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茂名的李女士向记者反映,今年8月,因家中厨房管道漏水,她在“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上下单了一项厨房管道维修服务。维修人员上门以灌注堵漏胶水的方式进行维修后,向其收费9000元。
不仅李女士,多名消费者向记者表示,他们在该平台购买维修服务时,都遇到过维修人员坐地起价和小病大修,“简直就是‘维修刺客’”。
记者在某消费投诉平台上通过关键词检索发现,涉及这一家庭维修平台的投诉量累计有5028条。其中,“定价虚高”“师傅乱收费”“售后服务差”是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
消费者
修一次厨房管道
被收费9000元
李女士介绍,前不久,因家中厨房洗碗池下面的一段管道漏水,她在“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上下单了一项厨房管道维修服务。8月31日下午,维修人员如期上门,但该维修人员并非网络订单上显示的接单维修人员杨师傅,而是一名宋姓维修人员。
李女士表示,这名宋姓维修人员对管道进行检查后表示,她家的管道需要用堵漏胶水进行修补,胶水价格是280元/斤,两三千元就可以修好。
事后,李女士向该平台的官方客服进行了投诉。最终,在消费者投诉热线的介入下,平台给她退回了3000元。
与李女士一样,杭州的马女士也遭遇过类似情况。马女士说,今年7月,因家中洗衣机运转不正常,她在“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下单了维修服务,维修人员第一次上门后收费400元。次日,她发现洗衣机还是没修好,又联系了该维修人员。对方表示,这次需要更换其他零件,但他手头没有,她需要再交400元押金,等他备齐零件后再上门维修。
“我交了400元后,维修人员就走了,近一个月都没再来过。我们联系他,他就找各种理由推托。”马女士说,因为实在等不及,她索性换了一台新洗衣机,并在官方平台投诉。客服人员表示,虽然洗衣机没完全修好,但有些零件已经安装了,只能给她退款500元,7个工作日内可退回。
马女士表示,对平台给出的解决方案,她勉强接受。然而,20多天过去了,她仍然没有收到退款。
8月份,石家庄的吴女士也在这一维修平台上下单了一次修锁服务。她告诉记者,家里的锁本来只是不太好用,维修人员上门后说100元左右就能修好。她觉得这个价格还可以接受,便让维修人员自行修理。
“我在厨房收拾了一会儿东西,维修师傅就说已经换了新锁,收费280元。”马女士说,由于她是这家平台的新用户,可以减免20元。虽然她不太情愿,但还是付了260元。后来跟平台投诉多次后,维修人员又退了80元。
维修人员
平台抽成达60%,“不多搞点钱工程师活不下去”
啄木鸟家庭维修官网显示,该公司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重庆。该公司提供家电维修、家电清洗、水电维修、管道疏通、防水补漏、墙面翻新等多元化家庭维修服务,为300多个城市的上千万家庭提供服务,业务覆盖300个主要家电和家居设施类别。
今年1月29日,啄木鸟家庭维修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平台工程师并非我们的雇员、调度雇员或分包商。根据双方协议,工程师确认与啄木鸟家庭维修之间并无雇佣或劳工关系,且公司仅向彼等提供平台服务。”
赵凯(化名)是一名家电维修人员,曾在该平台工作数月。据他介绍,平台对维修人员的客单抽成能达到60%,维修人员只能拿40%。另外,维修人员所得佣金的20%要作为质保金交给公司,待维修人员与平台解除合作关系后才能拿回。“平台抽成太高,不多搞点钱,工程师就活不下去。”赵凯说,平台的抽成模式会促使工程师故意抬高客单价。比如,100元能修好的物件,维修人员收取300元,这都很正常。
“什么叫小病大修?病小不小,大修不大修,这都是师傅说了算。客户要是懂行就不用找师傅了,是不是?”他说,如果按规范进行维修和收费,师傅的收入就无法保障,“只要‘小病大修’不被客户投诉导致赔付,收取客户的费用越高,公司越高兴。”
“公司在这单业务本来只能挣60元,但你让公司挣了600元,你说公司会怎么样?”赵凯说,如果某个师傅的客单价经常很低,就会被领导批评。相反,如果高价格订单成交量越大,平台派单也会越多。
赵凯介绍,平台有自己的报价和计价系统,每个零部件、每项服务需要收取多少钱,系统都会显示。正常情况下,如果物件需要大修,即使正常收费也比市场价高出至少20%。
他表示,无论是按零部件收费,还是按维修项目收费,维修人员都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比如,客户在报修时,只知道洗衣机无法启动了,但无法启动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电脑主板出了问题,也可能是简单的线路问题。如果客户不知道什么问题,那就只能是维修人员说怎么修就怎么修,选择一些定价高的零件和项目就很容易。
“如果客户频繁向平台投诉,或者通过315热线投诉,一般平台都会同意退款,但退款是有条件的,一般客服人员会先告诉消费者,只能退一部分。如果客户要求全额退款,就会告诉你,全额退款需要把所修物品恢复原状。比如,之前你是空调无法开机,那就再给你弄得不能开机。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客户就不退了,哪怕觉得贵了也认了,大不了下次不找这个平台了。”赵凯说。
专家
家庭维修乱象根源在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称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分析称,家庭维修乱象的根源在于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称。
首先,家庭维修问题性质不好界定,普通消费者很难判定产品是否真有问题,或很难判定问题的严重程度。但是,目前市场又不够规范,消费者从网上随便找个服务机构,碰到乱收费的概率就很大。此外,家庭维修领域维权举证太难,维权成本太高,不少消费者遇到问题经常自认倒霉,从而纵容了部分维修机构和维修人员的违规行为。
对消费者而言,陈音江认为,首先,消费者要尽量通过正规渠道选择经营较大、信用较好的服务主体,如家电维修最好找家电品牌的售后维修部门,不要轻信在网络上搜索到的所谓“官方维修”。其次,要事先详细了解有关维修项目的收费标准,以及能否出具正规发票等事项,必要时可以向品牌官方客服人员咨询和核实,了解官方的收费标准。另外,接受服务之后,要及时索要服务凭证和收费发票,以便遇到问题方便维权。
此外,陈音江认为,家庭维修平台应对服务质量起到实质性的担保作用。因为消费者购买服务时,实际选择的是这个平台,而非某个维修人员。家庭维修平台应切实履行好人员资质审核、价格公开透明、售后服务保障等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