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精神要求以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深入推动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原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经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组)研究决定,拟于2024年1月~8月举办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已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以下简称论坛),并同期举办2024年“一带一路”国际大学生医学基础研究创新设计论坛(以下简称国际论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

二、论坛目标

以新医科建设为统领,推动高等学校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加强大学生的自主原始创新性科研思维和实验技能的培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并加强国内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交流,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其核心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原始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组)

终审承办单位:中山大学

复审承办单位:有关高校

学术指导单位:

基础临床组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教育专业分会)、中国免疫学会、中国解剖学会等负责学术指导;法医学、口腔医学组等分别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口腔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负责学术指导。

主席团:论坛设立领导小组(主席团),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学术指导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组织工作、评审活动。

四、论坛类别

1.大学生医学基础创新研究论坛

展示及交流大学生为解决医学问题或以实验手段解释医学现象而开展课外科研的尚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2.大学生医学基础实验设计论坛

展示及交流大学生为解决医学问题或以实验手段解释医学现象而开展课外科研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实验设计。

五、报名条件

1.本科院校:全国高等院校(包括独立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含医学专业八年制等长学制、“5+3”的本科阶段学生以及在华留学生等)。

2.高职高专院校:全国高职高专全日制正式在籍学生。

3.组队规则:以团队形式参加,每个队伍3~5人(不少于3人,不超过5人),每位学生须在作品中有实际贡献;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在华留学生复审专项指标的队伍要求全部为在华留学生。一般要求不跨校组队。鼓励校内跨学科组队。学校选拔队伍数量不限,各校初审选拔后评选限额推荐若干支队伍参加复审。注:作品提交后,团队成员及排序、指导教师不可更改。

六、作品分类、分组及要求

(一)作品分类

1.创新研究论坛:尚未公开发表的科学研究论文(2024年6月30日前处于投稿阶段的学术论文均可以参加交流)以及复审直通指标作品以参加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设立2届过渡期:自第12届论坛开始,创新研究论坛作品要求必须至少参加过校级初审的实验设计评选,引导从创新设计到实施、完成、形成创新结果。

2.实验设计论坛:原创性科学研究实验设计。交叉学科组、国际论坛仅限实验设计作品;高职高专组只设实验设计类作品,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

(二)作品学科分组及复审指标

论坛作品范畴为医学类基础研究,每个作品限选下列学科组之一申报。

1.本科院校:分以下6个学科组(按作品所属学科领域)及国际论坛,各学科组及亚组涵盖的内容范围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的项目申报指南设置。

【基础临床】涵盖下列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分以下7个亚组:

(1)呼吸、循环、血液系统

(2)消化、泌尿、生殖系统(含围生医学、胎儿和新生儿)

(3)内分泌、神经系统、精神疾病、老年医学

(4)医学免疫学,医学病毒、医学病原生物与感染

(5)肿瘤学(血液系统除外)

(6)其它、综合(交叉学科除外)

(7)检验医学

(1)法医病理、临床、毒理、精神等

(2)法医物证、毒物分析、法医现场等

(1)牙颌面的发育机制、组织再生和修复

(2)口腔疾病病因及防治机制

【预防医学】涵盖环境卫生、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卫生毒理、卫生分析化学、流行病学、心理因素与健康等基础研究创新,分以下3个亚组

(1)流行病学(传染病、非传染病)

(2)环境、职业、营养、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3)预防医学新技术与新方法(包括多学科交叉与整合研究)

【中医药学】立足中医药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支持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疗效和中医药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基础研究,分以下3个亚组:

(1)中医基础研究创新/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研究

(2)中药的药理、尤其是中药功效物质、药物剂型等基础研究

【交叉学科】

“医学+X”交叉学科组支持医工交叉等医科与其它学科大类交叉的学生自主原始创新研究,重点支持有转化前景的项目,限实验设计类。

【国际论坛】“一带一路”国际论坛

支持上述6个学科领域的创新研究设计,限实验设计类。

复审指标:

各校复审推荐作品总额限19+5项,同一作品只能选投一个学科组(亚组)。

(1)基础临床:7+1项,其中检验医学单列1项。参加过往届实验设计作品获复审三等及以上的项目,完成研究计划、形成及发表论文的项目,鼓励参加创新研究类评审,展示创新结果,(限)增加1个复审直通指标。

