西;长安左门及长安右门;千步廊;大明门;正阳门)。
试题二:今日天安门广场(广场与长安街;国旗、旗杆、升(降)国旗仪式;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
试题三:午门前讲故宫(历史沿革中明清两朝概况;紫禁城名称的由来;紫禁城的布局;午门及午门广场)。
试题四:故宫前朝(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太和殿及太和殿广场;中和殿、保和殿)。
试题五:故宫后廷(乾清门及乾清门广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试题六:故宫后廷外东路(宁寿全宫;珍宝馆;宁寿全宫中其它建筑;千叟宴;珍妃井)。
试题七:故宫后廷内西路主要建筑及御花园(养心殿;储秀宫;御花园)。
试题八:天坛概况及祈谷坛建筑群(历史沿革;天坛布局的特点;丹陛桥;祈谷坛建筑群;七星石)。
试题九:天坛圜丘建筑群(圜丘坛建筑规制及特点;圜丘坛周围设施及用途;圜丘坛附属建筑;圜丘坛祭天)。
试题十:颐和园的宫廷区(历史沿革;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
试题十一:颐和园万寿山景区(长廊;中轴线建筑群;山前东侧之紫气东来城关;山前西侧之听鹂馆及石舫)。
试题十二:颐和园昆明湖景区(昆明湖名称含义;西堤;东堤;湖中诸岛)。试题十三:明十三陵概况(历史沿革;今日十三陵;石牌坊;大红门;长陵神功圣德碑;石像生;棂星门)。
试题十四:明十三陵概况及长陵(历史沿革;今日十三陵;明成祖朱棣;长陵布局;长陵祾恩殿;人殉制度)。
试题十五:定陵(明神宗朱翊钧;朱翊钧的皇后;定陵考古发掘的过程;定陵地宫布局及陈设;金井;定陵出土文物)。
试题十六:长城的历史及居庸关、八达岭长城。
第二部分知识问答
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长城六大景点的讲解内容是知识问答的主要内容,包括北京历史文化遗存中的园囿、坛庙、王府、宗教建筑方面的知识。
一、园囿
(一)景山
(二)北海
(三)圆明园遗址公园
解答圆明园历史沿革方面的问题。
二、坛庙
三、王府
四、宗教建筑
2016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大纲
5.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消费者及其权利、经营者的义务、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的订立、形式、内容和履行、变更和解除、违约责任的承担等规定;掌握《旅游法》关于旅游服务合同的规定。
1.了解导游服务的产生及其发展,以及我国导游服务的发展历程;了解导游服务的概念,现代导游服务特点;熟悉导游服务的性质、地位与作用;熟悉中国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掌握导游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2.了解导游员的报考条件;熟悉导游人员的定义、分类;掌握各类导游员的职责、从业素质及礼仪规范要求;掌握导游员应有的修养以及工作中的行为规范。
6.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与特点;掌握宫殿、坛庙、陵墓、古城、古长城、古楼阁、古石桥和佛塔的类型、布局和特点。7.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熟悉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和分类;掌握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和造园艺术、构景手段和代表性园林。
8.了解中国烹饪的发展历史及风味流派的形成;掌握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特点及代表性菜品;熟悉中国风味特色菜——宫廷菜、官府菜、寺院菜的特点和代表菜品;熟悉中国风味小吃与面点;掌握中国传统名茶、名酒的分类与特点。
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大纲(上海)
总体要求:本课程的考试,主要检查考生对上海导游基础知识学习把握情况,以及将导游基础知识灵活、综合地运用于导游接待服务实践中的能力。所以考生在学习时必须在牢固掌握导游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学以致用的自我训练,以不断增强导游文化素质和导游实际能力。第一章
上海概况
一、考试目的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考试,检查考生对上海市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情况。
二、考试内容
了解:上海的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水系和气候。
熟悉:上海地理环境中的面积、人口、行政区划、市标、市花。上海的历史沿革,包括简称“沪”和别称“申”、1921年诞生中国共产党、中共二大以及中共四大会址、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和国家馆以及世博后园区等。
掌握:上海的历史沿革:1291年正式设立上海县、1843年开埠、1845年设租界、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1990改革开放和开发浦东、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奋斗目标。第二章
上海旅游业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考试,检查考生对上海旅游业的定位和发展特点、上海都市型旅游产品、上海旅游业发展目标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情况。
了解:上海都市型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旅游专项产品的特点和实例。
熟悉:上海旅游业定位的依据。
掌握:上海都市型旅游的定位、旅游业发展特点以及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目标。第三章
上海旅游资源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考试,检查考生对上海各类旅游资源的学习把握情况。
了解:上海的各类自然旅游资源和各类人文旅游资源。
熟悉:自然旅游资源中的“山地类”、“岛沙类”、“水域类”的典型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中的“纪念地类”、“名人故居类”、“近代优秀建筑类”、“历史文化风貌区类”、“产业类”、“博物馆类”、“园林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江南丝竹、昆曲、越剧、沪剧、淮剧、龙华庙会)的典型资源。
掌握:佘山、天马山、辰山、崇明三岛、金山三岛和滨海、黄浦江、苏州河以及森林、古树名木。“纪念地类”和“名人故居类”以及“近代优秀历史建筑”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四章
上海城市建筑艺术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考试,检查考生对上海的传统建筑和石库门建筑艺术、上海的世界各国建筑艺术的学习把握情况。
了解:上海的传统建筑艺术概述和其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熟悉:上海的世界各国建筑艺术中拜占庭、罗马风、哥特式建筑艺术和巴洛克、折中主义建筑艺术以及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的实例。上海的西方传统别墅建筑艺术的实例(英国式、北欧式)。
