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某事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C.每个工业企业全部职工
A重点调查
B普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3、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其划分的标志是()
A.是否进行全面面的登记和计量
B.是否全部按期填写调查表
C.是否制定全面的调查方案
D.是否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调查
4、某企业某月产品销售额为20万元,月末库存商品为3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是()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5、、某等距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
末组的组中值为()
A(260B。215C。230D。285
6、下列分组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学生按成绩分组B(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D(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7、、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相对数和绝对数B(相对数和平均数
C(绝对数和平均数D(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8、某厂总产值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执行结果仅比去年提高4%,则总产值计划执
行结果的提高程度的计算应是()
A4%/8%
B8%/4%
C104%/108%—1
D108%/104%—19、、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这是一个()。
A、比例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10、标志变异指标中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全距
B标准差
C平均差
D方差11、关于下面点估计正确的描述是()
A(点估计是直接用一个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的一种推断方法
B(点估计是对总体指标的一种估计
C(点估计适用于对推断的准确程度和可靠程度要求很高的情况下使用
A都是时期数列
B都是时点数列
C前者为时期数列,后者为时点数列
D前者为时点数列,后者为时期数列
13、组距数列中每组上限是指()
A、每组的最小值
B、每组的最大值
C、每组的中点数值
D、每组的起点数值
14、组距数列中的等距数列是指()
A(各族次数相等的数列B(各组组中值相等的数列
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D(各组频率项的等数列
15、用累计法检查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适用于()
A、规定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规定计划期内某一时期应达到的水平
C、规定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D、规定五年累计应达到的水平
16、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了4%,职工工资水平提高了3%,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了()
A(7.00%B(7.12%C(7.10%D。12.00%
17、在分析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的关系时,常采用()
A.r=0
B.|γ|=1
C.―1
D.0
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
A(x数值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B(x数值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
C(x数值增大(或减少)时y随之减少(或增大)D(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21、已知某城镇失业人员数位2800人,就业人数为37200人,则该城镇失业率为()
A(7.53%B(7.00%C(93%D。8.14%
22、按连续变量分组,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1000。已知相邻组的组中值为1200,则首组组中值为()
A.800
B.1100
C.1050
D.900
23、、统计工作的基础阶段是()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
24在对职工按工资分组时,“800元以下”及“3000元以上”的组限归属(
A.两者都包含组限
B.两者均不包含组限
C.前者不含组限,后者含组限
D.前者含组限,后者不含组限
2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统计法律是()
A(《中华民国统计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C(《户口普查法》D(《关于充实
统计机构、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
26、平均数反映了总体()
A.分布的集中趋势
B.分布的离中趋势
C.分布的变动趋势
D.分布的可比程度
27、经国务院批准的周期性普查项目,其中每隔5年进行一次的是()
A(农业普查B(人口普查C(经济普查D(基本单位普查
28、某地区2003年农业总产值是工业总产值的50%(甲),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68%(乙),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丙)。则结构相对数为()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29、若某一变量数列中,有变量值为零,则不适宜计算的平均指标为()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30、标志变异指标中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D方差
31、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