(2)法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药学:各2+1项,各组推荐2项,若校级初审中此4个组的初审队伍分别超过20支及以上(官网系统记录为准)的高校,各组(限)增加1个复审激励指标。

(3)交叉学科:限2项,其中医工交叉至少1项以及其它交叉学科创新设计项目。严格审查自主原创性,实施推荐制:由1名校内国家级人才(要求是科技类人才项目专家)1人、2名校外国家级人才签名推荐。

(4)国际论坛:限2项,其中在华留学生(限)1项,全部由在华留学生组成。

2.高职高专院校:分以下4个组

(1)形态:形态结构,超微结构,组织工程;

(2)机能: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含药物研发),病理学,肿瘤;

(3)生物医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与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

(4)综合与交叉学科:医工交叉,基础-临床结合(基础为主)、技术创新等。

以上4个分组内容均可以包含基于临床诊疗的创新实验设计。

各校复审推荐名额限6项,其中应用基础研究类4项,基础研究类2项。

(三)作品要求

作品要求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要求学生本人及团队独立完成或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1.实验设计作品:要求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撰写;强调自主原创性,不得抄袭或借用指导教师各类基金项目的内容,可在各基金项目的拓展方向上选题自主设计。实验材料经费预算限定在10万元内。

2.创新研究作品:要求学生在自主设计的基础上、自主实施完成。不得抄袭或借用研究生完成的内容。

注:本论坛往届获得三等及以上(包括终审)的同类作品不得重复参加(设直通指标,鼓励参加过实验设计论坛的项目完成后形成论文、参加创新研究展示交流);获得过全国生命科学(创新创业)类、挑战杯、“互联网+”等省级、国家级三等表彰(铜牌)及以上的作品不得重复参加。经查重,与往届获表彰作品重复30%以上取消资格。

分初审(组委会委托各高校组织校级初审)、复审、终审三个阶段。

(一)初审

注:所有作品必须登陆论坛官网填报,否则不得参加复审及优秀组织高校评选。

4.地点:各高校。

级初审,最后统一组织校级初审论坛,确定晋级复审项目。

(二)复审

1.报名:初审后、各高校按各学科组的复审指标确定晋级复审的队伍,由高校管理员审核通过。

各组复审执行委员会将审查各作品的学科分组及查重等,审核通过后的作品方可进入复审环节。

3.地点:复审的5个大组承办高校

4.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原则上每个团队至少选派1名成员参加现场汇报答辩,其余成员可线上参加答辩,专家全线下评审。

法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药学、交叉学科5个学科组及国际论坛的作品不按分区,按学科组统一组织全国复审。

复审分区

分部

所辖省(市、区)

承办高校

线下举办地点

本科院校基础临床组

第1区(基础临床

组东区)

北部

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

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大连医科大学

青岛

(青岛大学)

东部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山东

青岛大学

第2区(基础临床

组西区)

西部

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

宁夏、青海、新疆

桂林医学院

桂林

(桂林医学院)

中南部

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福建、江西、香港、

澳门、台湾

暨南大学

第3区

法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

遵义医科大学

遵义

第4区

中医药学、交叉学科、国际论坛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州

第5区

高职高专组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河北沧州

根据复审参加高校队伍数量按比例(约占参加复审队伍总数的10%~30%)确定各区晋级终审的作品。参加国际论坛的中国学生队伍根据外国参加队伍规模确定。

隶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西北部地区(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西藏、云南、甘肃)高校酌情给予支持。

晋级论坛项目的自主原创性审查:以交叉学科组为重点

(1)试点同城高校学生互查并派出工作组成员监督检查;

(2)若作品选自指导教师的国家级、省级基金项目,要求提供国自然、省自然基金项目合同书摘要复印件备查;

(3)设立专项监督,接受实名投诉或有证据的线索,经核实后取消该作品评选资格及所获荣誉,酌减该高校下一届推荐复审指标并全国通报。

(三)终审

1.报名:论坛官网平台将各区复审晋级的作品自动提交到终审区。

3.地点:广州

4.承办高校:中山大学

5.形式:学生团队线下现场参加论坛,不设线上,专家线下评审。

运用直播平台,向全国直播开闭幕式现场盛况。具体见第三轮通知。

终审同期举行论坛15年十届成果展,展示15年来人才培养成效等。

八、表彰设置

(一)初审(校级)

