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以“把握趋势,携手共建”为主题的2017(第二届)中国充电桩创新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峰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主办,新能源汽车报社承办,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赛迪智库、赛迪顾问协办。
峰会现场,国家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贾俊国介绍,截止到今年5月底,国家电网平台上累计接入充电桩是16.3万根,占全国24万个公共充电桩的68%,服务客户约30万个。
以下为贾俊国演讲实录:
今天非常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以这么一种方式和大家见面,会前和几年不见的老朋友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大家参加这次会议一个是凝聚共识共同发展,同时对我来讲这也是接续我过去工作的一些老朋友,另外通过这次会议也结识一些新朋友。
国家电网公司旗下的电动汽车服务公司是2015年12月29号成立,注册资本30亿。以智慧车联网平台为核心,以充电服务、汽车服务、电网服务为重点,以大数据增值服务为方向,着力打造国际领先、功能强大、统一开放的智慧车联网平台。
随着电动汽车这几年巨大的或者是井喷式发展,国家电网电动汽车服务公司应运而生,5月底在我们平台上累计接入充电桩是16.3万根,占全国24万个公共充电桩的68%,服务客户约30万个。
这个行业有三大块,一是要以三化管理来推动整个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电动汽车的发展体现的是几个行业、几个专业,到具体的设置层。未来电网与汽车的发展肯定是三网融合,尤其是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这种连接是最必要的支撑,通过三网融合推动我国能源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国家推动电动汽车最重要的考量。
从2006年开始,在制定标准方面,国家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为国家做了大量工作,贡献的国家标准是22项,能源行业的标准是27项,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是56项,更重要的是我们基础设施的国际标准是国家电网公司在国际上实现零的突破,通过IEC的理想标准4项,发布标准2项。这十几年的工作也检验我们国家电网公司在工作当中的胸怀、检验了我们的使命、检验了我们的队伍。我们在推进整个国家的电动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发挥了央企六个力量的作用强力支撑了今天的发展。
有几项工作,第一是加强车桩数据共享,有三个服务板块,e充电、e车城、e约。拓展用户购车渠道,建成一条龙的新能源汽车,O2O销售网络。特别是探索新能源汽车运营模式,打造上线的e约车APP,提供一键租车、违约换车的自助服务,以大数据为抓手,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核心新能源车企还有在座的企业家能够共同的探讨汽车的发展,汽车的出行、充电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等,重点应该是在城市的智能停充电场,包括调度等方面做一些研究。
有几个问题。第一,新国标改造进度有点缓慢,除了按照国标改造的方案,还没有看到其他运营商公布的计划,车企在国标水平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建议国家加大新国标改造的实施力度,缩短过度期,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第二,互联互通商业模式不明确,要能够切实保障互联互通的技术支撑,同时商业模式要明确,需要大家引起高度重视,要多方参与。
充电设施布局落点难,这个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是我们做充电设施的一个痛点和难点。特别是在第一线工作,安装一个充电桩需要协调的部委,主体非常之多,各种诉求,各种利益相互交织,这个问题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我觉得应该有一些解决方案,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城市发展规划方面,应该着重的从法治上、法律上、规划上加以落实。此外,充电安全性有待提高,安全性问题不仅仅是车的安全,单纯说车的问题,电池问题这些都是设备问题,安全当中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障人身安全。
作为一个老电力工作者非常担忧这一点,现在大家看到一些设备。其实设备都是可以用经济来估价的,但是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作为基础设施的制造商和运营商,如何提供安全可靠的设备
不只是车联网,还有电网他们之间的安全相互影响。在太原工作期间,比亚迪上线以后就出现充电桩的电源发热,充电接口烧损,现在也没有落清或者没有落实到底是谁的责任,最后可能不了了之。其实,作为一个从业者,我非常担心这些事情。但有时就是这样,尽管电动汽车产业我国发展形势大好,但是不能让一个事件影响这种良好的发展趋势。
最后,做基础设施的厂家也好,企业也好,要靠综合实力不靠弄虚作假,要靠我们的实际数据不要靠编造,以开阔的眼界来共享共赢来努力打造我们基础设施的良好的产业生态。我也希望我们有使命担当的这些企业加大投入而不是投资,为实现基础设施在世界上的引领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