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p14~16;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

难点是1~5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1~5数字卡片;投影仪;计数器;小木棒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板书)

二、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三、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4、5类同)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

四、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4)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五、练习

p21练习二1、2、3、4

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和正确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引入新课

谈话:森林里,3只小动物正在进行折星星比赛,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分别折了多少个星星?

二、结合情境,理解含义

(学生完整说出整幅图的意思)如果你是裁判,谁会是冠军呢?(生:小猫是冠军)

1、教学“多一些,少一些”

那我们先让冠军小猫和小猴比一比,小猫做的比小猴多很多吗?

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大于34,34小于38;小猫比小猴做得多,小猴做得比小猫少。

指出:小猫做38个,小猴做34个。

师:38比34只是多几个,多的个数不是很多,我们就可以说,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板书:多一些)

指名学生用“多一些”说说上面的比较结果。

师: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板书:少一些)

师小结: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反过来就是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现在请小朋友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说一说再齐说。

追问:刚才我们比较两个数量38、34相差得大吗?(不大)

师:是呀,像这样当我们比较的两个数量相差不大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说出()比()多一些,或者()比()少一些。

2、教学“多得多,少得多”

(1)你觉得小猫做的和小狗比可以怎么说?

生1: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师:小猫做的比小狗多一点点吗?生1:多很多。

生2: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师:像小猫这样比小狗多很多,在数学上我们可以说是多得多。(板书:多得多)

(2)谁能完整地把这句话说一下: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个别说,齐说)

(3)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刚才老师说过多得多就是多很多,那么反过来就是少很多,少很多在数学上我们应该说少得多。(板书:少得多)

(4)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遍吗?(个别说,齐说)

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要表示两个数相差得程度时,可以用这4个词语(指板书)来描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刚刚我们已经把小猫和小猴,小猫和小狗比了,那你们能自己把小猴和小狗比一比吗?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

3、小结

同学们,在刚刚的学习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当两个数比较时,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两数相差较小时)什么时候用多得多,少得多?(两数相差很大时)

三、运用解释,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图,比一比,说一说。

引导:要比一比每两个鱼缸里的金鱼条数的多少,可以怎样说?自己先想想说说。

交流:你是怎样比的、怎样说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要求说说理由)

能不能先说一说红金鱼和黄金鱼

2、想想做做第二题:

(1)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听,他们在说什么?

课件播放)谁能把小熊的话读一读,小熊说:“苹果有4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那么,听了小熊的话,小兔想: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就在它后面画“√”。

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教师巡视)

展台展示交流。(为什么选18呢?)

有没有不一样的?

(2)刚才我们跟小动物逛了逛果园,现在老师带大家去学校看一看。体育课上,小芳和小明比赛拍球,你知道他们拍了多少下吗?小芳说:“我拍了50下。”小明说:“我拍得比你少一些。”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选择,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后面打勾,并想想为什么要选这个?

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3、想想做做3、4、5

4、想想做做6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请回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五、板书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小猫)比(小猴)做的多一些

(小猴)比(小猫)做的少一些

(小猫)比(小狗)做的多得多

(小狗)比(小猫)做的少得多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上学期学生初步学习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以统计活动为主线,进一步认识和制作统计图,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以动手为主,学生会比较喜欢学。但要注意:不要光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而一成不变地照搬课本素材。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在学生掌握了调查以及填写统计图的基础上,根据生活实际调查统计:“春游选点”、“喜欢学校开展什么兴趣班”、“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况”等等,并根据统计情况从中可以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意见或问题?从而让学生更能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明确调查人数与填写在统计图中的人数要一致。以往的教学中发现:本来老师要求调查20人,但是从统计图中反映出来的却比20要多或少。

2、个别孩子填统计图格子时会“从上往下涂”,这要预先强调图格子的方法以及顺序。

1、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统计意识。

2、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获得及整理的过程。

3、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难点、关键:

1、教学时应组织好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4课时。

组织比赛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的`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条形统计图。

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统计。

师:小朋友们喜爱运动吗?你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这么喜欢运动,我们来组织个比赛,好吗?(指黑板)这么多比赛你想组织什么比赛呢?(生自由发表意见)

同学们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师适当引入)

师:统计一下,统计什么呢?

生:最喜好的运动。

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体验统计的过程。

1、说明比赛的要求。

2、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填图、师巡视指导。

3、各组均统计完毕,并排出先后次序。

师:同学们表现太好了,我们先请冠军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统计结果。

(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将小组统计表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觉得各组统计表完成得怎么样?