初审按校级表彰,由各高校自主设置及颁发(可参考复审表彰设置比例)。

(二)复审(省级)

复审按省级表彰,设一、二、三等级表彰,比例如下(根据参加复审队伍总数,适度控制比率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并设优秀等次若干。

等级

比例

一等

不超过参加作品总数的10%

二等

不超过参加作品总数的20%

三等

不超过参加作品总数的30%

(三)终审(国家级)

九、联系方式

(一)论坛联系人

2.官网联系人:

(二)各承办高校联系人

1.北部联系人:魏晶(大连医科大学)

2.东部联系人:李霄霞(青岛大学)

3.西部联系人:祝宁侠(桂林医学院)

4.中南部联系人:汪佳佳(暨南大学)

5.法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组联系人:司马宇(遵义医科大学)

6.中医药学、交叉学科组联系人:何婷婷(福建中医药大学)

7.国际论坛联系人:欧洪信(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外方高校联系人:

8.高职高专组联系人:李荣耀(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三)终审联系人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十、论坛注册费、会务费及缴纳方式

1.复审注册费及会务费

注册费收费标准:每项作品800元,主要用于专家的劳务费等。请于2024年5月20日前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缴纳。逾期将被视为自动放弃资格。

参加论坛现场复审的学生、教师及观摩人员需缴纳会务费。会务费标准:学生:400元/人,教师:1200元/人。缴纳方式将在第二轮通知中说明。

注册费及注册费缴纳方式:银行转账

开户单位:华培文化传媒(固安)有限公司

开户行:廊坊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固安支行

银行帐号:601116020000000701

汇款转账时请注明“学校+各学科组作品数”

2.终审会务费注册费及会务费

注册费收费标准:每项作品800元,主要用于专家的劳务费等。参加论坛现场复审的学生、教师及观摩人员需缴纳会务费。会务费标准:学生:400元/人,教师:1200元/人。缴纳方式将在第三轮通知中说明。

