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潮中遭遇新冠,一个普通家庭的“病毒共存学”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新冠情况,4月13日到4月20日,国内新冠核酸阳性率从1.3%上升到了1.7%,4月27日达到了4.4%,已经很接近5%的“社区传播”警戒线。

如果说最近几个月的短暂遗忘是一种对过去三年的安抚,那么,现在病毒重新出现在国人面前,该有什么心态?

二阳,一个个增多,小高峰在来临。

就在五一全家外出时,在酒店的我第一个阳了。最初是睡觉前嗓子不舒服,我也没在意,大约第二天晚上,就开始发烧了,找出抗原一测,果然阳了。

虽然周围很多人都二阳了,但轮到自己了,还是稍微有些忐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自然是先准备药。

现在有药了,可以心态平和地面对病毒了。

选药

现在比较有效的是针对3CL靶点的。3CL蛋白酶在新冠病毒中高度保守,意思是即使新冠病毒从奥密克戎继续发生变异,靶向3CL的药物依旧有效,所以不用分辨自己感染的是什么新冠毒株。

这类药的选择并不多。一种是辉瑞的Paxlovid,即P药,它是全球首款上市的以3CL为靶点的口服小分子药物,也是欧美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显示,Paxlovid在出现症状的3天内服药,患者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89%。

2022年4月,世卫组织的《新冠病毒治疗指南》推荐P药为轻中度治疗的唯一方案。还有一种是日本盐野义的3CL抑制剂盐野义Xocova,国内还没上市。

另外则是国产的先诺欣,是我国首款自主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3CL靶点抗新冠病毒创新药。它并非瑞辉的仿制药,而是“同靶点”的同类药。

我查了一下先诺欣的临床数据,使用先诺欣5天后,病毒载量下降超96%,数据看起来比P药更佳,能显著缩短COVID-19的11种症状,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比起年初,新冠药现在供应充足。Paxlovid现在没进医保了,价格接近2000块。考虑到性价比,我决定买先诺欣。

那时感觉还行,低烧38度多,一吃退烧药发热就会降下去,身体有酸痛、嗓子不舒服,但都不太严重,我就没有吃药。

我妻子比我晚两天感染,也不知道是从我这里传染的,还是从孩子那传染的,她没有选择等待与观察,就直接吃了先诺欣。

这个选择,不经意间避免了后面的麻烦。

转阴

事实告诉我,有病就该吃药,我妻子转阴比我快。

大约在第三天我就不用吃药来降温了,体温一直在37.5的样子,在发烧与不发烧的门槛上。嗓子还是有些不舒服,有点合并细菌感染,我开始吃抗生素,身体还有些酸痛。

那时我认为自己基本上好了,准备回上海了。不过,我妈妈不这样认为。

感染新冠后什么时候没有传染力呢?最准确的是核酸检测,但现在核酸点几乎没了。做抗原的标准,网上一般说法时连续三天阴性。

我妈有一些基础病,所以想我们转阴了再回来上海。这个担心是有道理的,没必要冒这个险,所以全家继续度假,等待转阴。两个孩子的症状都很轻,除了晚上发烧,吃了药就好转,没有其他不舒服。

实际上,直到不得不回上海,我还没转阴,我妈先躲去亲戚家住了几天。后来,亲戚二阳了,我妈回来后,我为了避免感染她,非常不方便。

现在上海中小学的政策是,只要阴了就可以去上学。所以,提前转阴,能减少很多麻烦。

新冠本身有不确定性,感染后,可以立马吃药,也可以不吃药扛一扛,可获得性会影响人的选择。我就是这样的,本来准备吃药,但因为要去医院,就一直推到第二天下午,结果药到了,我基本上就好了。

有时候,这样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比如,病程延长,增加医疗费用,甚至损害健康。所以,获得药物的程序繁琐程度,会影响到药物的“实际健康收益”。

未来

高福也在近日表示:“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要回避,不要因为长新冠可能对人类有影响就不敢讲,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所以病人该诊断要诊断,该用药要用药。”

我调查询问了一下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只要现场测出抗原阳性,就可以配特效药,供应尚充足,让人挺安心的。

另外,我觉得不妨建立一个阈值,当感染率超过多少的时候,就放开更方便的渠道。像美国供应P药那样,放到有药剂师的药店,或者像感冒药一样在外卖软件上进行问诊+配送。感觉不舒服,做抗原,抗原阳性,就可以很快获取药,过程变得简单,药物的价值就更大。

除了获药政策,应该更新的还有我们应对病毒的观念,我们要重新审视新冠。

过去三年,我们穷尽了行政动员手段,以一种略显悲壮的方式和新冠病毒战斗。三年后,我们有了更多的武器,疫苗、新冠特效药,世卫也宣布大流行的终结,意味着行政动员时代的结束,医药科技应对新冠时代的真正开启。

