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經濟·科技

廣東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主體在地下700米深處建成,一系列前沿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海南文昌,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我國商業航天從此形成全產業鏈閉環﹔甘肅慶陽數據中心集群,逾萬架標准機架高效運行,來自長三角地區的海量數據化身數字生產力……神州大地,處處可見中國經濟向新求質、換擋升級的矯健“身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12月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系統部署,加快推進。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謀新策、出實招,切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加快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新動能新優勢壯大,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科技創新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認識創新是第一動力,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著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面積不到3平方公裡的安徽合肥科學島上,穩態強磁場、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等科研“利器”,已衍生出特種電源、低溫制冷、創新藥物等一大批應用產品。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今年以來,我國持續增強科技創新的支撐能力,積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緣“新”而變,傳統產業活力煥發。

鄭州中鐵裝備盾構機總裝車間的顯示屏上,實時跳動著設備運行狀態等各項數據。這些設備內置的工業軟件,是調控整個車間智能化生產的“中樞神經”。“我們研發的工業軟件助力企業實現生產效率提升、產品交付周期縮短、綜合成本降低。”浪潮通軟總經理魏代森說。

盾構機由“制造”向“智造”轉變,是新技術帶來的“質變”。目前,我國已建成萬余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重點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0.1%、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2.9%。

由“新”而進,新興產業聚能起勢。

極氪第40萬台量產車日前在浙江下線。精准識別到達裝卸區的自動導引小車,雙手搬起貨箱穩穩放置在物料架上……智能生產線上,人形機器人具備多模態感知和自主決策能力,已能夠完成搬運、分揀和質檢等任務。據統計,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佔全球比重超過50%,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工人470台。

今年以來,我國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壯大。前10個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9.3%。其中,航空航天及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34.5%,專業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32%,研發設計服務業投資增長11%。

從“新”出發,未來產業潛力無限。

“我們通過超算算力和176個超導量子比特算力的融合,為各類用戶提供便捷的量子計算服務。”中電信量子集團董事長呂品介紹。日前,中電信量子集團發布國內單台比特數最多的超導量子計算機,並在氣象模擬等領域拓展場景應用。

上海提出到2025年,組建5個以上合成生物功能型平台﹔遼寧結合地方實際,布局無人駕駛船舶、人形機器人……各地立足優勢,沿新技術發展方向落子布局,一個個前景廣闊的未來產業正拔節生長。

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陰和俊表示:“我們要發揮科技創新的根本支撐作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各地區各部門著眼長遠,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力度,努力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

創新成果加速轉化——

《科學》雜志上的論文轉化為業界領先的產品,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李越有深切體會。前不久,第一款採用超材料天線技術的平板電腦正式發布,超材料天線研發由聯想集團全球創新中心與李越團隊聯合完成。

“通過產學研合作,我們將寫在論文裡的‘零折射率’等超材料理論應用在平板電腦天線設計上。”李越說,這次“牽手”既實現了科研成果落地,又催生了發明專利、學術論文等一系列新成果。

科技成果蘊含的巨大價值,隻有落到產業上,才能從創造力變為生產力。

截至10月底,我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66萬件,其中專利權人為企業的佔比超過七成。今年前三季度,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新增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佔比提升至70.9%﹔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同比增長24.1%。

“目前,270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共計134.9萬件存量專利完成了全面盤點,一批具有產業化前景的發明專利進入可轉化資源庫。”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司長王培章介紹。

技術市場蓬勃發展——

“‘科技紅娘’幫助真的大!”浙江斯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感嘆。在寧波市海曙區科技大市場撮合下,一家科研機構幫助斯普智能設計出變頻控制技術方案,使泳池設備平均能耗降低80%,增強了產品市場競爭力。

企業口中的“科技紅娘”,就是技術經紀人,他們在成果挖掘、轉移轉化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寧波,技術經紀人總數已超1700人,僅今年就推動舉辦線上線下科技合作活動上百場,發布科技成果超千項。

左手接課題,右手拿訂單,技術經紀人隊伍不斷壯大,是我國技術市場蓬勃發展的體現。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技術合同成交總額達4.49萬億元,同比增長17.8%。“按比例賦權”“先確權后轉化”“先使用后付費”等政策措施和模式,讓創新成果加快走向應用。

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3月,華中科技大學與百度啟動全國首個面向本科生的“飛槳班”。該班實行高校、企業“雙導師制”,華中科技大學選聘教師作為學業導師,來自百度的工程師擔任產業導師。雙方融合教學場景和產業需求,探索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首台樣機完成總裝下線,200余家企業、高校院所參與研制﹔“東數西算”首條400G全光省際骨干網商用,300多家產學研用單位合力促進產業鏈各環節發展……龍頭企業、高校成立聯合研發機構,產業鏈上下游結成“創新聯合體”,產學研合作不斷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以科技創新為主導,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引領新技術轉化為新產業,是我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劉冬梅說。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創新要素加速集聚。海南三亞崖州灣,“南繁硅谷”加快建設。30余個省部級及以上科創平台、10個院士創新團隊、10余所知名高校分支機構,引導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完善現代種業全產業鏈。