掌握:上海石库门建筑艺术著名实例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滩建筑群”中的古希腊、古罗马建筑艺术、文艺复兴建筑艺术、古典主义建筑艺术、装饰主义建筑艺术的实例。第五章
上海民俗风情
通过本章考试,检查考生对上海的岁时风俗、语言风尚和现代旅游节庆民俗方面知识的学习把握情况。“语言风尚”和“现代旅游节庆”知识为重点。
二、考试内容了解:上海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岁时风俗。现代节庆民俗的文化特征。
上海文学艺术和体育娱乐
通过本章考试,检查考生对上海的文学艺术发展及其杰出代表、主要的文化艺术活动和体育、娱乐场所的学习把握情况。上海文学艺术杰出代表和主要文化艺术活动场所为重点。
了解:上海主要的体育、娱乐场所。
熟悉:上海的京剧、昆曲、沪剧、越剧、滑稽戏、淮剧及其代表人物。
掌握:上海文学艺术发展主要杰出代表“鲁迅”、“茅盾”、“巴金”、“田汉”、“夏衍”、“张爱玲”、“王安忆”、“刘海粟”、“张乐平”、“贺绿汀”、“周小燕”、“谢晋”、“欧阳予倩”等,上海的主要文化艺术活动场所“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中华艺术宫”、“上海文化广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图书馆”、“上海书城”、“上海音乐厅”、“大光明电影院”所处地点、主要特点、主要功能。第七章
上海饮食和小吃
通过本章考试,检查考生对上海菜的产生和海派菜的形成、上海的中国风味菜及代表饭店、上海的特色点心和小吃、上海的异国风味菜和代表餐馆的基础知识学习把握情况。上海的中国风味菜和代表饭店、上海的特色点心和小吃为重点。
了解:上海菜的产生和海派菜的形成,海派菜的内涵和特点。上海的异国风味菜餐馆的名称及其代表菜。
熟悉:上海的中国风味菜(本帮菜、苏锡菜、淮扬菜、粤菜、四川菜、杭州菜、宁波菜、北京菜、安徽菜、港式菜、清真菜、素菜)代表饭店的名称以及主要代表菜。
掌握:上海的特色点心店(店名地点及著名特色点心)。老城隍庙小吃(店名及特色点心)。第八章
上海休闲购物旅游
通过本章考试,检查考生对上海主要的商街、商城,休闲街、商业特色街、老字号和百年老店学习把握情况。主要商街、商城,休闲街和上海的主要老字号和百年老店为重点。
了解:上海商业特色街的名称、地点和著名商品。熟悉:上海的食品、文化用品、工艺品、药品的主要老字号和百年老店的名称、地点和著名产品。
掌握:上海的四大商街、四大商城和十大休闲街的位置、特色。第九章
上海的旅游服务
通过本章考试,检查考生对上海旅行社服务、上海住宿服务、上海旅游交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情况。上海的旅游交通为重点。
了解:上海旅行社服务,上海住宿服务。
熟悉:上海旅游交通,包括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航空客运、铁路客运、水路客运、公路客运、市内交通、特种旅游交通。
科目五《导游服务能力》大纲(上海)中文类考试大纲
(一)讲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大游览区需要掌握的知识分别如下:
1.外滩游览区
游览区概况讲解:重点突出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景点,景区特色。
主要景点讲解:熟悉并熟练讲解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大楼,华尔道夫酒店,浦东发展银行大楼,海关大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和平饭店,中国银行大楼,光大银行大楼,上海大厦,外白渡桥,黄浦江,观光长廊等。
2.人民广场游览区
主要景点讲解:熟悉并熟练讲解人民大厦,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音乐旱喷泉,上海博物馆,国际饭店等。
3.东方明珠游览区
游览区概况讲解:重点突出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结合浦东的开发开放),主要景点,景区特色。
主要景点讲解:熟悉并熟练讲解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海洋水族馆,陆家嘴中心绿地,滨江大道及游览区内的其他代表性楼宇等。4.豫园游览区
主要景点讲解:熟悉并熟练讲解豫园(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玲珑、内园六个景区的主要景观),城隍庙,上海老街等。
5.龙华游览区
主要景点讲解:熟悉并熟练讲解龙华塔,龙华寺(山门、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宝殿、钟楼、鼓楼、观音堂、罗汉堂、牡丹园),龙华烈士陵园等。
(二)导游服务规范与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
外语类考试大纲
所有外语类游览区概况讲解应掌握该游览区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景点和景区特色。
“导游服务规范与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导游员工作职责、服务程序与标准的掌握及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对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特殊问题的处理和应变能力。
41滴水能穿石,只因为它永远打击同一点。42火柴如果躲避燃烧的痛苦,它的一生都将黯淡无光。《导游业务》考试大纲
总体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旅游和旅游业务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考试内容
第一节旅游活动
了解旅游业发展简史、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熟悉旅游的概念和旅游活动的分类。第二节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掌握游客的概念和分类,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原则。掌握旅游活动三要素。第三节旅游业
了解旅游业的构成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简史。熟悉旅游业的概念。
掌握现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和各自的重要作用。掌握旅游服务的六大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第四节旅行社
了解旅行社的概念、旅行社的类别。
熟悉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和旅行社的经营规则。掌握旅游服务产品的概念和种类。第五节旅游组织及其他了解中国的旅游组织。
熟悉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日及世界六大旅游区。
第二章导游服务考试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导游服务性质、特点和导游服务集体的了解以及对导游服务的地位、作用和导游服务原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试内容
第一节导游服务的概念和服务范围熟悉导游服务的类型和服务范围。掌握导游服务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内容。第二节导游服务的性质和特点熟悉导游服务的特点。
