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审批常态化、全行业景气度攀升之际,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投)谋划将其核电资产借壳上市。近十年来,其核电资产的上市计划几经延宕,终迎破冰。若一切顺利,国内核电行业三大巨无霸即将在A股会师。
电投产融(000958.SZ)9月30日公告,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国家电投集团《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通知》,拟由公司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控股股权,同时置出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控股股权,并将视具体情况募集配套资金。
电投产融主营业务包括能源、金融两个板块。能源板块覆盖热电联产、新能源等业务,开展电站的投资、运营、管理,金融板块主要包括信托、保险经纪、期货等业务。中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该公司总资产为461.44亿元。
作为国家电投的核能投资和运营管理平台,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国家电投国内外核动力厂的投资、生产运营、核安全、核应急等业务管理。截至2024年6月,该公司的资产总额超过千亿元。据澎湃新闻梳理,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的参控股核电项目涉及三门核电、红沿河核电、海阳核电、莱阳核电等项目。
海阳核电一期工程
延宕已久的核电资产上市
早在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之初,核电资产上市已有酝酿。2015年12月澎湃新闻曾独家报道,时任国家电投集团董事长王炳华在内部会议上透露,2016年将启动国家电投核电资产板块,即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整体上市,谋求赴港借壳上市。2015年底,国家电投旗下中国电力新能源(00735.HK)发布公告,与国家电投签订了关于获注国家核电资产的谅解备忘录。
核电项目建设高峰期将至
核电建设周期长,所需的巨额资金是核电巨头积极对接资本市场的根本动因。
通常情况下,核电项目需要10年甚至15年才能全面建成和投产,前期投入巨大,其中20%资金是股东资本金,80%依靠债权融资。上市是解决核电企业资金缺口的最佳方式,尤其在核电加速发展阶段,上市将显著增加核电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和充裕度。
2022年以来,国家电投旗下多个CAP系列三代核电机组获准开工,未来数年将迎来建设高峰期。
其中,山东海阳核电项目厂址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和1台一体化小型堆,并预留两台核电机组扩建余地。一期工程1、2号机组是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于2019年全面投运;二期工程3、4号机组于2022年7月开工,计划于2027年全面投运;三期工程5、6号机组与一体化小型堆示范工程于2022年9月取得开展前期工作许可。
位于广东湛江的国家电投廉江核电项目厂址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总投资约1300亿元。一期工程两台CAP1000机组分别于2023年9月、2024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2028年建成投运。
位于广西防城港的国家电投白龙核电项目同样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总投资约1200亿元。今年9月,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预计将于2030年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