(学生讨论评价。师适时总结统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5、交流方法。

师:能又快又准的统计出结果来,你一定有统计的好办法,能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进行统计的吗?

由比较快完成的那组代表报告自己的统计方法,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6、比较统计方法。

师:同学们觉得哪种统计方法更好一些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师总结)

通过交流成果,总结出统计方法及注意问题,不硬性规定统计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合理的方法。

7、制作统计图。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填写统计图,并完成统计图下面的问题。

首先明确:每格代表多少,涂颜色时要从下往上涂。

8、汇报成果。

9、小结。

回顾统计方法,加深认识。

三、应用实践。

1、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想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看哪部动画片的人比较多,该怎么办?(统计)

3、小组交流你在统计图中的发现。

四、总结延伸。

五、作业:

学校准备去以下其中一个景点春游(番禹动物园、鳄鱼公园、广州海洋馆),请调查统计本校40名同学,喜欢去哪个点的人数多,可以向辅导员提出出游建议。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具备了关于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学生在抽象出角的过程中,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与数学意义上的角,如可能会跟钉子尖混淆,因为那些东西摸出来也是扎扎的。还有可能出现认为两条边长的角就大。所以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以及突破学习角的难点。最后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得长度无关,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

难点:并能理解交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预习要求:

拿出自己的七巧板,看一看教材第4页的内容,并根据课本内容拼一拼。

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拼指定图形。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3)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图中共有几种物体?仔细观察每种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都由七块拼成,用一套七巧板拼成)

(板书:七巧板)

二、认识七巧板

七巧板制作过程:

谈话: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

(多媒体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有不同)见附页1

(1)从大小上比较。

①哪些图形?

②两块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

③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

(2)从形状上比较。

谈话: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形状)

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什么呀?(正方形)

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个图形很有意思(指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它漂不漂亮?为什么?(课件闪动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个图形的名称是“平行四边形”)

(3)数一数,算一算。

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正方形?

教师接着板书:△□5+1+1=7(块)

三、拼一拼,练一练

(1)师示范拼。

取两个大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用展示台展示拼摆过程)

(2)生用两个大三角形自由拼图。

可以拼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均展示。

(3)拼指定图形。

谁能拼出大一点的三角形?七巧板中的拼图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学生自由拼,师巡回指导。

展示不同拼法,计学生口述“用了几块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三角形”。

(4)分组比赛:拼第4页“你知道吗”中的四个图案。

①自由拼。学生操作,组内交流。

②集体展示。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

(2)回家用七巧板拼摆出有趣的图形,并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七巧板

5+1+1=7(块)

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第22页第7题、第9题。

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

2.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能工整的书写5以内的数。

课时安排:

教学安排:

一.进一步练习数的书写。

1.今天,我要请小朋友来做小医生。(出示写错的数字)看看这些病号的问题出在哪里?

2.学生回答。

3.还会有人成为小病号吗?

4.独立书写1-5各数。

5.小组内交流、检查。

6.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教学第几。

1.出示4,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别用各种方式表示。

2.数字除了可以表示几个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

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3.课本第18页在第几页后面啊?

18页上的填空你能填吗?反馈

4.如果第一个阿姨票买好了,那么小明排第几呢?

5.P18做一做第2题

先填空,再说一说如果从右数会怎么样,最后同桌合作说一说。

三.学生活动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5名学生按顺序排好)

2.从左数,你来说

3.从右数呢?

4.小组内合作说一说。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1.P22第7题。师可在黑板上画5个圈,放图片,让学生说。

2.P22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优秀作业,介绍想法。

六.课后练习:练习书写1-5各数。

板书设计:1234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86页。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掌握11-20各数的写法。

小棒、数位表、计数器和数字卡片。

一、复习导入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

2.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

3.谈话点题。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二、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①学生拿出自制数位筒,摆出小棒14根。

②怎样摆的,说说看。

③谁能试着给左面、右面的数位起个名字?

④14中的1表示什么?

⑤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

2.利用计数器写数。

①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

②十位上有2颗珠子,这个数是多少?为什么?

④质疑问难。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子卡片摆出下面各数P86、1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看图填数。P86、2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1115171620

4.给小马虎改错误。

①十一写成101

②十八写成81

③二十写成2

5.补充练习。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和教学活动中认识“10”的组成,并初步理解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善于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2、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具:磁性苹果、课件

2、学具:苹果图片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今年苹果大丰收,老师也摘了些回来。瞧,咱黑板上这一堆苹果,你估计估计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数数吧!