熟悉导游服务集体协作共事关系的基础。
掌握导游服务集体的构成、成员之间的协作共事关系和导游服务集体的主要任务。
第三章导游人员考试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导游人员的素质、职责、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导游人员管理的理解水平,加强考生对提高自身素质重要性的认识。考试内容
掌握导游人员的概念、分类和全陪、地陪的概念。第二节导游人员的职责掌握导游人员的职责。
掌握全陪、地陪的职责以及他们在旅游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节导游人员的素质熟悉导游服务新观念。
掌握导游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掌握构成导游服务的三要素以及主要的导游服务技能。掌握导游人员应具有的心理素质。第四节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导游人员的权利。
掌握导游人员的义务、导游人员违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第五节导游人员的管理熟悉导游人员的管理模式。
掌握导游人员违规的扣分标准和年审制度。
第四章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考试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认识水平和掌握程度。考试内容
第一节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熟悉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概念。
掌握导游人员对国家、集体、旅游者和导游职业应持有的态度。掌握爱国主义要求导游人员应做到的方方面面。第二节导游人员的行为规范
熟悉导游人员的仪容、仪表、仪态及礼节、礼貌常识。掌握导游人员的纪律和守则。
掌握导游人员的服饰要求和女性导游人员在化妆方面的注意事项。掌握导游人员为旅游者服务时的礼节和进出游客房间时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导游服务程序考试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全陪、地陪和导游服务程序和服务内容以及对散客服务要点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考试内容
第一节地陪导游服务程序
掌握地陪在地方导游服务过程各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第二节全陪导游服务程序
掌握在导游服务全过程中由全陪完成的主要工作。第三节散客导游服务
掌握散客导游服务中导游人员应做的主要工作。
第六章导游服务技能考试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导游服务技能和语言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试内容
第一节服务技能
熟悉树立、保持导游人员良好形象的方式方法。
掌握处理导游服务集体内部关系,特别是处理好与领队关系的方式方法。
掌握导游服务过程中处理与合作单位、合作者关系,特别是处理好与游客关系的方式方法。掌握正确为游客提供心理服务的方式方法。
掌握正确处理导游服务过程中各种关系的方式方法。掌握正确接待特殊旅游者的方式方法。第二节语言技能了解导游语言的概念。
熟悉导游语言的音调和节奏。
掌握导游语言的特点和运用原则、聚谈的技巧和禁忌以及导游服务中的应对技能。第七章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考试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在带团过程中对旅游者个别要求处理的认识水平和处理方法的掌握、运用程度。考试内容
第一节处理旅游者个别要求的一般原则
掌握处理旅游者个别要求的一般原则和正确处理旅游者苛求的方式方法。第二节餐饮、住宿、娱乐方面个别要求的处理
掌握旅游者在餐饮、住宿、娱乐方面个别要求处理的方式方法。第三节购物方面个别要求的处理
掌握旅游者购物方面个别要求,尤其是退换商品及代为购买、托运物品个别要求处理的方式方法。
掌握劝阻旅游者自由活动的几种情况和旅游者自由活动时导游人员应做的工作。第五节探视亲友、亲友随团活动要求的处理
掌握旅游者探视亲友、亲友随团活动要求的处理过程和方式方法。第六节中途退团、延长旅游期要求的处理
掌握旅游者延长旅游期、中途退团要求的处理过程和方式方法。第七节转递物品要求的处理
掌握旅游者转递物品要求的处理过程、方式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八章常见问题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考试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带团过程中常见问题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理的认识水平和掌握程度。考试内容
第一节漏接、空接、错接与入境旅游团人数变更的处理熟悉空接的原因。
掌握漏接、错接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以及空接的处理方法。掌握入境旅游团人数变更的处理方法。第二节旅游活动计划和日程变更的处理
掌握旅游活动计划和日程变更的处理过程、相应措施及注意事项。第三节误机、误车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掌握旅游者走失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第六节旅游者患病和死亡的处理
掌握预防旅游者晕车、身体不适的措施和正确处置的方式方法。
掌握旅游者受伤、骨折、溺水的预防措施和处置的方式方法。
掌握交通事故、治安事故、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处置的方式方法。第八节旅游者越轨言行的处理
熟悉旅游者越轨言行处理的一般原则。
掌握旅游者攻击、污蔑言论和违法、违规行为处理的方式方法。
第九章旅游安全和保险考试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我国的旅游安全管理和旅游保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试内容
第一节旅游安全管理制度掌握旅游安全管理工作方针和落实旅游安全管理方针的措施。第二节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熟悉旅游安全事故的概念和等级。熟悉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掌握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则和一般程序。第三节旅游保险
熟悉旅游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对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旅游消费者权益和旅游者投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试内容
第一节旅游者的权益了解消费者的概念和特征。
掌握旅游投诉处理的有关规定。掌握被投诉者的义务和权利。
第一节交通知识了解航空旅行常识。
熟悉公路客运和水上客运知识。掌握航空客运和铁路客运知识。(票证、行李)第二节住宿、餐饮、娱乐方面的法规知识掌握住宿、餐饮、娱乐方面的法规知识。第三节入出境知识
了解不准或阻止出入境的人员。
