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武汉盛夏时节,市民的避暑需求日渐强烈。武汉市各大亲水场地均已无法满足市民需求。特别是正值暑期,学生外出游乐避暑需求旺盛。
夏季产品推广需求。
温泉旅游时节性较强,策划开发夏季泼水娱乐旅游产品乃市场所需。
节庆需求。
目前在深圳、广州、北京、云南、湖南、安徽等地相继举办了大型的泼水节庆,效果甚好。故而在酷热首选之地、华中地区人口最多、旅游景区最为丰富的武汉举办类此亲水活动亦呼之欲出。
此次活动以夜间的狂欢派对和白天的泼水交友的亲水主题。
活动命名:20xx。
通过节庆旅游推广汤池温泉水上乐园新的'旅游产品,扩大汤池温泉品牌知名度,提高盈利。
第一生活通过承办大型旅游节庆,为其正式上线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商家和网友了解网站、熟悉网站定位,获得更多拓展合作机会。
赞助商借次节庆活动,达到推广其产品、品牌在武汉市场的影响力,拓宽其推广渠道。
当日的活动为广大武汉市民带来实际优惠,同时为武汉单身男女搭建了交友沟通及娱乐平台。
策划研发碧桂园夏季旅游娱乐产品,补充温泉产品时节性不足。
活动地点:
团购网上幸运抽奖3名网友免费参与。在当日为本人生日的网友免费参与。
主办方:
承办方:第一生活网娱乐、旅游频道主办、其他频道协助。
赞助商:
实施步骤:
第一步:与赞助商、主办方洽谈。
第二步:方案确定。
第三步:活动推广收客。
第四步:网友资料整理与嘉宾拟定。
第五步:活动当日安排。
第六步:后续推广、活动优惠延续。
第一生活网负责推广渠道的搭建。
推广渠道:
1、第一生活网站专题推广1个月。
2、第一生活报半版2期包括活动结束后活动报道。
3、得意网专题推广。
4、邀请大楚网、武汉晚报跟踪报道。
6、团购网团购信息发布,幸运抽奖。
7、新浪湖北跟踪报道8、武汉旅游达人微博推广。
活动赞助商可以一下两种形式赞助:
1、冠名赞助“20xx七夕碧桂园温泉交友泼水节”
2、活动经费赞助。
活动总冠名赞助权可获得以下回报:
1、享有整个活动前后期推广的独家冠名权。
2、冠名企业成为活动联合承办单位,派出代表参与整个活动的宣传推广。
3、次活动的推广媒体对本活动的后续专题报道均伴随冠名企业名称。
费用:
1、赞助费用xx元。
2、游客报名费用xx元。
推广费用:
1、第一生活报半版2期xx元。
2、得意网专题推广xx元。
3、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跟踪报道xx元。
4、新浪湖北跟踪报道xx元。
嘉宾费用。
达人嘉宾3名。
丽人模特8名。
主持人1名1000元。
预案:提前两天进行场地设备检查。阴雨天气。
预案:延期一个星期左右。经费不足。
预案:邀请更多赞助商参与;减少成本开支。
说明:本次活动作为碧桂园温泉泼水节夏季系列旅游产品的预热推广活动,以节庆形式推进市场。
碧桂园温泉泼水节暨夏季系列旅游产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音乐《爱我中华》收集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教学过程:
1、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二、谈话导入。
是的,你们看到的是居住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每当泼水节到来时,傣族人民就载歌载舞地庆祝节日。今天我们再来感受傣族人民是怎样和敬爱的周总理过泼水节的。
二、读课文,了解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欢迎周总理的。
1、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4、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大家赶快读读吧。
6、指名说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7、听了这么多的故事,你认为总理是个怎样的人?你希望见到他吗?
8、指名说出对周总理的认识。
9、是的,傣族人民此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也非常的想见到周总理,他们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迎接总理的到来,他们是那样的激动。此时,我们的心情和他们一样,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感情的读读吧!
