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教案15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

(二)、出示计数器

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

1、2、3、4、5数的顺序

全班齐读:正、反读

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同学们认识一到五,会读、认、写。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有所接触。而且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数字,所以学生们并不陌生。认和读都不成问题,关于写,大多数同学都会写,主要是要让他们写的规范。关于写的规范这个问题,我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们多加练习,先让他们自己来说说这些数字长的像什么,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在写这些数字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在集体练习的时候,让各小组成员互相找找毛病,这样他们才会记得牢。

教学目的:

了解新数学认识观,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熟练复合函数的分解。

重难点:

数学新认识,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教学程序:数学的新认识—>函数概念、性质(分段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例子(定义域、函数的分解与复合、分段函数的图像)

授课提要:

前言:本讲首先是《高等数学》的学习介绍,其次是对中学学过的函数进行复习总结(函数本质上是指变量间相依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事物普遍联系的定量反映。高等数学主要以函数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必须对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有深刻的理解)。一、新教程序言

1、为什么要重视数学学习

(1)文化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准确性、严格性、应用广泛性,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思维特征,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2)开发大脑——数学是思维训练的体操,对于训练和开发我们的大脑(左脑)有全面的作用;

(3)知识技术——数学知识是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种能力和技术;

(4)智慧开发——数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为人的一生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2、对数学的新认识

(1)新数学观——数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它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思想和方法,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

(2)新数学教育观——数学教育(学习)的'目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新数学素质教育观——数学教育(学习)的意义:通过“数学素质”而培养人的“一般素质”。[见教材“序言”]

二、函数概念

页脚

1、函数定义:变量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单值对应)。

(用变化的观点定义函数),记:yf(x)(说明表达式的含义)(1)定义域:自变量的取值集合(D)。

(2)值域:函数值的集合,即{yyf(x),xD}。

例1、求函数yln(1x2)的定义域?

2、函数的图像: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则点集{(x,y)yf(x),xD}就构成函数的图像。

例如: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

3、分段函数:对自变量的不同取值围,函数用不同的表达式。例如:符号函数、狄立克莱函数、取整函数等。分段函数的定义域:不同自变量取值围的并集。

x2,x0例2、作函数f(x)的图像?

2x,x0x2,x0例3、求函数f(x)的定义域及函数值f(1),f(0),f(1)

1,x0三、基本初等函数

熟记:五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像、性质。

四、复合函数:设y=f(u),u=g(x),且与x对应的u使y=f(u)有意义,则y=f[g(x)]是x的复合函数,u称为中间变量。说明:(1)并非任意几个函数都能构成复合函数。如:ylnu,ux2就不能构成复合函数。(2)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各个复合体定义域的交集。

(3)复合函数的分解从外到进行;复合时,则直接代入消去中间变量即可。例5、设f(x)x2,g(x)2x,求f(g(x)),g(f(x))

例6、指出下列函数由哪些基本初等函数(或简单函数)构成?(1)yln(sinx2)(2)ye2x(3)y1arctan2x

五、初等函数:由基本初等函数经有限次复合、四则运算而成的函数,且用一个表达式所表示。

说明:(1)一般分段函数都不是初等函数,但yx是初等函数;(2)初等函数的一般形成方式:复合运算、四则运算。思考题:

1、确定一个函数需要有哪几个基本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

2、思考函数的几种特性的几何意义?[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3、任意两个函数是否都可以复合成一个复合函数?你是否可以用例子说明?[不能]

探究题:

一位旅客住在旅馆里,图1—5描述了他的一次行动,请你根据图形给纵坐标赋予某一

个物理量后,再叙述他的这次行动.你能给图1—5标上具体的数值,精确描述这位旅客的这次行动并用一个函数解析式表达出来吗?

小结:函数本质上是指变量间相依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事物普遍联系的定量反映;复合函数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复杂性;分段函数反映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作业:P4(A:2-3);P7(A:2-3)

【A组】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x21(2)yex(3)ylog2(x-1)(4)yxln(4x2)x12、判定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yf(x)f(x)(2)yexex(3)yx2n1(n为自然数)3、作下列函数的图像?

x21(1)y(2)yex(3)ysinx

x14、分解下列复合函数?