熟悉外国旅游者在中国境内的权利和义务。掌握各类有效旅游证件的名称和用途。
掌握货币常识、国际时差和温度换算。第五节法定标识了解军旗和军徽图案的构成。
熟悉党旗、党徽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的构成及其意义。
第十二章导游服务中涉及的政策问题考试目的
通过对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导游服务中涉及的政策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试内容
第一节基本理论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条目的基本内容。
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三个有利于、三个面向等条目的基本内容。掌握一国两制、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改革开放等条目的基本内容。第二节方针政策
了解计划生育、西部开发、非公有制经济等条目的基本内容。掌握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条目的基本内容。掌握对台政策、反分裂国家法等条目的基本内容。
中级导游员《汉语言文学知识》考试大纲(试行)
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汉字文化导游知识了解、熟悉与掌握的程度。考试内容:
第一节汉字与旅游的关系
了解汉字的历史、汉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熟悉汉字的种类,能识别不同种类汉字的形体特点,熟悉汉字特点产生的修辞技巧;掌握《说文解字》(许慎著)划分的汉字六种造字方法。
第二节汉字在导游中的作用
了解汉字形体的艺术变化和汉字结构的文化功能,掌握在导游中常见的难读易错汉字的读音。
第二章导游语言
第一节导游词概述
熟悉导游词的含义、分类方法及其特点,掌握导游词不同语体的表达风格和导游词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导游词的表达艺术
熟悉导游词表达的特点,掌握导游词表达的基本要求。第二编旅游文学知识旅游与旅游文学概述
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旅游文学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考试内容:
了解旅游文学的含义与渊源,熟悉旅游文学的特征和作用,以及导游人员应具备的旅游文学知识。第一章至第八章
考试目的:检查考生对旅游景点诗文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考试内容:
一、了解选篇的作者、朝代、篇名、景点。
二、理解选篇的内容,会讲解,会翻译。
三、掌握重点篇目,记识精彩语句。了解篇目:
1、颐和园铜牛铭(爱新觉罗·弘历)
2、盘山道中(朱之蕃)
3、孟姜女庙联(文天祥)
4、题云冈石窟寺(宋昱)
5、游悬空寺(邓克劭)
6、青冢(王循)
7、内蒙古呼和浩特长白书院联(薛慰农)
8、长相思(鲁歌)
9、题太阳岛、松花江联(门奎)
10、寒山寺联(邹福保)
11、泰山刻石(李斯)
12、望庐山瀑布(李白)
13、少林寺寺外门石柱联(佚名)
14、黄山狮子林联(毛大周)
15、庐山五老峰联(佚名)
16、庐山简寂观联(李渔)
17、游肇庆七星岩(叶剑英)
18、广州陶陶居酒家联(佚名)
19、桂林独秀峰联(廖鸿熙)20、郑成功纪念馆联(郭沫若)
21、武夷山-览台联(佚名)
22、人月圆、泛大理海子(杨慎)
23、甲秀楼(江东之)
24、贵阳甲秀楼联(刘蕴泉)
25、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李白)
26、华山(寇准)
27、天水麦积山石窟联(叶昌炽)
28、青海湖拟日月山石碑联(佚名)
29、说园联(王树楠)30、波密穷多宗衙门联(裕纲)熟悉篇目:
1、天坛松月(戴梓)
2、题写长城联(罗哲文)
3、盛京旧宫再依皇祖原韵(爱新觉罗·弘历)
4、题千山景物联(尚文化)
5、泊秦淮(杜牧)
6、莫愁湖联(彭玉麟)
7、题南京长江大桥联(窦天语)
8、灵隐寺(宋之问)
9、钱塘观潮(施闰章)
10、大明湖(曾巩)
11、孔府大门联(纪昀)
12、嵩山(顾炎武)
13、龙门山色(吕维祺)
14、山行(杜牧)
15、衡阳南天门牌坊联(佚名)
16、题武陵源联(刘新明)
17、海角天涯胜迹联(李求真)
18、滇海曲(其一)(杨慎)
19、滇池大观楼联(孙髯)20、都江堰联(佚名)
21、题九寨沟联(侯正荣)
22、夜入瞿塘峡(白居易)
23、题长江三峡联(魏建国)
24、华山玉泉院联(严长明)
25、月牙泉联(佚名)
26、题敦煌鸣沙山月牙泉联(宗学义)
27、苏幕遮·青海湖(时乐鸣)
28、青山禅院联(佚名)
29、新界长山古寺联(佚名)30、妈祖阁联(佚名)
31、松山风雨亭联(佚名)
32、台北市武圣庙联(王凯泰)
33、郑成功庙联(佚名)掌握篇目:
1、御花园花朝(爱新觉罗·弘历)
2、颐和园(爱新觉罗·溥杰)
3、登万里长城(康有为)
4、题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联(陈谦)
5、故宫太和门联(佚名)
6、颐和园仁寿殿联(爱新觉罗·弘历)
7、长城居庸关联(萧诗)
8、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毛泽东)
9、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
10、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11、长城山海关联(佚名)
12、避暑山庄后序(第二自然段)(爱新觉罗·弘历)
13、晋祠门联(刘大鹏)
14、应县木塔联(佚名)
15、长白山(吴兆骞)
16、沈阳故宫衍庆宫联(阮元)
17、吉林北山玉皇阁联(成多禄)
18、镜泊湖望湖亭联(佚名)
19、豫园新咏(陈诏)20、豫园卷雨楼联(佚名)
21、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22、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23、枫桥夜泊(张继)
24、中山陵联(汪尔驹)
25、春题湖上(白居易)
26、西湖三潭印月联(程云)
27、杭州灵隐寺联(赵孟兆页)
28、望岳(杜甫)
29、大明湖小沧浪园联(刘凤诰)30、泰山南天门联(佚名)
31、黄鹤楼(崔颢)
3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3、黄鹤楼联(萨迎阿)
34、登岳阳楼(杜甫)
35、望洞庭(刘禹锡)
36、岳阳楼联(何绍基)
37、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李白)
38、黄山九龙瀑联(佚名)
39、登庐山(毛泽东)40、广州镇海楼联(彭玉麟)
41、送桂州严大夫(韩愈)
42、独秀峰(张固)
43、龙隐洞联(刘德宜)
44、游武夷(郁达夫)
45、五指参天(丘浚)
46、雷琼道大堂联(佚名)
47、滇海曲(其二)(杨慎)
48、石林(赵朴初)
49、洱海联(赵藩)50、蝴蝶泉联(彭祜)
51、丽江玉泉公园得月楼联(郭沫若)
52、黄果树庙壁题诗(佚名)
53、黄果树瀑布联(佚名)
54、蜀相(杜甫)
55、乐山大佛(时乐鸣)
56、九寨沟风景区(熊克威)
57、成都武侯祠联(赵藩)
58、过始皇陵(王维)
59、过华清宫绝句(杜牧)60、华清池联(杨颐)61、题黄帝陵联(姜园宪)62、敦煌二十咏(选一)(佚名)63、访莫高窟(吴丈蜀)64、瑶池(李商隐)
