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国补”落地调查:利好头部电商平台和品牌商家,中小商家担忧垫资

“国补”政策的落地,给今年“双十一”期间的家电生产和销售企业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慧实习生范晨瑜北京报道

今年8月,商务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正式启动。从国庆假期开始,家电行业的销量开始明显改善。10月14日,多家平台提前开启“双十一大促”,给家电销售再添热度。从促消费的政策初衷来看,效果显而易见。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家家电生产品牌,以及电商平台、实体和线下销售门店,梳理“国补”叠加“双十一”在不同区域以及在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落地情况。其中,家电产地政府对补贴政策最积极响应,头部电商平台、连锁门店、头部家电品牌受政策利好最为明显,高客单价的品牌商品销售拉动明显,部分中小商家对是否参加“国补”,会纠结垫资的问题。

今年“双十一”大促,“国补”政策的落地,让家电品类卖的要比“618大促”要好很多。作为高客单价的大件品类,家电的热卖,为疲软的电商大促增加了几分景气度。

京东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已有1013.4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产品1462.4万台,享受131.7亿元中央补贴,带动销售690.9亿元。在快手上,10月19日0点至10月20日17点,快手电商平台上,用户参与以旧换新国家补贴领券数超130万张,国家补贴首日GMV对比今年618增长670%。

什么值得买平台“国补专区”信息显示,当前全国已有30余个省市出台了“国补”政策。其中,家电品类基本被全面涵盖,3C数码则已覆盖全国20个省市,单品皆至高补贴2000元。截至10月28日,家电GMV整体同比增长90%。

根据8月份商务部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按照总体9:1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95%。各省级财政根据中央资金分配情况按比例安排配套资金。

“作为家电产地的地方政府参与积极性最高,政策开放度也高,比如深圳、佛山、宁波、青岛。”冷链在线CEO杨清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央承担了补贴资金的大部分,地方也在尽量地争取“国补”资金的份额,以推动本地家电全国范围内的销量增长,因此,部分地方政府推出了政策,允许全国范围内的用户申领当地的补贴优惠。

“国补”政策的落地,对家电销售渠道来说是利好消息。同时,是否能迅速地参与并用好“国补”政策,也是不同渠道销售竞赛中的重要一环。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情况来看,头部的连锁门店以及线上渠道的优势非常明显。

杨清平是一个家电销售的渠道商,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多个平台有线上门店。他还在纠结要不要参与到“国补”的活动中,各地的“国补”参与细则有差异。在很多地区,商家参与“国补”,补贴的部分需要商家先垫资。中小商家对于垫资的考量比较复杂,一是对现金流的影响,二是垫的钱什么时候能回到自己兜里。

张青作为家电生产厂家中的头部公司,他公司参与国补主要是通过大的电商平台的自营店,他相信大公司在各方面的衔接能力,所以不担心垫资回笼难的问题。

杨清平发现,“国补”政策推出后,大多数地区的线下大卖场,比如苏宁,生意从过去不温不火到明显的销售增加;相比之下,许多未参与“国补”政策的实体小店则面临冷清的经营状况。

河北的一家线下家电经销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地的家电经销商需要先提交申请,通过商务局审核才能取得优惠资格,考虑因素包括纳税额等,所以有些小店没资格参加优惠。另外,参与补贴的门店的名额,是一批一批开放的,或许后期能降低门槛开放给一些小店。

张青举了一个他们公司的产品如何拿到“国补”优惠的例子,很多地方的“国补”政策要求参与公司注册地在当地。

“地方的补贴额度也有一定限额。”张青介绍,不同日期的补贴力度还可能不一样,甚至还会存在有两天没有衔接上补贴的情况,有些消费者会认为是商家黑心涨价,实际上是不同地方的补贴在“接力”,有的地方是20%补贴,有的地方是15%补贴,电商平台会有专门的团队在负责去争取这些补贴。

反馈到消费者端,就是2024年的“双十一”电商大促越来越复杂了。在小红书、什么值得买平台上有很多领补贴买大件的攻略。“双十一”大促开始第一周,10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某电商平台Apple自营店咨询如何用政府补贴买手机,Apple客服反馈,涉及补贴的商品,在四五天前已经没有了。

同品类的商品,如果都有折扣,消费者通常会被吸引去选择更高客单价的品牌产品。

张青公司旗下的高端品牌产品,平均客单价在5000元左右,“双十一”大促期间,5200元的产品扣除200元的促销,以及20%的“国补”补贴,就只卖4000元。据他观察,这种促销力度,会吸引一部分因为价高迟疑观望的消费者下单。

