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能家电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低碳、高效的生活体验的时候,背后的“隐形功臣”传感器的作用则越来越凸显。
在近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空调专委会赴郑州调研一行中,国内传感器领域头部企业炜盛科技介绍了其核心技术气体传感器及在家电场景中的应用,进而也揭开了智能家电传感器的产业现状与广阔应用前景。
炜盛气体传感器在智能家电领域大展拳脚
在家电领域中,围绕打造舒适、健康的智能家居环境,炜盛科技目前已针对智能客卧、智能厨房、智能卫浴等场景布局了粉尘检测、VOC/甲醛及温湿度检测、冷媒泄露检测、可燃气体检测、二氧化碳检测、人体感应检测等传感器。
例如在智能客卧的场景下,通过空气盒子传感器的应用,即可实现感知室内PM2.5、CO、CH2O、VOC、温湿度等多种室内环境指标,当空气盒子检测到室内空气质量变差时,就会联动空调、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不同的设备及时清洁家里的空气环境,从而在温度、湿度、风感、洁净度、新鲜度等维度实现“家庭微气候”的健康舒适场景。
在智能厨房场景中,传感器的布局会让产品拥有思考能力的同时还能与其他产品实现联动。针对冰箱,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异味气体检测模块、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能实现冰箱干湿分离、监测食物新鲜度与腐败、控氧保鲜等功能;针对烟机、灶台,通过传感器布局可以监测甲烷、烟雾浓度、CO、温度、燃气、风速等,也可实现烟、灶之间的联动;在烤箱里,不仅可以布局温度传感器,炜盛针对食物烤糊的问题配套了焦糊味传感器;而针对净水器可以进行PH、余氯、溶解氧、水质、ORP的传感器检测,针对洗碗机、消毒柜、果蔬清洗等产品与场景可进行液位、水质、温湿度、臭氧等检测。
在针对智能卫浴场景下的传感器布局上,燃气泄露模组、CO检测模组、温湿度模组、VOC模组、浊度检测模组、臭氧模组、柔性压力模组、人感传感器等,可以实现热水器更安全、更舒适的体验,让洗衣机的使用体验更健康、更舒适,让智能衣柜的体验更加个性化、更加健康,让智能马桶的使用健康安心。
智能家电传感器迎来国产替代窗口期
随着智能家电的普及和功能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对传感器的需求以及适配智能家电技术升级的必要创新越来越凸显,那么国内目前在传感器领域的建树如何呢
虽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传感器行业入门门槛高、壁垒高,投资大、风险大,在传感器领域,全球具有原创力产品、产业链完备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据统计,国内高端智能传感器进口比例超过80%,尤其是数字化、微型化、智能化传感器更是严重缺乏,这给我国智能家电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比之下,中国智能家电传感器产业存在一些明显不足,这包括:1、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低,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传感器产业链的材料、设计、工艺等核心技术严重缺失;2、国内传感器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缺少拥有完全核心自主设计能力的世界级传感器头部企业,大量的初创企业发展经验不足,各个企业之间缺乏协同发展,缺少统一的测试与评价标准;3、国内传感器制造段的产业链成熟度不高,传感器芯片制造的关键材料和设备主要依靠国外进口,运营与维护成本高昂,同时制造过程中缺乏完整的质量体系,导致产品良率不高。
为了推动国内传感器领域技术升级、国产替代、市场应用,国家从政策层面也重视起传感器的发展。在2021年10月,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的龙头;加快部署感知终端、网络和平台,形成一批基于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具有大规模推广价值的行业解决方案,有力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受益于物联网新基建,传感器行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增强传感器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
在政策的推动下,传感器作为物联网各大场景感知层的重要一环将会进一步走向高端路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完全的国产替代。掌握核心技术、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传感器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根据炜盛科技母公司汉威科技2022年报、2023半年报的披露,经过二十余年的潜心研发,公司已打造出包含芯片设计、敏感材料、制造工艺、封测技术等全流程的传感器核心技术平台,具备国内领先的气体传感器研发和生产技术。掌握厚膜、薄膜、MEMS、陶瓷等核心工艺,能够生产半导体类、催化燃烧类、电化学类、红外光学类、光致电离类等主要种类气体传感器,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公司每年将营收的10%用于研发投入,不断强化传感器的核心竞争力,筑高行业壁垒。