中级导游员《导游知识专题》考试大纲(试行)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中国戏剧的特点、主要剧种、流行地区和代表剧目,中国书法的特色、汉字书体类别、代表人物和著名书法作品,中国绘画的特点、分类、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中国戏剧、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识别、欣赏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考试内容:
一、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社会意识)四种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六大特色。
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
了解夏代之前“公天下”的“禅让”思想,“三易”之名及“儒易”、“道易”和“学理易”、“术数易”的区别,“五行”、“阴阳”学说产生形成的过程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名家、农家,“为我”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等流派,孔子学说和儒家流派的发展演变,老庄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无为无不为”的思想方法和魏晋玄学“贵无”、“贵有”理论的实质以及佛教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
掌握八卦所代表的八种自然事物和现象,“五行”所代表的物质元素及其相生、相克关系,孔子修身观的要义、孟子在修身时所提倡的“三不能”、“苦劳饿空乱”名言、儒家学派四个发展演变阶段的代表人物及理论的核心要点,道家学派在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及有关著作,佛教思想流派中净土宗、禅宗的要义以及魏晋时儒、道、佛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格局。
三、中国戏剧
了解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京剧产生、发展情况和现存的地方主要剧种以及中国话剧的基本情况;
熟悉不同阶段出现的戏剧的不同形式、京剧“四大徽班进京”、“徽汉合流”、“老三鼎甲”(“老生三杰”)、“后三鼎甲”(“老生新三杰”)、“四大须生”及“海派”著名演员、京剧虚拟性的程式化特点以及昆剧、黄梅戏、豫剧、越剧、粤剧、秦腔、川剧、汉剧、晋剧、湖南花鼓戏、江西采茶戏、藏戏、评剧等地方剧种的腔调特点与田汉、曹禺及其话剧代表作;
掌握京剧传统剧目数量与“四大名旦”的有关知识、京剧角色种类、脸谱的象征意义、“四功五法”概念、我国主要地方剧种产生的时代、流行地区、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四、中国书法
了解汉字的起源、古文字和今文字的涵盖范围,构成书法视觉形象美的基础和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成就以及欣赏书法的三个“性”及五个“美”;
熟悉广义和狭义大篆的概念,笔墨、笔韵对书法视觉形象美和书法艺术的意义和书法作品神韵美的内容;
掌握大、小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的产生时代和其不同风格流派、代表人物、著名书法作品。
五、中国绘画
了解历史上对中国画的不同分类、中国绘画流派和中国绘画的评价以及西方油画的简单历史;
熟悉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技法的特点,院体画、水墨画、壁画、年画、风俗画、画像石与画像砖的概况,西方油画与中国画在写意与写实、点线与块面、层墨与色彩、构图虚与实、画面组合(诗、书、画、印、签名)复杂与简单、技法的笔墨有无等方面的区别以及如何欣赏中国画的笔墨、画法,如何欣赏画面上诗、书、画、印的组合和“留虚”,以及如何评价中国画的气韵和意境;
掌握院体画、水墨画、壁画、年画、风俗画、画像石与画像砖等基本画科的分类(人物、山水、花鸟、界画)与基本技法的分类(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以及文人画的主要特征,“元四家”、“吴门画派”(“明四家”)、清“四憎”、“四王”、“扬州八怪”、“海上画派”、“岭南画派”、20世纪“传统派”、20世纪“中西融合派”、“江苏画派”、“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名作与作者以及对中国绘画“诗情画意”的欣赏。专题二:宗教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产生、传播、消亡的条件及其性质、功用及其基本教义、经典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基本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在正确认识宗教的基础上,在工作中尊重国内外游客的宗教信仰和习俗,正确宣讲我国宗教政策和宗教文化的能力。考试内容:
一、中国宗教文化概况简述
了解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熟悉其存在、消亡的基础、条件及宗教的实质、功用,掌握学习宗教文化知识的目的。
二、中国的佛教
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基本情况、“四圣谛”中各谛的内容、“八戒”、“十戒”、“具足戒”、度牒、僧服与饮食、寺院制度的内容和云南上座部佛教的出家制度以及佛教对汉语、文学和古代其他艺术的影响;
熟悉佛教传入中国的三条路线和所形成的三大系,佛教“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要义,藏传佛教的**转世制度,“五戒”的含意,“纳衣”、喇嘛装所属僧别,“十方丛林”和“子孙院”的区别以及佛教对格律诗(包括词)形式、对山水诗、禅意诗、志怪小说、神魔小说和说唱文学,对佛塔建筑、雕塑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音乐艺术的影响;
掌握佛教完成中国化过程的标志,中原佛教八大宗派的创派人、祖庭,藏传佛教四大宗派名称、格鲁派创立人,云南上座部佛教中西双版纳地区的两派名称及其主张,藏传佛教各派别名及取名的因由,佛教“三法印”的内容、大藏经的组成以及对汉语词汇、句序、声韵、四声影响的典型例证。
三、道教
了解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情况,道教神学的创世思想、重己贵生、长生不老的人生观,有无双遣、心道相通的认知观(悟道观),《中华道藏》的价值,内丹道派的性命双修论、全真道的识心见性说与道教的服食以及道教对政权更迭、政治制度、社会伦理、节日、禁忌、风俗、音乐等的影响;
熟悉道家与道教的联系与区别、道教的根本信仰与最高目标、道教产生发展经历的五个阶段,唐代至北宋、金、元、明历代所编道藏的名称与价值以及道教哲学对宋代理学的影响,对祖国医学的贡献,对二十八宿、北斗星的测定绘图,珠算之法,平面成像,凸透镜原理的发现,对水法炼铜技术,计时秤漏,飞行机械发明等做出的贡献;
四、中国的伊斯兰教
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入、传播和在中国的教派,伊斯兰教教义一般内容,伊斯兰教经典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古兰经》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圣训》的基础知识;
五、中国的基督教
一、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
了解中国建筑历史演进的四个阶段,中国南北地区建筑风格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美学特征和不同单体建筑的名称;