学生估计苹果数量。

1个、2个……10个。

2、实践操作:

师:大家都想亲手分苹果吧?我们按小组分苹果吧!(板书:分苹果)

活动要求:4人一个小组,同学之间要合作,有想办法的、有操作的、有记录的,比比哪组合作的最默契,分的而且方法多。

小组一边动手分,一边记录。(附小组活动记录表)

3、汇报分苹果情况:

(1)师:10个苹果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进一步理解分苹果:课件再现学生分苹果的情况,渗透整体与部分的思想。

小组汇报,展示活动记录表。

10个苹果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另一部分是();……

4、理解10的加减法

师:苹果分成1和9,你想到了什么算式?说一说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苹果还可以怎样分,你想到其它算式了吗?

1+9=109+1=10

10-1=910-9=1……

学生解释算式的意思。

5、练习口算10的加减法:

(1)师:数一数、连一连,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

想要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还需要一盘有几个的?

(2)找规律填空。(附题目)

学生连线,发现其中有一盘是5个的没的连。

还需要一盘有5个的。

找规律,口算填空。

10-4=()10-8=()10-1=()10-2=()

10-10=()4+5=()10-9=()10-3=()

学生口算得出号码:

62980917

7、小结: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6页的部分题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学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

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五、教学关键: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六、教具、学具的准备:

电脑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教科书第63页的第4题、教科书第64页的第1题。)

做对一题得一颗,你可以得到几颗。

请学生抢答,进行口算。谁对就可以得到一颗。

对于竖式计算,学生在书中独立完成,小组互检,正确了就可以得到一颗

(二)、实际应用。

1、森林医生。(教科书第64页的第2题)

请学生独立在书中“就诊”,并找出病因,及时给予治疗。

集体反馈时,让学生指出病因,并说说要如何纠正,今后要如何避免出现这种的错误。

2、口算比赛。(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

3、蜻蜓找花。(教科书第64页的第5题)

在媒体上演示,每只蜻蜓的身上都有一道算式,每朵荷花上都有一个数字,请学生帮助蜻蜓找花。

请学生上电脑操作,拖动蜻蜓,媒体中加以判断。

最后,请全班学生在书中连一连。

4、画出跷跷板。(教科书第64页的第8题)

明确题意再独立完成。

完成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判断,两只小熊的轻重的?

汇报时,鼓励多种方法比较。如:我是通过计算等出结果后,比较小熊轻重的;我是通过观察两道算式的关系进行判断的,35+6和6+35,只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得数没有发生变化。76—12和76+12,一个是减12,另一个是加12,所以加12的算式的得数比减12的算式的得数大。60—14和60—41,第一个算式减的数比第二个算式减的数小,所以得数也就比较大。

5、把得数排一排。(教科书第64页的第11题)

明确题意,再根据题目要求,独立完成。

汇报时,要说出自己想的过程:先把算式的得数计算出来,再根据得数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三)、游戏。

猜猜我是多少?

1、教师示范:我比38大17,请你猜猜我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55,比38大17,就是把38+17=55。

教师示范:我减去13,就是60,请你猜猜我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73,()—13=60,()填73。

教师示范:我加上20,就是52,请你猜猜我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32,()+20=52,()填32。

2、学生在小组中模仿老师,互相出题。

学生活动,教师从旁指导。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今后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用具:

积木块。

教学评价

互动意图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

2.板题:高矮

1.判断高矮

2.读题

比较大小、胖瘦宜肯定评价

1.感知人有高有矮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2.布置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3.汇报交流

4.总结方法;

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1.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

2.小组合作

同桌

3.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

鼓励合作活动

组间互评

肯定方法

鼓励求异思维

1.激疑启思

2.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

3.培养思维创造性和语言表达力及自信力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1.判断并说明方法

2.判断并说明方法

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1.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思维说理能力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

鼓励互查

1.培养审题的学习习惯,能自查、互查

2.激趣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那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1.自由活动

2.合作活动

观察

判断

鼓励别出心裁

生评

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学会总结

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对实物的比较有许多生活经验。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较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较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比较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探究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究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一、情境导入

数学城堡可美丽了(屏幕显示),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题呢,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不过想要进入数学城堡,必须闯过三关,大家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第一关。

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杯水,然后用“……比……多得多”或“……比……多一些”说一句话。

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按老师的要求说一说?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

2、第二关。

①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养殖场里都养了些什么呀?

