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格力客服表示愿意退还300元耗材费,但由原安装师傅负责退费和维护。蒋女士表示已不信任该师傅,希望换人处理,但被告知耗材归属该师傅,只能由他负责。目前,蒋女士申请退货也遭拒,她最终陷入两难境地。
虽说购买价格很透明,但安装尤其是空调、热水器安装的矛盾最为突出。虽说一般厂家都有明确的收费标准,但具体安装位置、需要的辅材尤其是需要增加的铜管、烟道长度这些还是由安装师傅说了算,稍微多转个弯就要多出几米,铜管一米120,烟道也要几十一米,随便大几百,楼房还要什么高空费,随随便便上千的安装费用,而这些绝大部分都直接进了安装人员的腰包。
据我一安装空调的亲戚讲,他们的工资不高,如果老老实实安装,赚不了什么钱,需要在安装过程中耍些手段,如增加管线长度,自己备些辅材赚些差价等,也就是说,虽说是免费安装(安装费用其实已包含在购机款里了),但在操作过程中免不了能讹就讹的行为。
上面蒋女士所遇到的情况,大体就是遇到了这种情况。应该是她自己这块不熟,也没有问清楚,应该是在安装之前就要问清楚,需要哪些辅材,增加多少费用,如果在安装过程中再提及这个问题,那就被动了,一般只能被动接受。
但值得说明的是,安装支架、延长管线是需要加钱的,所以需要开工前问清楚,没问就相当于默认了,那就是最高标准了。
这种家电安装市场的乱象,很大程度上源于安装师傅的“一言堂”。由于安装费用属于市场调节价,法律层面没有明确限制,安装师傅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来收费,导致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家电的安装费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师傅之间差异巨大。更有甚者,一些安装师傅会利用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故意夸大安装难度,增加收费项目,让消费者苦不堪言。
个人认为,作为家电销售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应在安装前明确告知消费者安装费用的构成和标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建议家电企业培训好正规的安装队伍,不要随便把安装打包,尽可能杜绝矛盾纠纷,否则,这样的矛盾越积越多,最后吃亏的还是企业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