病毒会继续变异,XBB优势株已经很快在中国占到70%。人类和新冠长期共存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在这个现实背景下,公众对待新冠的态度,出现了割裂和分化。

一部分公众对再次感染是极其敏感的,尤其是家有高危人群、已经充分了解新冠危害的城市中产。他们会分辨哪种药物是缓解症状的对症治疗,哪种药物是直接抗新冠病毒的对因治疗,对后者进行科研级别的研究、筛选,想尽办法进行储备。

我对两者并无臧否,相反都充满理解。两类人群的表现天差地别,但形成的原因都是一致的:在过去几年伤得太深,痛得太狠——疫情成为我们这代人心里的疤。

对个人而言,为了家人和社会,我选择积极应对。新冠不是感冒,新冠的危害,对心脏中枢神经等等的影响,很多都是未知的。海内外的一些研究已经出现,提示不容小觑。

依靠医药科技,学会和病毒相处是后大流行时代地球人都得掌握的一门学问。多一些科学精神,及时进行对因治疗,公共卫生政策还应该聚焦研发出更有效的疫苗上,这不仅是对抗病毒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的需要。

对新冠的主动作为、科学常识,或许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必备技能。有人说,脆弱是中产的特征,那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反脆弱的时代,相信科学。

我们不需要把头埋进沙子,在各种难以掌控的不确定性中,尽可能拥抱科学,可以避免那些或大或小的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是自己和家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句话,从现在开始,就不再是说说而已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疫情期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你知道这些家居用品能帮上忙吗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各地的人们都不得不采取远程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为了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很多家庭选择了自我隔离。这一举措虽然有助于防止病毒的传播,但也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在封闭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对于那些拥有宠物的家庭来说,这个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https://www.yztep.cn/chong-wu-gou/363088.html
2.新冠家庭必备药物的爆发前夜——超强逻辑维康药业(天时地利人和机遇1,新冠98%以上是轻症和无症状,非处方药的缓解药物反而是需求量最大的。 2,进入新冠诊疗目录的非处方药,需求量一旦放开会爆发式增长。老百姓可以自行药店购买。 3,如果按照其他国家感染率60%(先不计入重复感染),家庭储备+消耗的量是个庞大的爆发市场,这是α到β的爆发性逻辑。 https://xueqiu.com/2215845008/234255077?_ugc_source=ugcbaiducard
3.2024新冠居家常备药品清单(附症状+居家治疗手册+购买网站/App和新冠相伴三年,大家都知道,新冠的十大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而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如今轻症新冠肺炎患者建议居家隔离,可以自己买一些相关药物对症吃药康复!那么感染了新冠怎么办?如何用药?居家常备药品要准备哪些?新冠居家必备药品有哪些?儿童感染新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7638612
4.PPT如何剪裁剪贴画中的音频?PPT剪裁剪贴画中的音频的教程开设新冠在线问诊服务!海淀区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保障市民就医需求 2022-12-15 【时快讯】专家指导市民如何科学合理用药 2022-12-15 新冠阳性康复必备手册居家治疗新冠,如何科学备药、用药?北京专家权威解答 2022-12-15 聚焦OPPO未来科技大会2022,揭秘OHealth H1家庭智能健康概念产品 2022-12-15 大风、强降http://m.chynews.cn/tech/tech/2022/1215/52176.html
5.www.jxmzxx.com/appnews从采购上面那些国外电梯商库存压力就比较少,而国产电梯这方面的压力就比较大,前者运营好现金流充裕,后者则持续处于弱势情况,这也会持续影响两方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 不过,在看到中国电梯从无到有,一点点能够挤进全球电梯商的前十名时,也可以看出中国电梯正一路发展过来进步还是非常大的。 http://www.jxmzxx.com/appnews_644471.html
6.全部看完不过1小时!用10部科普动画,带娃彻底了解“新冠”橘子:这周“先进教育资源”专栏,推荐10部适合孩子看的新冠科普动画。这个时候,太适合带娃彻底弄明白新冠这个“大名人”了。 放开的这段时间,随着大家的持续科普,不少成人对新冠的认识也在逐渐清晰,甚至身体力行”地感受了。 也越来越明白:只是害怕,但不了解,是完全不够的。 https://m.xiaohuasheng.cn/blog/2d2673c5ca42767b
7.每日热点0224在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后的这次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中,科学研判了疫情流行趋势和人群感染水平,动态掌握和评估了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发出了预警信号。三年来,多次优化升级传染病直报系统,根据传染病防控政策,适时调整疫情信息报告内容。 杨峰还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27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