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②合作交流,汇报成果。

谁先来把他们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听,别的同学说完之后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发现:

养殖场有92只鸭子,22只鹅,还有100只鸡。

养殖场鸡最多,有100只。鹅最少,有22只。鸭子有92只,比鸡少,比鹅多。

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些;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

比较两个数的关系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等来描述。

3、第三关。(猜一猜:根据描述来猜一猜兔子的只数)

18,26,90,97这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兔子的只数,猜一猜。兔子的只数比18多得多。想一想,你猜出了吗?是多少?

三、实践应用

出示课本第31页第1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评价。

四、实践作业,全课小结

调查家庭成员的年龄,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说一说。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一、情景引入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图意

引导学生估计两只船够不够,让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在些基础上,让演学生独立探索与解决问题

二、算一算。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对于是100-54,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应以鼓励为主。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做。

三、数学游戏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做这个游戏

这道题不仅练习100以内的减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有趣。

乘车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情景导入,教学主题图。

1、看懂图意。

2、运用问题开展估算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鼓励学生浓度根据图意来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4、对于56-27+19,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将加减法的算式列在一起的写法,教师应给予肯定。

二、练一练

首先让学生明确图意,然后让学生估计一下现在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还是少,并说说理由,最后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三、学后体会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课件,卡片

教学设计:

一、自学、认识

游戏导入:

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有一个规定:“要发言,先举手”。活动一:

想一想:你喜欢举哪只手?你写字、画画用哪只手?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举手游戏)老师说举哪只手,你们就举哪只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

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同学分不清左和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

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生1:左眼和右眼

生2:左耳和右耳

生3:左脚和右脚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说出这么多。

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1、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放“找朋友”的音乐,有慢到快,又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左眼、右眼。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同学们做的真好,老师相信接下来同学们的表现会更精彩。

二、参与实践

探究学习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

师过渡:小朋友,你们都爱吃水果吗?老师这里有一些大家爱吃的水果,请小朋友呀,仔细观察这些水果,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课件出示:“水果图片”(香蕉、桔子、西瓜、苹果、梨)

让学生独立思考:

1、图中有哪些水果?

生1:略

2、从左起,西瓜是第几个?

生:从左起,西瓜是第3个。

师:你回答的`太好了,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

3、从右起,苹果是第几个?

生:从右起,苹果是第2个。

4、桔子的左边有什么水果?右边有什么水果?

生:桔子的左边是香蕉,桔子的右边是西瓜。

师:你说的真棒,你们真聪明,那么老师说你们能摆一摆吗?

三、再认识,体验

动手摆

师:下面呀,把你们的卡片拿出来,根据老师的要求

摆一摆,小组讨论交流

要求:

1、先摆○

2、在○的左边摆△

3、在○的右边摆□

4、在□的右边摆☆

5、在△的左边摆◇◇△○□☆

让生根据要求在下面摆,师巡视,然后找生到展台摆。

同桌交流:在你们摆的图形中,从左起,第二个是什么?从右起,第三个是什么?

小组讨论:

生:从左起,第二个是△,第三个是○。

看一看,说一说

⑴同桌互相说一说:坐在你左边的是谁“坐在你的右边的是谁?

⑵指名说感悟左右的相对性

师:现在教师和学生都举起右手。

师问: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下面请大家观察一下,如果老师和你们一样面积大屏幕,那你们看老师和你们一样吗?

生齐答:一样。

师说明:由于老师刚才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我们的右手刚好相反,也就是说,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板书),现在大家对左右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让我们在歌曲中在感悟下左右吧?(放音乐:健康歌,全体站立,让生唱并表演)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正确进行计算。

2、会笔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笔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12课时

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五、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

七、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

八、教学过程

1、复习

口算:8+92+107+616+2050+158+740+119+6

2、探究新知

(1)出示图画,学生看图:说说都有什么?