THE END
1.医工互联医疗器械维修论坛医疗设备维修技术交流医工互联(Yigonghl.com)是医疗设备维修及管理交流论坛。提供医学工程领域的资讯信息,为医疗设备运维工程师、医院设备科、医学工程科及其他医学工程专业人员,提供综合服务交流平台。https://www.yigonghl.com/
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4 2024-9 2024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士人选公示 28 2024-8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关于开展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25 2024-6 关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24年度重要学术会议推荐结果的 新闻动态MORE > [2024-10-08]【医工融合大咖谈】天津大学明东 http://www.csbme.org/kpyd/${base!}/kxpj/index.htm
3.医工融合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航天中心医院“医工融合”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北京理工大学第八届“特立论坛”-医学技术学院分论坛成功召开 医工融合研究院举行2021级研究生迎新大会暨开学第一课 第七届北京理工大学特立论坛国际青年学者医工融合分论坛云端举行 1 2 3 4 5 Previous https://iem.bit.edu.cn/
4.保研版论坛保研论坛近期热门内容推荐: 考研论坛诚意出品——2015各高校考研攻略上线 暑假来袭,晒晒暑期计划吧!晒计划赢考研战衫 本版最新资料 华师大伍伦贡联合研究院2023年接收南方科技大学生医工系2024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jcs20162023-5-16 09:2315038jcs20162024-4-25 13:47 华中师范伍伦贡联合研究院2024年单学位项目接收 申请http://baoyan.bbs.kaoyan.com/
5.极致创新,蓄势而来丨第九届血管创新论坛即将盛大开启走过九载的“血管创新论坛”,今年会将“创新”这一灵魂主题发挥到怎样的极致?这就带您一探究竟! 医工结合 以创新思维驱动血管外科快速发展 此前,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郭伟教授领衔研发的“主动脉分支腔内重建创新技术体系”成果入选2022年“科创中国”生物医疗领域先导技术榜,成为全主动脉疾病微创腔内修复治疗https://docbook.com.cn/information/1824
6.矫形工程专业专业课程介绍专业排名就业方向假肢矫形工程专业采用医工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服务于假肢矫形器领域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干课程有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人体发育学、运动生物力学,核心课程有康复评定学(假肢矫形器效果评定)、物理疗法学、临床康复学、上肢假肢学、下肢假肢学、上肢矫形器学、下肢矫形器学、假肢https://bbs.pinggu.org/jg/daxue_binzhouyixueyuan_5024337_1.html
7.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济南市临床感染与免疫学质量控制中心暨济南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学术论坛在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成功召开 2024-08-20 济南护理学会消化内科护理专业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参加济南市卫健委“医工杯”系统第二届职工乒乓球比赛 2024-04-29 “黑科技”加持赋予患者“心”希望——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守http://health.e23.cn/content/zhuanti2020/jndsrmyy/
8.首届CCF智能制造大会(CIMC2022)论坛议程 13:30-14:00 签到 14:00-14:10 主持人开场嘉宾介绍 14:40-15:10 领导致辞 14:10-14:40 报告一 “数据驱动的制造业价值创造”明新国,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 14:40-15:10 报告二“信号智能处理诊断分析案例一二”曹成喜,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医工交叉重大项目”咨询专家 http://cimc.ccf.org.cn/
9.www.jxmzxx.com{$woaini}>www.jxmzxx.com{$woaini}彭骏做起了直播带货。6月14日,他尝试首次开播,卖临期食品。直播就在200元月租的房子里进行,他把虚拟背景改成了五颜六色的超市货架,自己只露出一张经过抠图的脸,来来去去重复着“欢迎新进直播间的朋友”“购物车里11到15号链接有9.9元的零食可以看一下”。-。 http://www.jxmzxx.com/appnews/017471.html
10.宁波材料所第三届医工青年论坛举办首页为进一步加强研究所跨学科的深入融合和协同创新,增进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人才之间的思想碰撞,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举办第三届医工青年论坛,论坛由宁波材料所所属医工所主办、宁波材料所青促会协办,研究员路伟、郑建萍、张建涛、赵一天、王荣、王冰、张若愚、李娟共同主持。 https://www.nimte.ac.cn/news/exchange/202201/t20220104_6333155.html
11.医学中心04-19我院承办FIS2023中国普外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 04-14复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教授一行来院开展“学科调研与 04-02马辛格书记一行前往复旦大学中山医工交叉 了解更多+ 国家卫生健康委刘登峰监察专员一行来院调研04-26 4月26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监察专员刘登峰一行来院调研临床研究管理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http://yxzx.jdyfy.com/
12.HIT专家网医工与信息的交叉领域,正是当前医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前途无量。 管理视野 张晓祥:医院信息系统3.0时代的技术创新“落脚点”(附视频)| 2024年南湖HIT论坛 2024-11-28HIT明超阅读(517)评论(0)赞(3) 以“一体为主线、数据为核心、技术为保障”,构建现代医院信息系统。 https://www.hit180.com/
13.南通市老年医学学会学术年会暨上海大学医学院第三届医工交叉论坛2022年1月8日上午,由南通市老年医学学会、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承办的南通市老年医学学会2021学术年会暨上海大学医学院第三届医工交叉论坛隆重召开。第五分论坛——人口老龄化视域下的医养结合模式创新探索会场由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处处长李峥峥主持,南通市卫健委副主任陈莉作讲话。线上http://wap.nt6y.com/a/news/ynxw/5323.html
14.CDMO赋能医工融合及MAH轻资产运营高峰论坛(最新日程+嘉宾介绍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指导下,由《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社联合湖北省创新转化医学研究院、广东省医学科技产业融合促进会、国药励展共同主办,武汉奥绿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CDMO赋能医工融合及MAH轻资产运营高峰论坛”,将于2024年4月12日在上海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期间隆重举办。http://m.camdi.org/news/mgcc96.html
15.医视界《住院医师高峰论坛》《中医住培高峰论坛》《全科医师高峰论坛》《内外妇儿专业线上师资培训》等。 政务管理信息系统 紧紧围绕国家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人才建设构建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产、学、研、金、政 ”创新型示范基地,“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龙头+投融资+政府引导”整合性组织形式,建立产业发展研究院,医工https://www.mvw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