1(1)yx21(2)yesinx(3)y(4)yln2(cosx)1sin3x

【B组】

1、证明函数yln(xx21)为奇函数。

2、将函数yx12x1改写为分段函数,并作出函数的图像?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40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学具准备:

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教师出示书柜,把手中的书本非常整齐的摆放在书柜中。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老师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从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相互叙述,使叙述在观察、思维、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

2。明确分类。

揭示概念:像老师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教师再出示一个书柜,比较乱,书和练习本放在一起了,让学生谈一谈观看这样的书柜的`感受。进一步明确分类的意义。

[通过学生观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分类使生活更方便了,同时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就有数学。]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书柜,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分类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出示很多水果和蔬菜,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西红柿的分法,及时纠正错误。

3。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2)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渗透集合思想。]

4、补充练习

(1)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2)出示很多蔬菜和水果,请小组同学分类。然后派代表汇报。最后对容易出现错误的西红柿要进行指导。

[补充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使学生体验分类的技巧。]

5、拓展练习

出示9张卡片,要求学生分类。学生进行汇报。(可出现两种分类的标准)。教师小结:分析事物要从多角度去看。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回家之后自己整理书包和书柜,看谁整理的最干净、整齐。

1、让学生经历操作,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乘除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探索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1、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培养估算意识,学会估算策略,体会估算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课时

本单元共4课时

第一课时长颈鹿和小鸟1课时

第二课时小兔安家1课时

第三课时游乐场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

1、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用

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在动手活动、探究学习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生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列出除法的书写格式。

说出用哪句口诀求商,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手段

用吹塑纸做42只小鸟和6个小房子。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讲故事引入新课:森林中的长颈鹿和小鸟是好朋友,小鸟来长颈鹿家做客,每群4只,先后来了5群,问:一共来了多少只小鸟?

2、继续引导:这20只小鸟要长颈鹿帮助它们做房子,每所房子住4只小鸟,你们知道长颈鹿要做多少栋房子吗?

3、继续引导提问:长颈鹿家又来了22只小鸟,现在,长颈鹿家一共有42只小鸟,它们都要长颈鹿帮助建房子,每栋房子住6只小鸟,同学们知道长颈鹿要建多少栋房子吗?

二、长颈鹿和小鸟。

1、提问:引导学生思考:42只小鸟,每栋住6只,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栋房子?(板书课题:长颈鹿和小鸟)

2、在讲台上演示42只小鸟分在6个小房子里。并请学生思考:每个房子里有几只小鸟?

3、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42个小圆片分别放在6个小纸盒里。

4、请学生回顾:积是42的乘法口诀。

5、在黑板上列出除法算式:42÷6=7,同时介绍除法书写,引导学生认识各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6、出示“想一想”,请学生作练习。

三、练一练。

1、把第一题抄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上来做。

2、纠正学生有错误的答案并讲解答案。

3、请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哪句口诀。

4、出示“小动物回家”的第3题。请学生说题意,并连线。

5、引导学生计算64÷8时,启发学生:我们为小动物再建造一个家吧。

6、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猫捉老鼠”,并连线。

7、引导学生讲这个数学故事。

8、演示图画“平均每人吃几个”并列出算式。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体会到,虽然数字大了,但除法与乘法是联系在一起的。

《认识=、>、<》

仪征市新集中心学校凌广红

教学内容: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第四小节

1、在运动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以内数的大小。

2、在比较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中,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运动会的挂图、各种小动物的头像

一、情境导入

谈话:森林运动会开始啦,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1、出示情景图

提问:瞧,运动员登场了,同学们看一看有几支代表队?

2、学生汇报

3、在仔细看一看,每个队有几名队员?

生答

二、设计比赛方案

谈话:现在四队队员要进行拔河比赛,可是比赛方案还没有呢,请你来当小裁判,你想让哪两队在一起比赛?