10、生自读第三段。
11、师生交替读,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话:“周总理来了!”
三、看图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1、瞧!傣族人民期盼以久的总理真的来到了人群中,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穿着、表情、动作、人物的心理活动)。
3、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自读4、5自然段。
5、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但是从你们的面布表情中告呶遥忝腔褂幸陕牵芨嫠呶衣穑br6、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8、指名说。
9、问题解决了,我相信同学们会读的更好。
10、齐读第4——5自然段。
10、师领读,生模仿总理做泼水的动作,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并指名说一说。
11、男生读女生作动作,女生读男生作动作。
四、指导读课文6——8自然段。
2、生自读最后三段。
3、指名说我的发现:三段都是感叹句。
4、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5、生评价。说说感叹句怎样读?为什么?
6、分组比赛读。
五、拓展。
2、你还收集了哪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赶快告诉大家。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学习课文,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要求认识的12个字,有些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三拼音有“凰、敲、褂、端”,后鼻音有“凤、凰”,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以下引导识字的方式供参考。
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2.消灭“特务”。借助文下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互检“战果”。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特务”,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4.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5.对号入座。听一个人说字的特点或看同学做相应的动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可从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点,“蘸、端、踩”可用动作演示。)。
6.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二)朗读感悟。
1.要理解本文的内容并有所感悟,必须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有所了解。因此,最好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在揭示课题后进行交流,并相机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问: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
(1)自读自悟。
(2)在小组里读有关段落,并说说从所读语句中体会到什么。
(3)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读,说说感受,其他同学可参与读或补充说感受。
(4)教师重点指导朗读。比如,读第三自然段,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要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3.看图听读想象。
(1)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4.再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三)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2.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一串串一座座。
3.词语积累。
敬爱鲜红火红欢乐欢呼开心幸福。
难忘水红色咖啡色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
4.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四)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看图发现。
看课文插图,说说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二)读文体会。
1.自主读课文,分别找出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读第一、二自然段,要用热情而平稳的语调,第一自然段适当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适当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
3.教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如:
(1)从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他为什么穿着傣族服装?他的表情怎样?理解“笑容满面”,并练习说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三)读中感悟。
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五、资料袋。
傣族。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云南热带、亚热带的坝子上,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个自治州和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景谷、双江、金平等自治县。傣族有自己的历法和文献,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著名的孔雀舞和“赞哈”(歌手)演唱民间叙事长诗、民歌,为傣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泼水节。
象脚鼓。
傣族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的鼓面。演奏时斜挂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于给舞蹈伴奏。
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意为“空日”。每逢节日,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
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举行划龙船比赛。木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主席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予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泼水节期间,还举行丢包等活动。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红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一用力,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后来,魔王的头掉进了小河里,七个姑娘为了不让魔王再危害人间,于是拿着魔王的头,但是魔王头上的脏水流了下来,于是村民们用水来泼掉七位姑娘们身上的脏东西,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每年就有了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脚鼓的伴奏下,傣族人民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各自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
傣族的泼水节就是这样喜庆,欢乐,美好的。
活动主题:“快乐泼水节”
活动目标: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傣族泼水节的来历,体验傣族节日的快乐,从小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大大班(2个班)、大班(4个班)、中班(4个班),共10个班。
活动准备:
1、每个小朋友自带一把水枪或者戏水的`玩具;。
2、每个小朋友带一套泳衣来园或另带一身衣服更换;。
3、幼儿不要穿运动鞋和拖鞋,都穿平跟凉鞋;。
4、各班级活动前“泼水节由来”的录像;。
5、以班级为单位准备表演节目。
活动内容:
(一)各班孩子们观看“泼水节由来”的录像。
通过录像使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傣族人民为何要设立“泼水节”、“泼水节”的寓意又是什么。
(二)表演精彩的节目(分年级组)。
以班级为单位表演精心准备的形式多样化的精彩节目。
孩子们可模仿“傣家姑娘”的样子,一边相互说着祝福的话,一边用水枪、水桶等工具盛水泼向同伴;孩子们也可在老师的组织下,围成圈圈,和着音乐,拿着铃铛和铜鼓,载歌载舞。
祝愿我们可爱的孩子们度过一个开心、难忘的泼水节!
xx幼儿园xx班。
二0xx年xx月xx日。
1、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一、复习生字词。
二、看录像,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属于哪个民族?(汉族)上节课我们参观了美丽的葡萄沟,见到了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那大家还想不想去看看其他的少数民族朋友呢?(想)。
那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傣族看看吧!