(2)看图提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

(3)讨论:得出解决方法28+4=

(4)小组活动:尝试计算

(5)集体汇报:讨论计算方法

①用小棒摆出28根和4根,通过数小棒算出结果32。

②我先用28加2等于30,再用30加2等于32

③先算8+4=12,再算20+12=32

④用竖式计算

(6)指导竖式的方法28强调:数位对齐,个位上8+4

+4满十进一,十位上2加1

32就是3个十。

3、巩固

(1)圈一圈,算一算凑十法

(2)口算:9+825+79+269+2827+53+49

(3)笔算:58+75+4946+58+27

(4)爷爷有50元钱,他买了一副眼镜和一个杯子,眼镜25元,杯子9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4、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计算时,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5、板书设计

买书

28+4=32

28

+4

32

6、教学回顾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涵的规律。

重点难点重点:

用多种方法数数;

难点: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小棒计数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1、数学活动“数小棒”。

师:小朋友们手中都有很多小棒,你们觉得大概有几根?(生答)

师:到底有几根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先想一想,可以怎么数?

(独立思考)--(小组操作)

汇报:共有几根小棒?你是怎样数的?

让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一个一个数),熟悉整十数的顺序(十个十个地数),知道一捆是10,两捆是2个十(20),------十捆是10个十(100)。

师:“100”是个几位数?(初步了解数位)

2、数实物

幻灯出示“圈一圈,数一数”的.头像图。

师:有几个小男孩?怎么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

先想再数,数的时候不盲目

(学生数实物,师指导,口中数的数与所指事物要相符)

生汇报交流数数方法。

3、数点子。

生数师巡回指导。

二、拨一拨

如:43怎么拨?

在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

个位上拨3,表示3个一。

师报一个数,请数出后面的5个数。(12,17,23,56,77,85)

如17,后面是18,19,20,21,22。

再如56,后面是57,58,59----

师:59后面是几呢?是怎么想的?

四、作业反馈

1、生独立思考书上第二题,再交流怎样数的快。

2、接力赛。

生观察怎么接的,然后分小组口答此体。

3、数数,从1到100或倒过来,数给同桌听。

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培养数数能力。

3.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4.引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教学难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学习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具、学具准备

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教师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最大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摆方法,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秘密。这说明学习数学很重要,也很有趣,我们现在就从这本书学习开始。

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

出示图画,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看图无序观察。

学生看什么说什么。(有学生、老师、有的浇花,有的踢球,有树、有小鸟)

2.引导有序观察学说完整话。

(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师,一面五星五旗,一个足球)

(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浇花,两把喷壶)

(3)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10的人或物。(3个同学在踢足球,4棵葵花,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6朵花,天上飞着7只小鸟,楼旁边有8棵树,一共有9个学生,一位老师,一共有10名师生。)

(4)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师谈话: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到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老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3.观察周围物体指物数数。

(1)数一数教室有几个门?几个窗?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墙上挂着几张画?

(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

(3)数一数,你左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前边一排有几个同学?后边一排有几个同学?

三、指图数数,认识数字

1.出示4页下图。

2.请同学们指着图,数一数每个圈里各有几个物体?认识圈旁边的数字。

3.指名到前面,指着数出任意一个圈内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如这个圈里有1、2、3、4、5,5条鱼,这个数字是5)

4.同学们自由互相数圈里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四、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

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有老师、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看图数数,数数,认数字。)

六、布置作业

1.观察周围物体数一数个数

教科书第26、27页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4、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挂图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0+5=,6+10=,10+7=

12-2=,14-10=,19-10=

2、口答: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32页情景图。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0+4=,4+30=

34-30=,34-4=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3、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34,所以4+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34中,

