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分类与用电量:电力用户分为居民生活用户、农业生产用户和工商业用户,2024年1-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6%,预计2024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比2023年增长6%左右。
-电价定价机制历史沿革:我国电价体系经历了从统一目录电价到逐步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包括引入两部制电价、试点峰谷电价、放开上网环节价格管制、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等。
-当前电价分类与组成:我国电价体系是“双轨制”,居民生活用户和农业生产用户继续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工商业用户用电价格由上网电价、上网环节线损费用、输配电价、系统运行费用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组成。
2.上网电价的分类与展望:
-各类电源发电量占比与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我国发电结构以火电为主,2023年火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超过六成。上网电价形成机制的变化占据了电力行业发展的核心地位,包括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市场等。
-火电:是能源结构的主导和电力发展的主力军,采用两部制电价政策,容量电价给与了煤电机组额外补偿,未来短期将继续承担长周期保供的重任。
-水电:是“双碳”目标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力量,上网电价较低,入市后盈利模式较为乐观。
-核电:上网电价基本与煤电基准价相近,入手后需承担系统调节成本。
3.输配电价以及其他:
-代理购电:代理购电价格由当月平均购电价格与历史偏差电费折价组成,理论上规模应逐步缩小,但近期略有偏离。
-上网环节线损:上网环节线损费用按实际购电上网电价和综合线损率计算,线损产生的原因包括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
-输配电价:输配电价包括输配电度电价和输配容需量电价,实行政府定价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价格机制。
-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按政府核定标准执行,主要包括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等。
4.此轮电改的变化在于新能源入市:
-新能源占比提升带来的变化:此轮电改最大的变化在于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预计未来五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年均增长超过3%。新能源入市比例提高带来较大的消纳压力,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力市场建设都有较高要求。
-电价机制受到的影响:电能量价格将因电源侧装机的提升而有所降低,而新能源占比提升将使辅助服务市场与容量市场扩大,部分高耗能企业将承担更多绿电消费责任。
-灵活性资源与辅助服务市场:当前灵活性资源较为不足,但随着火电灵活性改造与储能装机的增长,灵活性短缺有望逐步缓解,辅助服务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容量市场:容量市场初步建立,未来容量电费有望先升后降。
-绿电与绿证市场:目前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绿电与绿证交易量占比平价可再生能源电量仅为13%,后续各省有望推出高耗能企业消费绿电要求,绿电企业盈利有望提升。
综上所述,此轮电改围绕新能源入市展开,对电力行业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