边放录像(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教师边讲解:每年清明节前后(傣历六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族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乘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读文体会。
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出自然段。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要求读准生字,不加字漏字)。
3、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4、师:在傣历六月份,什么花开了?说明傣族的什么节日到了?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理解“一年一度”即一年一次。
5、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一样,因为谁要来了?(生读第一段)答:周总理。
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生答)。
6、师:人们又是怎样迎接周总理的呢?(自由读第三段)。
a、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b、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c、指名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7、那这天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呢?是平时经常穿的衣服吗?(结合图回答)。
a、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穿着傣族服装)他为什么穿着傣族服装?他脸上的表情怎样呢?理解“笑容满面”并造句。
b、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c、师: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师:傣族人民一个个都因为能和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节日而笑容满面,现在也请同学们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段。
8、(1)师: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我们接着看第五段。(重点词语: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2)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句子。
(3)老师扮演周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树枝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4)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
(5)师: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四、分小组接读课文。男女生赛读课文。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要求读课文时始终要语调高、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结尾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同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我们知道了周总理和人民是心连心的。课后请同学们再去查阅一下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吧!
一、活动背景:
画眉谷景区水资源丰富,湖湖相接、瀑瀑相连,沿路拾级而上,一路水景不断,或溪或潭,或湖或瀑,或动或静、或急或缓、或柔或纵,有青有白,有绿有透,姿态各异。形成了独特的“水景秀中原”景观。为了充分展现这种水资源的优势,景区已是连续五届举办泼水狂欢节,给炎炎夏日里的人们送去了清凉快乐的旅游体验。与以往不同的`是,画眉谷今年将借助泼水节活动将以全新的面貌示人,打造“情人谷”、“快乐谷”品牌。
二、活动主题:欢乐泼水节,情定画眉谷。
四、活动合作伙伴:
本次泼水节活动由鲁山县旅游局主办,画眉谷景区承办,鲁山移动公司、四铃啤酒公司、天禧礼仪公司、融昌购物中心协办。开幕式当天,广场将设置主席台、游戏场地、泼水池、啤酒区、美食一条街、九阳小家电展示区、移动公司服务台,景区内也将设置分会场,为游客提供3-5处泼水祈福的天然池潭。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相约画眉谷,参与快乐的泼水节活动与趣味的游戏比赛,获得新鲜的旅游体验,享受一个清凉夏日。通过游客愉悦的心理感观和新闻媒体对此次活动的大幅宣传报道,大大提升鲁山旅游的品牌形象和画眉谷景区的知名度。同时,也为合作的企业伙伴提供一个好的品牌宣传平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五、活动地点:画眉谷景区(开幕式:篝火广场)。