熟悉中国建筑演进不同阶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局手法和形成背景,风水论对中国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中国建筑的基本构件,五大建筑装饰类型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的十大功能性类型;
掌握中国建筑在各阶段的风格特征、类型和主要营造技术,中国建筑的主要文化特征,在结构和空间上的处理方式与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广泛应用的原因及其优点,中国建筑基本构件的含义与功能,不同建筑装饰类型的艺术处理以及各种单体建筑的类型和功能。
二、宫殿(坛庙、祠堂、书院、会馆)建筑
了解中国宫殿的形制演变趋势;熟悉宫殿的内外陈设;掌握宫殿的各种布局特征及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和秩序观念,宫殿、坛庙、祠堂、书院和会馆的定义、功能、特征及其代表性建筑实例。
三、园林建筑
了解中国园林的发展过程;熟悉中国园林各发展阶段的造园特点,中国园林的五大组成要素和各类造园手法;掌握中国园林的不同分类和相应类型,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征和内涵,园林五大组成要素在造园中的作用,各种造园手法的含义和在意境营造上所起的作用以及中国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典型实例。
了解中国三大佛教建筑、道教建筑的类型和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两个体系以及中国佛塔的起源与发展;
熟悉各种宗教信仰对中国建筑类型的影响,石窟的功能、分布范围和著名实例,中国寺庙的形制演变,佛寺的三种类型与其代表名寺,幢的起源和演变,道观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佛寺的差异,伊斯兰教建筑的特征,天主教在中国的早期营造活动与其教堂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掌握佛教建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唐代佛寺的特点和明代以后“伽蓝七堂”式布局特点,三类佛寺的建筑特征,佛塔的不同类型、特点和代表作,道教建筑、现存较大规模伊斯兰教建筑的著名实例以及基督教建筑的基本特征和其典型实例。
五、陵墓建筑
了解中国陵墓的分布情况和各朝代规模宏大的陵墓实例;熟悉其功能和在建筑上的相应处理方式以及中国陵墓的主要类型;掌握不同朝代陵墓建筑的艺术特征、墓室内部的结构特点和具有代表性的陵墓实例。
六、工程构筑
了解军事构筑的起源;熟悉中国桥梁建筑的不同类型、功能,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类型,军事构筑的发展演变和功能作用;掌握中国桥梁的造型与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代表性实例、不同水利工程的功能作用和著名实例以及长城的建造历程、军事意义及其著名关口。
七、居住建筑
了解中国古代居住形式的演变历程;熟悉早期人类居住的主要形式、构成要素与特点,中国传统住宅布局类型,近代乡土民居的各类代表性流派,官僚府第和庄园的演变发展过程;掌握木构架建筑技术的提高对中国古代居住形式的影响,中国住宅结构的主要类型,中国特殊建筑形式的分布范围和结构特征,中国传统住宅布局特征,近代乡土民居的形成背景、结构布局和整体特征以及近代官僚府第、地主庄园的典型实例。
八、城市
了解早期城市的起源,中国近代城市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国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规划特点,香港标志性建筑的建设背景和台湾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建筑风格的产生背景;
熟悉邺城和汴梁的规划格局和对后世的影响,元大都的规划特点,中国近代传统城市的格局变化,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和现代城市建筑各阶段建筑风格的文化背景,中国当代旅游城市的四种类型以及香港标志性建筑实例;
掌握中国古代城市格局的特征,中国近代城市建筑三种类型的演变过程和著名实例,中国现代城市建筑三个阶段建筑风格的含义、特征和代表实例,中国四种类型旅游城市的定义和代表实例以及代表台湾各时期建筑风格的实例。
专题四:饮食文化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传统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知识及其内涵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宣讲中国饮食文化的水平和鉴赏与品评能力。考试内容:
一、饮食文化概论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模式的形成、饮食文化的概念、饮食文化的两大体系;熟悉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掌握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区别。
二、食文化
了解中国烹饪起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面点的发展演变、小吃的概念与地方代表品种;熟悉我国四大菜系、菜肴的构成与命名,筵席的组合原则和组成格局,七种面团的特性与代表品种;掌握菜肴的鉴赏方法。
三、酒文化
了解酒的起源和发展,酒的酿造工艺和保健功用,主要世界名酒以及感官品评的原理和方法;熟悉酒的六种分类方法,中国著名啤酒、葡萄酒、果酒的品牌和感官品评的程序;掌握酒的文化魅力(酒人、酒事、酒礼、酒俗)和中国著名白酒的品牌。
四、茶文化
了解茶叶的分类和茶具的种类以及中国茶道的精神;熟悉茶叶的不同命名方法和代表性茶种以及我国七大茶类的特色、基本工艺和代表性茶种;掌握各类茶的冲泡技法以及茶的营养成分与疗效。
专题五:武术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武术和武术文化的基本概念、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中国武术主要流派的认识水平,以促进考生对武术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考生的武术鉴赏能力。考试内容:
一、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
了解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认识中国武术的历史演进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熟悉各历史阶段武术文化的发展原因及其特征;掌握武术与武术文化的基本概念。
二、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
了解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熟悉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掌握中国武术文化的伦理思想。
三、中国武术主要流派的特点及鉴赏