当高客单价的品牌商品出现了较高力度的折扣,低客单价的不知名品牌的商品,优势可能就没那么明显了。

一方面,一些小品牌可能没有参与“国补”;另外,消费者原有的预算范围已经足以覆盖过去高客单价的品牌商品了,就不会退而求其次。对于家电行业来说,会加速洗牌,缺少竞争力的品牌会被加速淘汰。

“这次政策出得很快,如果反应够快,线上门店(补贴)早挂一天可能销售额就会有较大的变化。”张青说,对政策敏感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更容易获益,特别是有专业团队负责研究这些政策的大公司。

张青还提到一个对于补贴细节的建议,即对能耗补贴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对于能耗高的产品或许有节能意义,但对于一些低能耗的小家电,能耗的规定意义不大,会卡住一批产品无法参补。

家电大促是否会透支家电企业未来几年的销售额?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家电品牌以及家电经销商均表示会有这方面的担忧。有两家企业的一把手透露,会在2025年调整生产规模和销售预期,其中一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他刚从沙特回到国内,已经在开始考虑探索更多的出海业务,寻求更广阔的销售市场。

THE END
1.突破2000亿元!各地密切跟踪家电以旧换新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加强全流程监管,做好风险防控,有力保障资金安全。目前,全国10余个省份发布加强监管相关通知。四川市、县两级开展联合执法监督;河南新乡成立10个督导组,开展大回访活动;贵州省级平台建立交易预警处置机制。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DcxNDU4OA==&mid=2247570868&idx=1&sn=b8c72beccef7ea0a02ad12ee79373949&chksm=e8009073ee3cf9ac38049d6a0a51cc711c53d5e46654e28961c5ba12878720c7a43a729747ac&scene=27
2.以旧换新“国补”政策正引爆家电渠道“生死之战”很多家电经销商直言:在2025年家电“国补”政策继续推动并实施的背景下,大家的日子并不会好过,出路也很明显,就是在等待中绝望,在绝望中退出。显然,没有其它更好的机会、可能和空间了。一大批的乡镇经销商们,是时候做好心理准备,不是退休就是放权或者主动退出了。可以预见,接下来家电渠道商阵营和格局,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965173646329765&wfr=spider&for=pc
3.2024年家电行业2025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乘风破浪,稳中求胜国内市场方面:24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1万亿元,同比增长3.2%,1-9月累计同比增长 3.3%,国补推动下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表现最为优异,24年9月社零总额达841亿元,同比增长 20.5%,带动全年总额增速提升致4.4%,9月家电社零单月同比增速为21年3月以来最高增速。 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119a972d61042ce1ef71f44487c.html
4.家电国补年底冲刺!企查查:今年家电企业注册量已突破480万家(原标题:家电国补年底冲刺!企查查:今年家电企业注册量已突破480万家) 2024年的家电国补政策主要是以旧换新补贴,将于12月31日结束,有迹象表明2025年该政策大概率会延续。家电国补政策效果显著,在消费端激发热情、提升销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 月、10 月,家用影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21%、39%。产业上,推动行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4121200009859.shtml
5.国补2025年还会有吗国补在2025年还是会有的,因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将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为2025年家电国补政策的延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信号。 国家相关部门已明确“以旧换新”国家补贴于2024年底到期后将加码继续,未来还将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范围,并将https://www.touying.com/mip/t-60213-1.html
6.家电“以旧换新”:国补成效显著,影响深远2024股票频道家电“以旧换新”国补效果超预期,刺激需求放量,带动经营调整,中小厂商承压,2025 年政策延续存变数。 【家电“以旧换新”国家补贴年底结束,影响与变局引关注】家电“以旧换新”国家补贴将于今年底结束,效果超预期,为 2025 年政策再度推出留下想象空间。 从市场端和用户端来看,该政策实施以来效果明显、用户受益,但https://stock.hexun.com/2024-10-07/214850512.html
7.国补退出,政策驱动乏力?一波地方政策大方说NO!摘要:国补退出,新能源物流车推广应用是否会出现政策驱动乏力现象?答案是不会。近期一波利好政策值得关注。 随着2023年新能源汽车国补的正式退出,地方政府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相关支持政策成为车企、消费者等关注的重点。在国家层面,工信部表示,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新能源汽车后续的支持政策,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https://www.evpartner.com/news/12/detail-6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