六、活动内容:
开幕式当天:9:30分开幕仪式10:30分趣味的活动竞赛。
“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的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不仅是中国傣族人民的节日,它更是缅甸、柬埔寨、越南、泰国等一些东南亚国家的传统佳节,是一个国际性的节日。当日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xxx。
20xx年6月6日。
成都航院足球场。
建筑工程系全体学生。
活动前期准备:。
社会实践部及办公室联系学校,争取校方对于我们活动内容的批准与支持。
活动负责人联系学校保卫处,保证活动的文明进行。
海报宣传:活动前一星期开始宣传,在学校食堂处,宿舍大厅张贴宣传海报,活动宣传海报4份,负责宣传同学于6月3日向各个班级宣传此次活动。
向各系学生会主席团发出邀请。
活动文化负责人刘凤洁、黄诗韵:搜集于泼水节文化有关的音乐,并邀请文艺部成员表演节目助兴。
邀请口语能力强、能带动氛围的同学担任主持人。选拔及邀请参加活动节目表演的演员。
两部门干事搭建取水点,接好水管。
1.活动场地道具及设施设备布臵。
2、活动具体流程。
设备负责人冯程:活动开始前播放音乐营造氛围。
活动开场。
主持人致辞,简单介绍到场老师及嘉宾并宣布狂欢泼水活动开始。然后由主持人开始带头跳快闪舞,接着我们两个部门的人一起跳快闪来带动所有参与游戏的人一起欢快的起舞,然后狂欢泼水节正式开始。
游戏环节。
游戏细节见附录。
泼水狂欢。
大家开始尽情的狂欢,选派10名干事维持活动的文明进行,合理调节可能产生的矛盾,无力调解时报告保卫处进行处理。
结束。
活动快结束时,主持人做活动总结,为参加演出的同学发送纪念品。宣布活动结束,提醒大家回寝室换上干衣服。
2、宣传负责人将活动中所拍照片交予文书部进行后期的整理及报告宣传,通过系报、学院官网等方式进行后期宣传。
3、活动总结并整理部门材料,归档。
1.活动中所有环节需在负责人的统领之下完成,以免发生场面失控的情况。
2.安排保卫处工作人员维持活动秩序,预防场面混乱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3.安排医务室医生进行意外事故处理及预防。
4.活动当天,若天气不适宜活动的进行,则此活动改天进行。
5.能够保证活动的安全性,如像玻璃瓶之类的'器具最好不要出现在活动现场。
1、泼水节是具有相当地大影响力且是傣族传统节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了解并积极参与到泼水活动中,与国际接轨。
3、此次活动是全系同学能相聚在一起的大型娱乐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并且可以加大同学们的交友范围,有助于增强全系同学的凝聚力。
4、此活动可持续发展性较好,可办大办强,推向全院,有希望成为学院具有传统性的大型娱乐活动。
在漫长的暑假里,我最难忘的事情之一是傣族泼水节。
那是在正午烈日下,我和姐姐躺在“柔软的棉花糖”上(指柔软的床)无聊地调着电视频道。突然,我的妹妹突然坐起来,把我吓到在地。我妹妹拍了拍她的头:“啊!今天是泼水节!”
“什么!”我尖叫着问道。
就在这时,我姑姑冲进来说,“你准备好了吗?已经开始了!”
不一会儿,泼水节正式开始了。人们拿着彩色的水盆。你泼了我,我泼了你,我没有向对方屈服。溅起的水花就像魔法一样,而且不可能精确。这真的让我又生气又好笑。这泼了我一身,那泼了我一盆水,我成了一只落汤鸡。这让我哭了,笑了,唉,听天由命了。
有趣的泼水节结束了。此刻,我的阿姨告诉我,被泼代表着幸福和更多的欢迎。
这时,我突然意识到...
这件事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活动目的:泼水节是德宏傣族、德昂族盛大的节日,为弘扬民族文化、从小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让幼儿更深刻地体验本土民俗民风。
流程:
本次活动内容共分为四项进行。
第一项:园长致词;
第二项:幼儿泼水节群体舞展示;
第三项:亲子互动。
“快乐泼水节”
xx幼儿园。
出处fanweN.cHaZiDIAN.cOM
大大班(2个班)、大班(4个班)、中班(4个班),共10个班活动准备:
1、每个小朋友自带一把水枪或者戏水的玩具;。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重要而且非常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叫它浴佛节,会给人们带来幸福。民族文化村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从7月3日,到8月28日,我们全家也赶到这里来,深深地体验了一回泼水节。
我们进入到民族文化村后,先拍了一些纪念照片,还买了一些小玩意儿,7:30分的时候,泼水节开始了,我们换好泳裤,拿上买好了的盆子和水枪,随着音乐得缓缓响了起,舞台上突然喷出了五颜六色的喷泉。
我接了一盆水,就开始泼水了,泼水用的道具非常的多,有水枪,有盆子,有桶,还有的用手泼水,人们一拥而上,不管是小孩、大人,老年人都加入到了队伍中,有的三五个人攻击一个人,还好我准备了游泳镜,可是我的鼻子却没那么幸运。
我猛的把水泼在一个大人身上,那个大人也向我发起了攻击,战场上一片混乱,在水里的人也更加的疯狂,竟然泼洒岸上衣服还没有湿了的人,让岸上的老妈也成了落汤鸡,让他们也感受到泼水节的快乐与幸福,舞台来了一个过着毛巾被的叔叔,台上的主持人说,让我们泼这位穿着毛巾被的叔叔吧!
