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重要经济会议基调仍延续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诸多提法,比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以及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但是也有新的提法,如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再次提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下面主要谈一谈什么是需求侧改革,在弄懂需求侧改革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供给侧改革成功的优秀路径。
供给侧改革:
其中去产能主要指的是以环保为名去钢铁煤炭的落后产能,直接催化2016年的钢铁煤炭行情;
去库存主要是针对地产库存,通过控制土地供应(城市规模限制,以水定城等常出现在各城市规划),从而地产完成涨价去库存,带动2016-2017地产行情。
去杠杆准确的讲是杠杆转移,将政府主体杠杆转移到民间和个人,提高系统风险承受能力,宽货币紧信用让下跌成为2018主旋律。
降成本主要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与资源使用成本(电力、租金等)。
补短板主要是补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中心城区地下管网老旧、水电气暖及环卫设施不配套等问题。补民生建设短板,解决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以上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了我国大类商品的供应体系的优化,完成了初步的结构性改革。
为什么这个窗口提需求侧改革?
在弄清楚需求侧之前要明白什么是需求:简单来说就是我想我能,真实需求有两大要素: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
那怎么改?看原文
会议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核心在于打破约束需求的藩篱,这里能想到是什么?
没错就是汽车限号,地产限购。所以会议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让真实需求得到释放,而不是限制。
如何做,参见:
核心结论:本次会议是吹风会,受疫情影响,对标的应是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建议稿和今年7.30政治局会议。总体看,我国经济形势不错,2021年政策稳中渐退,并很可能是监管大年,“该查的查,该防的防”。
1.每年12月政治局会议,历来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吹风会。12月政治局会议一开完,明年经济工作主基调也就定了;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往往是据此制定具体部署。按历年规律,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在未来1至2周召开(过去5年均在12月政治局会议之后的5至10天开)。
2.“2021年是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定位很高。会议指出“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确实,2021年可谓“四个年”叠加:“十四五”开局之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做好‘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建党100周年(“要以优异成绩庆祝”;大概率会在明年7月召开纪念大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宣布、评估与总结之年(上半年完成)、2022年二十大的人事布局之年。
3.依旧担忧内外部压力,仍强调危机意识、风险意识。会议指出“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方面全球疫情仍加速恶化、我国也有散发式病例,另一方面中美关系变数仍大、尚难实质缓和。因此,和7.30政治局会议一样,本次继续强调“要强化机遇意识、风险意识,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4.对今年经济满意、对明年经济有信心;明年稳增长仍是硬要求、有可能还会设定GDP增速目标。会议认为“今年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并强调“我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和疫情前几次政治局会议一样,本次重提“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预示稳增长仍是硬要求、明年两会也仍可能定量化目标。维持我们年度观点:2021年经济前高后低、逐季回落,预计全年GDP增速9%以上、名义增速11%以上,其中,一季度GDP有望达到19%左右。
5.政策主基调上,仍强调“六稳+六保”,也继续突出扩大内需、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双循环”、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延续730政治局会议、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的说法,本次会议继续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扩大内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此外,和730政治局会议一样,会议继续强调“夯实农业基础”,指向的是粮食安全、种子安全。
6.具体部署上,2021年有新提法、新要求,尤其是三个首提:注重需求侧改革;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具体看,有以下6大变化:
首提“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730政治局会议为“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我们继续提示,稳杠杆、防风险是明年重点,2021年很可能是监管大年。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近年来一直是监管重心。其中,本次会议提出的存量风险,应是指杠杆率高、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资管新规等;增量风险,应是指处置风险的风险、政策退出的风险、中美冲突可能升级的风险等。
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但未提“房住不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会加上),对此不应过分解读;明年房地产调控将总体趋紧,但节奏可能会比较温和。会议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去年底政治局会议未提;今年730政治局会议是“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再考虑到12月3日韩正副总理在住建部座谈会上对房地产调控的表态较7月24日房地产会议有所缓和,由此确实可判断国家对房地产态度有所转变。倾向于认为,随后的中央经济会议大概率会把?房住不炒?加上,而且房地产行业“三道红线”将于明年正式生效,预示2021年房地产调控总基调仍将总体趋紧;同时,鉴于“房地产业影响投资和消费,事关民生和发展”(刘鹤,2020年11月)以及“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也意味着短期内仍离不开房地产、房地产也不至于被“一棍子打死”。
要求各级干部增强政治意识,提高专业化水平。会议强调“疫情以来的松→现阶段的稳→2021年的退”,此前11月21日金融委就债券违约事件召开会议时指出“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责任”。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稳中渐退、逐步回归正常。和去年底政治局会议一样,本次也未提及货币与财政政策,但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具体部署。明年我国面临“疫情以来的松→现阶段的稳→2021年的退”的局面,明年货币政策将重回稳健中性,既结构性紧又结构性松,预计2021年社融增速11%左右、M2同比9%左右,信用趋于收缩;明年财政政策将回归常态,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均将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