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自2015年创立以来,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工业设计领域的知名赛事,是全球设计智能与创新智慧的重要交汇点。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本届DIA自2023年12月15日正式启动,共收到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余件参赛作品,新增7个参赛国家,首度实现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覆盖。其中,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件作品获奖,其中39件优秀作品入围决赛。入选作品中,未上市产品占58%,全球首发作品占56%。
在12月6日的颁奖典礼上,傅利叶通用人形机器人GR-1以其卓越的仿生设计和54个自由度的灵活性,荣获全场大奖。GR-1不仅在科研教育、康复医疗和工业制造等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更以其结合仿生学与高性能技术的设计理念,预示着未来智能的无限潜力。
傅利叶通用人形机器人GR-1(中国)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傅利叶通用人形机器人GR-1(中国)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THETA-种植牙手术机器人系统凭借其在提高手术精度和效率方面的创新,荣获产业装备金奖。该系统通过机器人和视觉定位技术,降低了手术对医生技艺的依赖,推动了种植牙手术的普及。另外,数字中轴·小宇宙:北京中轴线沉浸互动式数字展陈以其独特的文化创新,荣获文化创新金奖。该项目运用游戏科技,通过物理复原、价值阐述和公众参与,提升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THETA-种植牙手术机器人系统(中国)杭州键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中轴·小宇宙(中国)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荣获数字经济金奖的是PicCopilot项目,是一款AI电商设计工具,以其一站式服务和AI技术优化图像的能力;荣获生活智慧金奖的是VenteteaH-1Helmet,这是一款充气式、微型可折叠的自行车头盔,以其便捷携带和高热舒适性,打破了传统头盔设计,提升了城市骑行的体验。
PicCopilot(中国)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
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展示了设计智造在推动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潜力,也体现了对未来技术趋势的理解和思考。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表示,DIA不断从“连接”到“共生”,从互联到协同,聚力全球性大平台建设,打造跨界创新交流平台等方面别开生面,展现出变革效能,拓展生活与生存的边界。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组委会主席韩绪表示,中国美院提出了“两个AI”的观点,即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的结合,探索艺术、科技、思想的联通,以及政府、高校、企业间的协同,推动教育、产业、社会的创新。
VenteteaH-1Helmet(英国)VenteteLtd
同时,中国美院推出了“新质引力”展,以本届DIA入选佳作为主体,通过数智未来、拓展延伸、健康关怀、环保巧作、良好生活等五个主题板块,呈现设计作品背后的设计目的、创新点和美学价值,聚焦技术与人文、未来与当下、设计与社会的结合。
“新质引力”展览现场
探讨设计智造的技术与人文
芬兰设计博物馆馆长尤卡·萨沃莱宁以“从以人为本到颠覆创新——基于芬兰视角看数智设计时代人文主义的重要性”为题,基于“芬兰设计是为提升每个人的整体社会福利”这一理念,他强调数智设计时代下“人文主义”的重要性。在其看来,通过设计和建筑,这些设计价值已融入了芬兰的社会,成为社会的驱动因素,“设计是为每个人提升社会福利。”他认为,人本关怀的体现需要通过锐意革新的创意,但这个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的路径,因此极大地依赖于“人性因素”。在谈及人工智能的话题时,尤卡·萨沃莱宁说,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AI可以帮助到我们,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必须由人本占据核心。通过AI辅助,可以帮助人实现梦想,一起共创、实现未来。”
AERFAST.5TEAMEDITION(德国)StorckBicycleGmbH
“AI设计刚刚起步,但我认为它在未来给设计界带来的思考包括人的本位,包括设计师的独立性,包括设计师的审美以及设计师的设计思维。作为艺术院校,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是每个个体在这个大潮当中,我们身居何处,我们能不能引领这个潮流,我们能不能在这个潮流当中证明我们的独特性和价值。”李丰说。
家用多参数生命体征检测仪(中国)鱼跃医疗
当天下午,中国美院亦举办了4场DIU国际设计智造联盟产业论坛,来自产业及学术界的专家将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医疗健康、生活家居等多个领域展开探讨与畅想。
此外,在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典礼活动上,成立了设计智造创新基金(DesignIntelligenceFundation,简称“DIF”)。DIF在DIA的引领下,联合DIU国际设计智造联盟中的百余家知名企业共同倡议发起,旨在为全球设计智造爱好者提供支持与平台。
据悉,中国美术学院与WDO基于平等、开放、共赢的原则,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设计教育资源共享、国际合作、全球传播设计价值、支持杭州申报“WDO世界设计之都”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设计事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