1、分组讨论比赛方案

2、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三、认识=

提问:刚小朋友想出了好多种比赛方案,你们觉得哪个队比赛最能体现拔河比赛的公平?

学生回答。

1、问为什么,师贴图板书。

2、我们来把小兔和小猴手拉手,看看它们是不是都有好朋友?

一边说一边连线。

3、你发现了什么?生答,所以它们一样多。

4、在4与4之间写=,它的名字叫“等号”,跟老师来读。

5、仔细看一看等号应该怎样写?

6、你认为写等号有什么要注意呢?

7、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教师范写,你们也能象老师一样吗,打开书试一试。

四、认识>、<

1、师:为什么你们觉得小松鼠队和小熊队不公平呢?

2、松鼠有几只?师贴图并板书5

小熊有几只?师贴图并板书3

3、我们来看一看,教师连线

哦,通过图,小松鼠确实比小熊怎样?也就是5比3怎样?

4、我们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板书:大于号)它的名字叫“大于号”跟老师读,5>3

5、大于号怎样写呢?

直接范写,学生练写

6、小松鼠比小熊多,那么小熊比小松鼠呢?也就是3比5怎么样?我们可以用小于号来表示(板书:小于号)它的名字叫小于号,跟老师读小于号,3<5

7、小于号怎样写呢?

五、>、<比较

1、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和<长的非常像,你能看出他们不同的地方吗?

对,他们开口不同,开口朝左,尖尖朝右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尖尖朝左的是小于号

2、这是>,这是<

下面老师说,你们也用手势来摆一摆。

师说大于号生摆,师说小于号升摆。

3、>和<长得很像,我们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于是他们编了一首歌让我们记住它们,听

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牢牢记住莫忘掉。

六、巩固练习

通过刚才的拔河比赛,我们认识了三位新朋友,下面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也来赛一赛好吗?

1、圆片弟弟给你们出题目了,有几个圆片?

谁愿意上来帖,要和它同样多,比它帖的多,比它贴的少。

2、圆片弟弟看到你们把题目做出来了,有点不服气,把三角和方形也找来考你们。

出示题目

第一题

3、你听,他们只夸你们聪明呢!你们能把下面题目做出来吗?

打开书做题目

4、我们来看最后一题,出示4>,是什么意思?

集体订正

七、总结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水果的名称进行分类。

2.学习用“把××和××放在一起”大胆表述分类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各种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橘子、梨等水果,并正确说出名称。

2.苹果、香蕉、梨、火龙果、葡萄水果卡片,分类篮若干3.环境创设:创设水果店情景。

活动过程

师:今天呀,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吗,你们认识她吗(兔小姐),对了,就是兔小姐,她新开了一家水果店,我们一起去她的水果店看看吧!

二、幼儿观察水果的摆放规律

师:你们仔细看看,兔小姐店里的水果是怎么摆放的(按照水果的种类,把一样的水果摆在一起),你们听:谁来了猪爸爸来买水果了,哎呦,猪爸爸肚子太大了,不小心把水果架碰倒了,兔小姐的水果倒了一地,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把水果放好吗但是去之前我们要先学会一种本领,把一样的水果放在一起,你们能行吗我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用水果卡片试试看。

三、个别幼儿尝试按水果进行分类

师:这两个小朋友先用我们的水果卡片试一试,看看他们能不能把水果分好,注意要把相同的水果放在同一层水果架上。

小结:你们看,他们分的对吗请某某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引导他们用“把××和××放在一起”),对了,只有学会把相同的.水果卡片放在一起,兔小姐才会请我们去帮忙,现在其他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先来看看我们的材料。(介绍操作材料)

四、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在试之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1.等会你们自己选择一张桌子操作,如果发现篮子不够了,你就选择其他的桌子操作。

2.每个小朋友一篮水果卡片,你们要把水果分到桌子上的水果篮里面。

3.听到老师拍手的声音后马上回到位置上。

教师讲解:我们来看看这组小朋友分好的水果卡片,分对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五、游戏结束—水果宝宝分类排队

师:小朋友都已经学会分水果的本领了,那现在我们准备出发去兔小姐的水果店帮忙啦!请身上贴着苹果图案的小朋友站在这里,贴着香蕉图案的小朋友站在这里,我们出发吧!