这位叔叔来年肯定有好运,因为泼水可以洗去他身上的霉气。
大家互相泼水,用洁净的水,泼去身上的污渍,迎来吉祥的来年。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认读书写生字;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能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2.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理解重点内容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周总理的衣着、表情,动作中,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分2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篇幅短,内容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第一课时就可以完整地理解课文。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巩固理解,教学生字的写法。我今天教学的是第一课时。
1
从以前学过的《关怀》入手,引出周总理,然后再引出课题。
然后板书课题的时候,我并没有提前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虽然那样的课题会写得更漂亮一些,但是我感觉现场板书不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学生一个模仿老师写字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写好字的兴趣。
板书好课题后齐读课题,然后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这样既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善于思考,也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后,紧接着让学生立即接触课文内容,通过初读,了解主要内容。初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带着要求、带着问题来读,这样的读书效果会更好一些。
读完后立即交流,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检验。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力争词语和生字交替出现,在二类字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现的是词语,从词语中认识生字,这样的难度小一些。在一类字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现的是生字,然后由生字联系到课文里的词语,因为一类字相对来说简单一些,有很多是在以前的二类字里出现过。“恩”在课文里的词语是人名,所以我选择这个字让学生扩词。又让学生比较“恩”与“思”,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经常混淆这两个词语。由“度”所在的词语“一年一度”自然地引到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内容也很简单,同时这一自然段也回答了开头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略讲。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训练点。
那就是从理解“今年”是哪一年指导学生学会上下文联系,理解课文内容,并指出“联系上下文”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傣族人民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到来,先出示周总理一天的工作表,理解傣族人民为什么对于周总理的到来那么兴奋,那么激动。接着抓住“赶来”、“一条条”、“一串串”等重点词语的理解傣族人民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到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激动,兴奋,对总理的欢迎、爱戴。
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是课文插图最直接的描写,本段的学习重点是图文结合,通过观察周总理的服装、表情、动作,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第五自然段仍然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想象周总理在泼水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再一次体会与傣族人民的幸福,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然后设置训练点:学习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是全篇感情的集中喷发,这里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激情,通过朗读释放出激情,使课文的学习达到高潮,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堂小结不是简单地对课文内容做一个总结,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加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课外搜集和周总理有关的故事,使学生对周总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板书设计力求把课文主要内容显示出来,而且要简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法、学法:
幻灯、生字卡片。
自我加减。
1、同学们,你们听过“泼水节”吗
2、简介泼水解。
3、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
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
2、出示。
吉祥幸福不肯离去凤凰花。
西双版纳赛龙舟。
a自由读。
b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去拼音读。
e教学生字字形。
