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再获政策助力加速挤压燃油车市场?

中新经纬8月4日电(李惠聪)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中,“新能源汽车”被多次提及,包括要求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高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提升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等。

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能实现快速发展,与政策支持有绝对的关系,如新能源汽车补贴、放宽购车资格限制、购新能源汽车送“绿牌”、免征购置税等内容,均助力新能源汽车成为当前一个炙手可热的明星“产业赛道”。

为实现碳达峰意义重大

事实上,此次《方案》着较多笔墨于“新能源汽车”,这与交通行业对降低碳排放举足轻重有关。

权威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占全社会比重约为11%,公路货运、水路货运、民航客运为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占到了前三位。

《方案》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对此,全国汽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目前,国内特大城市的减碳任务承压,交通领域,尤其是公共、私人出行交通降碳相对容易提升,因此新能源汽车就成为国内各大中城市实现碳达峰目标的一个重要“抓手”。

《方案》同时强调,要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乘用车和商用车新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25%和20%以上。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中新经纬研究院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对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实现非常重要,要降低碳排放,我们不仅要大力推广智能交通,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渗透率,同时也要提高光伏发电、风力水力发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率,从源头加强节能减排力度。

对燃油车构成挤压效应?

此次《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提升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而在产业规模既定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持续扩张势必会对传统燃油车形成一定“挤压效应”。

崔东树指出,未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个人消费比例,将有利于新能源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加速车企产品结构优化。因此,车企要择机而动,抓住产业链变革机会,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延续高增长态势,产销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6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59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创历史新高。

事实上,随着新能源汽车大量入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传统燃油车规模、利润率等方面的萎缩,同时国内高端燃油车的利润率也一直在持续走低。

崔东树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从B端消费客群转向市场充分竞争的C端客群,是市场发展必然。车企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持续磨炼,才有利于提升车企产业竞争能力。

在张翔看来,中国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主要原因就在于针对C端客群的私家汽车市场得到了充分市场化发展。而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也必须走“让普通老百姓能买得起的新能源汽车,能用得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

数据显示,与“十三五”初期相比,国内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占比从47%提升到78%,非限购城市私人消费的比例从40%提升到70%,发展势头迅猛。

产业发展仍需补齐短板

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汽车消费的一大亮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7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55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

但新能源汽车在未来要实现持续发展,仍需补齐多个短板。首当其冲的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在总成本比重的持续增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近一两年以来,新能源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据不完全统计,贵金属钴的价格在一年之内上涨幅度超过800%,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上涨幅度也超过了500%。

于此背景下,《方案》提出要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张翔表示,政策提出的“电池回收利用”可以说是解决当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原材料供不应求问题的一剂良药。

“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行业刚刚起步,发展并不透明;且汽车的动力电池并没有实现全生命周期跟踪。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他进一步强调。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00万辆,而每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容量均超过40瓦时,如果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电池的规模化有序回收,不仅可以缓解当前动力电池原材料供需紧张,同时也能进一步缓解自然生态环境压力。而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也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发展产业。

事实上,动力电池原材料涨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利润分配失衡的状态,这才有了某车企负责人“造车企业是给电池厂打工”的言论。

因此,在张翔看来,国内新能源汽车要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的政策不能停”。毕竟,从目前来看,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使用寿命、电池安全性、生产成本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中新经纬APP)

THE END
1.以舊換新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汽車消費市場增添新動力4月,商務部等7部門發佈《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明確符合條件的報廢並新購置新能源車/燃油車分別補貼10000元/7000元,為汽車消費市場添了新動力。在各方聯合推動下,以舊換新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根據商務部數據,商務部汽車以舊換新信息平臺從收到全國第一份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到申請量突破1萬份,用了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govweb/zhengce/202407/content_6963255.htm
2.中国全面禁止燃油车?可能性有多大?一文带你全部了解虽然具体的禁止年份尚未明确,比如是否会在2035年提前实现,但国家的决心已昭然若揭。为了加速这一进程,中国推出了“双积分”策略,即通过对燃油车的负积分和对新能源汽车的正积分管理,鼓励车企生产更多新能源汽车。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推进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从政策层面为“禁燃”铺路。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8889344321091644842.html
3.“为什么中国仅用22年,就把发达国家一众传统燃油车品牌甩在身后为什么中国政府2001年将电动汽车立为“863计划”重大专项后,它在短短的22年里就走到世界的前沿,把发达国家一众著名燃油车企甩在身后?答案是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继高铁、特高压和光伏风电产业之后,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政府产业政策取得显著效果的新领域。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3_12_07_718190.shtml
4.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延至2027年底!业内:或是最后一次6月16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在江苏惠山、海南琼海、湖北荆门三地同时启动2023新能源汽车下乡,首批下乡车型近70款,覆盖全国10多个地市县。 但当前对于燃油车的政策支持较少。去年5月,相关部门曾出台对部分车型为(不含增值税)30万元以下、2.0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彼时曾收获较好的效果https://wap.eastmoney.com/a/202306222759806556.html
5.2024年第十三周报废车产业新闻事件(精华版)二、上海市发布2024年燃油车以旧换新补贴及新能源汽车置换政策 (1)自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让(不含变更登记)本人名下在上海市注册登记的国五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业性燃油小客车,并且在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的汽车销售企业购买国六B燃油小客车新车,注册使用性质为非营运的,可申请一次性http://www.yuchengchina.com/show-619.html
6.2024年燃油车购置税全免吗?减免政策有哪些?2023年燃油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有哪些? 对消费者车购来说,汽车购置税是不小的支出。2022年下半年,为了刺激汽车消费,国家相关部门推出购置税优惠政策,只要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都可以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半优惠。 这一政策对购车消费者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车主购买一辆售价10万元https://www.gaodun.com/cta/1374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