活动反思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常见的有)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棱:相邻两个面的交线。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底面:棱柱有上、下两个底面,形状相同。

侧面: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立体图形的分类:锥体、柱体、球体。也可分为有曲面、无曲面。还可以分为有顶点、无顶点。

棱柱:分为直棱柱、斜棱柱。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特殊的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圆锥:底面是圆形,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截面: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

球:用一个平面去截,截面图形是圆形。

正方体的`截面: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

圆柱体的截面:可以是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

展开与折叠:两个面出现在同一位置的展开图形,是不可折叠的。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正面看(主视图)、左面看(侧视图)、上面看(俯视图)

第七单元统计

教学内容:

教材108页---111页,例1及做一做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情景导入:

观察主题图: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带你们去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去的同学很多,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参观人数情况,我们根据收信到的人数制作一个统计图。

二、合作学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

2、根据这个(教材108页图)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提出

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xx年相同)

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xx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3、引导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注意事项,老师再补充:

②横轴、纵轴表示什么要标清楚。

4、除了会完成条形统计图,还有其它画统计图的方法。

三、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1、观察109页折线统计图

2、启以引导:看看这幅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

3、边讲解折线统计图画法。

①让学生明白折线统计图是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画

②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可以看到每一部分变

化趋势,能看到整体变化趋势。

③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特点;哪种统计图更好。

强调告诉学生:1、象今天这样用曲折的线段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还能通过数量反映某一种事物变化的趋势。

3、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生活中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巩固练习:

1、完成110页例2及做一做。

2、让学生去调查家庭上半年用水情况并制作出统计图。

小结:

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学会折线统计图画法和特点,懂得它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教学内客:

九年义务课程规范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1-2页。

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培养同学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经历区分方向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准备:

1.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2.CAI:学校的平面图:大操场、教学楼、蘑菇亭、篮球场。

生活中怎样识别方向。(几幅图)

芜湖步行街局部景图。(麦当劳、肯德基、鸠鹚广场)

一、导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手拉手学校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将到我们学校观赏,还要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

1.师:大队部将招聘局部同学作为小导游带领他们观赏,你们想报名参与吗?

2.问:怎样才干准确找到想游览的景点的位置呢?

师:看来认清方向。会看地图是本次竞选小导游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同学在生活中寻找方向的用途

问:你会认方向吗?你们都有哪些辩认方向的好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我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想看看吗?(出示司南、树林、动物图片)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情感目标: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引入

引入: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人们为了某些事情或某个问题常常需要做各种调查,在调查中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与整理数据,因此就常常要用到统计图,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都见到什么样的统计图

你们说得非常对。其实在日常生活应用中的统计图是多种多样的,只不过我们目前所接触最多的就是这三种统计图,但是你们在学习和观察中是否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些信息要用扇形统计图来呈现、有些要用条形统计图来呈现、还有要用折线统计图来呈现的,那么,我们在选择统计图时,以什么为标准,作为依据呢也就是说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用途呢这就是我本节课要跟同学们共同研究的'内容——统计图的选择。

二、探究新知

A、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121页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先引导学生读懂图表,再回答三个问题:

(1)从哪幅图能明显地看出我国在第25—29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2)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3)从哪幅图能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2、师生共同小结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清楚选择的依据。

三、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1、教科书第122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某种统计图的理由,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

第(1)题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第(2)题反映的是喜欢各种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第(3)题反映的是小学生身高的变化情况,所以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2、问答竞赛

学生分小组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提一个统计图的问题,其他学生回答应用何种统计图,再一次让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如何选择统计图。