f把书翻到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3、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6、讨论交流。
a西双版纳:傣族主要聚居之一,在云南省南部。
b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幻灯。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图片:欢乐的泼水节。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7、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
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
(一)、第一小节。
(二)、第二小节。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三)、第三小节。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敬爱的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破水祝福,同庆盛大的节日。
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对于课文的朗读,我的示范过多,以至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理解而生成的个性化的朗读较少,除了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表现较好之外,其他地方,多数是孩子们学着我的朗读模式进行的,另外,在课堂上,我应该采用播放记录片的形式,将孩子们课外搜集的资料更加直观和感性的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这样对于孩子们的感情铺垫将更有效,能更好地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发挥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泼、龙、恩、凤、凰5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多音字“盛”
2、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4、初步体会傣族人民对周的敬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记生字,会写生字;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1)识字与写字教学。
(2)句与段的教学。
今天学习的重点段落是第3小节,我以“人们是怎么欢迎周的”展开教学,由句子再细化为词语的理解、运用与积累、再由句到段由局部到整体,层层引导学生明白人们赶来了,人们撒满花瓣,人们欢呼都表达子傣族人民对周的敬爱之情。
句与段的学习离不开朗读的指导,朗读的指导还要有层次性。如精读第3小节时,我就采用了指名读、感悟地读、高兴的读、齐读、男女生分组读等形式。在指导读“周来了!”这句感叹句时,我又采用了提示读,“你欢呼着:他欢呼着,大家一起欢呼着”使小朋友身临其境。
(3)作业设计:
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还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我翻课后及作业本发现有这么几个类型:生字抄写、看拼音写词语、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我会填正克确的量词,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造句。因此本课时的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字词教学时穿插了多音字“盛”的教学,说话练习:用一组关联词:因为……所以……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好像”造句指导学生把比喻句说得更生动,量词的叠用:一条条、一串串要能理解叠用表示很多,并能正确运用从而能达到日积月累的效果。
(4)课后发现的问题:
1、“对襟白褂”这个词的教学除了读准字音,如果能以学生的衣服为实物教学明白对襟是怎么样的,医生穿的就是白褂,让生字的音、形、义在潜移默化中扎实的完成了教学。
2、语言表达: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如果能让小朋友学习这种写法,学会迁移,比如说:迎春花开了,春天到了。再比如:太阳升起来了,小朋友们上学了等等,让小朋友学会运用。
文档为doc格式。
难忘的泼水节活动策划篇十八暑假,我们学校举行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夏令营活动,我对其中的“泼水节”印象最深。
这一天,同学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准备好了清水,等候泼水节的到来。
一声今下,泼水节开始了。同学们立即开始泼水了。真是天助我也,陈磊到这时还没接好水,我马上端了一盆水泼在他身上,陈磊就落惶而逃了。
我又接了一盆水向韦子奇泼去,韦子奇一下就变成了“落汤鸡”,头发一缕一缕的,还滴着水珠。我对韦子奇说:“你有一头乌黑的头发。”韦子奇气坏了,连忙向我泼了一大盆水。还好,我闪得快,只湿了一小块。在我不注意时,一盆水向我泼来,我也成了“落汤鸡”了。这时,韦子奇接了一大盆水又向我泼来,吓得我撒腿就跑,韦子奇边追边说:“幸福水来了,幸福水来了,快快接住啊!”我急忙说:“我不要幸福水了,我够幸福了,我受不了啦!”
今天,我妈妈带我去森林公园,去参加那里举行的泼水节。
进入公园后,我们参观了防空洞和民俗村,然后直接到了举行泼水节的地方。虽然不能和傣族的泼水节相比,但这里也够壮观了,我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泼水的行列中。
首先我看到两只大象正在喷水,水特别的凉,然后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盆,我就开始泼水了。
进入泼水场地,我看到许多大人和小孩不管认不认识,都嬉笑着互相泼着水。还有许多小和尚也手拿小盆,往路人身上泼水,弄得别人哭笑不得,真有意思。
更有趣的是,还有两个外国游客,开着旅游车,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小和尚们泼了一身水,浑身湿漉漉的。
我也和小朋友们一起泼起水来。地上有很多大盆,里面装满了清水,你泼我,我泼你,泼的浑身凉凉的。在炎炎的夏日里,泼着凉水,舒服极了。
已经到下午了,我的小盆也烂了,在我妈妈的催促下,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