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中国海关总署分别公布的两组中国电热毯外销数据,将#欧洲人买爆中国电热毯#送上微博热搜。前者显示,尽管2022年以来多数家电产品对欧洲出口额呈下降态势,但是仍有多个品类保持增长,其中电热毯以97%的增速领涨其他品类。而后者也表明,中国电热毯销量猛增,至7月更是迅速增至129万条,环比增长近150%。
中国电热毯热销欧洲的消息引爆了网络,微博#欧洲人买爆中国电热毯#的话题阅读量达2.7亿,97家媒体参与其中,“卖爆了”“赢麻了”等标题在媒体中屡见不鲜。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彩虹集团迎来了新增的25亿市值。
#欧洲人卖报中国电热毯#火上热搜
“电热毯纷纷内卷”“棉裤棉袄也纷纷安排上”……网友们纷纷打趣道。欧洲能源危机下,中国电热毯出海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但另一方面,网络上也流出了质疑的声音。《证券日报》此前的报道中便引用了业内人士的观点称,“欧洲实际上缺的是能源,而不是电器,所以电热毯的真实需求可能并不大。”
网友表达对于彩虹集团股价变化的惊讶
二、热销变“热炒”?
“其实在这边真的没有发现有囤电热毯的情况。”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留学的李同学对谷河青年说道。李同学表示两周前她和朋友聊天时,便有同在西班牙留学的朋友提醒欧洲正在大量进口中国电热毯,要早做准备。但随后朋友们又告知这可能是条假新闻。“他们又说,感觉是国内商家搞出来的,因为他们去问了自己当地的朋友,(发现)根本没有囤电热毯这种事情。”
今年年初刚赴德国代特莫尔德留学的何同学也表示,她所在的地方并未有抢购或者囤积电热毯的现象,更无论中国电热毯。“德国呼吁各种节能,能源价格都在涨,”何同学说,“我甚至看见有人劈柴烧(取暖)。”何同学介绍,能源危机下,德国居民承压明显,连“超市都关得比较早”。不过即便如此,身边也并未有人使用电热毯,“可能是比较费电吧。”
法国留学生梁同学对谷河青年说,电热毯在国外的销售渠道是受限的。“至少目前,在我这边的电器店或者商店里,电热毯都还不是主推的产品,起码还没有摆在最明显的展示牌那里。”梁同学说。现居英国曼彻斯特的留学生于同学也认同了这一说法,她表示在她去过的许多英国城市的线下店面里都很难见到电热毯,要买的话几乎只能网购,很多时候也有心无力。
对于中国电热毯在欧洲热销这一消息,于同学提出了她的质疑。在她看来,国外并没有使用电热毯的习惯,更多使用天然气、电暖片等。“电热毯只能在床上的时候使用,用起来并不方便,”于同学说。“而且(这边)电热毯的价格其实并不低,据我看到的情况来说,很多时候比其它电热器甚至还要高。”于同学认为在购买便利性、实用性与价格的优势都无法凸显的情况下,本就没有使用习惯的国外用户,很难一下子就适应并决定购买。
于同学向谷河青年展示的当地电热毯与其他电暖器的价格对比
“我们自己现在都用得很少,更别说外国人了。”电商蔡女士说。蔡女士表示,电热毯作为一个夕阳产业,本身就处在一个逐渐落寞的阶段。即便是价格上,电热毯在国内相对其他电热器也未必具有优势。“再一个,大家也不敢买便宜的。之前电热毯安全事故出了多少?”
在蔡女士的记忆中,电热毯的普遍使用似乎还是十年前的事。“那时候选择还不多,但如今有了这么多高科技的取暖器可供挑选,用户很难再把电热毯作为取暖的第一选择了。”蔡女士举例说,自己原先就是使用电热毯的,但现在更喜欢用新式的磨毛四件套,“就一两百块钱,带发热的,很方便。”
三、“闹剧”过后呢?
与媒体、公众的欢呼相反,身处“风暴眼”中心的公司们则显得异常冷静。除了前述的彩虹集团早早发声表示,电热毯订单的波动未对公司收入产生实质影响,前文提及的雪人股份和海信家电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也均表明将专注主营业务,而非大规模开展推动电热毯生产。
“其实企业自己心里也比较清楚,所谓热销只是短期的,甚至是有水分的。”在家电行业从业几十年的恒昌家电老板吴周林说。吴周林认为,作为夕阳产业的电热毯已经很难回到过去了,选择将目光从电热毯上移出,而非被短期波动干扰决策,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明智之举。
截至发稿日,彩虹集团股价依旧震荡下行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陈平也提醒称企业的目光要放得更长远。“当下,迫于‘政治正确’,欧洲国家往往需要对俄做一个表态(对俄天然气进行制裁),但是如果常态化了又该怎么办?”陈平认为,经济好的时候,政治诉求的表达更为明显,而如果遇上经济萧条,可能则又将是另外一番情境。“地缘政治的影响只是短期的,长期来看,这种影响是相对有限的。”
“热销舆论过去之后,企业总归还是要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生产的电热毯卖给谁?电热毯又是否会被新技术手段迭代?”吴周林说。不过,根据吴周林的观点,中国电热毯企业也并非只能坐以待毙,从改进质量和塑造品牌两个方面着手,中国电热毯企业“总归会有些机会”。
“最早嗅到风向买入彩虹集团的,已经赚了一波离场。最终又会苦了谁?”有媒体发文写道。但吴周林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在他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本身也是受害者,毕竟彩虹集团早在近一个月前就已经发文自陈。“现在还不至于喊打喊杀,比起纠结中国电热毯在欧洲销售情况究竟如何,思考帮助中国电热毯企业度过眼前的难关似乎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