3、火眼金眼:让学生看统计图读信息

(1)某班学生膳食喜好人数情况统计图(少挑食,要注重膳食营养的均衡)

(3)我校学生05~09年上黑网吧人数变化情况统计图(网吧尤如一把双刃剑,随时伤及自己和他人)

(4)假如你是下一届英国伦敦奥运会的运动员,你猜我国会夺得多少枚金牌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奥运会

——统计图的选择

条形统计图清楚反映各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清楚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清楚反映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选择统计图,来解决“奥运会”的问题。这课的设计突出了“统计图”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用学生身边的事例,促使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经历选统计图的过程。

1、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

2、明确分工的合作学习。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合作交流是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同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之一,人们也在进行着有关方面的深层次研究。“统计”知识的学习,比较适合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我组织了一些“合作学习”。在归纳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后,让学生同桌合作做图,小组讨论选统计图来巩固知识点。在整个过程中,先出现范例,内容贴近生活,又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后又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讨,在小组讨论中发扬合作交流精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设计中安排了不同层次的互动环节,而且采取了灵活多变的呈现方式,从而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紧张活泼的特点。

蒙氏数学教案

按颜色分类

活动目标:

1.能够辨识五种不同颜色、三种不同形状,建立起幼儿对颜色和形状的认知。

2.通过对不同形状卡片的堆叠,能够进行一些手部细微动作,锻炼幼儿的手部小肌肉。

活动准备:

取红黄蓝三色纸板,剪成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纸片,每种图形每种颜色5个。

活动过程:

1.走线,教师弹琴,让幼儿跟着音乐走线。

2.线上游戏:《好朋友抱抱抱》

第一轮教师请出6个小朋友,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二三,两人抱抱。(找到旁边的好朋友抱在一起)重复两次。第二轮教师可请9或12人一起来玩,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二三,三人抱抱。(找到旁边的三个人抱在一起)重复进行两次。

3.回座位。

(1)教师按顺序出示三种颜色让幼儿认识。

(2)游戏:《小花快快开》。

游戏过程:教师先请3个小朋友上来玩一次游戏,给幼儿按顺序

带上圆形三色卡片,站成一排。教师说红色小花快快开,带有红色卡片的那个小朋友双手上举打开,并且向前走出一步。教师再提问幼儿:“你们看看红色小花旁边的小花是什么颜色呀?”幼儿回答:“是黄色,他们两个是离得最近的”。教师请小朋友一起说黄色小花快快开,请出黄色小花。以同样的方式请出蓝色小花。引导幼儿说出三种不同颜色的名称。

(3)教师按顺序出示红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让幼儿认

识。

(4)游戏:《拼小猫》

游戏过程: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大的圆,教师说,小猫的耳朵是红色的三角形,眼睛是黄色的圆形,鼻子是蓝色的三角形,嘴里咬着的面包是黄色的正方形,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把小猫贴好。请出两位小朋友给小猫贴上耳朵,两位小朋友给小猫贴好眼睛,一位小朋友贴鼻子,一位小朋友贴面包。引导幼儿说出红色的三角形、黄色的圆形、蓝色的'圆形、黄色的正方形等名词。

(5)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将相(来自:WWw.HnnscY.com:认识蓝色数学教案)同颜色相同形状的卡片归类到格子

内。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5.游戏《找朋友》。

教师可把全班幼儿分为9个一组上来玩游戏,分别带上三种颜色三种形状的卡片,让幼儿记住自己的颜色和形状。游戏开始,教师可

以任意说出一种颜色或形状,如教师说“红色”,则请带有红色任意形状卡片的三位小朋友拉着手一起站出来,看看谁最快最准,并给予表扬或奖励,并分别报出自己的两个同伴的形状。游戏可多次进行。(应适当调整幼儿的数字,尽量避免重复)。

活动反思:未考虑到幼儿对课程内容的接受能力,课程内容多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辨认家中的家具颜色及形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积极投入,激情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

三、合作探究

1、复习思考(由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指正)

(1)。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又分成哪两种呢

2、探究一: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动手试一试。(学生合作、教师引导)