了解中国武术主要流派的特点;熟悉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流派的技击特征;掌握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武术流派的比较差异。专题六:中医学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医学的概念、起源、形成,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以及中药的性能特点、功效分类、部分常用中成药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中医、中药治疗原理的认知和工作中的宣讲水平。考试内容:
一、中医学的起源与形成
了解中医学的起源、形成;熟悉不同历史时期代表性中医学著作的历史年代、医家或作者以及金元时期quot;四大家“医学流派;掌握中医学的概念。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了解中医学对人体疾病认识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熟悉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掌握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基本含义。
三、中药基本知识介绍
了解中药的概念、中药的四气、成品药的剂型和部分常用中成药;熟悉中药的功效分类和代表性药物。专题七:陶瓷鉴赏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文化特质、艺术成就、产品和技术输出,景德镇传统名瓷与艺术特点,紫砂陶器的起源、特色、功能、艺术成就及其与茶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各著名窑场的基本情况以及对瓷器的仿制、鉴别与选购的一般方法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陶瓷器基本知识的认知、宣讲、鉴别和促销能力。
考试内容:
一、中国陶瓷概述
了解中国陶瓷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中国陶瓷的文化特质及其与其它艺术门类的关系,熟悉中国陶瓷及制瓷技术对外输出的基本情况,掌握唐代以后中国瓷业格局的演变情况。
二、景德镇瓷器鉴赏
了解青花瓷器的产生时代,釉上彩瓷器发展的大致过程,玲珑瓷器的产生原因和艺术特点,颜色釉瓷器的发色原理、基本分类以及薄胎瓷器、综合装饰瓷器的基本概念;
熟悉不同时期青花瓷器装饰风格的演变,粉彩瓷器的产生背景与装饰特点,薄胎瓷器的一般工艺过程、技术要求及其所体现的古代制瓷技术的高度成就;
掌握青花瓷器的定义、基本特点、青花瓷器产生的意义及其艺术成就以及景德镇高温颜色釉瓷器发展的基本历程。
三、宜兴紫砂陶器鉴赏
了解宜兴紫砂陶器发展的本源及其与原料、饮茶风俗的关系;熟悉紫砂具备的工艺性能及紫砂壶的制作原理与精加工工序;掌握紫砂壶的良好功能、紫砂材质美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成就。
四、其他名窑瓷器鉴赏
了解各重点窑口的分布区域及烧造的起迄年代,唐三彩陶的产生背景及其工艺、艺术特点;熟悉并掌握唐quot;南青北白”瓷业格局和宋代五大名窑、六大瓷系代表性窑场,以及建窑、德化窑、石湾窑等产品的基本特点、技术和艺术成就及其在建国后的恢复与发展情况。
五、瓷器鉴别与选购的一般方法
了解仿制瓷器的历史,熟悉瓷器鉴别的主要内容和古瓷鉴定的主要依据,掌握选购瓷器的一般方法。
专题八:珠宝玉石鉴赏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珠宝玉石的概念、分类、鉴定方法、艺术与特色欣赏、加工与销售市场以及主要珠宝玉石的基本特征、品种评价与质量鉴别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在向游客提供导购服务中对珠宝玉石的促销和鉴赏能力。
考试内容:
一、珠宝玉石的概念及分类
了解珠宝玉石的含义和特性;熟悉和掌握其分类及最珍贵的天然宝石和天然玉石的名称。
二、珠宝玉石鉴赏的基本方法
了解常用的珠宝玉石鉴定仪器;熟悉珠宝玉石鉴定的要素、基本方法以及假宝石、炝色品与拼合宝石鉴别技法;掌握珠宝玉石欣赏的依据、目的和应把握的方面。
三、珠宝玉石市场
了解世界主要珠宝玉石市场及其消费特点;熟悉我国珠宝玉石的主要产地与珠宝玉石市场的发展情况;掌握珠宝玉石选购和保管应注意的方面。
四、主要珠宝玉石鉴赏
了解钻石经济价值的评价标准,世界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海蓝宝石的主要产地,能产生猫眼效应的宝石的品种,有机宝石的品种,世界翡翠和欧泊的主要产地和品种类型;
熟悉钻石的基本特征,红蓝宝石的基本特征与其优质品种,祖母绿和海蓝宝石的基本特征,金绿宝石包括的宝石的名称、基本特征,珍珠与琥珀的类型以及欧泊的价值评价依据;
掌握区别真假钻石、天然蓝宝石与合成蓝宝石的要领,评价祖母绿与海蓝宝石质量的依据和最佳品种,金绿猫眼宝石的价值评价以及与其他能产生猫眼效应的宝石的区别,珍珠和琥珀质量的评价依据,翡翠的识别、质地的优劣和颜色上的等级以及天然欧泊与各种仿冒品的根本区别。专题九:游客心理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影响游客行为的心理因素、旅游过程中与游客沟通的基本原则、分析游客心理和行为的方法、旅游活动不同阶段游客心理和行为的主要特征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接待技巧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在导游服务过程中较好地洞察和判断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有针对性地做好导游服务工作。考试内容:
一、游客心理概述
了解影响游客行为的心理因素的四个方面,旅游活动中人际交往的特点;熟悉认知主体的社会知觉误区、分析游客心理和行为的方法;掌握转变旅游者态度的主要办法、与游客语言沟通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洞察和判断游客心理和行为的途径。
二、游客心理和行为的一般特征及接待技巧
熟悉游客在旅游活动各阶段的心理特征、行为表现和接待技巧以及游客的购物动机;掌握引导游客购物的服务技巧。
三、不同地区的游客心理及接待技巧
熟悉我国内地各不同地区游客的个性特征;掌握分别向其提供导游服务时应注意的问题与我国港、澳、台地区游客的心理个性特点和我国主要客源国家游客的个性特点以及旅游接待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分别接待他们时应注意的方面。专题十:自然旅游资源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验考生对地质地貌景观资源、风景水景景观资源和奇特的大气物理现象的景观特征与其成因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及生态旅游、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同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理解与应用程度,以提高考生在导游讲解中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按照生态旅游与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要求开展旅游活动的自觉性。考试内容:
一、地质地貌景观资源
了解熔岩地貌的类型和火山的种类,岩溶地貌的主要类型,“鬼城”的主要分布地区和鸣沙现象发生的地区;
熟悉花岗岩景观的主要特征与我国主要花岗岩山地的名称,流纹岩山地的景观特征与我国流纹岩典型山地的名称,锥状火山群与熔岩台地的主要特征和我国火山的两个活动带,我国岩溶地貌的分布地区和著名的岩溶地貌名称,丹霞地貌的形态特征和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名称,“鬼城”景观的形态特征以及我国主要鸣沙地名称;