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56-50=,62-2=,96-90=

3+50=,2+80=,20+6=,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4、“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THE END
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2024版上册第二次月考自主综合测评(第4文档格式:DOCX | 页数:6 | 浏览次数:1 | 上传日期:2024-12-03 18:19:11 | 文档星级: 第二次月考自主综合测评 阶段知识与能力发展评估 时间:40 分钟 总分:100 分+10 分 评价 一、写一写,读一读。 (共 6 分) 写作: 写作: 写作: 读作: 读作: 读作: 二、夺小旗。(共 6 分) 三、填一填。https://www.doc88.com/p-18768415495606.html
2.20242025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专项练习算式期末考试2024-2025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专项练习,数学,上册,算式,一年级,期末考试,专项练习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6EEGGT0556A86D.html
3.人教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数学游戏》单元整体第第页人教版(2024新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数学游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数学游戏》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具体情境中,回顾自己在学前阶段经历的与数学学习相关的活动,唤起数学学习感性认识和学习经验,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44228030.html
4.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新旧教材的对比(一):数学游戏和准备课原创刘二的思考数学梦想园2024年07月14日 18:25湖南标题已修改 众所周知,今年秋季开始一年级的小朋友将要使用新编写的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新编写的教科书是在《义务与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不做特别说明都用《课标》来特指它)的基础上编写的。那么它和旧版的教材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呢,从这篇文章开https://www.wuhaneduyun.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wap/view&id=1617354462
5.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游戏同步练习资料优选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 教材 数学游戏 在校园里找一找 在操场上玩一玩 在教室里认一认 在教室里玩一玩 一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三 认识立体图形 四11~20的认识 五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六 复习与关联 开学 月考 https://sx.zxxk.com/p/books-catalog262880-type410401/
6.2024秋新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游戏教案(表格式)2024-08-14 13:38人教版(2024)29.12K[数学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主题名称 数学游戏:在校园里找一找 年级学科 一年级 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在校园里找一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起始章节内容,该章节旨在通过观察和发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http://zy.21cnjy.com/21039569
7.问答:签到24新版16年级黄冈100分尖子生密卷如何辨别?栗子熟了 2024-11-30 本回答已被采纳 问:签到24新版【1-6年级】黄冈100分尖子生密卷如何辨别? [最佳答案]:汉知简黄冈尖子生密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语文数学英语人教版小学课本单元专项期中期末100分模拟真题试卷测试卷全套是来自山东 德州的【汉知简图书旗舰店】在售书籍/杂志/报纸:小学教辅,可领https://www.dzlo.com/ask/1ad6im.html
8.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那么关于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一、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过程方法: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两量间的大小 http://www.jiaoyubaba.com/shuxue/82450.html
9.数学游戏电子课本网提供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24年最新版)电子课本第1页,标题为数学游戏,下一章节为一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http://www.dzkbw.com/books/rjb/shuxue/xs1s_2024/001.htm
10.2024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基础达标卷练习题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jQ3MzI2Mw==&mid=2247504288&idx=3&sn=72cc18cbccf9ae596f04f1dcbdaf5530&chksm=eb2b9b1580986eaed152f81516e3778ca9ce602c986db4c04765ce219f01fe897592ac76c5d6&scene=27
11.2024一年级数学游戏大闯关精选:好玩有趣的数学游戏合集推荐对于2024年一年级数学游戏大闯关的精选合集,以下是一些既好玩又有趣的数学游戏推荐: 一、数字接龙 玩法:孩子们围坐一圈,第一个人说一个1\~10的数字,下一个人需要说出前一个数字加1(或减1、加2等,根据难度调整)的结果,依次类推,谁说错了就出局,最后留下的人获胜。 http://jinan.mcynsports.vip/ddzx/44693.html
12.第一单元数学游戏(单元测试)202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姓名:班级:年级班题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校园里,我找到了()棵高大的树。2.操场上,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数了()个篮球架。3.教室里,我的座位在第()排第()个。4.玩游戏时,我数了数,一共有()个小朋友参与了。5.https://www.docin.com/touch_new/preview_new.do?id=4725565912
13.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猜数游戏》教学反思.docx该【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https://www.taodocs.com/p-1043976106.html
14.《除法》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8篇(全文)核心提示: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除法》的第二节,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除法》的第二节,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了解“0除以任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lqj2mt7.html
15.一年级数学课件【设计意图:常见的数学游戏是用于调节课堂气氛,而我设计的整堂课的游戏活动融知识性、思维性和创造性于趣味之中,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得也轻松自然、兴趣盎然。】 一年级数学课件二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任教学科: 数学 任教年级: 一年级 https://www.xuexila.com/xuexiff/yinianjishuxue/c407718.html
16.一年级数学课堂常规(第一节数学课)(精选14篇)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数学学习伴随着一定的枯燥性。一年级学生喜欢新奇的、生动的事物,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注意力易涣散,以至于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和课堂气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力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使课堂变得儿童化,以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bj53u.html
17.2024年耐玩的一年级数学游戏推荐及下载指南:好玩的数学手游有哪些对于2024年耐玩的一年级数学游戏推荐及下载指南,以下是一些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手游,以及它们的下载方式: 一、游戏推荐 1、《宝宝巴士思维》 :包含数字、图形、几何在内的丰富有趣知识内容,有助于小朋友认识学习数字以及各种几何图形,了解数字规则以及提升推理逻辑能力。 http://solar.xsdhg.com/xsdgl/1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