已知:△ABC

求作:△,使=B,=C,=BC,(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把△剪下来放到△ABC上,观察△与△ABC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三):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可以简写成或)

教学要求:

通过摘果子这一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中的联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含义。

1、分果子情景创设,

(1)先让学生同桌合作分果子,

(2)说一说,分的过程。

(3)得出算式5-2=3

3、自主探究,体验减法

(1)认识减法算式,和”-“号。

(2)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减法。

3、初步尝试

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学生交流。

4、实践巩固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

(2)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可用手帮助。

(3)第3、4、5,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引导发现其中的规律。

5、数学游戏,学生同桌进行。

6、小结:这节课你什么地方学的最有趣啊?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计算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百分数、小数、分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对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不难掌握,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思考怎样互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你能说几个百分数吗?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几个百分数?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百分数。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

0.45=1.2=0.6=

二、导入新课

根据分数与小数化成互化关系,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吗?是的,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在生产生活中,为了简便,经常需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探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探索新知。

1、认真阅读课本80。

例1:小数化百分数认真看书观察每一步转化的过程,重点看1.4和0.123每一步的过程。然后学生交流改写结果。注意让学生说说方法,如:是怎样把一位小数1.4改写成百分数的.?1.4是一位小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小数的位数不够你是怎么处理的?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2、总结方法。

师:除了把小数转化为分数再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外,你还有更快捷的方法吗?学生组内交流,明确结论: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小数点向右移2位,添上%(同时板书:小数百分数)

3、填空:小数化百分数,先把小数转化成()数,再把分数转化成分。

4、把小数化成百分数、0.45=0.60.125=2.5=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小数到百分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第80

5、认真看课本80页自学。

例2:百分数化为小数。

6、如果反过来把百分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又是怎样的呢?你还能说说吗?小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师:请学生从右往左观察例1中三个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板演)让学生用一般的方法转化后汇报。

师:观察百分数数和化成的小数,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并让学生说说怎样移动小数点?教师进行评价,引导验证规律。去掉%,小数点向左移2(同时板书百分数小数)

8、把百分数化成小数12%180%=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百分数到小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80

三、课时小结

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识?学得轻松吗?是用什么方法学的?

四、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旁记补充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6.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