體制機制持續優化。西安交通大學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小試平台上,科研人員正在對多種儲能與能量轉換材料進行試驗,這裡已孵化出5家新能源領域企業。為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陝西探索實施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推動越來越多的存量成果、靜態資源加快轉化。

人才活力不斷迸發。重慶大力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集聚行動,布局建設首批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30個,開展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及職稱認定,每年新增卓越工程師及后備人才1萬名以上,全市工程師總數已近40萬人。

山西積極布局氫能產業發展﹔黑龍江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四川面向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等領域布局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動創新要素順暢流動、優化配置,各地立足自身技術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勢,持續向“新”發力。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萬勁波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組織機制,提升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高質量科技供給。

THE END
1.权威要闻江苏网信网“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江苏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5月27日,“一江清水万重山干货满满!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查看详细] 2021-02-24 09:24 2020年江苏省中国经济逆势增长,GDP首超100万亿元,同比增长2.3%,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072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http://www.jswx.gov.cn/dongtai/yaowen/
2.数读中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经济频道昨天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一系列积极信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新表述”“新提法”释放哪些信号? 在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方面,会议提出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 两部门:自202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个人养老金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在全国范围https://jingji.cctv.cn/2024/12/13/ARTIQtVBNJ0ATTCe6m0qJ2af241213.shtml
3.数读中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经济频道央行《2024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广义货币增长7.1% 住户存款增加12.0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46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5.76万亿元。 今年我国外贸可望平稳收官 今年我国外贸可望平稳收官。 全方位扩内需摆首位,有何深意?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中,首https://jingji.cctv.com/2024/12/13/ARTIQtVBNJ0ATTCe6m0qJ2af241213.shtml
4.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数据,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实现。责任编辑http://m.cnhubei.com/gundong/p/13566036.html
5.国家统计局:2020年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家统计局:2020年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数据,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实现。(新华社) ?https://m.gmw.cn/2021-01/18/content_1302048053.htm
6.32189元,2020年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财经上下游澎湃新闻32189元,2020年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新华视点 1月18日报道,国家统计局同日发布数据,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实现。 (原题为《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834215
7.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2020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4 评论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 2020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发现更多热门视频 所以在香港是随便就能偶遇明星吗?看我碰到了哪两位大美女? 超高能E姐21.4万次播放 乘高铁小伙自带饭,吃得饱饱又舒服,馋了人家,网友:怎么热啊? 星球之音2.4万次播放 世界上最美的六位跳水美女!大家最喜欢哪位呢https://k.sina.cn/article_3268251003_mc2cd8d7b03300yil9.html
8.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而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而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关口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据此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①提高个税起征点,以加强对国民收入的调节 ②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以限制高收入者收入 ③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低收入群https://www.shuashuati.com/ti/3e613f9ca7e344b6b66de3b6a9eba30b.html
9.番禺2035年新目标:GDP和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南方plus全会提出了番禺区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增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高地、文商旅融合发展典范区、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的岭南山水花园城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http://pc.nfapp.southcn.com/24957/4685368.html
10.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党的十八大提出,“十三五”时期,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A、2000 B、2005 C、2008 D、201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https://www.jianshe99.com/zixun/stzx/sh20191211090738.shtml
11.标准答案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标准答案】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习题,答案 ]https://m.rwtext.com/48263.html
12.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械社会公务员考试网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人民https://www.huatu.com/2012/1109/405460.html
13.今年GDP增速有目标么?国民收入视角引言: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两个翻一番目标: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GDP翻一番目标因新冠疫情客观上较难完成的背景下,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备受关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假定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目标今年可以完成,则潜在或隐含GDP增速即使在今年不设https://m.gelonghui.com/p/375793
14.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简介平台建成后,每一笔在平台上产生的流水都产生2%到10%的服务费,现在参与都是河北省省级数据库管理中心的合伙人,享有6%的股权收益。按照2020 年人均收入翻一番,消费 资本拉动内需和“平台之外无交易”,每年将产生巨大的收益。 另外,投资者作为乙方还可以对合同进行合法的交易和股权转让,征得甲方同意,并在交易双方自愿https://www.meipian.cn/29nrmw77
15.较GDP率先翻番?2020年居民人均收入3.2万元:疫情冲击下财产收入据新华社报道,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实现。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并未明确指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翻番。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https://news.hexun.com/2021-01-18/202845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