掌握花岗岩山地和石块景观、流纹岩山地景观形成的原因以及熔岩洞与岩溶洞形成机理的差别,五大连池火山群、长白山火山群和腾冲火山群的形成过程及独特的景观特征,石芽、峰丛、峰林、孤峰、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洞、天坑、地缝的差别与成因,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黄龙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特征与成因,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与外在条件,形成“鬼城”的必备条件以及构成此种地貌的类型以及产生沙鸣现象的几种学说。
二、风景、水景景观资源
了解地热水与温泉的区别和世界涌潮的主要发生地;
熟悉泉的类型、门类及我国涌泉与喷泉分布地区,温泉的类型和对人体的主要功能以及湖汐景观的形态特征;
掌握喷泉与涌泉的异同及其不同的成因,温泉形成的两种原因及我国受地热作用的主要温泉和受岩浆作用的主要温泉的名称,瀑布形成的几种原因以及我国和世界不同成因的代表性瀑布,潮汐景观形成的原因和我国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形成的原因,地表水体呈现不同色彩的成因以及九寨沟和黄龙景区的水景形态特征与形成的原因。
三、奇特的大气物理现象
了解蜃景、霞与虹的概念;
熟悉我国云海、云瀑的主要发生地,霞与虹景观的主要特征,佛光发生的环境及我国主要发生地,蜃景的类型和蜃景在我国多次出现的地区以及极光的类型、景观特征和最经常出现的地方;
四、生态旅游
了解生态旅游各方参与者的职责;熟悉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的区别。
五、中国的世界遗产目录
了解世界遗产的由来和国际管理机构;熟悉世界遗产的类型;掌握我国迄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和其类别。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
(全国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委员会)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中国戏剧的特点、主要剧种、流行地区和代表剧目,中国书法的特色、汉字书体类别、代表人物和著名书法作品,中国绘画的特点、分类、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中国戏剧、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识别、欣赏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
了解夏代之前“公天下”的“禅让”思想,“三易”之名及“儒易”、“道易”和“学理易”、“术数易”的区别,“五行”、“阴阳”学说产生形成的过程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名家、农家,“为我”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等流派,孔子学说和儒家流派的发展演变,老庄思想的主要内容quot;无为无不为“的思想方法和魏晋玄学”贵无“、”贵有“理论的实质以及佛教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
掌握八卦所代表的八种自然事物和现象,”五行“所代表的物质元素及其相生、相克关系,孔子修身观的要义、孟子在修身时所提倡quot;三不能”、“苦劳饿空乱”名言、儒家学派四个发展演变阶段的代表人物及理论的核心要点,道家学派在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及有关著作,佛教思想流派中净土宗、禅宗的要义以及魏晋时儒、道、佛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格局。
专题四:饮食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传统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知识及其内涵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宣讲中国饮食文化的水平和鉴赏与品评能力。考试内容:
了解中国武术主要流派的特点;熟悉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流派的技击特征;掌握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武术流派的比较差异。
专题六:中医学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医学的概念、起源、形成,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以及中药的性能特点、功效分类、部分常用中成药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中医、中药治疗原理的认知和工作中的宣讲水平。考试内容:
了解中药的概念、中药的四气、成品药的剂型和部分常用中成药;熟悉中药的功效分类和代表性药物。
专题七:陶瓷鉴赏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文化特质、艺术成就、产品和技术输出,景德镇传统名瓷与艺术特点,紫砂陶器的起源、特色、功能、艺术成就及其与茶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各著名窑场的基本情况以及对瓷器的仿制、鉴别与选购的一般方法的了解、煜ず驼莆粘潭龋蕴岣呖忌蕴沾善骰局兜娜现⑿病⒓鸷痛傧芰α考试内容: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珠宝玉石的概念、分类、鉴定方法、艺术与特色欣赏、加工与销售市场以及主要珠宝玉石的基本特征、品种评价与质量鉴别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在向游客提供导购服务中对珠宝玉石的促销和鉴赏能力。考试内容:
掌握区别真假钻石、天然蓝宝石与合成蓝宝石的要领,评价祖母绿与海蓝宝石质量的依据和最佳品种,金绿猫眼宝石的价值评价以及与其他能产生猫眼效应的宝石的区别,珍珠和琥珀质量的评价依据,翡翠的识别、质地的优劣和颜色上的等级以及天然欧泊与各种仿冒品的根本区别。
专题九:游客心理
熟悉我国内地各不同地区游客的个性特征;掌握分别向其提供导游服务时应注意的问题与我国港、澳、台地区游客的心理个性特点和我国主要客源国家游客的个性特点以及旅游接待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分别接待他们时应注意的方面。
专题十:自然旅游资源
掌握花岗岩山地和石块景观、流纹岩山地景观形成的原因以及熔岩洞与岩溶洞形成机理的差别,五大连池火山群、长白山火山群和腾冲火山群的形成过程及独特的景观特征,石芽、峰丛、峰林、孤峰、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洞、天坑、地缝的差别与成因,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黄龙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特征与成因,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与外在条件,形quot;鬼城“的必备条件以及构成此种地貌的类型以及产生沙鸣现象的几种学说。
了解世界遗产的由来和国际管理机构;熟悉世界遗产的类型;掌握我国迄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和其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