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

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钝角:大于90°,小于180°

三、巩固认识: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THE END
1.初学者必学的五个口诀,你知道几个?特别是最后一个,非常实用!初学者必学的五个口诀,你知道几个?特别是最后一个,非常实用!甜甜聊剧 四川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这球怎么没打进呢,真是见了鬼了 宇宙全能侦探社 2442跟贴 打开APP 火箭拼尽全力的147,凭借强大技术支撑逆天改命,解说都感到震惊 格斗联盟王大锤 391跟贴 打开APP 美女打台球有一招,极限瞄准直接打出https://m.163.com/v/video/VHGGOM09F.html
2.阴宅风水:立向分金法则六、分金线的注意事项: 在测量坐山朝向时,对分金线的分析必须要精确。 例如:二十四山每山15度,那么这条分金线到底落在这15度中的哪一点上,必须仔细地斟酌,分金点落不精确,容易造成下卦与替卦错位。前面已经说过,坐向偏离各山之中央线左右超过4.5度时就要有兼向或替卦,如果偏离得太多,就会使原来计划的布局改变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813/00/34989057_1043578697.shtml
3.8.1注意事项五笔6字根口诀 86版字根 98版字根 新世纪版 7软件介绍 8学习秘诀 注意事项 打字原则 打字条件 五笔概念 练习拆分 9词条图册 1产品介绍编辑 五笔五笔输入法自1983年诞生以来,共有三代定型版本:第一代的86版、第二代的98版和第三代的新世纪版( 新世纪五笔字型输入法),这三种五笔统称为王码五笔。WB18030的核心编码https://baike.sogou.com/v265731.htm
4.67个团建游戏几个人手勾着再从地上站起来A先闭上眼睛,将手交给B,B可以虚构任何地形或路线,口述注意事项指引A行进。如:“向前走,……迈台阶……跨过一道小沟……向左手拐……” 然后交换角色,B闭眼,A指引B走路 分析: 通过亲身体验,让学员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感觉 作为被牵引的一方,应全身心信赖对方,大胆遵照对方的指引行事 https://blog.csdn.net/s13596191285/article/details/125467085
5.电工实用口诀18例(配图),建议人手一份~7、仪用电流互感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仪用电流互感器,实际是台变压器。常用低压变高压,电流刚好成反比。配接仪表测大流,电度计量也必须。仪表显示成变比,得出数值为实际。二次两端接仪表,K1、K2来标记。额定电流五安培,配用仪表要注意。两端不可呈开路,不要串联熔断器。防止触电保安全,铁心、K2要接地。一次串https://www.meipian.cn/2dqu9tof
6.关于汉语拼音方案范文(精选15篇)关于汉语拼音方案范文(精选1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汉语拼音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汉语拼音方案 篇1 https://www.wenshubang.com/fangan/1926372.html
7.数学趣味知识竞赛策划案14篇(全文)3.注意事项 (1)赛前10分钟点名检录,以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在确定参赛团队时更 为方便,尽量确保每一个已报名的参赛团队正式参加比赛。 (2)为了确保整个比赛正常进行,在比赛期间,组织好人员管理现场,严禁参赛团队在比赛期间查找其他相关资料和与亲友团交头接耳;为了维持现场氛围,组织人员守住比赛场地门口,尽量不要让相关https://www.99xueshu.com/w/fileorgi73mj.html
8.2023年驾考科目一满分答题技巧口诀(手工整理完整版可下载)1.二条车道左:100 右:60 2.三条车道左:110 中:90 右:60 3.三条以上/四车道 最左:110 中间二条:90 最右:60 4.进入高速加速车道,尽快提到(60公里)以上 特殊天速限速(口诀:261,145,520) 高速公路遇到雨、雾、沙尘、冰雹等能见度低的特殊天气时,高速公路行车限速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959889332457756278.html
9.史上最全电工口诀205条电工必备口诀!难得收齐!(下)2、使用低压测电笔时的应知应会事项 使用低压测电笔,应知应会有八项。带圆珠笔测电笔,捏握杆着金属箍。细检电笔内组装,电阻须在氖管后。定期测检电阻值,必须大于一兆欧。旋凿式的测电笔,凿杆套上绝缘管。用前有电处预测,检验性能是否好。测试操作要准确,谨防笔尖触双线。绝缘垫台上验电,人体部分须接地。明亮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88626474270842
10.15种公文范文(精选6篇)15、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公文的文种比较难记,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背诵公文的口诀:两决一命一批复,议案加在上行文;上行下行加联合,请报纪函要牢记;意见适用三公文,再加两公和三通。 篇2:15种公文范文 辛亥革命后,南京国民临时政府颁布了第一个公文程式条例,废除了几千年来封建王朝使用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aadl26m.html
11.小学体育通用教案模板(20篇万能范文)跑的距离分别限定为15米、20米、25米、30米,并在终点处还拉了一条高1米左右,宽20米左右的横绳,横绳间隔1.5米处各有一朵小红花,每练习一次起跑姿势,改变一次距离。另外,还运用了胸前贴“纸鸽子”的办法让学生练习起跑,教师也参与其中,使课堂显得轻松活泼。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79876.html
12.通识类安全知识冷却水的温度在10~15℃为合适,最好不要低于这个温度。为了 防止发生疼痛和损伤细胞,受伤后采用迅速冷却的方法,在6小时内有较好的效果。对不便洗涤冷却的脸及身躯等部位,可用经自来水润湿的2~3条毛巾包上冰 片,把它敷于烧伤面上。要十分注意经常移动毛巾,以防同一部位过冷。若患者口腔疼痛时,可给其含冰块。https://syzx.synu.edu.cn/2020/0419/c4839a67101/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