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
2018.12
旨在保障和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维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力安全运行
2
《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
国务院令第709号
2019.03
旨在加强电力供应与使用的管理,保障供电、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供电、用电秩序,安全、经济、合理地供电和用电
3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国务院令第588号
2011.01
旨在保障电力生产和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公共安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
2014.08
旨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
《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
电监会令第24号
2007.04
旨在加强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6
《电网运行规则(试行)》
电监会令第22号
2006.11
旨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电力投资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7
《电力监管条例》
国务院令第432号
2005.02
旨在加强电力监管,规范电力监管行为,完善电力监管制度
8
《电网电能质量技术监督管理规定》
电综(1998)第211号
1998.03
旨在加强电网电能质量管理,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电能质量,维护电气安全使用环境,保护发、供、用各方的合法权益
9
《电网调度管理条例》
旨在加强电网调度管理,保障电网安全,保护用户利益,适应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10
《全国供用电规则》
经能(1983)664号
1983.08
旨在协调电力供、用双方的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确立正常的供用电秩序,安全、经济、合理地使用电力
政策名称
颁发部门
核心内容
《电力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国家能源局
2018.06
杜绝重大以上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杜绝重大以上电力安全事故、杜绝电厂垮坝漫坝事故,防止主设备严重损坏事故、防止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事故,实现电力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进一步下降,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科技部
2017.06
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先进核能与核安全、智能电网、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能源基元与催化,加强碳基能源清洁转化、源网荷协同机制、深层油气成藏机理和生态监测预警等基础研究的支撑引领
《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央行等五部门
2017.03
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制造业企业在制造业集聚地区,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支持智能电网成套设备等高端装备重点领域扩大市场应用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能源局
2017.02
制订实施《关于推进高效智能电力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套制订各省(区、市)具体工作方案;研究制订《智能电网2030战略》,推动建立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体系
《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国务院办公厅
2017.01
推进电力企业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建立安全风险分级预警管控制度;建立电力安全协同管控机制,加强电力建设安全监管,落实电力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工程监理企业以及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等各方面的安全责任;健全电网安全风险分级、分类、排查管控机制,完善电网大面积停电情况下应急会商决策和社会联动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
发改委
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包括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技术及设备,750千伏以上级交流输电、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力电缆及电缆附件,先进可靠的配电网和供用电系统。大规模电网安全保障和防御体系及智能调度系统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发改委、能源局
2016.11
合理布局能源富集地区外送,建设特高压输电和常规输电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系统安全水平;升级改造配电网,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
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和挖掘系统调峰能力,大幅提升风电消纳能力。加快发展高塔长叶片、智能叶片、分散式和海上风电专用技术等,重点发展5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风电场智能化开发与运维、海上风电场施工、风热利用等领域关键技术与设备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2016.08
聚焦部署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调控、大电网柔性互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等重点任务,实现智能电网技术装备与系统全面国产化,提升电力装备全球市场占有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16.03
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与发电侧、需求侧交互响应能力;大力推进机器人、智能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高效节能环保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11
《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
2015.08
以智能化为方向,按照“成熟可靠、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原则,全面提升配电网装备水平。采用先进物联网、现代传感和信息通信等技术,实现设备、通道运行状态及外部环境的在线监测,提高预警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12
《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5.07
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广应用输变电设备状态诊断、智能巡检技术;建立电网对冰灾、山火、雷电、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自动识别、应急、防御和恢复系统
13
《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
14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015.03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按照有利于促进配电网建设发展和提高配电运营效率的要求,探索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的有效途径
15
《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
2012.03
突破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电源并网与储能、智能配用电、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智能装备等智能电网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电网产业链,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推动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专项申报指南》
2018.08
面向电力行业的检测和作业需求,研制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检修机器人,实现GIS腔体的检测和维护;研制电缆隧道检测机器人,实现机器人在电缆隧道内的全自主巡检以及对隧道环境与电缆设备状态的综合监测与分析;研制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实现目标识别和锁定,以及带电拆接引、导线清障等典型作业;研制500kV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机器人,突破上下线技术,实现异物清除、断股修补、防振锤复位等带电作业功能。开展应用示范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工信部
2017.12
支持智能交互、智能操作、多机协作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清洁、老年陪护、康复、助残、儿童教育等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巡检、导览等公共服务机器人以及消防救援机器人等的创新应用
《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
2017.11
面向化工、冶金和电力等行业大型机电装备维护升级需要,鼓励应用智能检测、远程监测、增材制造等手段开展再制造技术服务,扶持一批服务型高端智能再制造企业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2017.07
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
2016.04
争取到2020年实现: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服务机器人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取得突破,智能机器人实现创新应用
《中国制造2025》
2015.05
促进机器人标准化、规模化、突破关键零部件和本体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设计制造技术。明确未来十年机器人产业两大方向:一是开发工业机器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系列化产品,推动产业化和应用;二是突破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智能机器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2012.04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006.02
重点研发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安全保障技术、高效配电和供电管理信息技术和系统,以及在非结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必要服务的多种高技术集成的智能化装备,以服务机器人和危险作业机器人应用需求为重点
类别
标准
智能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分类、符号、标志》(GB/T36321-2018)
《特种机器人术语》(GB/T36239-2018)
《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规范(通用)》
《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规范(单站型)》
《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规范(集中使用型)》
《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QGDW11513.1—2016)
《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技术规范第2部分:监控系统》(QGDW11513.2—2016)
《变电站机器人巡检系统运维检修技术导则》(T/CEC161-2018)
《变电站机器人巡检技术导则》(DL/T1637-2016)
《变电站机器人巡检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L/T1610-2016)
《变电站机器人巡检系统集中监控技术导则》(T/CEC160-2018)
《变电站机器人巡检系统验收规范》(DL/T1846-2018)
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DL/T1430-2015)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QGDW536-2010)
《电容型设备及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绝缘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QGDW537-2010)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QGDW538-2010)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安装验收规范》(QGDW539-2010)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检验规范第1部分:通用检验规范》(DL/T1432.1-2015)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检验规范第2部分:变压器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装置》(DL/T1432.2-2016)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检验规范第3部分:电容型设备及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绝缘在线监测装置》(DL/T1432.3-2016)
《基于DL/T860标准的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Q/GDW616-2011)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接入通信规约(输电I2接口)》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DL/T1406-2015)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DL/T814-2002)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721-2013)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DL/T814-2013)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Q/GDW_514-2010)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DL/T593-2016)
《3.6kV~40.5kV高压交流负荷开关》(GB∕T3804-2017)
工控电源简称“控电源”,指在特定的工业控制环境中使用的电源,提供直流电源、交流电源、无功补偿、空气调节、模拟量控制、数字量控制等多种功能。
为推动户用光伏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新型储能、可调节负荷等资源,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调节能力。
为推动微电网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建设智能电网,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
为推动海上风电行业建设,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10月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支持港口型枢纽用海用岛申报,在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规划和审批过程中,充分考虑海上交通物流设施建设需求。
为加强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建设,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推动公共停车场、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配建快充、换电和加氢设施,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
为促进热电联产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保障好居民冬季取暖前提下推进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范围内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因地制宜推进耦合生物质燃烧技术改造,鼓励发展大容量燃煤锅炉掺绿氨燃烧。
为加强进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新兴固体废物(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退役及报废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综合利用,拓展二次利用市场化场景,支持区域回收利用基地建设。
为推动发电机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在新能源领域,加快废旧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等新型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