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由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组成,是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和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纳入考虑的经营投资理念,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能源产业作国家确立的9大战略新兴产业和六大未来产业之一,正处于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交汇点上,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和我国能源行业和能源企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时代背景下,ESG理念日益成为我国能源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核心驱动力,正引领能源行业和能源企业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一、ESG评价体系赋能能源
电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总体而言,ESG理念同我国倡导的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具有高度契合性和一致性,亦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强做优做大的重要载体和有力工具,为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这是因为ESG不仅要求能源电力企业切实担负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为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清洁可靠的用能保障,而且还为能源企业提供综合评估框架,助力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符合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求。大家知道,能源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导性行业,是我国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而ESG不仅高度契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而且为能源电力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提供了系统性、可量化的操作框架,有利于能源企业顺利实现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全面转型。
四是增强企业发展韧性的要求。随着内外部环境会日益复杂和脱钩断链逆全球化趋势上升,迫切需要提高我国能源企业和产业链韧性,其“突破口”在于加大原创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从根本破解“卡脖子”难题,这需要能源企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生产要素活力,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科技创新驱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迭代创新,确保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稳定性,重塑竞争新优势,赋能产业再升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双提升,达到推动企业和社会共同进步的目标,两者之间可谓是不谋而合、相互相承、相得益彰。
二、能源电力企业推行ESG
评价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由此可见,电力行业作为我国传统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在“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转型调整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比较大的减排和转型压力,行业ESG风险总体相对较高。
三、能源电力企业健全ESG
评价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3、要在ESG风险识别管理上讲实效。建立健全科学的合规管理体系是提升企业ESG评级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一是做好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通过全方面、全视角的考察和辨识企业面临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中种种因素,更好识别包括气候变化、社会不稳定、道德违规等潜在风险,科学评估可能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二是做好风险应对和管理,通过基于ESG原则进一步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采取有对针对性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轻风险发生时的影响;三是做好声誉和信任维护,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尊重人权等举措,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主动赢得客户、投资者和员工的信任和支持,切实降低声誉风险,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5、要在ESG数字化管控上出实招。ESG是一个非常复杂生态圈,牵涉到投资机构、评级机构、监管机构、企业对ESG评价、ESG披露、ESG管理等方方面面内容,离不开云大物移智等现代信息手段的强力支持和信息保障。要把ESG纳入能源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大框架之中,同步推进、同向发力,下大力开发ESG管理信息系统,同企业的生产制造、采购、财务、人力资源、安全、环保、党建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对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自身的温室气体数据收集系统,尽快制定与国内国际接轨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标准,以便科学评价企业在减排降碳过程中的实效;主动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环境信息平台,以提高融资排放的透明度,通过数据共享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和ESG信息化建设的全覆盖,以便为ESG体系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数字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